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树栋,1910年生于河北,从军二十多年,从小兵到上校,最高任职师参谋长。没有高官亲戚的帮助,全凭苦干而来,一生漂泊坎坷。1929年在东北军开始军旅生涯,因为不是东北人没能得到上级信任,后又加入国民党49军,但因参加过双十二西安事变,更得不到信任甚至遭到蒋系同僚的歧视。解放后他又成了历史反革命,每逢遇到政治运动,都成了被批判的对象,打倒“四人帮”后才得到团结。戎马生涯是老人一生最为津津乐道的经历,虽没有显赫的战功,但却誓死抵抗了日本侵略者,成为那段历史的书写者和见证人。
用命换来的地图
七·七事变前夕,焦树栋所在的东北军整编成了国民革命军四十九军,时任连长的他也成为了一名抗日战士。1937年9月焦树栋的部队正式投入淞沪战役,途经苏州时,他亲眼见到了战争的惨烈。在自传中老人这样写道:“经过苏州,见车站已被日机轰炸不堪,有一辆火车头被炸毁得仅有一半……”而更让他触目惊心的是日本人的重型武器,“当时日本的重型轰炸机实在厉害,投下的炸弹很大,能把地面炸成直径20米的大坑,而里面贮有一坑黑水。老百姓已逃亡一空,走得仓促,所有粮食、家具丝毫未动。”
队伍行至上海西郊,团长给焦树栋下达了抗日战役以来第一个任务——绘制前方阵地地图。“团长当时就掏出40元钞票给我作为慰劳,其实我明白这是怕我回不来,提前把军饷给我……”老人在回忆录中这样感慨地写道。
尽管焦树栋怕得早已手心出汗,但军令如山,回到连部,带着一个传达兵就赶往前方阵地周家笪,他凭借超常的记忆,将沿路特征,绘成地图。“回连队时已是吃晚饭的时候,传达兵边走边吃烙饼。走到一个坟茔地,我听见空中炮弹飞来,有如鸽子起飞的声响,而且带风声。”焦树栋一把拉住传达兵喊道:“快卧倒!”炮弹距他们十多米的位置炸了,响声震耳欲聋,泥土飞起几米高,幸而中间隔着坟头。“我们几乎被土掩盖,吓得传达兵把饼也扔了。”老人这样描述。怕飞机返回接着轰炸,俩人起身就跑,眼前50米的地方有一条沟,顺势一扑滚进沟内卧倒。
在沟里忍了几分钟,感觉安全了俩人继续前行,回到了营地。入夜全团开始行动,焦树栋在本连先头前进,其他连紧随跟行。凭借绘制的地图,整团很顺利地到达周家笪,接替了阵地,焦树栋也完成了他投入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个任务。
永远忘不了的救命草
1938年5月下旬焦树栋所在的部队奉令从广东省茂名市的水东镇出发,到安徽省宁国河沥溪镇集结。他在营队先头走,上午下雨,下午已晴了。日已平西,已到河沥溪村头。由于上午下了大雨,山洪暴发,平地涨水,地图上表示的大水塘都已经看不见。别的战士不敢过,怕不小心踩进深坑。作为营长的焦树栋没有犹豫,冲向前去探路,陆续又有两个战士加入,两个人一左一右抓着焦树栋的军服,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向前走去。
走了没有十步,右边的战士一脚踏空了,掉下水塘去,把焦树栋和另外一个战士都拽了下去,被水冲走了。焦树栋在回忆录中这样说道:“水面很广,水塘很深,而且很凉。当时我手拿雨伞,左手还拿一个手杖,到水里全撒手了。一刹那,想起我妻子带两个孩子,一切都完了。”而此时,别的战士才知道营长焦树栋不会水,他在水里不能漂起来,也沉不下去,而是随波打滚。一会儿就喝了几口水,但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焦树栋回忆道:“正在此时就觉着,脚下踹着很软的东西,像是床被子,我用力一挣扎,头立刻露出水面,但很快又没入水中,又喝了几口水,但心里还明白。两手用力一抓,立刻头又浮出水面。”生死攸关之时,焦树栋发现身边有一大丛苇草,他两手用力抓住,两脚用力蹬着苇丛,保持不沉。“此时觉得水更凉了,凉得扎骨头。只见一团团的白沫从胸前流过去,自己的部队已经向后转,回去找地方宿营。”正在那个时候,一个叫辛余九的战士见他要被冲走,从身旁撅下一个大树枝,向焦树栋扔了过来,“那时的我已经精疲力竭,浑身麻木,无力再去抓树枝了。”他在书中回忆道。
眼看水继续上涨,水面已经没了脖颈,虽然焦树栋心里着急,但还算理智,依旧死死抓住苇草。突然有人大喊:“快用船营救我们营长,营长在抓着苇草!”很快一艘船向焦树栋驶来,“船弦靠近我,船上的战士让我抓住船舷。我此时牙关紧闭,不能说话,但心里明白不能撒手,否则顺水又冲走了。”船上的两个战士抓住焦树栋肩头的衣服,往船上拽,但腿已被冻僵,不能回弯,没办法一个战士只能用绳子将腿绑到船舷,另一个战士将他拉了上去。抬到岸边时,焦树栋已经昏迷,喝了一碗药汤,一个小时后他才慢慢醒来,而此时战友们已经生起了篝火,在为他烘烤,过了两个小时,他又恢复了精神,准备接下来的任务。
