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差异教学是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本文即从差异教学的准备工作、差异教学的实施、多样的评价环节等方面探讨差异教学如何唤起初中语文课堂的新活力,促使各类学生保持个性和活力,以积极的态度应对今后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差异教学;弹性分组;自我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如何挖掘学生潜能,提高课堂效率?一堂语文课之后,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课后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巩固基础,得到提升?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当代的素质教育,一代代教育工作者呕心沥血,做出了无数的努力和尝试。在探索过程中,差异化教学成为现今语文课堂的新手段。教学者灵活运用多样方式,给予不同基础、不同特长的学生针对性的指导,从教学各环节入手,巧妙引导學生发挥主动性,相互交流协作,着力培养有个性、有创造力的新时代学生。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机械化”和“一刀切”往往是一堂课的主要模式。教师急于完成课时目标,通常没有考虑学生的学情和知识基础,机械“就课上课”,损伤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预设的问题和情境,是否适合于不同学段的学生?高学段的学生有没有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中间学段的学生能否完成预设任务、稳步前进?而较低学段的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知识、巩固基础?在有限的45分钟里,既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又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教学者来说是极大的挑战。然而这一挑战,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机遇。在语文教学中巧妙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调动不同学段学生的积极性,组成补充分组,可帮助各类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得以有序发展。
一、差异教学的准备
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而对于施教者来说,上课前要备课,更要“备学生”。
1.“备学生”,可以从掌握学生的整体基础入手。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进入初中阶段,语文科目对于学生的要求同小学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从入学开始,就应对初中生的语文水平及时评估。苏州地区在初中新生入学后有各学科的素质测试,考查的主要是学生初中之前阶段各科目的掌握情况,这一测试可以作为学生目前语文水平的参照。依据测试结果,可暂时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再依据学生之后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与掌握情况适时调整,发掘学生的优势和潜力。
2.“备学生”,也可以从每堂课的准备出发。比如在初次学习说明文之前,可让学生自己制作学习卡片,写写自己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对新文体的了解和认识,对本篇课文有什么理解和不理解之处等。再比如学习文言文之前,可让学生在学习卡片上写写对作者的了解,对本篇文言文中文言实词虚词的掌握情况,对课文的认识和疑惑等。这些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应成为零散的工作,而应该成为课前必做的功课。这样既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能在长时间积累下形成系统,让学习卡片成为学生语文水平不断进步的推动和见证。
二、差异教学的实施
教学的中心环节——上课,是教学者推动差异教学的关键时机。语文教学要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差异教学的作用,首先需要教学者的引导和关注。教学过程通常遵循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先巩固基础再拓展延伸的客观规律,语文教学更需要教学者的巧妙设计和细心引导。问题推进式的课堂较为适宜实施差异教学,基础以及复习的问题可交给C、D层次的学生回答,A、B层次学生补充;而探究延伸型的问题,较为困难的,可以交由B层次同学分析,A层次同学补充。由此,教学者可以关注不同学生个性,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但当教学者询问有难度的问题时,前一半层次的同学得到了锻炼,而后一半层次的同学参与度较低,他们基本没有参与思考的过程,而是被动接受其他同学思维成果,这样也使后半的同学失去了锻炼的机会无法提高思考的能力,不利于他们向高层次转变,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应当发挥好小组交流合作在差异教学中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弹性分组,“弹性分组与普通分组的最大区别是,对学生的分组并不是永久性的,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优势以及偏好进行分组,小组经常重新组合以适应学生当前的学习需要”。 按座位分组是一直以来较为机械的分组方式,弹性分组则对教学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敏锐观察、细心安排、巧妙组合,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之中。这个小组并不固定,教学者应根据学生近段时间的学习和表现情况适时调整。小组长可由小组内学生轮流担任,由小组长以书面形式分配任务,记录每位同学的参与情况,保证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教学者可布置各小组讨论相同的问题,最后由小组长或小组代表总结本小组的答案或思路,再将各个小组的内容整合提升;也可让各小组分工合作,每个小组完成不同阶段任务,最后汇总成完整的成果。差异教学指导下的弹性分组,使不同层次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在与本组同学的交流、碰撞中开动脑筋,巩固基础的同时得到有效提升。
