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技能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的方法、技巧及自我调控。通过“授渔”,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使学习变得有趣。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同时也发现,“授渔”后,学生虽然学习了大量的技能性知识,却未必能通过有效运用来提高学习能力,即存在学习技能的“利用障碍”。
[关键词]学习技能 知识 信心 利用障碍
学习技能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的方法、技巧及自我调控。自新课程改革后,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基本上“自主性学习”已替代了“填鸭式”。通过“授渔”,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使学习变得有趣。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同时也发现,“授渔”后,学生虽然学习了大量的技能性知识,却未必能通过有效运用来提高学习能力,即存在学习技能的“利用障碍”。在教育教学长期实践中,我们发现形成学习技能的“利用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技能性知识的缺失
具有适应性的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技能性知识,即技能性知识“是什么”、“怎么用”、“何时用”。这三个方面若只具备前两点是不够的,学生就不能调整其行为去适应任务要求的变化,就会僵化的教条的去学习。当学生缺乏技能使用的情境性知识时,在所教的学习技能的具体情境之外的合适情境中,也会不能很好的使用或主动迁移调整技能以适应学习任务。所以在“授渔”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记住学习技能的操作过程,还要使学生认识这种学习技能的目的,以及怎么用和为什么要用,最重要的是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克服技能性知识的缺失所造成的“利用障碍”,一方面要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深入理解为什么要用,有什么作用,细化技能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减小技能使用的难度,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是什么”,掌握“怎么用”;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去发现使用技能的条件并尝试使用或创新使用,促进学习技能的迁移,学会“何时用”,从而达到对学习技能的运用自如,进而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2.关联性知识的缺失
关联性知识是指与所学习任务有关联的多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中各领域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某一领域知识的不足往往会影响其它领域知识的有效吸收,相反学生相关领域的知识越丰富,越能有效迁移性使用学习技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教学中,清楚解放战争历史背景的学生,就会很快归纳出这则新闻的背景;相反若只是在这则新闻有限的字里行间里就很难发现——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大反攻、解放全中国。
3.自我认同的信心缺失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有这么一种现象,后进生常常认为自己的学习失败源于能力低,而学习成功是因为学习任务难度低。这是自我认同的信心缺失的典型表现。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学生积极主动地调节学习过程,还会影响学生选择并运用学习技能以达到学习目的;进而不利于学生分析学习任务付出努力和在遭遇困难时坚持学习行为。
自我认同的信心缺失还表现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前就对自己能够在什么程度上完成学习任务信念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多不愿尝试运用新的技能,并且对自己已有的学习技能的运用也缺乏必要的信心,难以根据实际需要能动地选择有效的学习技能来完成学习任务。
对于自我认同的信心缺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认同感。要尊重学生运用技能成功解决学习问题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认识和体验到运用学习技能的价值,从内心里真正认同和接受学习技能,积极将技能知识转化为技能行为,将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需求。
4.自我调节的能力缺失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曾遇到这样一个情况,某一学生在小学时成绩很好,七年级时成绩也很不错,进入八年级年,依然勤奋努力,课堂表现也很好,可是一旦进行阶段性检测,成绩就是提不上去。后来通过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发现问题出在该生自我调节能力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能意识到学习行为中的认知偏差,不能及时地调整学习计划,不能积极主动的激励自己并使用适当的学习技能来改进并达到学习的成功。
[关键词]学习技能 知识 信心 利用障碍
学习技能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的方法、技巧及自我调控。自新课程改革后,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基本上“自主性学习”已替代了“填鸭式”。通过“授渔”,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使学习变得有趣。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同时也发现,“授渔”后,学生虽然学习了大量的技能性知识,却未必能通过有效运用来提高学习能力,即存在学习技能的“利用障碍”。在教育教学长期实践中,我们发现形成学习技能的“利用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技能性知识的缺失
具有适应性的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技能性知识,即技能性知识“是什么”、“怎么用”、“何时用”。这三个方面若只具备前两点是不够的,学生就不能调整其行为去适应任务要求的变化,就会僵化的教条的去学习。当学生缺乏技能使用的情境性知识时,在所教的学习技能的具体情境之外的合适情境中,也会不能很好的使用或主动迁移调整技能以适应学习任务。所以在“授渔”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记住学习技能的操作过程,还要使学生认识这种学习技能的目的,以及怎么用和为什么要用,最重要的是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克服技能性知识的缺失所造成的“利用障碍”,一方面要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深入理解为什么要用,有什么作用,细化技能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减小技能使用的难度,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是什么”,掌握“怎么用”;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去发现使用技能的条件并尝试使用或创新使用,促进学习技能的迁移,学会“何时用”,从而达到对学习技能的运用自如,进而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2.关联性知识的缺失
关联性知识是指与所学习任务有关联的多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中各领域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某一领域知识的不足往往会影响其它领域知识的有效吸收,相反学生相关领域的知识越丰富,越能有效迁移性使用学习技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教学中,清楚解放战争历史背景的学生,就会很快归纳出这则新闻的背景;相反若只是在这则新闻有限的字里行间里就很难发现——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大反攻、解放全中国。
3.自我认同的信心缺失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有这么一种现象,后进生常常认为自己的学习失败源于能力低,而学习成功是因为学习任务难度低。这是自我认同的信心缺失的典型表现。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学生积极主动地调节学习过程,还会影响学生选择并运用学习技能以达到学习目的;进而不利于学生分析学习任务付出努力和在遭遇困难时坚持学习行为。
自我认同的信心缺失还表现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前就对自己能够在什么程度上完成学习任务信念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多不愿尝试运用新的技能,并且对自己已有的学习技能的运用也缺乏必要的信心,难以根据实际需要能动地选择有效的学习技能来完成学习任务。
对于自我认同的信心缺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认同感。要尊重学生运用技能成功解决学习问题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认识和体验到运用学习技能的价值,从内心里真正认同和接受学习技能,积极将技能知识转化为技能行为,将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需求。
4.自我调节的能力缺失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曾遇到这样一个情况,某一学生在小学时成绩很好,七年级时成绩也很不错,进入八年级年,依然勤奋努力,课堂表现也很好,可是一旦进行阶段性检测,成绩就是提不上去。后来通过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发现问题出在该生自我调节能力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能意识到学习行为中的认知偏差,不能及时地调整学习计划,不能积极主动的激励自己并使用适当的学习技能来改进并达到学习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