目睹日本的投降
1945年8月15日是焦树栋难以忘记的日子,更确切地形容那一天他的心情应该是:惊喜欲狂。那年已经担任105师参谋长的焦树栋,一直在浙江一带抗战。7月份为了增强大部队左翼的防线,准备在浙江的淳安县以东构筑工事,构筑任务刚开始进行一个月就听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
“当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真是惊喜欲狂。抗战8年,我们105师很少离开火线,总是在第一线和敌人对峙。”在回忆录中,焦树栋这样写道。由于当时信息不畅,对于日本人的投降他感到很意外,“后来才知道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了两颗原子弹,苏联也宣布参战,日本才投降了。”
仅仅过了两天,焦树栋的部队就由淳安出发,经临安、余杭到浙江省湖州市的德清县待命,此地正是日本羽鸟旅团的驻扎地,而突如其来的任务让焦树栋有些意外,“我师奉命接收羽鸟日军。”
焦树栋觉得,能亲眼见证日本的投降,是自己一生的骄傲。尽管,能够亲身感受侵略者放下武器后的荣耀,但在接受日本军人的受降时,焦树栋也被他们的精神所震撼。他在回忆录中说:“日本军人把交给我们的营房住舍打扫得很清洁,玻璃都擦亮了,厕所收拾得清洁,丝毫没显出战败颓丧的气氛,令人钦佩。”军营如此,战士亦如此,“羽鸟是那支队伍的最高指挥官,每次来到师部会见我军师长,总是有一个副官陪同,进门时会把自己的腰刀摘下交给副官。副官把刀放在一边而后站在羽鸟右后,显出严肃整齐的气象。”
尽管在焦树栋老人的回忆录中,没有更加详细地描述他所带领的部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怎样的誓死抵抗,但从他所记录的事件中,不难感受到,老人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气节。焦树栋这样评价自己的一生:“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直到1991年离世,他都认为老臣冯唐一生难以得志的境遇就是自己的缩影。但在儿女们心中,父亲的一生并不平凡,值得世人尊敬,因为他不仅是中国军人誓死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见证人,更是那段历史的参与者,是他们心中真真切切的英雄。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用命换来的地图
七·七事变前夕,焦树栋所在的东北军整编成了国民革命军四十九军,时任连长的他也成为了一名抗日战士。1937年9月焦树栋的部队正式投入淞沪战役,途经苏州时,他亲眼见到了战争的惨烈。在自传中老人这样写道:“经过苏州,见车站已被日机轰炸不堪,有一辆火车头被炸毁得仅有一半……”而更让他触目惊心的是日本人的重型武器,“当时日本的重型轰炸机实在厉害,投下的炸弹很大,能把地面炸成直径20米的大坑,而里面贮有一坑黑水。老百姓已逃亡一空,走得仓促,所有粮食、家具丝毫未动。”
队伍行至上海西郊,团长给焦树栋下达了抗日战役以来第一个任务——绘制前方阵地地图。“团长当时就掏出40元钞票给我作为慰劳,其实我明白这是怕我回不来,提前把军饷给我……”老人在回忆录中这样感慨地写道。
尽管焦树栋怕得早已手心出汗,但军令如山,回到连部,带着一个传达兵就赶往前方阵地周家笪,他凭借超常的记忆,将沿路特征,绘成地图。“回连队时已是吃晚饭的时候,传达兵边走边吃烙饼。走到一个坟茔地,我听见空中炮弹飞来,有如鸽子起飞的声响,而且带风声。”焦树栋一把拉住传达兵喊道:“快卧倒!”炮弹距他们十多米的位置炸了,响声震耳欲聋,泥土飞起几米高,幸而中间隔着坟头。“我们几乎被土掩盖,吓得传达兵把饼也扔了。”老人这样描述。怕飞机返回接着轰炸,俩人起身就跑,眼前50米的地方有一条沟,顺势一扑滚进沟内卧倒。
在沟里忍了几分钟,感觉安全了俩人继续前行,回到了营地。入夜全团开始行动,焦树栋在本连先头前进,其他连紧随跟行。凭借绘制的地图,整团很顺利地到达周家笪,接替了阵地,焦树栋也完成了他投入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个任务。
永远忘不了的救命草
1938年5月下旬焦树栋所在的部队奉令从广东省茂名市的水东镇出发,到安徽省宁国河沥溪镇集结。他在营队先头走,上午下雨,下午已晴了。日已平西,已到河沥溪村头。由于上午下了大雨,山洪暴发,平地涨水,地图上表示的大水塘都已经看不见。别的战士不敢过,怕不小心踩进深坑。作为营长的焦树栋没有犹豫,冲向前去探路,陆续又有两个战士加入,两个人一左一右抓着焦树栋的军服,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向前走去。
