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che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正确理清“学与教”的关系,“教”在正确理解时,“教”在学生必需时,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教”
  一、“研学后教”的“学与教”
  在“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中,小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指导是彼此依存、彼此作用的关系。“教师教”应立足于“学生自主”,通过老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而“学生自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学习”时,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重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充分肯定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二、“研学后教”,“教”在正确理解时
  “学”为内因,也是本质因素,“教”为外因,但“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是助学,是导学,更是研学的本质和重点所在。
  (一)重学生起点
  区“研学后教”中的“研”是教的前提和关键,一方面是指“研学生”,而研学生首先要“把握学生起点”,其主要内涵是“了解学生对学科知识、技能掌握的范围和质量;了解他们的思维特点、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在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针对性预设他们在新知识学习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这种“研”是在注重学生的学习基本特征和学习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了解与分析,是教师寻找学生学习起点的主要措施。注重学生起点的“教”,是在学生不得法时,教师指导学法;在学生理解片面时,教师引导其深入求异;在学生认知分层时,教师顺学而导……所有这些,将很好地控制课堂教学活动,研学案的导学更具针对性,如此注重学生起点的“教”势必会减少耗时伤神的无效劳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学生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质疑,可以真正发
  现学生的疑难困惑与缺陷不足。如xx小学一老师教学《桥》时,先让学生预习《桥》,并围绕课文提出自己的质疑,如:为什么课文最后才交代父子关系?课文中的老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题目为什么叫“桥”……随后,该老师组织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让学生尝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己解决简易问题,并生成一些富有价值的问题:课文开头场景的描写对文章主旨的突出有何好处?课文最后寥寥数语交代了他们的真实关系,这样写好处在哪里?老太太的余生该是怎样度过……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段落,进行思考。这样的课堂质疑不断,思考不断,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很有针对性,语文学习自然事半功倍。
  三、“研学后教”,“教”在学生必需时
  “学”是多元的,个性的,富有张力的;“教”的策略是丰富的、灵活的、高效的。因此,必须做到教在关键处,教在必需时。
  (一)重启发、重思考
  “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悱而启之,引领学生以一种积极思考、善于思考的状态走进课文,让语文课“美丽转身”。如一位老师教学《伯牙绝弦》,在学生朗读课文后,先后抛出一些极富语文味、思考性的练习:1. 伯牙为什么绝弦?2. 短文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写钟子期善听?3. 仿照课文的短语写话,如细雨霏霏、杨柳( )、和风( )。黎老师用几个研学问题贯通全课,引导学生读书思考,画出相关句子,品味语言、感悟真情。然后,采用茶馆式的闲聊,在学生的回答中随时点评、引导,这样,边学边导,从而达到了小古文学习的目标。这样的“教”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把学生引向文本,真正打造了“放飞师生思想的天堂”。
  (二)重学法、重得法
  “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改革重点是学法的习得。语文学习应该是注重学法、读法、写法的指导,但不是纯知识性的说教,而是把学习方法指导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不仅让学生知晓学法,更要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实践、掌握、运用学法。如一位老师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她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伽利略、亚里士多德入手,让学生用简短的话介绍他们,尔后提炼出介绍他人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说。最后,借助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写了谁?写了他的一件什么事?怎么写?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对抽象的写作方法有了形象的感知,迁移用于自己的习作也变得顺理成章。这样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注重学生习得语文学习方法的“教”,自然会夯实读、说、听、写的基础,使得语文课变得扎实、高效。
  (三)重时机、重高效
  追求高效善导,必须捕捉恰当的时机。“教”在学生的需求处,“教”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能让“教”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1.“教”在学生知识疑难处
  缺乏必要的知识,会影响对课文的理解。因此,老师要留意学生知识的缺陷处,予以适当的点拨指导。如一位老师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的片段:
  师:看文里的动作描写,严监生对于亲人的第一次猜测有什么反应?为什么连写了三次亲人猜测?
  生1:这样写,激起了读者读下去的愿望。
  生2:这样写更加突出严监生的吝啬。
  师:所以,作家虽是浓墨重彩写——(生1:亲人猜测)结果却——(生2:突出了严监生的吝啬)
  师:掌声送给这两位同学。那么,这种激起读者往下读的强烈愿望的写法,我们称之为——设置悬念……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用到了这种写法?
  通过本文的范例,老师让学生具体感知了“设置悬念”的写法,然后让学生进行迁移学习,学生对这一写作技法的认识就比较深刻了。
  2.“教”在学生认知错误时
  在当下强调“生成”,鼓励个性化阅读,独特体验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容易出现认知错误。因此,老师应及时予以点拨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知、感悟。如一位教师上《桥》时的片断:   师:你认为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3:我感受到了老汉敢于牺牲。
  生4:我感受到了老汉勇敢,是个为公忘私的人。
  生5:我觉得老汉很残忍。
  (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哗然,许多学生纷纷议论起来。)
  师:你的感悟与众不同,能否说具体些?
