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洲里市是我国最大陆运口岸城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北与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54公里,总面积696.3平方公里。满洲里市有着丰富的褐煤资源,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满洲里市形成以当地资源为基础,以内地和境外市场为导向,以草原城市为特色的具有多功能的对外开放城市。
一、满洲里市对外开放的成就
1984年,满洲里市被国务院定为乙级开放城市,1985年被定为甲级开放城市,1986年,随同呼盟被国务院批准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1992年3月9日,被国务院批准为沿边开放城市。随着对外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至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巨变,经济总量快速攀升,口岸经济格局更加明显,新的经济增长点频现。
(一)以贸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
全市生产总值79.64亿元,已达到了自治区盟市级水平;其中第三产业比重为6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62.4%。全市税收收入17.1亿元;其中第三产业税收13.2亿元,占全市税收的77.1%。外贸企业对财税贡献比重大,占全市财政总收入70%。
(二)口岸立体大通道功能日益提升
滨洲铁路海满段增二线及配套工程项目竣工通车;公路口岸二期续建工程、全天候智能化公路口岸通关监控系统投入使用;满洲里西郊机场被列入国家口岸发展“十一五”规划,旅客吞吐量达到11.6万人次;满洲里电子口岸实体平台门户网站启用;满洲里至大连陆海联运班列运行良好。促成了滨洲铁路海满复线的建成运营、铁路站场至国门区间宽轨复线的建成通车和新301国道的全线贯通。铁路、公路口岸年通过能力分别达到1.2亿吨和350万吨。进出口货运量达到2402万吨,上缴关税、代征税79.1亿元。
(三)贸游产业发展迅猛
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3.4亿美元,增长27.5%。旅游总人数达到405.5万人次,增长15.5%;旅游总收入完成27.1亿元,增长16.9%。旅游人数较快增长推动了宾馆餐饮服务业加速发展。餐饮业销售额5.1亿元,增长43.7%。全市有国际旅行社10家,星级宾馆15家。酒店客房年入住率达95%以上。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490万美元,增长35.4%;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项目86个,增长91.1%。
(四)口岸特色加工业加速发展
进口木材加工业迅速扩张,木材落地加工量达到380万立方米,增长51%,占进口木材总量的35%,实现产值近40亿元。自治区规模最大的进口木材加工项目三发木业竣工投产。出口加工业加快发展,宝石洁具、华山拖拉机组装等出口加工企业不断壮大。
(五)对外开放影响能力增强
国内外知名大企业进一步关注满洲里,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新国际货场破土动工,铁路物流中心、大唐集团煤炭散装货场、莫斯科伊利托集团汽车专业货场、中石油化工品专业货场建设有序推进。以满洲里为基地的企业“走出去”战略取得实效,后贝加尔杜埃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续建工程基本完工,赤塔华商保税园区和阿金斯克工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加强与沿边开放城市的沟通与协作,倡导并举办了首届中国边境口岸城市市长论坛,建立了合作联动机制。与俄蒙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了九届国际冰雪节、五届中俄蒙三国选美大赛、四届满洲里中俄科技展暨高薪技术产品交易会。巩固了全国最大陆路口岸地位,提升了对外开放层次。
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成果需努力的方向
(一)全面构建立体化疏运网络
加强物流节点建设,全力推进新国际货场、铁路物流中心、大唐集团煤炭散装货场、莫斯科伊利托集团汽车专业货场、中石油化工品专业货场建设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铁路方面,努力开通满洲里至长春的集装箱班列,加强与东北地区的战略合作。争取开行满洲里至伊尔库茨克国际旅客列车,将呼和浩特、包头至海拉尔旅客列车延伸至满洲里。航空方面,加速推进西郊机场二期建设,迎接国际航空港验收;着力将满洲里机场建成海航在东北地区的航空中转基地;开通满洲里至伊尔库茨克的国际航班,发展国际航空大物流。公路方面,要加快公路运输枢纽站场建设,建成满洲里国际汽车客运站,大力发展国际、国内旅客运输网络。启动公路电子口岸建设,高标准完成公路口岸旅检区改扩建工程,敦促俄方加快后贝加尔公路口岸改扩建工程,实现双向同步扩能提速。
(二)不断提升外经贸发展水平
把做强做大外经贸主体作为培养口岸支柱产业的“抓手”。优化细化对外贸企业政策环境,加强服务,为企业创业兴业提供良好的贸易环境、政策环境、资金环境、服务环境,真正把企业吸引来、留得住、有效益,不断扩大市属外贸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数量。进一步改善通关环境,简便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减少通关费用,提高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我市毗邻俄蒙的区位优势。发展会展服务业,积极组织协调国内企业以我市为介,进军俄蒙的木材加工、矿产资源开发、房地产等领域,提升我市在俄蒙经贸合作方面的战略地位。建好境外三大园区,做好项目的协调服务,充分发挥驻外机构的作用,对有实力、有意向的走出去企业做好跟踪服务。
