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27年夏季沈雁冰滞留牯岭的时期,是作家“茅盾”诞生的历史性时刻.这一“牯岭时刻”不只包含沈雁冰在大革命失败后充满政治意味的“滞留”选择,也是其走向文学创作的最初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夏季沈雁冰滞留牯岭的时期,是作家“茅盾”诞生的历史性时刻.这一“牯岭时刻”不只包含沈雁冰在大革命失败后充满政治意味的“滞留”选择,也是其走向文学创作的最初阶段.包括佚文《上牯岭去》在内的牯岭时期的诗文创作,反映了沈雁冰“牯岭时刻”的双重基调——“幻灭”和“留别”.在“留别”了因幻灭而疏离现实的自我之后,沈雁冰以作家“茅盾”的身份开始重新探索介入现实的方式.
其他文献
以《郭沫若旧体诗词系年注释》为首的郭沫若旧体诗词笺注类著作中,有一些注释出现了舛误或失当,本文结合写作背景探寻诗的典故,纠正了几处误注,补正了一些疏漏.
清末民初,在中国诗歌自新的内在诉求中,作诗与译诗的中外合力,共同促成了新诗诗体的最终确立.作为五四诗国革命的重要阵地,《新青年》译诗由接续晚清到完成白话自由体转换的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是二十世纪少有的从语言学转入文学领域的文学大家.认同危机是导致其角色转换的深层原因,而中西文化之争也是其产生认同危机的根
10卷本《陈荒煤文集》,是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现当代电影史和文艺管理体制的重要史料.其第10卷《日记·书信·自传卷》中的“书信”编,呈现诸多新史料,尤为研究者关注.本
为了有效发挥课程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功效,提升护理本科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文化自信,在《护理学导论》课程中设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护理融合”的思政案例,实现在多
现代评论者往往在阅读或交游的日常生活中进行《红楼梦》话题的勾连创造,最终形成以内容的“《红楼梦》化”与表达的“《红楼梦》化”作为评论者日常习惯来源与行动准则的接
“文艺复兴”话语经历了从欧洲到日本再到中国的理论旅行.以内藤湖南为首的日本京都学派,率先比照欧洲文艺复兴提出“宋代近世说”,与中国近现代学人相呼应,深刻影响了中日现
19世纪晚期英国作家莱德·哈格德以富于异国情调的非洲历险小说颂扬英国人的冒险精神和男子气概,受到读者的欢迎.同时期中国的文学家和翻译家林纾翻译了大量哈格德的作品.富
在《大泽乡》中,茅盾如他在评论《战争与和平》时所肯定的那样,将无名的人物提升至青史前台,并在他们身上灌注作者的社会史与时代阶级分析势能.在茅盾的创作生涯里,与其说《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实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时代背景与环境适应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合规律性与普适性。延安时期实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矛盾分析法、整体思维法、自我扬弃法以提升实效性;并在方法论指导下,科学地确定教育内容和方法,从而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也使当时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合规律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延安时期;高校;方法论;实效性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