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9学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把网络教学推到前沿阵地,真正地把网络空间教学实验室搬到了现实教学中来。期间,学生、家长、教师一起进入了网络空间学习的大教室。其中,网络空间教与学的利弊也彰显出来,这促使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工作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完善。
【关键词】网络;空间学习
2019年的寒假是不同寻常的假期,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全国学校不能够按时开学,学生们不能按时回到心爱的学校学习。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当机立断,“停课不停学”,为学生进行网络授课。轰轰烈烈的网络课堂教学开始了。在珠海市金湾区教育局主导下,我校于2月17日正式开始网络授课。教师、学生、家长登录金湾区教育云平台,在这个虚拟教室里共同学习,把教室从学校搬到了云教室,搬到了网络,搬到了家里。其实这种学习形式对于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来讲并不陌生,现在每个学校已经有网络教室,网络云教室,学生和老师也都体验过这样的教育云课堂,在云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的课程。它能跨越区域,跨越时间,甚至跨越学科的教学实验活动。我们国家的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教学实验从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了,经过多年不断地实验,积累和提高,已经发展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而且,有的地区或学校还开展得非常好,比如,深圳、江苏、上海、北京等地,成為全国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学习的先进典范。那么,这次的网络授课,是真正把实验活动变成了现实教学的活动。
一、灵活又实用的教与学
(一)制定适合小学生的特点的授课形式
珠海市金湾区教育局采用的是统一录播课的形式,根据课程的安排,授课老师根据相应的教材内容,学生认知的特点进行课程设计,采用适合小学生特点进行录制课程内容。由于小学生的自身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自制能力差、自律能力差,好动的特点,课程内容以20分钟左右的微课为主,既能保证课堂内容重点、难点、知识点的讲解完成,也能够保证小学生视力的健康不受影响,充分体现精讲精练的课堂模式。
(二)跨越时空的线上教研活动如期进行
在网络授课前,授课教师根据上课内容上传课程资源到金湾教育云平台,包括授课课件、教案、音频视频、同步练习等可供学生和家长随时查看和使用。那么,其他的教师也在云平台上进行二次备课,上传适合学生的资源,分享资源,提高资源的实用价值,其他教师可以在云平台上互相交流关于课程内容的设计或进行集体备课,提出修改意见等。
(三)主辅教的教学新模式体现个体差异性教学
主讲教师通过课堂授课,课堂练习巩固,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能掌握重点学习任务。每个学生的任课教师在根据网络授课内容以及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学习任务,作业,和进行个性化辅导工作,努力使每个学生能够理解接受课程内容,学生在网络听课时,可以在授课网页对话框内,对不理解的知识进行留言或者提出质疑,任课教师会课后给予作出解答。
任课教师通过科大讯飞畅言小学APP布置学习任务和作业,并对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对作业评价的方式就比较灵活多样,可以是语音、文字,甚至是图片,学生也可以查看教师的批改情况和评价,如果教师公开作业情况,那么其他同学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作业情况,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价和留言,是一个交流学习的空间平台,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友谊。比如,在英语的朗读打卡中,很多学生想学习一些优秀学生的朗读,打开倾听,然后留言或者点赞“做的非常好”,那么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对优秀的作业或者做得好的作业,老师会用文字或者手写或者语音来进行批改。师生间通过文字的交流,更容易接受,作业错误订正率比面授作业订正率要高。
二、网络空间学习的优点
(一)对于教师来说
1.工作时间更灵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探讨,教研活动等,都能如期进行。学生作业和个别辅导也更加灵活。只要有同学上传作业,老师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批改,评价。也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2.批改作业更轻松。如果布置一些客观题的话,那么教师可以设置好答案,进行系统批改,批改作业的速度就非常快,为教师们节省了很多的时间。
3.教学资源更丰富。同一个地区的教材内容是相同的,在云学习云平台上有同步质量较高的的资源,可以供老师下载,编辑和使用,特别是课件,为教师节省了大量的精力。
4.作业统计更明了。通过作业模块进行批改作业,还有利于老师去统计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并根据数据统计来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比如,选择题的第3小题出错率为84%,那么,这个数字证明学生对这种题型没有掌握好,需要任课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助教学。
(二)对于学生来说
1.学生视野更开阔。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云”平台上有更多的学习资源。知识拓展更宽、更丰富、更多样,如,有同步的课件资源辅导练习、课件资源辅导练习,等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偏好,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一些资源,比如,有的学生比较想进一步语音方面的学习,就可以点击相应资源进行学习,喜欢阅读,就可以点击阅读书库等,完全可以跟自己的需求选择,让学习更自主化。
2.互相学习更有趣。通过作业上传平台,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作业和评价,也能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秀作业,起到相互学习的作用。
