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活动是人类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形式,而创造性思维又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高级过程,它比一般思维活动更复杂,更困难,因而也就更具有社会价值。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且应当成为教学的核心。
思维是一个不断的认识过程。求学之初,学生往往无疑(实则是“疑”没有被觉察),一旦积极思考,便觉有疑,深钻下去,处处是疑,通过思维,逐步解疑,到最后,一了百了,豁然开朗,彻底解题。
古语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也正是知难而进,有疑至无疑这个道理。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给予新的思维目标的刺激,才能使学生克服思维惰性,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
因此,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敢于置疑,积极置疑。如果在训练初期,学生无法置疑,那么,教师应有意识的帮学生设疑,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诱发学生解决疑难的心理,引导学生完成“无疑——有疑——节节是疑——步步解疑——豁然开朗”这一思维过程。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认为应从“诱、设、问、比、散”五方面着手:
1.诱,即诱发动机。思维规则告诉我们,大脑思考必须有动机。思维动机只有借助“外因”才能促进“内因”的变化、提高。
思维的动机和兴趣,这正是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的一个主要方面。教学中新课时的导语设计,能否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并打开思维的门扉,是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当然,诱发动机要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他们积极思考。
2.设,即创设情境,就是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激发学生主动去探讨,开拓智慧,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指导点拨,旁敲侧击,让学生思考,进入情境。问题设计和解答虽不十分困难,但却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特殊情境中出现求知、思维的热情。
3.问,即设疑问难。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之一,就是相对的独立性,是“与前人、与众人有所不同的思维”。构成“不同”的因子就是怀疑,对现成结论的怀疑。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应该注意有意识地去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设疑问难”,首先要注意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否则,问题解决不了,还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特别要启发他们无疑中生疑,发展思维。“疑者,觉悟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提高又必然会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比,即比较对照。比较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思想日趋成熟的中学生,思维活跃,鉴别力强,在教学中注意让他们多比较对照,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项有效措施。比较的方面很多,大到立意,小到遣词造句,无处不可。
比较可从两方面入手:求同和求异。求同就是引导思维者关注现象的共同点,从不同现象里去寻找包含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求异,则是引导思维者关注现象的差异,意在暴露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揭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别。
相对而言,求异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往往带着强烈的创造精神的思维。因为它要求思维者不仅满足于想“这个问题原来是这样的”,而且要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可以那样的”,“如果我那样来解决,会出现什么结果”等等。由此可见,求异思维给学生带来的思维空间远远超过求同思维。
5.散,即发散收敛。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指导学生多角度提炼观点十分重要。所谓多角度,也就是从所提供的话题材料的各方面去思考,去分析。这种多角度,从思维方面来考虑,也就是要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中要不离开题旨,发散量越大越好。但是由于思维者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不同,所以经过扩散而思考出来的观点不一定全部正确和深刻。因此,扩散之后实行思维的收敛瞠是极其必要的。
在思维收敛的过程中,进行比较与鉴别,排除不确切的,补充不完整的,挑选最准确的,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最佳观点上来,甚至甚至佳中求“新”,闪耀出求异思维的火花。
上述五方面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渗透,彼此促进整个思维的发展。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以辩证的思维方法来探索和思考问题,使学生养成对错综复杂的问题作全面分析的习惯,善于将其综合成不同于凡俗的新模式。这样,日积月累,长期训练,一定能使学生学会思维,并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是一个不断的认识过程。求学之初,学生往往无疑(实则是“疑”没有被觉察),一旦积极思考,便觉有疑,深钻下去,处处是疑,通过思维,逐步解疑,到最后,一了百了,豁然开朗,彻底解题。
古语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也正是知难而进,有疑至无疑这个道理。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给予新的思维目标的刺激,才能使学生克服思维惰性,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
因此,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敢于置疑,积极置疑。如果在训练初期,学生无法置疑,那么,教师应有意识的帮学生设疑,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诱发学生解决疑难的心理,引导学生完成“无疑——有疑——节节是疑——步步解疑——豁然开朗”这一思维过程。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认为应从“诱、设、问、比、散”五方面着手:
1.诱,即诱发动机。思维规则告诉我们,大脑思考必须有动机。思维动机只有借助“外因”才能促进“内因”的变化、提高。
思维的动机和兴趣,这正是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的一个主要方面。教学中新课时的导语设计,能否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并打开思维的门扉,是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当然,诱发动机要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他们积极思考。
2.设,即创设情境,就是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激发学生主动去探讨,开拓智慧,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指导点拨,旁敲侧击,让学生思考,进入情境。问题设计和解答虽不十分困难,但却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特殊情境中出现求知、思维的热情。
3.问,即设疑问难。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之一,就是相对的独立性,是“与前人、与众人有所不同的思维”。构成“不同”的因子就是怀疑,对现成结论的怀疑。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应该注意有意识地去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设疑问难”,首先要注意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否则,问题解决不了,还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特别要启发他们无疑中生疑,发展思维。“疑者,觉悟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提高又必然会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比,即比较对照。比较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思想日趋成熟的中学生,思维活跃,鉴别力强,在教学中注意让他们多比较对照,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项有效措施。比较的方面很多,大到立意,小到遣词造句,无处不可。
比较可从两方面入手:求同和求异。求同就是引导思维者关注现象的共同点,从不同现象里去寻找包含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求异,则是引导思维者关注现象的差异,意在暴露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揭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别。
相对而言,求异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往往带着强烈的创造精神的思维。因为它要求思维者不仅满足于想“这个问题原来是这样的”,而且要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可以那样的”,“如果我那样来解决,会出现什么结果”等等。由此可见,求异思维给学生带来的思维空间远远超过求同思维。
5.散,即发散收敛。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指导学生多角度提炼观点十分重要。所谓多角度,也就是从所提供的话题材料的各方面去思考,去分析。这种多角度,从思维方面来考虑,也就是要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中要不离开题旨,发散量越大越好。但是由于思维者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不同,所以经过扩散而思考出来的观点不一定全部正确和深刻。因此,扩散之后实行思维的收敛瞠是极其必要的。
在思维收敛的过程中,进行比较与鉴别,排除不确切的,补充不完整的,挑选最准确的,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最佳观点上来,甚至甚至佳中求“新”,闪耀出求异思维的火花。
上述五方面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渗透,彼此促进整个思维的发展。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以辩证的思维方法来探索和思考问题,使学生养成对错综复杂的问题作全面分析的习惯,善于将其综合成不同于凡俗的新模式。这样,日积月累,长期训练,一定能使学生学会思维,并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