(三)进一步发展壮冬旅游经济
充分认识旅游产业发展实际水平,把满洲里的旅游产业置于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中规划发展。以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目标,加快旅游产业化步伐,努力把满洲里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跨境旅游基地。要加强旅游景点景区建设。按照突出特色、区域资源共享、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高标准编制《满洲里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并逐步构建起以俄罗斯套娃广场、俄罗斯艺术博物馆、东欧异韵风情园等为主题特色的异域风情旅游区,以二卡湿地、中俄界河、铁木真大汗行营、达永山滑雪馆等为主题特色的生态旅游区,以鲜卑古墓群、蘑菇山遗址、猛犸象化石、矿山公园等为主题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区,以市区内大型商贸市场、酒店等为主题特色的城市中心旅游区。尽快完成新国门、红色旅游展馆三期、国家矿山公园二期工程,确保欧式旅游观光婚礼宫竣工开放,并与俄罗斯艺术博物馆、套娃广场、东欧异韵风情园整合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培育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围绕航空通道重点开辟满洲里至三亚、上海、北京、广东等国内旅游线路和满洲里至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等国际旅游线路。吸引俄蒙游客通过满洲里中转赴三亚、上海、广东等地观光旅游;吸引海南、广东等地的游客来满洲里观冰赏雪,并通过满洲里赴俄蒙旅游。在努力争取“异地办照”的基础上,积极与俄方联合开发跨境旅游。加快旅游产业化、市场化进程,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大型旅游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通过兼并、参股、收购、特许经营、租赁承包等多种合作方式参与旅游开发和经营。
(四)建设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口岸城市
按照“扩规模、增功能、创精品”的要求,遵照国际规划标准,立足现实,注重生活和环境质量,着眼长远,全力打造全国最具魅力的口岸精品城市。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以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为重点,坚持旧城区改造与新城区拓展并举,构建带状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构筑5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50万人口的草原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建成高速化、景观化的城市交通网络建设,构筑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建成与城市交通量相适应的道路网络,重点建设满洲里至达赉湖通湖大道,形成城市大二环;完善城市功能,着力解决限制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加快城市各功能区给排水、电力、通讯、供热、环卫设施、园林绿化、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建设,避免“拉链”式重复施工。要实现污水、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要形成发达的电力、通讯、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体系和配套完善的市政公共设施体系。不断提高城市品位,重点建设体现中俄文化交融风格的建筑,促进文化设施与城市自然生态景观、历史人文景观、城市设施景观和园区设施景观相结合,在城市建筑中注入文化内涵、人文气息和艺术要素,形成浓郁的中西交融的城市风格。
(五)加大对俄蒙市场的开拓
把握中俄经贸合作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举全市之力推进对俄蒙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充分利用边境地区的口岸地缘优势、境外友好关系和客户网络优势,深入研究俄蒙的政策、法律、市场,及时了解俄罗斯毗邻地区资源、市场开发状况和产业发展趋势。引导和支持有条件、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走出去”,合作开发俄蒙资源,重点在对俄蒙能源原材料投资合作和出口加工、农产品仓储加工、科技合作等基地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要积极引导民间贸易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进一步扩大民间贸易总量。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扩大劳务合作。通过举办中俄蒙三国经济论坛等形式,大力开拓俄蒙机电产品、房地产、旅游、家电、电子信息、通信产品等市场。鼓励用国产设备、材料作为境外合资企业的中方投资。积极将对外经济合作区域由毗邻地区逐步向俄腹地延伸,并扩大与蒙古国的合作领域和规模。努力建设后贝加尔(中国)商贸园,阿金斯克、布里亚特(中俄)工业园区,赤塔(中国)华商园区等境外基地。抓紧与俄有关方面建立森林资源开发利用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境内外林、浆、纸及木制品行业的产业化。