3.师生交流更畅通。在提交作业模块中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语音,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在作业模块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交流也更加很灵活,方便和及时。
4.网络意识更增强。通过这一次的网络授课,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网络信息文化的意识,作为小学生来讲,从小就接触网络教学,亲身感受到了它的强大,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那么,将会影响他对网络信息的看法,也许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他就会努力地创建创造更加优秀的网络化技术,是未来推动未来信息化技术的生力军。 (三)对于家庭来说
1.网络学习更便捷。这次网络授课当中,家长们都感受到了学习可以随时随地,不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了,可以在路上、在酒店、在户外、在家里等等。更加便捷,自由调配的时间,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学生上课的时间。
2.家庭亲情更浓烈。在以前,如果家长想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是不可能进入教室里面听课的,那么现在就实现了,可以随时陪着孩子一起听课,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孩子的听课的表现能够判断出孩子是否真正地学会了、掌握了、听懂了。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给孩子在学习上做出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和孩子共同探討学习中的问题,进一步增加与孩子的感情,增强父母的责任心,提升家庭的幸福感。
三、网络空间学习的不足之处
任何一个新兴的事物都存在着不完美的状态,我们在授课当中,发现的不足也会进行及时的调整。无论是教师还是平台,都能及时地做出调整,不断优化的一个学习途径。
(一)部分教师对网络学习认识还不足,比较形式化。每个学校的硬件条件不同。有的学校只有一两个网络云教室,教师们想上网络课程,就得到实验室,人多地方少,要预约,造成压力,也就是只有公开课才会去云教室上课。
(二)学生的网络学习意识有待改进,他们只是在平台上完成作业任务,而是一种完成作业的工具,没有意识到学习平台的强大的功能,没有充分利用到资源。
(三)小学生在网络授课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特点,爱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律能力差等特点,需要家长强有力的保障,才能提高网络课程的效率。但由于大部分家长的工作原因,协助方面还比较欠缺。
四、结束语
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的路上,我们未来要做的事情,第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网络教学的意识和培训和技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设计;第二,要加强学习平台资源的开发,包括这次网络授课中学生教师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正,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教学,让更多的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代显华,唐海康,陈红等.
【关键词】网络;空间学习
2019年的寒假是不同寻常的假期,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全国学校不能够按时开学,学生们不能按时回到心爱的学校学习。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当机立断,“停课不停学”,为学生进行网络授课。轰轰烈烈的网络课堂教学开始了。在珠海市金湾区教育局主导下,我校于2月17日正式开始网络授课。教师、学生、家长登录金湾区教育云平台,在这个虚拟教室里共同学习,把教室从学校搬到了云教室,搬到了网络,搬到了家里。其实这种学习形式对于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来讲并不陌生,现在每个学校已经有网络教室,网络云教室,学生和老师也都体验过这样的教育云课堂,在云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的课程。它能跨越区域,跨越时间,甚至跨越学科的教学实验活动。我们国家的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教学实验从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了,经过多年不断地实验,积累和提高,已经发展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而且,有的地区或学校还开展得非常好,比如,深圳、江苏、上海、北京等地,成為全国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学习的先进典范。那么,这次的网络授课,是真正把实验活动变成了现实教学的活动。
一、灵活又实用的教与学
(一)制定适合小学生的特点的授课形式
珠海市金湾区教育局采用的是统一录播课的形式,根据课程的安排,授课老师根据相应的教材内容,学生认知的特点进行课程设计,采用适合小学生特点进行录制课程内容。由于小学生的自身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自制能力差、自律能力差,好动的特点,课程内容以20分钟左右的微课为主,既能保证课堂内容重点、难点、知识点的讲解完成,也能够保证小学生视力的健康不受影响,充分体现精讲精练的课堂模式。
(二)跨越时空的线上教研活动如期进行
在网络授课前,授课教师根据上课内容上传课程资源到金湾教育云平台,包括授课课件、教案、音频视频、同步练习等可供学生和家长随时查看和使用。那么,其他的教师也在云平台上进行二次备课,上传适合学生的资源,分享资源,提高资源的实用价值,其他教师可以在云平台上互相交流关于课程内容的设计或进行集体备课,提出修改意见等。
(三)主辅教的教学新模式体现个体差异性教学
主讲教师通过课堂授课,课堂练习巩固,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能掌握重点学习任务。每个学生的任课教师在根据网络授课内容以及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学习任务,作业,和进行个性化辅导工作,努力使每个学生能够理解接受课程内容,学生在网络听课时,可以在授课网页对话框内,对不理解的知识进行留言或者提出质疑,任课教师会课后给予作出解答。