三、差异教学的评价环节
自我评价和反思是教学者回顾教学过程并思考提升的重要环节,在差异教学过程中这一环节更是必不可少。
第一,评价的方式应是多元的。正式上课前,教学者应对学生的基础、接受度以及反应做出预测,这不仅属于备课环节,同时也可以算是过程前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在掌握学生目前基础的情况下按序提出问题,任何问题的提出都要重视学生的回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时评价。一旦发现教学内容超出所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者就应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准。而针对小组活动提出的问题,难度可略高一些,但仍要保证不超出A类同学的最近发展区,使各个小组能在交流协作中有效运转。
第二,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首先仍需强调教学者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教学者课上及时评价、课后时时评价、规范过程性评价、最后总结评价,形成了完整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的有效提升和教师的持续发展。其次,教学者不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孤立的评价者,学生也应自觉加入评价过程中。比如课前“备学生”,学生评估自己对新文体的认识、基础的掌握情况,就属于学生有效的自我评价。再比如课后老师布置作业时,既要包括基础练习,也要包括自选作业。这是教师帮助学生在课后自我评价的方式。譬如《社戏》的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是概括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并举其中一件事分析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必做作业帮助同学吸收课堂传授的内容,并巩固已有知识。而选做作业可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C、D:指出本文几个事件的详略;
层次B: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分析作用;
层次A:分析最后一段作者认为豆是“好豆”,戏是“好戏”的原因。
自选作业可检测出学生目前的语文水平以及课堂掌握情况,学生自选题目完成,可帮助学生明确自我水平、了解缺陷,进而提升自我。多元的评价方式以及多样的评价主体能帮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而对于语文差异教学中多样评价,还需要我们教学者不断探索与实践。
总而言之,差异化教学在各个环节都给现代教学者提供了关注每个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可能。在语文教学的课上、课下,更需要教学者抓住每个机会,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带动学生语文水平的稳步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相信在差异化教学领域不断探索下,教学者不仅能自我磨砺,而且能培养出一批批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可用之才。
参考文献
[1]严若锋.中学地理差异性教学理论与实做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编辑:郭恒)
【关键词】初中语文;差异教学;弹性分组;自我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如何挖掘学生潜能,提高课堂效率?一堂语文课之后,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课后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巩固基础,得到提升?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当代的素质教育,一代代教育工作者呕心沥血,做出了无数的努力和尝试。在探索过程中,差异化教学成为现今语文课堂的新手段。教学者灵活运用多样方式,给予不同基础、不同特长的学生针对性的指导,从教学各环节入手,巧妙引导學生发挥主动性,相互交流协作,着力培养有个性、有创造力的新时代学生。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机械化”和“一刀切”往往是一堂课的主要模式。教师急于完成课时目标,通常没有考虑学生的学情和知识基础,机械“就课上课”,损伤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预设的问题和情境,是否适合于不同学段的学生?高学段的学生有没有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中间学段的学生能否完成预设任务、稳步前进?而较低学段的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知识、巩固基础?在有限的45分钟里,既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又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教学者来说是极大的挑战。然而这一挑战,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机遇。在语文教学中巧妙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调动不同学段学生的积极性,组成补充分组,可帮助各类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得以有序发展。
一、差异教学的准备
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而对于施教者来说,上课前要备课,更要“备学生”。
1.“备学生”,可以从掌握学生的整体基础入手。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进入初中阶段,语文科目对于学生的要求同小学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从入学开始,就应对初中生的语文水平及时评估。苏州地区在初中新生入学后有各学科的素质测试,考查的主要是学生初中之前阶段各科目的掌握情况,这一测试可以作为学生目前语文水平的参照。依据测试结果,可暂时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再依据学生之后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与掌握情况适时调整,发掘学生的优势和潜力。