(六)加快融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步伐
准确把握国家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的各项优惠政策及东北三省制定出台的配套政策、发展规划,立足于为东北经济区提供能源接续,集中力量在煤电转换、煤油气化工以及金属冶炼等能源利用项目方面找准对接点,制定出对接方案,有针对性地确定和建设一批重点项目;要充分利用东北部分地区开发利用资源的丰富经验和成熟技术,提高合作开发、利用资源水平,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以创建东北地区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为目标,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提升与东北经济区的融合度,联手开辟俄蒙市场,实现经济发展的共赢。
(七)加强与港口城市的合作
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充分发挥第一大陆路口岸的双向辐射功能,主动接轨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带,紧盯港澳台地区,强化与环渤海港口城市的合作,逐步提高与这些地区的融合度,以加快物流速度,降低贸易成本,实现合作双赢为目标,构建陆海联运大通道,打造口岸直通车;拓展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为区域内企业搭建合作平台,营造平等互利、合作互动的良好环境,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对接、企业协作、要素重组”的全方位合作关系向纵深发展;引导本地企业加强与港口城市优势企业的联合,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轻工、建材、机电等加工产业,形成区域间高效、协调的发展格局。
(八)密切与周边毗邻地区的合作
发挥满洲里口岸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以“政策互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指导方针,以市场手段开发铁路、公路沿线及周边毗邻地区的旅游、矿产、优势产品、劳动力、技术等资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和关联密切的产业链,促进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打造区域经济共同体,提升整体竞争力。积极建立健全政府、民间、企业互动的联络协作机制。通过建立友好城市、定期会晤、联谊联络等方式,协商制定共同发展政策,缔结合作协议,磋商解决合作进程中的问题,形成市场驱动、政府推动、民间促动、企业联动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共同繁荣。
一、满洲里市对外开放的成就
1984年,满洲里市被国务院定为乙级开放城市,1985年被定为甲级开放城市,1986年,随同呼盟被国务院批准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1992年3月9日,被国务院批准为沿边开放城市。随着对外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至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巨变,经济总量快速攀升,口岸经济格局更加明显,新的经济增长点频现。
(一)以贸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
全市生产总值79.64亿元,已达到了自治区盟市级水平;其中第三产业比重为6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62.4%。全市税收收入17.1亿元;其中第三产业税收13.2亿元,占全市税收的77.1%。外贸企业对财税贡献比重大,占全市财政总收入70%。
(二)口岸立体大通道功能日益提升
滨洲铁路海满段增二线及配套工程项目竣工通车;公路口岸二期续建工程、全天候智能化公路口岸通关监控系统投入使用;满洲里西郊机场被列入国家口岸发展“十一五”规划,旅客吞吐量达到11.6万人次;满洲里电子口岸实体平台门户网站启用;满洲里至大连陆海联运班列运行良好。促成了滨洲铁路海满复线的建成运营、铁路站场至国门区间宽轨复线的建成通车和新301国道的全线贯通。铁路、公路口岸年通过能力分别达到1.2亿吨和350万吨。进出口货运量达到2402万吨,上缴关税、代征税79.1亿元。
(三)贸游产业发展迅猛
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3.4亿美元,增长27.5%。旅游总人数达到405.5万人次,增长15.5%;旅游总收入完成27.1亿元,增长16.9%。旅游人数较快增长推动了宾馆餐饮服务业加速发展。餐饮业销售额5.1亿元,增长43.7%。全市有国际旅行社10家,星级宾馆15家。酒店客房年入住率达95%以上。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490万美元,增长35.4%;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项目86个,增长91.1%。
(四)口岸特色加工业加速发展
进口木材加工业迅速扩张,木材落地加工量达到380万立方米,增长51%,占进口木材总量的35%,实现产值近40亿元。自治区规模最大的进口木材加工项目三发木业竣工投产。出口加工业加快发展,宝石洁具、华山拖拉机组装等出口加工企业不断壮大。
(五)对外开放影响能力增强
