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一:同事的儿子洋洋今年已经15岁了,在如皋市一所实验初中上初一。洋洋乖巧听话,成绩优秀。由于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平时不能回家,每逢周六同事就去学校看望儿子。一个星期六,同事照例去看望洋洋,发现他没有往日一样活泼,只是一声不响地埋头扒饭,看样子情绪不佳。由于洋洋急着去上课,同事也未及细问缘由。
第二天,同事才从妻子口中得知,洋洋最近英语默写老师出错,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收拾”了一下。同事听了不由着急:儿子一向优秀,从来没有经受过如此“场面”。自尊心极强的他经受得了吗?一旦想不通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怎么办?他立刻拨通了儿子班主任老师的电话,请他出面做一做儿子的思想工作,让他理解英语老师的一片苦心,消除对立情绪。
也许班主任老师的谈话起了作用,不久,洋洋就给同事打来了电话,听得出电话那头的儿子情绪极佳,他告诉爸爸说班主任老师已找了他谈话,他不会想不通的。他说最近英语学习状态确实不好,被老师处理很正常,他不会埋怨老师的。并且主动提出要找英语老师谈谈。同事一听说好呀,正好与老师沟通沟通,一来分析一下问题所在,二来也向老师表个态,争取尽早把英语成绩赶上去。就这样,洋洋在爸爸的嘱咐中愉快地挂断了电话,找英语老师去了。
放下电话,同事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想不到一场看似不可收拾的危机就这样化解了。儿子毕竟大了,懂事了。他感到无比欣慰。甚至幻想着儿子找寻老师时的欢乐身影;幻想着老师拉着儿子手时的慈祥笑容;幻想着儿子离开办公室时的一脸灿烂……啊,多么美丽的画面!同事甚至有些陶醉,他期盼着,期盼着儿子星期天回来把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描述给他听。
终于,女儿回家了,同事迫不及待地问起儿子与老师交谈的结果。可是,儿子回答他的却是两行泪水——憋了整整一个星期的委屈的泪水。在同事的再三追问下,洋洋才道出了实情:原来那天找到老师,洋洋刚刚说了一句话,老师就重重地、粗暴地“批”了他,没容他再说半句,就扬长而去,只留下洋洋愣愣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半天没回过神来——英语老师拒绝了洋洋的表白。
听了同事的叙述,我不禁惋惜,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一个本来已勾画好的圆满结局的“故事”,因为老师的拒绝而变得难以收拾。
我的反思:由此,我不禁联想到我们的教育,联想到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千千万万的教师,联想到教师必备的专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素养。诚然,作为重点实验初中的教师,其专业文化素养应当无话可说,但仅仅拥有这些够吗?试想,只会教书不育人行吗?在这样教师的眼中,学生是存储知识的容器,是为老师取得成绩,博得面子的工具,仅此而已;除了“搬”给学生知识,还能给予学生什么?
作为教师,在修完专业知识这一课时,更要修一修职业道德这一课,教书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育人,真正从内心深处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冷漠、拒绝和伤害远离学生,远离教育,让我们的教育因此而变得更加美丽。
案例二:小学五年级的外甥多次跟我讲起关于他班主任的一件事:那天上操回教室的路上,一男同学突然肚子疼、蹲在地上走不动了。只见他双手捂着肚子、紧皱眉头、痛苦想哭的样子。同学看见了,一男生急忙跑到队伍前面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听了后,拖长音调说了声:“哦?肚子——痛——了吧!”然后头也不回地管自己随着队伍继续往前走。见班主任没予理睬,两位男同学扶起这位同学,边鼓励他“勇敢撑一下,就快到教室了”,边搀着他尾随队伍慢慢往前走。这一切外甥看在眼里,不满在心里,回家要谈到学校的事情,就把这件事的经过反复讲述给我听,他还说:“我在书上看到的老师都是严格要求学生,但也很关心学生的。我们的班主任只知道对我们严厉,却一点也不关心我们,更别说爱。她一点也不善良。庆幸的是只要再过一年我就小学毕业了,这样我就可以离开这讨厌的班主任了。”听到这句话,我真是大吃一惊,外甥对他班主任怎么会是这种感情?