任课教师通过科大讯飞畅言小学APP布置学习任务和作业,并对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对作业评价的方式就比较灵活多样,可以是语音、文字,甚至是图片,学生也可以查看教师的批改情况和评价,如果教师公开作业情况,那么其他同学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作业情况,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价和留言,是一个交流学习的空间平台,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友谊。比如,在英语的朗读打卡中,很多学生想学习一些优秀学生的朗读,打开倾听,然后留言或者点赞“做的非常好”,那么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对优秀的作业或者做得好的作业,老师会用文字或者手写或者语音来进行批改。师生间通过文字的交流,更容易接受,作业错误订正率比面授作业订正率要高。
二、网络空间学习的优点
(一)对于教师来说
1.工作时间更灵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探讨,教研活动等,都能如期进行。学生作业和个别辅导也更加灵活。只要有同学上传作业,老师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批改,评价。也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2.批改作业更轻松。如果布置一些客观题的话,那么教师可以设置好答案,进行系统批改,批改作业的速度就非常快,为教师们节省了很多的时间。
3.教学资源更丰富。同一个地区的教材内容是相同的,在云学习云平台上有同步质量较高的的资源,可以供老师下载,编辑和使用,特别是课件,为教师节省了大量的精力。
4.作业统计更明了。通过作业模块进行批改作业,还有利于老师去统计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并根据数据统计来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比如,选择题的第3小题出错率为84%,那么,这个数字证明学生对这种题型没有掌握好,需要任课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助教学。
(二)对于学生来说
1.学生视野更开阔。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云”平台上有更多的学习资源。知识拓展更宽、更丰富、更多样,如,有同步的课件资源辅导练习、课件资源辅导练习,等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偏好,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一些资源,比如,有的学生比较想进一步语音方面的学习,就可以点击相应资源进行学习,喜欢阅读,就可以点击阅读书库等,完全可以跟自己的需求选择,让学习更自主化。
2.互相学习更有趣。通过作业上传平台,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作业和评价,也能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秀作业,起到相互学习的作用。
3.师生交流更畅通。在提交作业模块中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语音,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在作业模块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交流也更加很灵活,方便和及时。
4.网络意识更增强。通过这一次的网络授课,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网络信息文化的意识,作为小学生来讲,从小就接触网络教学,亲身感受到了它的强大,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那么,将会影响他对网络信息的看法,也许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他就会努力地创建创造更加优秀的网络化技术,是未来推动未来信息化技术的生力军。 (三)对于家庭来说
1.网络学习更便捷。这次网络授课当中,家长们都感受到了学习可以随时随地,不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了,可以在路上、在酒店、在户外、在家里等等。更加便捷,自由调配的时间,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学生上课的时间。
2.家庭亲情更浓烈。在以前,如果家长想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是不可能进入教室里面听课的,那么现在就实现了,可以随时陪着孩子一起听课,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孩子的听课的表现能够判断出孩子是否真正地学会了、掌握了、听懂了。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给孩子在学习上做出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和孩子共同探討学习中的问题,进一步增加与孩子的感情,增强父母的责任心,提升家庭的幸福感。
三、网络空间学习的不足之处
任何一个新兴的事物都存在着不完美的状态,我们在授课当中,发现的不足也会进行及时的调整。无论是教师还是平台,都能及时地做出调整,不断优化的一个学习途径。
(一)部分教师对网络学习认识还不足,比较形式化。每个学校的硬件条件不同。有的学校只有一两个网络云教室,教师们想上网络课程,就得到实验室,人多地方少,要预约,造成压力,也就是只有公开课才会去云教室上课。
(二)学生的网络学习意识有待改进,他们只是在平台上完成作业任务,而是一种完成作业的工具,没有意识到学习平台的强大的功能,没有充分利用到资源。
(三)小学生在网络授课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特点,爱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律能力差等特点,需要家长强有力的保障,才能提高网络课程的效率。但由于大部分家长的工作原因,协助方面还比较欠缺。
四、结束语
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的路上,我们未来要做的事情,第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网络教学的意识和培训和技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设计;第二,要加强学习平台资源的开发,包括这次网络授课中学生教师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正,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教学,让更多的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代显华,唐海康,陈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