国内外知名大企业进一步关注满洲里,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新国际货场破土动工,铁路物流中心、大唐集团煤炭散装货场、莫斯科伊利托集团汽车专业货场、中石油化工品专业货场建设有序推进。以满洲里为基地的企业“走出去”战略取得实效,后贝加尔杜埃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续建工程基本完工,赤塔华商保税园区和阿金斯克工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加强与沿边开放城市的沟通与协作,倡导并举办了首届中国边境口岸城市市长论坛,建立了合作联动机制。与俄蒙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了九届国际冰雪节、五届中俄蒙三国选美大赛、四届满洲里中俄科技展暨高薪技术产品交易会。巩固了全国最大陆路口岸地位,提升了对外开放层次。
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成果需努力的方向
(一)全面构建立体化疏运网络
加强物流节点建设,全力推进新国际货场、铁路物流中心、大唐集团煤炭散装货场、莫斯科伊利托集团汽车专业货场、中石油化工品专业货场建设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铁路方面,努力开通满洲里至长春的集装箱班列,加强与东北地区的战略合作。争取开行满洲里至伊尔库茨克国际旅客列车,将呼和浩特、包头至海拉尔旅客列车延伸至满洲里。航空方面,加速推进西郊机场二期建设,迎接国际航空港验收;着力将满洲里机场建成海航在东北地区的航空中转基地;开通满洲里至伊尔库茨克的国际航班,发展国际航空大物流。公路方面,要加快公路运输枢纽站场建设,建成满洲里国际汽车客运站,大力发展国际、国内旅客运输网络。启动公路电子口岸建设,高标准完成公路口岸旅检区改扩建工程,敦促俄方加快后贝加尔公路口岸改扩建工程,实现双向同步扩能提速。
(二)不断提升外经贸发展水平
把做强做大外经贸主体作为培养口岸支柱产业的“抓手”。优化细化对外贸企业政策环境,加强服务,为企业创业兴业提供良好的贸易环境、政策环境、资金环境、服务环境,真正把企业吸引来、留得住、有效益,不断扩大市属外贸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数量。进一步改善通关环境,简便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减少通关费用,提高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我市毗邻俄蒙的区位优势。发展会展服务业,积极组织协调国内企业以我市为介,进军俄蒙的木材加工、矿产资源开发、房地产等领域,提升我市在俄蒙经贸合作方面的战略地位。建好境外三大园区,做好项目的协调服务,充分发挥驻外机构的作用,对有实力、有意向的走出去企业做好跟踪服务。
(三)进一步发展壮冬旅游经济
充分认识旅游产业发展实际水平,把满洲里的旅游产业置于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中规划发展。以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目标,加快旅游产业化步伐,努力把满洲里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跨境旅游基地。要加强旅游景点景区建设。按照突出特色、区域资源共享、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高标准编制《满洲里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并逐步构建起以俄罗斯套娃广场、俄罗斯艺术博物馆、东欧异韵风情园等为主题特色的异域风情旅游区,以二卡湿地、中俄界河、铁木真大汗行营、达永山滑雪馆等为主题特色的生态旅游区,以鲜卑古墓群、蘑菇山遗址、猛犸象化石、矿山公园等为主题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区,以市区内大型商贸市场、酒店等为主题特色的城市中心旅游区。尽快完成新国门、红色旅游展馆三期、国家矿山公园二期工程,确保欧式旅游观光婚礼宫竣工开放,并与俄罗斯艺术博物馆、套娃广场、东欧异韵风情园整合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培育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围绕航空通道重点开辟满洲里至三亚、上海、北京、广东等国内旅游线路和满洲里至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等国际旅游线路。吸引俄蒙游客通过满洲里中转赴三亚、上海、广东等地观光旅游;吸引海南、广东等地的游客来满洲里观冰赏雪,并通过满洲里赴俄蒙旅游。在努力争取“异地办照”的基础上,积极与俄方联合开发跨境旅游。加快旅游产业化、市场化进程,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大型旅游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通过兼并、参股、收购、特许经营、租赁承包等多种合作方式参与旅游开发和经营。
(四)建设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口岸城市
