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1985年8月,山西省榆社县城关村民烧砖取土时发现1件春秋晚期吴国青铜剑。剑身有铭文2行24字,原报道释为"工吴王(月古)发訾谒之弟季子所扃后余厥吉金旬曰其元用剑"。细读之后,觉得有些释文似不尽妥,因草此小文。1."(月古)发□谒"铭称"工(?)王(月古)发□谒",原报道释"谒"前一字为訾,说"‘訾’通疵,《说文》:‘疵,病也。’"又引《说文》:"谒,白也。"因此解释此句大意为:"吴王诸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1985年8月,山西省榆社县城关村民烧砖取土时发现1件春秋晚期吴国青铜剑。剑身有铭文2行24字,原报道释为"工吴王(月古)发訾谒之弟季子所扃后余厥吉金旬曰其元用剑"。细读之后,觉得有些释文似不尽妥,因草此小文。1."(月古)发□谒"铭称"工(?)王(月古)发□谒",原报道释"谒"前一字为訾,说"‘訾’通疵,《说文》:‘疵,病也。’"又引《说文》:"谒,白也。"因此解释此句大意为:"吴王诸樊
其他文献
<正>先秦时期,藩国均有贡献之职,称为'职贡'。汉晋承袭,范围逐渐扩大到所谓'四夷'。南北朝分裂时期,南北双方互争正统,往往视'职贡'盛衰为正统在否之标志。画家亦好作《职贡图》以请恩邀宠。影响及于后世,千余年内作者甚多。南朝迄唐初,据记载,即有梁元帝萧绎、江僧宝及阎立德,阎立本兄弟。梁元帝的图,《旧唐书·经籍上》和《新唐书·艺文二》均著录,仅1卷。江僧宝的图,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7著录,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标为3卷,最长。阎氏兄弟的图,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系于立德名下,记立本事迹称'
<正>1990年6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Gest)东方图书馆参考馆员何义壮(Martin Heijdra),在善本室内发现了未经著录的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十七。经初步分析,此经为元代木活字本,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本之一。《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十七,1册,
罗马尼亚的长远规划规定,劳动人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必须同高低收入之间合理的比例协调起来。报酬制度必须规定收入差别的可能性,这样就会使人们对于取得好的成果感到兴趣,同时要防止不成比例的差别和任何会消除刺激因素的平均主义。
<正> 《文物》1991年第11期发表了由我们执笔的《广东东莞明罗亨信家族墓清理简报》后,陕西省钱币学会袁林同志来信指出,M3罗亨信祖父母合葬墓的封土中出土的1枚"景泰通宝",在钱币史上无载。经笔者再次查核,这枚铜钱应为"景兴通宝",为越
<正>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清代陈鸣远制"天鸡壶",堪称紫砂精品。此壶通体呈紫棠色,紫中泛红,色着凝重,光滑润泽。圆形盖,平顶中心饰阴阳鱼,周围饰五朵凸起的祥云,盖周壁饰云雷纹。壶身直口,长颈,鼓肩,肩一侧与口之间设鸡首形流,对侧设兽首衔环,收腹,平底。
<正> 《石门观瀑图》卷,纸本,纵37、全长462.6厘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该卷由三部分集成。引首为清中期书家永瑆行书题"石门观瀑"四字,起首小楷书"己亥五月十六日",款书"奉为海山师傅,皇十一子"。下押二印:"永瑆之印",朱文;"天倪室",白文(图一)。《石门观瀑图》,墨笔,横137.6厘米。画面左端绘一道瀑泉数叠泻下,在山脚下汇成一大深潭。左端悬壁用润墨写成,上端古松倒挂,作盘旋下俯状,崖下水涘,竹木丛生,水木清华,景象幽雅。一穿长衫、蓄须
<正> 1980年冬,广西横县农科所平整主楼西侧土地时,在距地表1.2米深处,推土机推出1件青花瓷罐。该单位农技师吴光庭将罐小心地挖出,罐口已被推土机碰崩约10厘米长、1.5厘米宽的缺口,罐盖也被轧碎。据回忆,出土器物之处周边的泥土颇为松动,但无其他器物伴出。此罐后经修补。1989年,县文管所所长雷秋江闻讯,将此罐征集,藏于文管所。1991年,经有关专家鉴定,确认此罐是元青花瓷罐。世谓青花"元代人少",说明绘有人物的元青花瓷是比较少见的。罐高30、口径22、腹径36、底径19.5厘米。直口
<正> 寇慎字永修,山西人,万历四十四(1616年)进士,以工部虞衡司郎中于天启二年调任苏州知府。寇慎为人正直,体恤民情,百姓口碑极好。顾炎武《亭林余集》述及寇慎知吴二事。其一,寇慎上任不久,苏州遭百年不遇水灾,寇慎一面组织人力筑圩治水,一面组织百姓生产自救,遂使苏州"塗无饿殍,人心帖然",平安地渡过了灾荒之年。其二,东林党事发后,市民挺身而出,为东林党呼冤叫屈,魏党诬苏民造反,欲施镇压。寇慎
<正> 1956~1957年,河北省师范学院历史系文物室接受了一件私人捐赠的铜权。权身呈扁平六面体,上有倒梯形方纽,束腰下接长方形座(图一)。通高10.8、底面长4.77、底面宽1.85厘米,重559克。权身正面铸阳文楷书"天统"2字(图二);左侧面下部铸"三
<正> 1987年春,在河北省围场县克勃沟乡二道梁村西北200米处的砖厂,民工从距地面深约0.8米的土层中发现1个泥质陶罐(已碎),内装有重达12.75公斤的战国燕明刀币,其中完整的248枚,重5.5公斤。根据刀币幕文,将这批明刀介绍如下。1号幕文"左二",长13.4、刀首宽1.8、刀尾宽1.6、柄长5.9、柄宽1、环径1厘米,重14克(图一:1)。2号幕文"左口",长13.4、刀首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