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蝙蝠”传奇
人物:孙奇
身份:杭州艮山中学初二学生
因为爷爷是街坊邻里小有名气的做风筝、放风筝的高手,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爷爷参加各类大大小小的风筝比赛,现在也算身经百战了吧。
一开始,我跟着爷爷放风筝,后来跟着爷爷学做风筝。尽管制作风筝比放风筝难很多,但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和放飞买来的或者是别人制作的风筝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制作风筝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从选取竹料扎骨架,裁剪糊纸(布),给风筝画图上色,到调准提线,系上长线,各道工序都要非常细致地完成。
我独立制作完成的是一个1米长的“金鱼”风筝。我按照爷爷教的步骤先用竹条扎好“金鱼”的骨架,然后糊上早就准备好的画有金鱼图案的薄布,最后再把提线系上去。我花了整整3个小时完成制作,爷爷在一旁一直微笑不语。我拿着“金鱼”到外面去放,可是无论我怎么使劲,“金鱼”就是飞不上天。经过爷爷的指点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类似金鱼、鸟类这样的风筝一般是单面,必须在下端加上尾巴才能保持平衡,才能顺风起飞。而我在制作时忘记给“金鱼”加上尾巴了,没了尾巴的“金鱼”肯定不能在天上“游”了。
最让我难忘的一次经历是我和爷爷一块制作了一只5米长的“蝙蝠”风筝去参加一次风筝大会。经过好几轮的比赛,只剩下我们的“蝙蝠”风筝和一个大伯的“蝴蝶”风筝争夺最后的冠军了。在决赛的时候,我因为用力过猛把风筝的线扯断了,“蝙蝠”风筝掉到了一座拱桥下面。因为拱桥太高,我和爷爷都下不去,当时我都快急哭了。这时那位放“蝴蝶”风筝的大伯二话没说,爬到拱桥下面帮我们把“蝙蝠”风筝给捡回来了。虽然输了比赛,但那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山外有山的道理,也让我做任何事情都更加用心了。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现在那位放“蝴蝶”风筝的大伯已经是我放风筝的最佳拍档了。
“燕子”传奇
人物:小瑜
身份:旅居澳大利亚的初三学生
我到澳大利亚读书已经有两年了,在假期里我都会回到国内和伙伴们一起去放风筝。我爸爸是一所中学的老师,我小的时候经常和爸爸在学校的操场上放风筝。我们两个一边放风筝一边嬉闹,那是让我最留恋的一段时光。
自从接触了风筝以后,我就对制作风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传统制作风筝的方法不外乎扎、剪、糊、绘几个步骤,最后系上提线,但是风筝的种类繁多,所以在制作不同类型风筝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一些细节,比如竹条的弹性、风筝表面的抗风力性、提线的粗细等。记得我在参加爸爸学校组织的一次风筝比赛时制作了一只“燕子”风筝,比赛的当天风力正适合,可是别的同学的风筝都飞上了天,我的“燕子”风筝却在一个劲地重复“倒栽葱”动作,后来连我自己也“倒栽葱”了。经过仔细的检查我才发现,原来风筝的提线没有挂对称,这就导致风筝在迎风起飞时一边高一边低,飞不上天也就不奇怪了。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制作风筝的时候一定要细心,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疏忽。
到澳大利亚上学的时候爸爸送给我一只他亲手制作的“燕子”风筝,爸爸希望我无论身在何处,都要时刻惦记着祖国,惦记着家里,就像这只风筝一样,线的一头是远在大洋彼岸的自己,另一头则是对国内亲友的牵挂。去年,我所在的地区举办了一次风筝大赛,我特地拿出了“燕子”风筝去参赛。结果我的“燕子”风筝为我赢得了冠军,当时所有的外国同学都来向我祝贺,那一刻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特别骄傲。
八卦风筝的骨架由两个正方形的架子组成,一般的正方形架子大小在50-100厘米之间。以50厘米的八卦风筝为例,构成正方形的四根竹条宽高均为0.3厘米,长50厘米。用削好的竹条绑成两个正方形骨架,然后按图示将两个正方形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八角形状就可以了。两个正方形的大小要求一致,根据风筝的大小,在正方形架子中间夹上一根竹条加以固定,如图所示。风筝的蒙面材料可以用厚一点的纸板或者比较柔韧的布料,然后你可以在蒙面材料上画上各种你喜欢的图案。最后,别忘记了在细线绳上绑上纸穗作为八卦风筝的尾巴。
小提示:放飞时,在风筝的中心部位用细线将风筝拉成弧形,以利于风筝飞行时泻风。
链接
风筝小常识
风筝起源。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鲁班是最早发明风筝的人,他制作的“鸢”,原材料是极薄的木片或竹片。汉朝以后,人们用纸代替了木片来制作风筝,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上竹哨,风吹哨响,声如筝鸣,这就是“风筝”的来历。
风筝之都。我国于1984年在山东潍坊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风筝节”,以后潍坊每年都要举办国际风筝盛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节”上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之都”。
风筝技法。中国传统风筝的做法概括起来是四个字:扎(扎架子)、糊(糊纸面)、绘(绘花彩)、放(放风筝),简称“四艺”。
