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心理机制内在结构分析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658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往往具有差异性,中学的思想政治课程应非常注重教育对象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这个过程始终伴随学生的心理过程展开,感觉机制、知觉机制、记忆机制、注意机制、思维机制也就表现为这一心理过程的各种规律。
  关键词:中学 思想政治教育 结构分析
  中学思想政治认知心理机制包括感觉机制、知觉机制、记忆机制、注意机制。这一认知学习的过程就是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信息进行感觉、知觉、理解、记忆、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伴随学生的心理过程展开,感觉机制、知觉机制、记忆机制、注意机制、思维机制也就表现为这一心理过程的各种规律。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感觉机制
  感觉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心理基础。它是指个体的大脑因感官受到客观事物外部属性的作用而产生的心理现象,是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由于人的感觉并没有经过思维的加工,所以只是对认知对象属性的表面、个别、孤立的认识。
  1、认知事物的形象性和个别性越突出,其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越强,学生的感觉性越强。感觉性是个体的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主观感受能力,往往受到刺激物的外部特征的影响。中学政治教师呈现的教育信息越形象,越独特,越能给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官反应,就越能给学生留下鲜明而深刻的感性映像。
  2、认知事物对学生的五官产生同步刺激,会给学生留下强烈的印象。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不是彼此隔绝,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学生的五官若能同时受到认知事物的刺激,就能产生刺激合力,深化学生的主观印象。中学政治教师利用图形、图像、声音、文字、视频、动画等信息表现形式一起呈现教育信息,同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及内感觉,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教育印象。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觉机制
  知觉是学生对认知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知觉对学生的影响更直接、更重要。知觉作为学生对认知事物的主动反应过程,受到学生主观因素和认知事物特征的影响,表现出独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长性。
  1、学生的知觉具有整体性。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知觉不是感觉在数量上的简单相加,它所反映的是认知事物个别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建立在各个个别属性内在联系基础上的事物的完整映像。
  2、学生的知觉具有自觉选择性。即学生并不是对教师呈现的所有教育信息全盘接收,而是有选择地取出其中刺激较强的信息加以接收、加工和理解。认知事物的属性和特征会影响学生的知觉,如果认知事物的刺激低于学生的感觉阙值,就不会成为学生知觉的选择对象。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需要、欲望、喜好、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等主观因素,也会影响知觉的选择。如果教育者呈现的教育信息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常识性,而是单调的、空洞的、抽象的,那么必然不能成为学生的知觉选择,也必然不能进入学生的信息加工系统内化为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意识。
  3、学生的知觉具有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学生在对教育信息的刺激作出反应时,会间接运用原有经验来帮助自己对教育信息形成完整的映像,以促成知觉的形成。原有的经验是间接的认知,与现有的教育信息之间具有共同的属性,相互关联,调动原有的经验能加深学生对教育信息的理解。教育者把握了知觉的这一特性,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采用归纳法或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知识体系,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接受能力。
  4、学生的知觉具有恒长性。知觉的恒长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其稳定性。比如,教育者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育信息,学生也能通过过去的经验来对教育信息的性质作出基本的判断。
  三、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记忆机制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或理论、体验过的情绪或做过的动作的反映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记忆过程包括学生对教育信息的识记、保持、回忆(重现)和再认。中学思想政治的记忆机制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越形象、越鲜明、符号越少的认知对象越容易被学生识记。学生只有把握了基本的教学知识才能将教育要求内化成自己的素养。形象的、生动的、鲜明的教育信息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容易被识记。
  2、对教育信息的保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以后经验的影响而呈现遗忘规律。保持是学生接收的教育信息的映像在大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是对识记内容的进一步加工、储存。记忆痕迹和其他事物一样,也会发生变化,一是生长,一是消退。消退的记忆痕迹就是遗忘。学生保持在大脑中的识记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干扰而出现遗忘,遗忘规律呈抛物线状。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复习教学内容,巩固记忆,克服遗忘。
  3、对识记内容的回忆会受到时间和刺激的影响。回忆又称再现,是指不在眼前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表象在大脑中重新显现的过程。首先,回忆受到时间的影响。学生近期识记的内容能够比较清晰的回忆起来,耗费时间越长的识记内容也比较容易回忆起来。其次,刺激影响回忆的效果。经过识记——保持——遗忘过程的教学内容仍然会在教育对象的大脑中留下印迹,外部刺激的强弱、时间长短都会影响这些印迹的再现。
  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注意机制
  注意是指学生对一定认知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是指在每一瞬间性活动总是有选择地朝向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集中”是指认知活动离开一切无关因素而深入指向所选择的认知对象。指向性和集中性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情况,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相反,是指由预定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注意机制也包括无意注意机制和有意注意机制。
