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专题复习:以“活动”的方式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gtzyj_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活动”。《“战疫”下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智慧》一课教学,围绕“体悟民族精神,明确试题的基本要素;把握整体思维,了解命题的一般步骤;深化危机意识,尝试合作命题”三个环节,层层展开、步步推进,促使学生在合作命题活动中完成时政专题的复习。
  关键词:合作命题;专题复习;《“战疫”下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智慧》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活动”。笔者以为,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主要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思维活动和交往活动。高三阶段的复习课是否也可以体现“活动”?如何让学生“活动”起来?笔者开设过一节高三时政专题复习课《“战疫”下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智慧》,以“戰疫”为背景,结合多个模块的核心概念和知识运用,创设和迁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运用适切的学习方式开展时政专题复习。课中,笔者为高三学生复习专门量身定做了一个“活动”——分小组合作命题。现将该课的教学与思考整理出来,以供研究或借鉴。
  一、教学过程
  《“战疫”下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智慧》围绕“战疫”这一话题背景,以“民族精神—整体思维—危机意识”知识为主线,以合作命题为活动要求,一方面,引领学生进一步审视和重构必修模块相关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希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启迪学生的生命成长。
  (一)体悟民族精神,明确试题的基本要素
  师2020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和危害程度之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罕见的。我们先来看一部短片,它发布于疫情暴发后的第33天。
  (播放“战疫”短片《三十三》。)
  师我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人?
  生医生,还有一些驰援武汉的人。
  生农民,还有一些社会志愿者。
  生钟南山院士,还有那些冲在抗“疫”最前线的人。
  师如果为这场“战疫”中的“他们”冠以一个共同的名字,可以是什么?
  生英雄。
  生中国人。
  生逆行者。
  师这些英雄的中国人在武汉逆流而上、逆风而行,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最美逆行者。
  (展示图片《最美逆行者》。)
  师这些人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生团结精神,奋斗精神。
  生梦想精神,爱国精神。
  师疫情无情人有情。这些人身上体现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爱国主义精神,“大爱无疆、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不畏艰难、坚定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诚如鲁迅先生所讲,“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学生齐声朗读鲁迅名言。)
  师如果是你,你想不想去武汉?能不能去?该不该去?
  生我想去,但不能去,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学生,没有一技之长。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去,但作为尚未成年的学生则不应该去。
  生我想去,但不知道能不能去,我觉得应该去。
  师为什么你觉得应该去?
  生因为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生我想去,该去,但是不能去。
  师为什么不能去?
  生因为疫情刚暴发时,我们贸然前去可能被感染,这样会增加医护人员的负担。现在我们还是学生,还不具备相应的救助技能。
  师想去的精神可嘉,但不能去,因为我们还是学生。以后,我们有可能成为专业的救援人员,有可能成为志愿者,有可能成为“逆行者”……但现在,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居家安心学习,这也是为国家做贡献。但不管怎样,国家需要“逆行者”,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中国才有希望。
  师疫情,是最鲜活的教材;防疫,是最生动的课堂。这为政治试题命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下面,老师提供一道选择题,(出示图1)我们一起来分析其基本要素,即题目的立意、情境、设问和题肢。
  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各条战线上都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从白衣天使到抗疫志愿者、出租车司机、外卖小哥,举不胜举。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艰苦拼搏,竭力奉献,报效祖国,赢得国人的高度赞誉。这说明()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无穷的魅力
  ③爱国主义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提供智力支持
  ④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拼搏的精神力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师立意是灵魂,体现考查的目标;情境是载体,彰显试题的主旨;设问是纽带,联结立意与情境;题肢是落点,呼应考查的要求。该题由老师从短片《三十三》中提炼出材料,创设具体微观的情境。题目考查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和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围绕考点设计题肢,并注意逻辑一致。
  该环节以“战疫”短视频导入新课,引发了师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观看视频和照片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励着我们团结一心,奋勇前行。初步呈现选择题的基本要素,为合作命题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基础。
  (二)把握整体思维,了解命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出示表1。)
  师什么是协调?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的各种关系,为组织的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大疫情的出现并非一次两次。从1949年抗击鼠疫时的应急式协调,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协调应对,再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复合型应急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协调模式由被动应急到主动应对、由应急主体单一到应对主体多样的转变,体会到我国有能力、有方法“战疫”。没有万年太平,只有举一反三。历次抗击重大疫情,既离不开伟大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了中国式智慧。这种智慧在哲学上应该怎么理解?我们以今年“战疫”为例,一起来思考:在整个“战疫”过程中,我们每个人、每个地区和部门处于什么位置?   生处于部分位置,是事物的局部,是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
  师为什么各地区、各部门要响应国家号召,驰援武汉?
  生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所以,各地区和各部门要响应国家的号召。
  生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各地区和各部门驰援武汉,有利于全国疫情的防控。
  师在整个“战疫”过程中,谁是关键部分?起到什么作用?
  生武汉是关键部分,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师我们通过第二个问题,梳理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其中整体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战疫”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哲学经验值得总结?