和外甥的班主任都在一个乡镇,对她还是有所了解的。她是三年级接任外甥班级的。她接任时,据说外甥的班级是全年级课堂纪律最差的,成绩也很差。为了这个班,她费了不少心血,又整顿纪律,又经常找时间给学生补自己的语文学科,想把班级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的快一些。在我的眼里,她是位严厉、严格也比较负责人的老师,对她的印象还不错。可是,外甥给她下的结论却是:不善良、不关心学生;只对“好生”好,不对“差生”好;经常把别的功课拿过来上语文,上课古板、没有趣味;只重视自己的语文学科,忽视体育等课程,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的反思:我真为外甥的班主任叫屈,她的付出非但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还引起学生对她那么多的不满。她的付出有价值吗?但仔细想想,觉得这位班主任的确得好好反思自己,否则有可能成为新课改的落伍者。
新课程理念下,不管成绩好坏,每名学生都是平等的,老师应该一视同仁,怎么可以只热情对待所谓的“好生”,而使所谓的“差生”有遭冷落之感呢?老师难道还停留在以分数论英雄的思想观念中吗?老师心中的平等意识还没树立吗?把体育课拿来复习语文,努力提高自己本学科的成绩,愿望很好。老师不让学生去参加体育活动,难道老师头脑中就没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观点吗?更甚者,学生做操回来的路上,学生肚子疼蹲在地上走不动了,却置之不理。殊不知,老师您平时辛劳付出于学生心中形成的光辉形象,在这一瞬间顷刻化为了乌有。“善良”这么美好的字眼,用在老师身上本应是最最贴切的,可是,您却辜负了“它”,使自己也给学生留下了“不善良”的印象。付出了那么多,却收获不到应有的感恩和爱戴,甚至还遭来记恨,多么可悲!老师您是否听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呢?
教育有法,贵在得法。只有这样,辛勤的耕耘才会有收获美好的喜悦。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曾说:“我没有什么成功的秘诀,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我全身心地爱着我的学生。”愿老师们能继承名师思想,认真学习新课程观念,及时反思,努力更误,洒下一片爱,收获万颗心。
第二天,同事才从妻子口中得知,洋洋最近英语默写老师出错,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收拾”了一下。同事听了不由着急:儿子一向优秀,从来没有经受过如此“场面”。自尊心极强的他经受得了吗?一旦想不通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怎么办?他立刻拨通了儿子班主任老师的电话,请他出面做一做儿子的思想工作,让他理解英语老师的一片苦心,消除对立情绪。
也许班主任老师的谈话起了作用,不久,洋洋就给同事打来了电话,听得出电话那头的儿子情绪极佳,他告诉爸爸说班主任老师已找了他谈话,他不会想不通的。他说最近英语学习状态确实不好,被老师处理很正常,他不会埋怨老师的。并且主动提出要找英语老师谈谈。同事一听说好呀,正好与老师沟通沟通,一来分析一下问题所在,二来也向老师表个态,争取尽早把英语成绩赶上去。就这样,洋洋在爸爸的嘱咐中愉快地挂断了电话,找英语老师去了。
放下电话,同事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想不到一场看似不可收拾的危机就这样化解了。儿子毕竟大了,懂事了。他感到无比欣慰。甚至幻想着儿子找寻老师时的欢乐身影;幻想着老师拉着儿子手时的慈祥笑容;幻想着儿子离开办公室时的一脸灿烂……啊,多么美丽的画面!同事甚至有些陶醉,他期盼着,期盼着儿子星期天回来把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描述给他听。
终于,女儿回家了,同事迫不及待地问起儿子与老师交谈的结果。可是,儿子回答他的却是两行泪水——憋了整整一个星期的委屈的泪水。在同事的再三追问下,洋洋才道出了实情:原来那天找到老师,洋洋刚刚说了一句话,老师就重重地、粗暴地“批”了他,没容他再说半句,就扬长而去,只留下洋洋愣愣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半天没回过神来——英语老师拒绝了洋洋的表白。
听了同事的叙述,我不禁惋惜,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一个本来已勾画好的圆满结局的“故事”,因为老师的拒绝而变得难以收拾。
我的反思:由此,我不禁联想到我们的教育,联想到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千千万万的教师,联想到教师必备的专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素养。诚然,作为重点实验初中的教师,其专业文化素养应当无话可说,但仅仅拥有这些够吗?试想,只会教书不育人行吗?在这样教师的眼中,学生是存储知识的容器,是为老师取得成绩,博得面子的工具,仅此而已;除了“搬”给学生知识,还能给予学生什么?