  生5:因为老汉让自己儿子留在最后,这样肯定有危险,也就是将死亡留给了自己的儿子,虽然他是父亲,但将儿子生的希望残忍地剥夺了。
  师:我想问一下大家,在你的脑海中,残忍的人是怎样的?
  生3:在我的脑海中,残忍的人会不顾他人死活。
  师:那么,你觉得老汉是这样的人吗?
  生3:不是,他把危险留给了自己和儿子。
  生4:我也觉得老汉不残忍。他知道可能失去至亲的儿子,如果不这样,可能他的村民会失去自己的至亲,他愿意将死的痛苦留给自己。
  生6:儿子能理解父亲的做法,愿意服从父亲的安排。
  ……
  “老汉很残忍”的见解是独特的,但与文本价值相矛盾。针对这样的错误认识,老师选了“残忍的人是怎样的”这个启发点,学生首先明白“残忍是不顾他人死活”;进而懂得“老汉的伟大”;这是一个渐进的理解、感悟过程,也是学生逐步提高认识的过程。在这真实、朴实的教例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老师精确到位的“教”所起的作用。
  3.“教”在学生理解疑难点
  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的是从字面直接显示的信息中领会到隐含的、潜在的、深层的信息,而老师画龙点睛的“教”能启发学生,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带领学生走进豁然开朗之境。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这一片断时,学生难以理解战象此时的心理活动,此时王老师适时地出示了自己撰写的《战象的最后一天》:“这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了,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不能卷起你抱给我的香蕉,不能吸起河水,为你喷洒出一片清凉,甚至,我再也不能与你对视相望了。在最后一天里,我留恋身边的一切……”在老师及时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走进了嘎羧世界,这样就形象地体会到了句子所饱含的深刻情感,从而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总而言之,在“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对“教”的研究,努力提高“教”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安德生.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安德生.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社,2003.
  [4]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宋乃庆.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改变目前的德育现状,中山火炬开发区香晖园小学开发了校本德育微课程,对学生进行班级常规管理。德育微课程遵循了德育原则,整合了资源,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德育微课程立足于“微小”形式新,立足于“生活”理念新,立足于“当下”内容新,提高了德育的实效。  【关键词】德育;微课程;班级管理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
【摘 要】在新课程的修订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整体目标,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也着眼于两个注重——注重数学素养提升和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而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开放性、学习时间的灵活性、学习环境的扩大性等方面都给予“数学素养”的“阅读文本”一个很好的开创平台。因此,教师在当前日常教学中,应在数学阅读文本的解读中科学合理地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实行有效数学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此乃
【摘 要】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科学化、民主化,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求知。而“研学后教”的教学方法是对传统课堂结构的一种更新和优化。“研学后教”的语文课堂应努力做到灵动和智慧。文章结合课程实施的案例,简要阐述自己的点滴思考,尝试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与大家共同交流。  【关键词】研学后教;语文课堂;灵动;智慧  “研学后教”理念是基于当前国内课堂教学改革的多种成功模式,针对
摘要:  基于全国性的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大多数受访农民能够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而且农民群体的认同度也因异质性的教育、职业、阶层等社会因素而呈现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当前影响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效果的四个主要因素,即社会舆论生态的多元化、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村社会主
【摘 要】针对“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实例,介绍有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带着问题读文章;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注意事项。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关键词】研学后教;有效性;阅读能力  阅读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学生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和良
【摘 要】关注汉语和英语中的日常用语习惯的区别,进行准确的、有礼貌的沟通交流,是礼仪教育的重要要求。教师在英语课中设置情境,学以致用,将礼仪教育渗透到英语表达的训练中,达到礼仪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习俗;英语;礼仪教育  中国乃礼仪之邦,自古以来,礼仪教育就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礼仪修养的人往往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刚与人相识时,给人最重要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是否有修养。我们可以
【摘 要】价值领导力是班主任领导力的核心。班主任应对某一核心价值进行理解与选择、坚持与践行、渗透与转化,使之成为班级内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班主任更应该从环境渗透、制度外化、评价导向这几个方面进行价值的转化。  【关键词】班主任;核心价值观;价值领导力  教育本身意味着价值传承、价值引导和价值教化,是关系到价值使命的事业。“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问题。当前青少
【摘 要】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本文结合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阐述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分组练习、尊重学生的个性、传授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几个方面意在探讨如何以较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主动参与;探索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小学英语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把英语学习看成是一种知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本文以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为例,对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数学核心素养  对比旧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新增了:“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
【摘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下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这需要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前提。叶圣陶先生曾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例,在精讲精读的同时结合有针对性的简短练笔,最终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读写结合;方法;小学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