按照“扩规模、增功能、创精品”的要求,遵照国际规划标准,立足现实,注重生活和环境质量,着眼长远,全力打造全国最具魅力的口岸精品城市。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以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为重点,坚持旧城区改造与新城区拓展并举,构建带状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构筑5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50万人口的草原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建成高速化、景观化的城市交通网络建设,构筑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建成与城市交通量相适应的道路网络,重点建设满洲里至达赉湖通湖大道,形成城市大二环;完善城市功能,着力解决限制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加快城市各功能区给排水、电力、通讯、供热、环卫设施、园林绿化、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建设,避免“拉链”式重复施工。要实现污水、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要形成发达的电力、通讯、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体系和配套完善的市政公共设施体系。不断提高城市品位,重点建设体现中俄文化交融风格的建筑,促进文化设施与城市自然生态景观、历史人文景观、城市设施景观和园区设施景观相结合,在城市建筑中注入文化内涵、人文气息和艺术要素,形成浓郁的中西交融的城市风格。
(五)加大对俄蒙市场的开拓
把握中俄经贸合作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举全市之力推进对俄蒙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充分利用边境地区的口岸地缘优势、境外友好关系和客户网络优势,深入研究俄蒙的政策、法律、市场,及时了解俄罗斯毗邻地区资源、市场开发状况和产业发展趋势。引导和支持有条件、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走出去”,合作开发俄蒙资源,重点在对俄蒙能源原材料投资合作和出口加工、农产品仓储加工、科技合作等基地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要积极引导民间贸易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进一步扩大民间贸易总量。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扩大劳务合作。通过举办中俄蒙三国经济论坛等形式,大力开拓俄蒙机电产品、房地产、旅游、家电、电子信息、通信产品等市场。鼓励用国产设备、材料作为境外合资企业的中方投资。积极将对外经济合作区域由毗邻地区逐步向俄腹地延伸,并扩大与蒙古国的合作领域和规模。努力建设后贝加尔(中国)商贸园,阿金斯克、布里亚特(中俄)工业园区,赤塔(中国)华商园区等境外基地。抓紧与俄有关方面建立森林资源开发利用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境内外林、浆、纸及木制品行业的产业化。
(六)加快融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步伐
准确把握国家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的各项优惠政策及东北三省制定出台的配套政策、发展规划,立足于为东北经济区提供能源接续,集中力量在煤电转换、煤油气化工以及金属冶炼等能源利用项目方面找准对接点,制定出对接方案,有针对性地确定和建设一批重点项目;要充分利用东北部分地区开发利用资源的丰富经验和成熟技术,提高合作开发、利用资源水平,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以创建东北地区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为目标,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提升与东北经济区的融合度,联手开辟俄蒙市场,实现经济发展的共赢。
(七)加强与港口城市的合作
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充分发挥第一大陆路口岸的双向辐射功能,主动接轨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带,紧盯港澳台地区,强化与环渤海港口城市的合作,逐步提高与这些地区的融合度,以加快物流速度,降低贸易成本,实现合作双赢为目标,构建陆海联运大通道,打造口岸直通车;拓展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为区域内企业搭建合作平台,营造平等互利、合作互动的良好环境,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对接、企业协作、要素重组”的全方位合作关系向纵深发展;引导本地企业加强与港口城市优势企业的联合,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轻工、建材、机电等加工产业,形成区域间高效、协调的发展格局。
(八)密切与周边毗邻地区的合作
发挥满洲里口岸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以“政策互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指导方针,以市场手段开发铁路、公路沿线及周边毗邻地区的旅游、矿产、优势产品、劳动力、技术等资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和关联密切的产业链,促进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打造区域经济共同体,提升整体竞争力。积极建立健全政府、民间、企业互动的联络协作机制。通过建立友好城市、定期会晤、联谊联络等方式,协商制定共同发展政策,缔结合作协议,磋商解决合作进程中的问题,形成市场驱动、政府推动、民间促动、企业联动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