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和反装甲

来源 :中学生天地(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机枪被发明以后,步兵们的工作环境变得糟糕透顶———在金属暴风雨当中奔跑绝对不是什么有益身心的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法国的索姆河边,曾进行过一场惨烈的战斗。英法军官们没有认识到一个叫马克沁的人发明的机枪威力会有多大,一天之内,英法军队就损失了6万士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人设计出“装甲战斗车辆”来掩护步兵;而后德国人对其作了充分的归纳和演绎,保留了它的基本设计原理,但彻底改变了它的设计目的,坦克从移动碉堡变成了骑兵一般的机动突击力量。当然了,坦克变成了陆地上最引人注目的战场主角。
  既然如此,如何消灭它也就成了一个重要课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击穿坦克那引以为豪的坚硬外壳。
  火炮+穿甲弹,最基本的反装甲方式。穿甲弹弹丸一般是圆柱加圆锥的外形,以确保穿甲过程中姿态的稳定。根据动能定理,只要弹丸足够重、速度足够快,就能够击穿相当厚度的钢板。
  为了不被击穿,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厚装甲。而相对的,提升火炮的杀伤力却要更容易些———加长炮管,加大装药量,加重弹丸……都可以让新坦克多出的几吨钢板化为乌有。比如碳化钨穿甲弹,密度大硬度高,比普通穿甲弹的穿甲能力高很多。另一方面,坦克太重的话,发动机功率不足,油耗、速度、行走结构的可靠性等等方面都要面临考验。
  于是坦克设计师们想到了另一条基本物理定律:只要将易被击中的正面和侧面装甲做成倾斜状———炮弹的入射角增大,垂直于装甲方向的分力就会减小———就可以大大减少被击穿的概率。这个创意给反坦克造成了大问题,不过很快就有了相应的办法。英国人在弹头前端包裹较软的金属,可以使弹丸在击中之后垂直于装甲板而不容易被弹飞。这种炮弹叫做“被帽穿甲弹”。
  火炮和装甲就这样互相逼迫着一步步地发展。但是火炮有自己的极限:120/125mm口径,可以说就是坦克炮的极限,更大的火炮在重量、后坐力、炮弹重量等等方面都受到限制,难以用到坦克上。而装甲则受到材料学快速发展的影响,陶瓷装甲(2-3倍于钢硬度)、贫铀装甲(5倍于钢硬度)纷纷出炉。于是,另一种穿甲弹的地位日益突现:脱壳穿甲弹。
  它的原理也不复杂:较细较长的弹头加上一个出膛后自行脱落的弹托,使用原来口径的火炮发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炮弹被设计得越来越细长。这样细长的炮弹,速度大为增加而空气阻力减小,弹头接触目标时的瞬间压强得到数十倍的提高。穿甲机理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弹头接触装甲板开始,数十万度的高温使弹体和装甲板一同汽化,而剩下的弹头继续前进、汽化,直到装甲被击穿,残留的弹体和高温金属气体冲进坦克里……