2.“备学生”,也可以从每堂课的准备出发。比如在初次学习说明文之前,可让学生自己制作学习卡片,写写自己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对新文体的了解和认识,对本篇课文有什么理解和不理解之处等。再比如学习文言文之前,可让学生在学习卡片上写写对作者的了解,对本篇文言文中文言实词虚词的掌握情况,对课文的认识和疑惑等。这些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应成为零散的工作,而应该成为课前必做的功课。这样既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能在长时间积累下形成系统,让学习卡片成为学生语文水平不断进步的推动和见证。
二、差异教学的实施
教学的中心环节——上课,是教学者推动差异教学的关键时机。语文教学要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差异教学的作用,首先需要教学者的引导和关注。教学过程通常遵循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先巩固基础再拓展延伸的客观规律,语文教学更需要教学者的巧妙设计和细心引导。问题推进式的课堂较为适宜实施差异教学,基础以及复习的问题可交给C、D层次的学生回答,A、B层次学生补充;而探究延伸型的问题,较为困难的,可以交由B层次同学分析,A层次同学补充。由此,教学者可以关注不同学生个性,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但当教学者询问有难度的问题时,前一半层次的同学得到了锻炼,而后一半层次的同学参与度较低,他们基本没有参与思考的过程,而是被动接受其他同学思维成果,这样也使后半的同学失去了锻炼的机会无法提高思考的能力,不利于他们向高层次转变,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应当发挥好小组交流合作在差异教学中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弹性分组,“弹性分组与普通分组的最大区别是,对学生的分组并不是永久性的,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优势以及偏好进行分组,小组经常重新组合以适应学生当前的学习需要”。 按座位分组是一直以来较为机械的分组方式,弹性分组则对教学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敏锐观察、细心安排、巧妙组合,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之中。这个小组并不固定,教学者应根据学生近段时间的学习和表现情况适时调整。小组长可由小组内学生轮流担任,由小组长以书面形式分配任务,记录每位同学的参与情况,保证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教学者可布置各小组讨论相同的问题,最后由小组长或小组代表总结本小组的答案或思路,再将各个小组的内容整合提升;也可让各小组分工合作,每个小组完成不同阶段任务,最后汇总成完整的成果。差异教学指导下的弹性分组,使不同层次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在与本组同学的交流、碰撞中开动脑筋,巩固基础的同时得到有效提升。
三、差异教学的评价环节
自我评价和反思是教学者回顾教学过程并思考提升的重要环节,在差异教学过程中这一环节更是必不可少。
第一,评价的方式应是多元的。正式上课前,教学者应对学生的基础、接受度以及反应做出预测,这不仅属于备课环节,同时也可以算是过程前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在掌握学生目前基础的情况下按序提出问题,任何问题的提出都要重视学生的回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时评价。一旦发现教学内容超出所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者就应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准。而针对小组活动提出的问题,难度可略高一些,但仍要保证不超出A类同学的最近发展区,使各个小组能在交流协作中有效运转。
第二,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首先仍需强调教学者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教学者课上及时评价、课后时时评价、规范过程性评价、最后总结评价,形成了完整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的有效提升和教师的持续发展。其次,教学者不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孤立的评价者,学生也应自觉加入评价过程中。比如课前“备学生”,学生评估自己对新文体的认识、基础的掌握情况,就属于学生有效的自我评价。再比如课后老师布置作业时,既要包括基础练习,也要包括自选作业。这是教师帮助学生在课后自我评价的方式。譬如《社戏》的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是概括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并举其中一件事分析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必做作业帮助同学吸收课堂传授的内容,并巩固已有知识。而选做作业可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C、D:指出本文几个事件的详略;
层次B: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分析作用;
层次A:分析最后一段作者认为豆是“好豆”,戏是“好戏”的原因。
自选作业可检测出学生目前的语文水平以及课堂掌握情况,学生自选题目完成,可帮助学生明确自我水平、了解缺陷,进而提升自我。多元的评价方式以及多样的评价主体能帮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而对于语文差异教学中多样评价,还需要我们教学者不断探索与实践。
总而言之,差异化教学在各个环节都给现代教学者提供了关注每个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可能。在语文教学的课上、课下,更需要教学者抓住每个机会,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带动学生语文水平的稳步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相信在差异化教学领域不断探索下,教学者不仅能自我磨砺,而且能培养出一批批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可用之才。
参考文献
[1]严若锋.中学地理差异性教学理论与实做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