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也逐渐深入,让学生站到课堂中央,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分享获取知识,构建以“问”定“教”、以“学”促“教”的问学课堂,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理想课堂。构建问学课堂的关键就在于师生的“问”,而影响“问”的内容与效果的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的感知程度。
关键词:课堂问学 质疑 咬文嚼字 细节推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4.020
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亚里士多德也曾经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也逐渐深入,让学生站到课堂中央,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分享获取知识,构建以“问”定“教”、以“学”促“教”的问学课堂,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理想课堂。构建问学课堂的关键就在于师生的“问”,而影响“问”的内容与效果的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的感知程度。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好的传授,应该就是在学生想要明白卻又无法明白、想要表达却又无法表达的时候加以恰到好处的点拨。
一、课堂问学第一招:咬文嚼字
江苏省盱眙县的洪涛老师在一篇题为《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咬文嚼字”》一文中提出:咬文嚼字应是语文课堂上师生品读文本,内化学习内容的有效过程。因此,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时,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咀嚼、感悟、评析,深入品味语言文字表层意思和隐藏的丰富内涵,从而达到积累语文知识、理解语言文字、提高语用能力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在咬文嚼字中准确把握文章内涵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关键词、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同时,在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在课文《白鹭》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白鹭的美,我关注到了文章结尾的这句话——白露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在课堂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中“韵”是什么意思?如果把它换成“刻”或者别的动词好不好?学生通过这样的比较,再反复地诵读,一下子就能从“韵”这个字感受到白鹭那优雅、柔和的美,从中深深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在咬文嚼字中有效提升表达能力
语文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把这种能力在具体的实践中运用出来,因此,在课堂上开展语言文字的品读活动时,要及时与课堂练笔相结合,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例如,在教学课文《牛郎织女(二)》时,我抓住文章中这样一段话: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后,我着重设计了这样两个任务:一,交流讨论,文章为什么把“她喜欢”放在句子的后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模仿这样的句式,仿写一段话。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在咬文嚼字中激发培养质疑精神
我校“任务学习”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已逐渐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并对教材、教师的教学大胆进行质疑。结合文章的用词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可以让学生在积极交流、发言中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咬文嚼字”的兴趣。
二、课堂问学第二招:关注细节
启东市长江小学的蔡娟老师在《品赏细节
关键词:课堂问学 质疑 咬文嚼字 细节推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4.020
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亚里士多德也曾经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也逐渐深入,让学生站到课堂中央,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分享获取知识,构建以“问”定“教”、以“学”促“教”的问学课堂,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理想课堂。构建问学课堂的关键就在于师生的“问”,而影响“问”的内容与效果的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的感知程度。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好的传授,应该就是在学生想要明白卻又无法明白、想要表达却又无法表达的时候加以恰到好处的点拨。
一、课堂问学第一招:咬文嚼字
江苏省盱眙县的洪涛老师在一篇题为《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咬文嚼字”》一文中提出:咬文嚼字应是语文课堂上师生品读文本,内化学习内容的有效过程。因此,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时,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咀嚼、感悟、评析,深入品味语言文字表层意思和隐藏的丰富内涵,从而达到积累语文知识、理解语言文字、提高语用能力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在咬文嚼字中准确把握文章内涵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关键词、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同时,在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在课文《白鹭》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白鹭的美,我关注到了文章结尾的这句话——白露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在课堂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中“韵”是什么意思?如果把它换成“刻”或者别的动词好不好?学生通过这样的比较,再反复地诵读,一下子就能从“韵”这个字感受到白鹭那优雅、柔和的美,从中深深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在咬文嚼字中有效提升表达能力
语文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把这种能力在具体的实践中运用出来,因此,在课堂上开展语言文字的品读活动时,要及时与课堂练笔相结合,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例如,在教学课文《牛郎织女(二)》时,我抓住文章中这样一段话: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后,我着重设计了这样两个任务:一,交流讨论,文章为什么把“她喜欢”放在句子的后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模仿这样的句式,仿写一段话。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在咬文嚼字中激发培养质疑精神
我校“任务学习”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已逐渐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并对教材、教师的教学大胆进行质疑。结合文章的用词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可以让学生在积极交流、发言中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咬文嚼字”的兴趣。
二、课堂问学第二招:关注细节
启东市长江小学的蔡娟老师在《品赏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