  实践证明,这种弹头的长与直径之比在18-20左右时,穿甲能力最强,更长则在击中时易折断,更短则威力不够。这样的长径比带来的问题就是:炮弹的飞行姿态已经不能通过传统的旋转来稳定,它需要尾翼,就像箭矢需要尾羽一样。脱壳穿甲弹也因此换了一个名字: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到二次大战的中期,设计师们发现,在弹头炸药的前端压出一个锥形的空腔,能够将爆炸形成的高温射流聚集;只要精心设计空腔的外形,就可以使大部分的威力集中于一点。如果在空腔表面覆盖一层较重的金属,高温金属射流的威力会更强劲……这种弹头被称为破甲弹。在它后面加装一个微型固体燃料火箭,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大号的窜天猴……或者说火箭弹,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美国人管它叫“巴祖卡”,也就是“大管”;英国人叫“开罐器”;德国人叫“装甲拳头”,倒是很形象。在这种火箭弹上面加装制导系统,那就是反坦克导弹了。
  破甲弹的威胁相对容易对付:形成杀伤的是爆炸形成的高温流,只要扰乱、偏导它就能够保护自己。
  方法之一就是使用反应装甲,其实就是装有炸药的金属盒(就是常见的披挂在坦克上面像饼干一般的附加装甲)。当破甲弹的射流击中时,炸药会爆炸并冲散它。但是不难理解,当相同位置再次被击中时,麻烦就出现了。所以现在的反坦克导弹越来越多地使用双弹头串联,用前面一个较小的来提前引爆装甲,后面一个较大的再来……实在是很狡猾的办法。说到这里不能不提一下俄罗斯的窗帘系统。它是对付导弹、火箭这种慢速反装甲武器的终极系统,它会探测附近的飞行物,并用霰弹击落其中有威胁的。如果这类装备足够有效并能普及,反装甲的工作就又变得困难起来了……
  复合装甲就像馅饼一样有很多层,除了增强韧性和强度,通常会有一部分可以通过滑动、延展和形变等方式高效率地吸收动能,用来对付穿甲弹或是破甲弹都十分的有效,所以是各国军队研发部门的重点项目,使用也越来越多。它们的设计思想如何,各个层面如何工作,都是各国的不传之秘。现在能够接触到的,只有最古老也最有名的英国“乔巴姆”装甲的一小部分原理(即便是这一小部分,也能够写出上万字,有兴趣的话可以用搜索引擎查一下)。就目前而言,可以说复合装甲是一种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坦克上不可或缺。
  其他的反装甲武器还有碎甲弹:利用大威力的爆炸崩落装甲内层达到杀伤效果,但在防崩落内衬层面前,其作用已变得很弱了。
  其实再坚固的装甲,也同样有它的极限。在当今的战场上,搜索通信指挥系统非常发达,火炮精准而强悍,数十辆坦克在直接瞄准距离的交手短促而激烈,往往会在几十秒之内以最残酷的方式结束——双方的伤亡比一般会在1∶1上下,就像冷兵器时代一样。如果面对反坦克火力区,再坚固的装甲也终究会像狂风暴雨中的帆一般被撕裂。装甲兵应用的最佳方式,绝对不是攻坚或者“冲锋陷阵”,而是伺机而动、后发先至。坦克是机动、火力、防护三位一体的兵器,强调任何一方面都只会削弱坦克在战场上的作用。
  装甲与反装甲的路会一直走下去。毕竟,对于步兵来说,还有什么比装甲车辆更让人安心的支援武器呢?
其他文献
毒气弹    到底谁说了算  一艘军舰航行在海上,在某一个夜晚,一名水手突然发现远方有一点灯光,他立即报告舰长:“报告舰长,不远的地方有艘船正驶向我们,若再不改航道,就要撞上了!”舰长一听,立即呼叫到:“呼叫!呼叫!我是舰长,请立刻将你们的船,航道向东移10度!”对方回到:“呼叫呼叫!请你们向西移10度!”舰长:“我是军舰,你敢叫我移!”对方立即道: “我是灯塔,你撞上试试?”