  生我们坚持“全国一盘棋”思维,注重系统性、有序性,各司其职支援武漢。
  生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师具体来说,是怎样运用这种思维方式的?
  生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地区和各部门联系起来考察。
  师怎样联系起来考察?怎样体现出有序性和优化趋向的?
  生比如,先复工再复学;先安排中学复学再安排小学复学,最后安排幼儿园复学,这里就体现出优化组合。
  师我们总结出整体思维和系统优化方法,最重要的是着眼于大局,立足于全国“战疫”。这体现了中国式智慧,即“全国一盘棋”思想。
  师老师这儿有一道未命制完的选择题,(出示图2)请同学们分小组共同命出后两个题肢,形式采用四选二组合类型,考查的知识范围为“联系观”。
  师各小组命制前,我先讲解一下命题的一般步骤。首先,组织素材创设情境。素材组织时,一要判断价值,话题应具有价值旨趣和学科意义;二要精选素材,应审读给定材料,截取关键信息;三要优化表述,应理顺逻辑,提炼文字。其次,确定设问。一是明确设问方向,本题为判断事实类选择题,这类设问延续材料思路,指向存在现实;二是科学设置引导语(限制语),本题即以“这”作为限制语。最后,设计题肢。要围绕考点,承接话题,紧扣设问。
  (学生小组合作命制。3分钟后,小组呈现活动成果。)
  生(出示图3)这是我们第一小组命制的试题。
  生我们命制试题时,围绕“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这一考点,根据情境中的“重中之重”“决胜之地”“团结一致”“遏制势头”等词语设置题肢,设计了干扰选项③(逻辑错误型选项),推敲了题肢的组合结构。
  师第一小组表现不错,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题肢句子长短不一、句式结构不够美观、选项所涉及的知识点分布比较集中等,其他小组可参照这一标准继续完善命题。
  通过回顾大事记,学生了解了中国应对重大疫情模式的进步,思考我国有能力、有方法、有力量应对危机的原因,即得益于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日益完善的治理体系等,学生深刻感悟到了中国式智慧,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自豪感。再列举一道未命制完的选择题,引导学生合作命出两个题肢,使学生了解命题的一般步骤,逐步由参与部分命题到独自命题。
  (三)深化危机意识,尝试合作命题
  师在“战疫”过程中,我们居家学习,没有去一线支援,其实也在做贡献,看似是无为,实则是有为。这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我们已开始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下面,请同学们换位思考,由答题人转换为命题人,分小组命制选择题,形式采用单选和四选二组合类型,考查的知识范围为“矛盾观”。要求每个小组分工合作,由专人记录并推荐代表解释命题意图。小组完成试题后,可通过微信在投屏上即时展示。一个小组的试题展示后,由其他小组做题,如有疑问,请命题小组解说。
  (教师呈现命题材料:“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我们在看到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要正确辨析疫情防控工作带来的一些新机遇,强优势、补弱项,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更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的严峻形势和应对实践深刻表明:‘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面对疫情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学生小组合作命题。8分钟后,小组呈现命题成果。)
  生(出示图4)这是我们第二小组命制的题目。
  生(做题后)选不出正确答案。
  生(命题者)选项②表述有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相互转化,排除A和C;题干中危和机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危即是机”表明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选项①不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
  师本题要素完备,结构较合理,考查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矛盾的普遍性的知识,其中选项①为干扰选项,选项②为常考易错选项,体现了命题小组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同时还暴露出部分答题人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
  生(出示图5)这是我们第三小组命制的题目。
  生正确答案选A。
  生回答正确,请说明解题思路。
  生首先用排误法,排除选项③,正确表述应该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排除B和C;选项②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选项④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
  师本题质量较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以及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命题小组对给定材料做了一定的修改,创设题干情境,证明团队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选项组合设置除了需要一定的技巧,还可以进一步优化表述,理顺逻辑,以达到美观之效。
  (教师出示图片《中国必胜》。)
  师在这样的大灾大难面前,中国没有慌,也不会慌,是因为我们有自信,有底气,有民族精神;中国没有乱,也不会乱,是因为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中国智慧,有全国一盘棋!我们相信,风雨过后,必将晴空万里,中国必胜,人民必胜!