人物:孙奇
身份:杭州艮山中学初二学生
因为爷爷是街坊邻里小有名气的做风筝、放风筝的高手,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爷爷参加各类大大小小的风筝比赛,现在也算身经百战了吧。
一开始,我跟着爷爷放风筝,后来跟着爷爷学做风筝。尽管制作风筝比放风筝难很多,但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和放飞买来的或者是别人制作的风筝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制作风筝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从选取竹料扎骨架,裁剪糊纸(布),给风筝画图上色,到调准提线,系上长线,各道工序都要非常细致地完成。
我独立制作完成的是一个1米长的“金鱼”风筝。我按照爷爷教的步骤先用竹条扎好“金鱼”的骨架,然后糊上早就准备好的画有金鱼图案的薄布,最后再把提线系上去。我花了整整3个小时完成制作,爷爷在一旁一直微笑不语。我拿着“金鱼”到外面去放,可是无论我怎么使劲,“金鱼”就是飞不上天。经过爷爷的指点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类似金鱼、鸟类这样的风筝一般是单面,必须在下端加上尾巴才能保持平衡,才能顺风起飞。而我在制作时忘记给“金鱼”加上尾巴了,没了尾巴的“金鱼”肯定不能在天上“游”了。
最让我难忘的一次经历是我和爷爷一块制作了一只5米长的“蝙蝠”风筝去参加一次风筝大会。经过好几轮的比赛,只剩下我们的“蝙蝠”风筝和一个大伯的“蝴蝶”风筝争夺最后的冠军了。在决赛的时候,我因为用力过猛把风筝的线扯断了,“蝙蝠”风筝掉到了一座拱桥下面。因为拱桥太高,我和爷爷都下不去,当时我都快急哭了。这时那位放“蝴蝶”风筝的大伯二话没说,爬到拱桥下面帮我们把“蝙蝠”风筝给捡回来了。虽然输了比赛,但那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山外有山的道理,也让我做任何事情都更加用心了。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现在那位放“蝴蝶”风筝的大伯已经是我放风筝的最佳拍档了。
“燕子”传奇
人物:小瑜
身份:旅居澳大利亚的初三学生
我到澳大利亚读书已经有两年了,在假期里我都会回到国内和伙伴们一起去放风筝。我爸爸是一所中学的老师,我小的时候经常和爸爸在学校的操场上放风筝。我们两个一边放风筝一边嬉闹,那是让我最留恋的一段时光。
自从接触了风筝以后,我就对制作风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传统制作风筝的方法不外乎扎、剪、糊、绘几个步骤,最后系上提线,但是风筝的种类繁多,所以在制作不同类型风筝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一些细节,比如竹条的弹性、风筝表面的抗风力性、提线的粗细等。记得我在参加爸爸学校组织的一次风筝比赛时制作了一只“燕子”风筝,比赛的当天风力正适合,可是别的同学的风筝都飞上了天,我的“燕子”风筝却在一个劲地重复“倒栽葱”动作,后来连我自己也“倒栽葱”了。经过仔细的检查我才发现,原来风筝的提线没有挂对称,这就导致风筝在迎风起飞时一边高一边低,飞不上天也就不奇怪了。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制作风筝的时候一定要细心,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疏忽。
到澳大利亚上学的时候爸爸送给我一只他亲手制作的“燕子”风筝,爸爸希望我无论身在何处,都要时刻惦记着祖国,惦记着家里,就像这只风筝一样,线的一头是远在大洋彼岸的自己,另一头则是对国内亲友的牵挂。去年,我所在的地区举办了一次风筝大赛,我特地拿出了“燕子”风筝去参赛。结果我的“燕子”风筝为我赢得了冠军,当时所有的外国同学都来向我祝贺,那一刻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特别骄傲。
八卦风筝的骨架由两个正方形的架子组成,一般的正方形架子大小在50-100厘米之间。以50厘米的八卦风筝为例,构成正方形的四根竹条宽高均为0.3厘米,长50厘米。用削好的竹条绑成两个正方形骨架,然后按图示将两个正方形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八角形状就可以了。两个正方形的大小要求一致,根据风筝的大小,在正方形架子中间夹上一根竹条加以固定,如图所示。风筝的蒙面材料可以用厚一点的纸板或者比较柔韧的布料,然后你可以在蒙面材料上画上各种你喜欢的图案。最后,别忘记了在细线绳上绑上纸穗作为八卦风筝的尾巴。
小提示:放飞时,在风筝的中心部位用细线将风筝拉成弧形,以利于风筝飞行时泻风。
链接
风筝小常识
风筝起源。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鲁班是最早发明风筝的人,他制作的“鸢”,原材料是极薄的木片或竹片。汉朝以后,人们用纸代替了木片来制作风筝,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上竹哨,风吹哨响,声如筝鸣,这就是“风筝”的来历。
风筝之都。我国于1984年在山东潍坊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风筝节”,以后潍坊每年都要举办国际风筝盛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节”上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之都”。
风筝技法。中国传统风筝的做法概括起来是四个字:扎(扎架子)、糊(糊纸面)、绘(绘花彩)、放(放风筝),简称“四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