期刊
一  古训曰:民以食为天。上午三节课毕,方知此语集中先贤智慧,不可不信。以前不知何谓“前胸贴后背”,现在离家不过数里,却已深切感受到--尽管程度不及非洲难民弟兄。而念及自己从前错以玩乐为“天”,很是汗颜,心惶惶恐遭天下人笑也。  --《食在一中》    二  上课:老师的声音抑扬顿挫,是一支美妙的催眠曲。我很想睡觉,但不忍打击老师上课的积极性,于是只好试着睁开眼睛睡觉,假如练成,倒也是一门绝技。 
期刊
唐朝有个诗人刘叉,写了首诗《冰柱》,形容说:“……檐间冰柱若削出交加。或低或昂,小大莹洁,随势无等差。始疑玉龙下界来人世,齐向茅檐布爪牙。”小的时候还曾见过屋檐下水池边长短不一、形状百变的冰棱,但是这些年来,城市里连冬天下场稀稀拉拉的雪都令人极其兴奋呢!这个冬天,又是一个暖冬,与此同时,有一个词在电视台电台节目中出现频率很高,那就是“厄尔尼诺”。  请看本刊记者就“厄尔尼诺”和暖冬现象采访浙江省气
期刊
“亲爱的甜婷,鉴于你所具备的出色领导潜质和在学校取得的优秀学科成绩,你被提名代表中国出席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和纽约召开的2004年夏‘世界青年领袖会议’(Global Young Leaders Conference,简称GYLC)。”   一个十二天的超级盛会就伴随着这封来自美国国会青年领袖理事会的邀请函在我面前拉开序幕了。    这个开始很奇妙    “你们那儿吃不吃香肠?”“你有没有男朋友?”“
期刊
每年的这时候,大家都会大大地采购一番,以备中秋聚会之用。中秋节会有很多事情要做,说是老一辈传下来的风俗。  就好像蜡烛这活儿,与其说是风俗,还不如称之为长久以来的风气,因为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人们要把点燃的蜡烛沿着路边插成长长细细的一条火绳儿。小时候以为那是给外面的野狗野猫照一条回家的路,而现在爷爷奶奶又说是一个关于月亮的神过生日,要我们为她点燃蜡烛做庆贺。不过这都无关紧要,因为小孩儿只在乎怎样把火
期刊
T31次列车在早晨的阳光里缓缓进站。  金发碧眼的笑脸,并不纯熟但很真诚的“你好”声,36位带着严谨和礼貌的德国小客人从10号车厢下来了。  这是由杭州市学生假日活动中心牵线搭桥到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交流访问的德国卡堡(COBURG)中学的少年。接下来的七天里,他们要分别住进保俶塔实验学校36位同学的家里,并和这些同学一起上学一起生活。保俶塔实验学校的同学们也近距离地和这些来自遥远国度的小伙伴们做了
期刊
在美国两年的时间,我由最初语言不通疯狂想家到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也交到了不少朋友,而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我这辈子收过的唯一一个学生——“老外”TONY了。  TONY是位六十岁的蓝眼睛老头儿,笑起来红脸膛皱纹深深,他早些年在底特律做工程师,一直独身,退休后回到家乡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住进了市郊的Hearthitone老人公寓。  我和TONY的认识纯属巧合。那是我参加一次当地义工组织的对年迈者援
期刊
编辑部开例会,主编得意地跟我们提起参加中学同学聚会的事:“这么多年过去了,其他班的同学都还记得我们5班体育特别好。那时候班里有几个男生特别爱运动,每天早上挨家挨户把大家叫起来,一起去爬山跑步。因为喜欢运动吧,我们班的风气也特别正,同学之间也特别友好。”  “我们班是很不得了的。”美编接着说,“当时美术职高的学生通常是毕业后就去工作了。我们班上有几个同学不想这样,他们想要考大学,然后我们班的许多同学
期刊
10月1日上午。杭州,白堤。杭州高级中学的60名青年志愿者为“天上人间看杭州”大型电视直播活动维持直播现场的交通秩序。  越来越多的人驻足观看。同学们手拉手组成一道人墙,不让围观的行人进入拍摄区域。可是偏偏有位好奇心过重的中年男子不听劝阻,奋力挤出志愿者组成的防人潮堤坝,人群中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管涌……  比起带路、提供解说词、翻译等志愿者活动项目,维持现场交通秩序总有那么点吃力不讨好的意味。但同学
期刊
有一些不变的东西  江 南    关键词:美好  年少时的回忆,永远是最甜美、最快乐的。    《中学生天地》曾经把封面位置留给一个个中学生。非常幸运,杂志选择了我作为1988年9月号的封面人物。从小学到中学,写写小诗、散文,发表过不少习作,获得一些诗歌奖,出版了几本诗集。当时很多人称我为“小诗人”(虽然后来自己常觉得惭愧),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特色和特长,让《中学生天地》选择了我。  清楚地记得,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