  这个环节尝试践行教学评一致的理念,学生的任务由做题转变为参与命题活动,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体。在评议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辩证思维,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进而提升阅读、思维和表达的关键能力。
  二、教学思考
  学生通过“合作命题”这一活动,尝试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培养自主创造能力,以破解学习浅层化的困境,很好地体现了“活动”特质。
  这节课的设计,就是要换一种角度思考复习课教学,不是单纯地追求讲解和训练,而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尝试的机会和可能。从环节一“明确试题的基本要素”,到环节二“尝试参与部分命题”,再到环节三“尝试合作命题的学习任务”,一方面,通过转换视角,学生从命题人角度思考问题。他们发现命题并非易事,要做到清晰明确地传递意图,需要逐字逐句地斟酌推敲,还需要借助关键词汇传递关键信息。经历这样的活动,学生在以后审题时,就会有意识地注意推敲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判断命题人的考查意图,避免答题跑偏。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合作意识。命题要经过集体讨论、群策群力,搜集资料,多角度思考问题,以防遗漏。
  本节课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活动的策划与推进,即为学生命题提供材料、方向,并提供规范性的操作要求,比如命制一道选择题应注意四个要素(立意、情境、设问和题肢);二是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即命题成果展示过程中的交流、指导和评价,比如命题活动中的情境筛选、问题设计、答案编写(组内互评),最后形成的成果就是评价、质疑过程中的相互学习的结果,还有成果呈现后最佳小组的评选(组间互评)。
  相信这样的“活动”,可以给我们的复习课增添一些别样的色彩。
其他文献
摘要:“八省联考”数学卷较好地落实了高考评价体系和数学命题标准的理念,“以新高考Ⅰ卷(山东卷)为基础”,既有所传承,又适度创新,释放出大量信息,值得反复品味。重点比较这两份试卷(适当兼顾这两份试卷与以往江苏卷等的比较),可以发现,试卷结构一致,主体知识板块的考查基本一致,“热点”考查部分一致;情境化(数学文化)试题数量不一致,新题型呈现不完全一致,“冷点”考查不太一致。由此提出的教学建议有:回归数
期刊
摘要:以“八省联考”语文卷两道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为例,结合2020年上海、山东等省市高考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与探讨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新空间。研究发现,可能出现的检测新趋势是:幽微绵渺,关注情感律动;针对多文本设置试题,注重检测运用能力;侧重检测审美能力,也注重考测思维水平。  关键词:八省联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审美;运用;思维  文学类文本阅读检测的能力一般有以下几种:  (1) 理解词语、
期刊
摘要:活动设计应该成为高中思政教学设计的重要形式。借助活动这一载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更为深刻,可以有效克服死记硬背的弊端。在教学中,尝试设计议辩型活动、体验型活动和实践型活动,能让学生借助活动碰撞思维、增强感悟、升华理解。活动形式应具有多样性,不必拘泥于某些形式。  关键词:思政课程;议辩型活动;体验型活动;实践型活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
期刊
摘要:“八省联考”语文卷的命题给出了新高考的有益提示,某种程度上回应了课标中对学业质量测评和高考命题的建议。在素养测评之路上,试卷的方向正确,但步子迈得还有点小,不够坚实,具体题目的设置有精当之处,也有需继续打磨之处。  关键词:八省联考;语文卷;新高考;新课标;素养测评  一、语文卷所体现的“课标”建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标”)对高中学业质量测评和高考命题都提
期刊
摘要:“八省联考”数学试题顺应了深化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与以往高考的数学试题相比,出现了许多新亮点。其特点有:突出综合性,强调“能力立意”;关联高等数学,考查学习潜能;关注不常考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反猜题;减少多背景融合的试题,缩短试题篇幅,使试卷更简洁;部分呈现新高考的新题型,控制试卷难度;改变多选题的评分规则,使评价更合理。由此提出的复习教学建议有:淡化经验,回归课标;淡化教辅,回归教材;淡化
期刊
摘要:“八省联考”数学卷中有一道开放题和一道新知阅读题。这两种比较新的题型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开放题符合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满足面向全体的现实需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为差异化评价提供了可能。相应的教学建议是,注重开放场景的设计、发散联想的引导、形式多样的开放题训练,从而加强教学的开放性。新知阅读题指向未来成人学习的两个重要能力,即阅读理解能力和迁移运用能力,因此贴合考试的选拔功能。相应的教学建
期刊
摘要:文言文教学开展基于助学案的同伴学习,既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又能提高课堂效率。《三峡》一课教学,学生以助学案的“学习过程”板块为主要依据。讨论环节,每位学生参与其中;展评环节,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提高表达能力。教学中,教师需要精选内容,把控时间,关注差异。  关键词:助学案;同伴学习;《三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中,习题课(或复习课)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中国数学教育传统与特色,变式练习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考虑到教材例题和习题的经典性,以及目前我国教材“一纲多本”的现状,可以整合选取多个版本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并将它们精心组织成一系列变式练习,供教学使用。基于这一思路,设计了一节“圆的有关性质”习题课:以圆内接四边形问题为基本问题,通过将
期刊
摘要:教师如果都能多点见识,便能和教学常识靠近一些。教师要了解的世界远远大于一份份文书,一张职业资格证书也不能代表教师的见识。尤其是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识,不能无视辽阔的世界,以为捧着教材和试卷,就以为可以踞守高地,而不知世界正在大踏步地走向未来。  关键词:语文教师;见识;教学常识  本想继续说教学常识,可退一步思考:教师如果都能多点见识,是不是也能和教学常识靠近一些呢?  有位教师介绍研
期刊
摘要:在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身边的化学物质》一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备”复习中引入创意实验,开设《“魔盒”的奥秘》复习课。以“魔盒”中的气体是什么、如何收集、如何检验、如何制备等问题为引领线索,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温故知新”——巩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备的知识,完善知识网络,并提炼气体制备的一般思路,构建认知模型。  关键词:创意实验;复习课;初中化学  传统的初中化学复习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