走了没有十步,右边的战士一脚踏空了,掉下水塘去,把焦树栋和另外一个战士都拽了下去,被水冲走了。焦树栋在回忆录中这样说道:“水面很广,水塘很深,而且很凉。当时我手拿雨伞,左手还拿一个手杖,到水里全撒手了。一刹那,想起我妻子带两个孩子,一切都完了。”而此时,别的战士才知道营长焦树栋不会水,他在水里不能漂起来,也沉不下去,而是随波打滚。一会儿就喝了几口水,但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焦树栋回忆道:“正在此时就觉着,脚下踹着很软的东西,像是床被子,我用力一挣扎,头立刻露出水面,但很快又没入水中,又喝了几口水,但心里还明白。两手用力一抓,立刻头又浮出水面。”生死攸关之时,焦树栋发现身边有一大丛苇草,他两手用力抓住,两脚用力蹬着苇丛,保持不沉。“此时觉得水更凉了,凉得扎骨头。只见一团团的白沫从胸前流过去,自己的部队已经向后转,回去找地方宿营。”正在那个时候,一个叫辛余九的战士见他要被冲走,从身旁撅下一个大树枝,向焦树栋扔了过来,“那时的我已经精疲力竭,浑身麻木,无力再去抓树枝了。”他在书中回忆道。
眼看水继续上涨,水面已经没了脖颈,虽然焦树栋心里着急,但还算理智,依旧死死抓住苇草。突然有人大喊:“快用船营救我们营长,营长在抓着苇草!”很快一艘船向焦树栋驶来,“船弦靠近我,船上的战士让我抓住船舷。我此时牙关紧闭,不能说话,但心里明白不能撒手,否则顺水又冲走了。”船上的两个战士抓住焦树栋肩头的衣服,往船上拽,但腿已被冻僵,不能回弯,没办法一个战士只能用绳子将腿绑到船舷,另一个战士将他拉了上去。抬到岸边时,焦树栋已经昏迷,喝了一碗药汤,一个小时后他才慢慢醒来,而此时战友们已经生起了篝火,在为他烘烤,过了两个小时,他又恢复了精神,准备接下来的任务。
目睹日本的投降
1945年8月15日是焦树栋难以忘记的日子,更确切地形容那一天他的心情应该是:惊喜欲狂。那年已经担任105师参谋长的焦树栋,一直在浙江一带抗战。7月份为了增强大部队左翼的防线,准备在浙江的淳安县以东构筑工事,构筑任务刚开始进行一个月就听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
“当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真是惊喜欲狂。抗战8年,我们105师很少离开火线,总是在第一线和敌人对峙。”在回忆录中,焦树栋这样写道。由于当时信息不畅,对于日本人的投降他感到很意外,“后来才知道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了两颗原子弹,苏联也宣布参战,日本才投降了。”
仅仅过了两天,焦树栋的部队就由淳安出发,经临安、余杭到浙江省湖州市的德清县待命,此地正是日本羽鸟旅团的驻扎地,而突如其来的任务让焦树栋有些意外,“我师奉命接收羽鸟日军。”
焦树栋觉得,能亲眼见证日本的投降,是自己一生的骄傲。尽管,能够亲身感受侵略者放下武器后的荣耀,但在接受日本军人的受降时,焦树栋也被他们的精神所震撼。他在回忆录中说:“日本军人把交给我们的营房住舍打扫得很清洁,玻璃都擦亮了,厕所收拾得清洁,丝毫没显出战败颓丧的气氛,令人钦佩。”军营如此,战士亦如此,“羽鸟是那支队伍的最高指挥官,每次来到师部会见我军师长,总是有一个副官陪同,进门时会把自己的腰刀摘下交给副官。副官把刀放在一边而后站在羽鸟右后,显出严肃整齐的气象。”
尽管在焦树栋老人的回忆录中,没有更加详细地描述他所带领的部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怎样的誓死抵抗,但从他所记录的事件中,不难感受到,老人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气节。焦树栋这样评价自己的一生:“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直到1991年离世,他都认为老臣冯唐一生难以得志的境遇就是自己的缩影。但在儿女们心中,父亲的一生并不平凡,值得世人尊敬,因为他不仅是中国军人誓死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见证人,更是那段历史的参与者,是他们心中真真切切的英雄。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