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渗透探究型课程的内容,它是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要求,也是受教育者自身及教育者对课程改革认识的不断深化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探究型课程立足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进一步开发人的潜能。因此,作为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之一的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探究型课程的内容是必要的。那么如何让探究型课程走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呢?
一、结合课文,设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和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课前,教师要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变以被动接受为主的政治课教学为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问题为主的新型政治课型。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现状,善于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以背景为衬托,增强问题的探索性、启示性、扩展性、现实性、趣味性,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讲“环境问题”一节时,我没有直接提问“什么是环境问题、它有什么危害、我们该怎样做?”而是采取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迂回式提问:1)一提到环境问题,同学们很自然会想到哪些现象?2)你能具体描述一下吗?3)你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什么感觉?4)你喜欢这样的环境吗?5)你认为理想的活动场景该是什么样的?6)你认为该怎样去实现?通过这种迂回式的提问,学生分工进行社会调查、走访、座谈、查阅资料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自学、合作、讨论、辩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二、结合余留问题,协助解决。
在课堂上,对教师而言,所要教的东西不再是预定的书本知识,而是结合课前余留问题提供帮助与指导,课前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并不急于帮助解决,而是在课堂上先采取小组议论,后大组辩论的循序渐进的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小组议论中同学们将自己的观点抛出,进行广泛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将典型的观点加以归类,取长补短形成共识。比如:课前布置的六道思考题,第六题:你认为该怎样建设美好的环境?同学们争论比较激烈,教师最后引导解决,这样的课堂是生成性的、建构性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第一,要树立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教师走近学生,甚至是“蹲”下来看学生,这时就会听到“站”着的时候听不到的话,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第二,教师自身要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的老师就没有创新的学生。第三,教师要具备渊博学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及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才能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知识,课堂景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三、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接受再锻炼。
课堂45分钟解决教材的重、难点及大部分内容,但并不意味着解决所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几乎已定论的教课书内容,可能又落后了,又不全面了,所以需要研究新问题,以丰富、完善、发展教材内容。比如:在讲“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四个方面”一节时,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调查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的科学做法和违法行为,回到课堂后分类整理并展开讨论,“青少年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于是当七(二)班某个学生家长不支持孩子上学时,班长领着同村的两个学生去做家长的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家长答应了孩子返校学习。教师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能让学生受到真正的锻炼,使得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
探究型课程教学法开创了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新境界,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它对我们有以下启示:
第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学生的创新精神中有的在创新实践中才能得到有效培养。现实生活是生动、丰富、变化和发展的,探究型课程恰恰立足于这种变化和发展,从动态角度引导学生追踪时代的步伐,使他们在活动中学,在与实际生活互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创造的喜悦。
第二,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我有时是同学们的老师,有时他们是我的老师,有时我又感到自己和学生成了真正的知心朋友。我觉得自己也常常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在与学生们一起成长。
第三,教师素质要不断提高,才能提高自身的指导和监控能力,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教师要具有的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而且包括一定的科研能力。
第四,探究性学习不会影响学科知识教学。学科知识教学以传授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为主,但是学科教学比較封闭,较少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学习的方法是把这些死的知识记忆下来,导致学生的各种能力发展受到限制。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转变学习方式,从以升学应试为目的转变为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如果达到这样的目的,不仅不会影响学科知识教学,反而可以弥补学科教学的局限和不足,极大地促进学科教学质量。
总之,思想政治课在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发展问题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设以政治课为主导的探究型课程,既可顺应学生主体学习方式的变革,又有利于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
一、结合课文,设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和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课前,教师要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变以被动接受为主的政治课教学为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问题为主的新型政治课型。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现状,善于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以背景为衬托,增强问题的探索性、启示性、扩展性、现实性、趣味性,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讲“环境问题”一节时,我没有直接提问“什么是环境问题、它有什么危害、我们该怎样做?”而是采取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迂回式提问:1)一提到环境问题,同学们很自然会想到哪些现象?2)你能具体描述一下吗?3)你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什么感觉?4)你喜欢这样的环境吗?5)你认为理想的活动场景该是什么样的?6)你认为该怎样去实现?通过这种迂回式的提问,学生分工进行社会调查、走访、座谈、查阅资料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自学、合作、讨论、辩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二、结合余留问题,协助解决。
在课堂上,对教师而言,所要教的东西不再是预定的书本知识,而是结合课前余留问题提供帮助与指导,课前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并不急于帮助解决,而是在课堂上先采取小组议论,后大组辩论的循序渐进的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小组议论中同学们将自己的观点抛出,进行广泛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将典型的观点加以归类,取长补短形成共识。比如:课前布置的六道思考题,第六题:你认为该怎样建设美好的环境?同学们争论比较激烈,教师最后引导解决,这样的课堂是生成性的、建构性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第一,要树立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教师走近学生,甚至是“蹲”下来看学生,这时就会听到“站”着的时候听不到的话,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第二,教师自身要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的老师就没有创新的学生。第三,教师要具备渊博学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及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才能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知识,课堂景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三、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接受再锻炼。
课堂45分钟解决教材的重、难点及大部分内容,但并不意味着解决所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几乎已定论的教课书内容,可能又落后了,又不全面了,所以需要研究新问题,以丰富、完善、发展教材内容。比如:在讲“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四个方面”一节时,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调查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的科学做法和违法行为,回到课堂后分类整理并展开讨论,“青少年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于是当七(二)班某个学生家长不支持孩子上学时,班长领着同村的两个学生去做家长的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家长答应了孩子返校学习。教师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能让学生受到真正的锻炼,使得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
探究型课程教学法开创了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新境界,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它对我们有以下启示:
第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学生的创新精神中有的在创新实践中才能得到有效培养。现实生活是生动、丰富、变化和发展的,探究型课程恰恰立足于这种变化和发展,从动态角度引导学生追踪时代的步伐,使他们在活动中学,在与实际生活互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创造的喜悦。
第二,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我有时是同学们的老师,有时他们是我的老师,有时我又感到自己和学生成了真正的知心朋友。我觉得自己也常常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在与学生们一起成长。
第三,教师素质要不断提高,才能提高自身的指导和监控能力,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教师要具有的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而且包括一定的科研能力。
第四,探究性学习不会影响学科知识教学。学科知识教学以传授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为主,但是学科教学比較封闭,较少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学习的方法是把这些死的知识记忆下来,导致学生的各种能力发展受到限制。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转变学习方式,从以升学应试为目的转变为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如果达到这样的目的,不仅不会影响学科知识教学,反而可以弥补学科教学的局限和不足,极大地促进学科教学质量。
总之,思想政治课在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发展问题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设以政治课为主导的探究型课程,既可顺应学生主体学习方式的变革,又有利于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