作为教师,在修完专业知识这一课时,更要修一修职业道德这一课,教书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育人,真正从内心深处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冷漠、拒绝和伤害远离学生,远离教育,让我们的教育因此而变得更加美丽。
案例二:小学五年级的外甥多次跟我讲起关于他班主任的一件事:那天上操回教室的路上,一男同学突然肚子疼、蹲在地上走不动了。只见他双手捂着肚子、紧皱眉头、痛苦想哭的样子。同学看见了,一男生急忙跑到队伍前面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听了后,拖长音调说了声:“哦?肚子——痛——了吧!”然后头也不回地管自己随着队伍继续往前走。见班主任没予理睬,两位男同学扶起这位同学,边鼓励他“勇敢撑一下,就快到教室了”,边搀着他尾随队伍慢慢往前走。这一切外甥看在眼里,不满在心里,回家要谈到学校的事情,就把这件事的经过反复讲述给我听,他还说:“我在书上看到的老师都是严格要求学生,但也很关心学生的。我们的班主任只知道对我们严厉,却一点也不关心我们,更别说爱。她一点也不善良。庆幸的是只要再过一年我就小学毕业了,这样我就可以离开这讨厌的班主任了。”听到这句话,我真是大吃一惊,外甥对他班主任怎么会是这种感情?
和外甥的班主任都在一个乡镇,对她还是有所了解的。她是三年级接任外甥班级的。她接任时,据说外甥的班级是全年级课堂纪律最差的,成绩也很差。为了这个班,她费了不少心血,又整顿纪律,又经常找时间给学生补自己的语文学科,想把班级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的快一些。在我的眼里,她是位严厉、严格也比较负责人的老师,对她的印象还不错。可是,外甥给她下的结论却是:不善良、不关心学生;只对“好生”好,不对“差生”好;经常把别的功课拿过来上语文,上课古板、没有趣味;只重视自己的语文学科,忽视体育等课程,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的反思:我真为外甥的班主任叫屈,她的付出非但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还引起学生对她那么多的不满。她的付出有价值吗?但仔细想想,觉得这位班主任的确得好好反思自己,否则有可能成为新课改的落伍者。
新课程理念下,不管成绩好坏,每名学生都是平等的,老师应该一视同仁,怎么可以只热情对待所谓的“好生”,而使所谓的“差生”有遭冷落之感呢?老师难道还停留在以分数论英雄的思想观念中吗?老师心中的平等意识还没树立吗?把体育课拿来复习语文,努力提高自己本学科的成绩,愿望很好。老师不让学生去参加体育活动,难道老师头脑中就没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观点吗?更甚者,学生做操回来的路上,学生肚子疼蹲在地上走不动了,却置之不理。殊不知,老师您平时辛劳付出于学生心中形成的光辉形象,在这一瞬间顷刻化为了乌有。“善良”这么美好的字眼,用在老师身上本应是最最贴切的,可是,您却辜负了“它”,使自己也给学生留下了“不善良”的印象。付出了那么多,却收获不到应有的感恩和爱戴,甚至还遭来记恨,多么可悲!老师您是否听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呢?
教育有法,贵在得法。只有这样,辛勤的耕耘才会有收获美好的喜悦。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曾说:“我没有什么成功的秘诀,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我全身心地爱着我的学生。”愿老师们能继承名师思想,认真学习新课程观念,及时反思,努力更误,洒下一片爱,收获万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