  1、无意注意机制。
  相对强度大的、新异的、醒目的、变化的刺激物,满足内在需要的刺激物以及刺激物的对比关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教育者要充分利用无意注意这一机制,利用其有利方面,防止其不良影响。教师的穿着打扮不宜过分鲜艳、新异、时髦;教学环境不宜装饰过多,应保持安静;教师应尽量丰富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适宜的进行教学互动,开发指向课堂教学情境的无意注意,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有意注意机制。
  对教育对象有用的知识、需要教育对象加深理解的知识以及能满足教育对象兴趣需要的知识能引起教育对象的有意注意。首先,有用的、有价值的知识或对象,即便非常枯燥和隐蔽,也容易吸引教育对象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意义、目的、任务认识得越清楚,有意注意的能力就越强。其次,需要理解的、有难度的知识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必须调动意志和努力集中指向在知识上,有意注意便加强。第三,满足学生兴趣需要的知识更能引起有意注意。教育者应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建立其认知对象兴趣点之间的联系,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其他文献
煤炭市场销售策略上,对用户要以诚待人,以诚取信,不虚假和隐瞒,增加用户的满意度与合作信心。 Coal marketing strategy, the user should treat people with sincerity, ho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药物及不明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祖细胞与造血微环境损伤,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及外周血全血细胞
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在智能家居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对于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架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硬件构成进行研究,并探究传感设备和微处理器的连接机制,系统网页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把数学应用意识作为重要学习内容之一。可见,如何在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就显得极其重要。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把数学应用意识作为重要学习内容之一。可见,如何在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就显得极其重要。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在数学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几点建议,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数学应用
与“人人都有麦克风”这句话一样,“自媒体”这个词在当下很是火热,网众们常用这个词来“羞辱”一些不争气的传统媒体。这个词,因为迎合了公众在传播中的中心感和主体意识,满足了网友摆脱被动的受众身份自立门户“成为信息发布中心”的想像,而一语风行。  自媒体是指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自媒体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托管平台
针对一些课堂出现的虚假繁荣现象,许多人倡导教学中要讲“原生态”,不要搞“课堂秀”,这是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将“原生态”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多一些自然、真实和朴素,少一些喧闹、花哨和浮躁,更有常态味道,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当然数学课堂教学的原生态,绝不是教学观念保守,教学手段原始,不注重教学效果,而是教学理念更深层,教学方法更切合学生实际。它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
摘要:复习课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它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本册内容甚至整个初中阶段内容的重任。因此,上好初中数学的有效复习课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理解、掌握的一种课型。  关键词:数学 有效 复习  复习课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它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本册内容甚至整个初中阶段内容的重任。因此,上好初中数学的有效复习课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理解、掌握的一种
所谓“错误”是指师生在认识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错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它有时发生在学生方面,有时发生在教师方面。只要有认识,就会有“错误”,错误中包含了认识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它客观地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因此错误更加接近个体的认识水平。基于错误的教学才能降低坡度,达到真理的彼岸。现就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及时扑捉“错误”,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应用于课堂,谈一点自己的经验。  一、将错就错,巧妙
国家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启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取向、课程评价等一系列问题上,都提出了崭新的观点和实施意见,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作了较大删改,所以作为教学活动重要角色的高中政治教师,无法回避新课程带来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我认为莫过于对其旧观念、角色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学
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实践表明,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尤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1、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和启发性  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应服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学生要从问题中学到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