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问题缘由
一直以来,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中《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节的内容让我感到困惑,困惑是因为Word软件小学在讲、初中也在讲,那么针对《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模块,高中生应该学些什么,教师又应该如何教?为此,我认真学习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通过网络下载并学习了国内知名专家的培训讲稿,还利用QQ与一些信息教师进行了深度交谈,这一切都让我受益匪浅。
● 研修心得
《课标》中并没有就“文本信息的表达与加工”这一内容提出单独的要求,而是针对文本、图表等工具软件一并提出,具体内容为:“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从中我们至少可以读出两层意思:基础层面,《课标》强调的是文本信息的表达与加工,而不是Word软件的使用;更进一层,我们将目光集中于几个关键语句,“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呈现主题,表达创意”,它们强调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要根据任务需要来设计,学生的练习不能只是简单地重复或模仿教师的操作,而应该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如选择、比较、分析等。
《课标》还对信息技术的课程基本理念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其中一点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因此,通过对课标、教材的研究,并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二次开发。
● 研修成果
以下是我修改后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在多媒体教室内进行教学的。
1.引入,让思维启航
在授课之初,我与学生进行了一个名为“十年之后”的活动,请学生猜一猜不同的职业需要用到什么样的软件。
例如,“十年后我是一名报社编辑,每天都要用到一个软件,这个软件可以帮助我进行稿件的修改与排版,当我自己写稿件的时候也离不开它,你知道这个软件是什么吗?”
有的学生很直接地回答说是Word,有的学生则说,我哪知道十年后用什么样的软件啊!
师:是的,我无法预测十年后当同学们走上工作岗位时,是否还会使用这些软件,但可以肯定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将有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用计算机进行加工与表达,而在这些信息中,文本信息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因此,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2.争辩,碰撞思维的火花
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我从字体设置入手,以一则考场提示语的编辑排版为例,与学生探讨字体设置与排版要求的关系。在以前的学习使用过程中,学生对简单的编辑排版操作运用熟练,可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却很少考虑。尤其是在字体设置这样的操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技术层面的内容,可是选什么字体,则随意性较大。
例1:在考试的时候,需要在黑板上统一贴上“严肃、认真、沉着、细心”这样的提示语。如果是你,在这种情况下,将设置什么样的字体,为什么?
生1:我觉得“琥珀体”很好,因为笔划很粗,醒目。
生2:我觉得“琥珀体”不好,太粗了,无法看清。还是用楷体吧,看上去清秀一些。
生3:我觉得在这种场合下,用黑体比较好,因为黑体看上去很规范,适合考场严肃的环境。
就这样,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操作实践中明白了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风格蕴含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意境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例2:出示一段文字:我是一个大苹果,小朋友们都爱我,请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脏别碰我。请学生将这段文字编辑排版。
生1:(操作)通过回车,调整分行显示,然后设置字体(舒体)和字号。
生2:设置字的颜色,将每行都设置不同的颜色。
生3:用艺术字作标题。
生4:添加背景图片。
在学生依次操作和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次思维碰撞的火花,这火花点燃了全班学生思考的热情。
● 反思
我就此课的研究过程,与一些教师进行过分享交流,他们对我的设计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因此可以说经过修改后的教学是成功的。这次的学习和实践过程,让我经历了研究时炼狱般的痛苦,收获了成功时的喜悦,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学生不仅能在多媒体教室里和我一起上完这节课,而且创意不断、妙语连珠——原来信息技术课也可以这样!
一直以来,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中《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节的内容让我感到困惑,困惑是因为Word软件小学在讲、初中也在讲,那么针对《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模块,高中生应该学些什么,教师又应该如何教?为此,我认真学习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通过网络下载并学习了国内知名专家的培训讲稿,还利用QQ与一些信息教师进行了深度交谈,这一切都让我受益匪浅。
● 研修心得
《课标》中并没有就“文本信息的表达与加工”这一内容提出单独的要求,而是针对文本、图表等工具软件一并提出,具体内容为:“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从中我们至少可以读出两层意思:基础层面,《课标》强调的是文本信息的表达与加工,而不是Word软件的使用;更进一层,我们将目光集中于几个关键语句,“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呈现主题,表达创意”,它们强调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要根据任务需要来设计,学生的练习不能只是简单地重复或模仿教师的操作,而应该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如选择、比较、分析等。
《课标》还对信息技术的课程基本理念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其中一点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因此,通过对课标、教材的研究,并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二次开发。
● 研修成果
以下是我修改后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在多媒体教室内进行教学的。
1.引入,让思维启航
在授课之初,我与学生进行了一个名为“十年之后”的活动,请学生猜一猜不同的职业需要用到什么样的软件。
例如,“十年后我是一名报社编辑,每天都要用到一个软件,这个软件可以帮助我进行稿件的修改与排版,当我自己写稿件的时候也离不开它,你知道这个软件是什么吗?”
有的学生很直接地回答说是Word,有的学生则说,我哪知道十年后用什么样的软件啊!
师:是的,我无法预测十年后当同学们走上工作岗位时,是否还会使用这些软件,但可以肯定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将有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用计算机进行加工与表达,而在这些信息中,文本信息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因此,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2.争辩,碰撞思维的火花
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我从字体设置入手,以一则考场提示语的编辑排版为例,与学生探讨字体设置与排版要求的关系。在以前的学习使用过程中,学生对简单的编辑排版操作运用熟练,可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却很少考虑。尤其是在字体设置这样的操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技术层面的内容,可是选什么字体,则随意性较大。
例1:在考试的时候,需要在黑板上统一贴上“严肃、认真、沉着、细心”这样的提示语。如果是你,在这种情况下,将设置什么样的字体,为什么?
生1:我觉得“琥珀体”很好,因为笔划很粗,醒目。
生2:我觉得“琥珀体”不好,太粗了,无法看清。还是用楷体吧,看上去清秀一些。
生3:我觉得在这种场合下,用黑体比较好,因为黑体看上去很规范,适合考场严肃的环境。
就这样,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操作实践中明白了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风格蕴含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意境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例2:出示一段文字:我是一个大苹果,小朋友们都爱我,请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脏别碰我。请学生将这段文字编辑排版。
生1:(操作)通过回车,调整分行显示,然后设置字体(舒体)和字号。
生2:设置字的颜色,将每行都设置不同的颜色。
生3:用艺术字作标题。
生4:添加背景图片。
在学生依次操作和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次思维碰撞的火花,这火花点燃了全班学生思考的热情。
● 反思
我就此课的研究过程,与一些教师进行过分享交流,他们对我的设计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因此可以说经过修改后的教学是成功的。这次的学习和实践过程,让我经历了研究时炼狱般的痛苦,收获了成功时的喜悦,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学生不仅能在多媒体教室里和我一起上完这节课,而且创意不断、妙语连珠——原来信息技术课也可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