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成绩非常好的孩子,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内容学得很好,可是当爸爸让他算一算客厅铺上地板砖需要多少钱时,他却不知从何做起。爸爸很吃惊也很不理解,于是很无奈的向教育者提出:学习究竟为了什么呢?也许看了这个故事会一笑了之,毕竟“学是一码事,用是一码事”,对于这种现象足以引起教育者深深地思考。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那么,在新课程环境下学生到底应该怎样学习数学呢?
一、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以往课程内容的弊端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于忽视了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一种开放的理念,提倡“用”教科书,而不是“教”教科书。这实际上就是在告诉执教者,教材只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媒介和载体,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教材内容,而是要灵活地传授,特别是要把教材的内容通过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情自然地渗透给学生。比如:三年级数学“归一应用题”,通过熟读教材我们知道这节课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掌握归一应用题的解法,即先求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目标之二是让学生学会简单的线段图的画法。此时学校正回收废旧电池活动,我让学生把他们收集的废旧电池带来,有5个学生是在一起收集的,我一数一共是35节,我连忙追问:“照这样的数量收集,8个人一共能收集多少节呢?”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再也熟悉不过,他们不但学到了一些环保知识,也非常轻松地掌握了归一应用题的解法。
二、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JP+1〗“学习是为了考高分”这种想法多少年来已根深蒂固地植根于一些家长、学生和教师的心中,然而新课程评价学生的重心已发生改变,不单单看一个人考试分有多高,而是看一个人创造的社会价值有多大。在中学生身上所体现出的创造的社会价值就是能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看来,能够把生活中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解决的教师,真正地走在了课改的前沿。例如:我在三年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一课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学习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一关系式以后,我没有让学生机械地去做书上的练习,而是把班级召开联欢会的场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为联欢会设计一个合理的购物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想买些什么,还要想到买多少,更重要的是要想到怎样才能把联欢会开好,而钱又花得少。这样的数学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让学生满怀信心地学习数学
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在他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而有的学生却怎么也做不上,这时怎样处理呢?我想也许会有这样两种做法:一是粗暴地说上一句:“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笨”;二是和蔼地说上一句:“你能想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哪一种效果好一些呢?答案不说自明,所以有人说,好的教师是给学生自信的教师。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转换角色,去掉居高临下的威严感,以组织者、研究者乃至朋友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去,与学生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而我们有些教师常用成人的思维去要求学生,如果教师能做到换位思考,把自己置于学生的角度,切身体会和感受一下学生遇到问题时的苦恼,那么一定会给学生极大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不但相信教师,更相信自己,有了自信心。
总之,成功的教育者一定会让学生感受到你是阳光,给他带来温暖:你是春风,给他带来生机;你永远扶着他的双手,给他自信。
一、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以往课程内容的弊端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于忽视了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一种开放的理念,提倡“用”教科书,而不是“教”教科书。这实际上就是在告诉执教者,教材只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媒介和载体,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教材内容,而是要灵活地传授,特别是要把教材的内容通过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情自然地渗透给学生。比如:三年级数学“归一应用题”,通过熟读教材我们知道这节课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掌握归一应用题的解法,即先求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目标之二是让学生学会简单的线段图的画法。此时学校正回收废旧电池活动,我让学生把他们收集的废旧电池带来,有5个学生是在一起收集的,我一数一共是35节,我连忙追问:“照这样的数量收集,8个人一共能收集多少节呢?”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再也熟悉不过,他们不但学到了一些环保知识,也非常轻松地掌握了归一应用题的解法。
二、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JP+1〗“学习是为了考高分”这种想法多少年来已根深蒂固地植根于一些家长、学生和教师的心中,然而新课程评价学生的重心已发生改变,不单单看一个人考试分有多高,而是看一个人创造的社会价值有多大。在中学生身上所体现出的创造的社会价值就是能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看来,能够把生活中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解决的教师,真正地走在了课改的前沿。例如:我在三年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一课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学习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一关系式以后,我没有让学生机械地去做书上的练习,而是把班级召开联欢会的场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为联欢会设计一个合理的购物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想买些什么,还要想到买多少,更重要的是要想到怎样才能把联欢会开好,而钱又花得少。这样的数学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让学生满怀信心地学习数学
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在他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而有的学生却怎么也做不上,这时怎样处理呢?我想也许会有这样两种做法:一是粗暴地说上一句:“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笨”;二是和蔼地说上一句:“你能想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哪一种效果好一些呢?答案不说自明,所以有人说,好的教师是给学生自信的教师。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转换角色,去掉居高临下的威严感,以组织者、研究者乃至朋友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去,与学生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而我们有些教师常用成人的思维去要求学生,如果教师能做到换位思考,把自己置于学生的角度,切身体会和感受一下学生遇到问题时的苦恼,那么一定会给学生极大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不但相信教师,更相信自己,有了自信心。
总之,成功的教育者一定会让学生感受到你是阳光,给他带来温暖:你是春风,给他带来生机;你永远扶着他的双手,给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