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152-01
  
  古人云:“读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实践证明,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对问题设置的研究,让学生在问题面前探索思悟,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问题的设置要具有趣味性
  物理教学中应设置一些趣味问题,让学生造成悬念,然后用实验来加以演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初中物理第一节课“有趣的物理现象”时,我特意设置了两个问题:(1)瓶子能吃鸡蛋吗?(2)筷子能提米吗?对这个问题,学生感到很新奇,根据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又不敢回答,在这种焦急的心态下,他们急于想知道答案。这时,根据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的好奇心已经被激发出来了,接下来,就去演示这两个实验。具体做法是:(1)取一个玻璃瓶,在其底部铺上一层细沙,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丢入瓶中,用煮熟后剥了壳的鸡蛋堵在瓶口,一会儿看到鸡蛋自动掉入瓶中。(2)取一根筷子,将其插入玻璃杯中,然后在筷子的周围加米,并用手将米压紧,同时在米中加少量的水,直到整个杯中填满米为止,这时,用手提筷子,发现筷子能把整杯米提起来了。两个实验演示后,教师又设置两个问题:(1)鸡蛋为什么会被玻璃瓶吃进去呢?(2)筷子为什么能把米提起来呢?当然,学生还不能准确地回答这两个问题,这时候老师可以简单地作一下说明:前一种现象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后一种现象是摩擦力作用的结果。这为后面的具体学习提供了一种感性认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节课上得是否成功,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整个初中物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层次性
  物理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的问题应具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在上“大气压强”这一节课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教师在讲完托里拆利实验后,在学生疑团未释的情境中,及时提出事先设计好的一系列问题:(1)测得水银柱的高度是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2)为什么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中的水银面比水银槽中的液面高出76cm ?(3)在托里拆利实验中,以下哪种情况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如果有影响,读数是变大还是变小?A:往水银槽中多加一些水银,B:将玻璃管往上提一些,但管口仍未离开水银面,C:将玻璃管倾斜,D:换内径较细或较粗的玻璃管做实验,E实验时,在玻璃管中混进了少许的空气。(4)能否用水来做实验?如果用水做实验,那么玻璃管至少得多长?上述几个问题的设置具有层次性。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这个实验的理解。而且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步步深入地沿着正确的方向思维。
  三、问题的设置要具有探索性
  探索性问题的设置能够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种探索性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讲台上放有一只玻璃杯,装水的水槽、和几张白纸请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出哪些实验?并加以演示。这一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全体同学的极大兴趣,都有跃跃欲试的态势,并说出了许多实际可行的方案。这时老师针对学生所提出的方案进行总结并加以演示,主要有以下几点:(1)利用玻璃杯、水、白纸做纸托水实验,证明大气有压强,(2)利用玻璃杯、水对手指头的放大作用,证明光的折射现象。(3)利用白纸,将其卷成一团,在手中放下,会落回地面,证明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4)利用玻璃杯、装水的水槽,将空玻璃杯漂在水面上,证明浮力的存在。此外还可以证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具有惯性等规律,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大大地激活了课堂的教学气氛,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探索性问题的设置对学生新能力的培养的确有独到之处。
  四、问题的设置应具有强化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虽然听懂了某一概念,但对某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却无从下手。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这时教师应设置一些具体问题来加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概念。例如:在讲完“压强”后,可设置以下几问题:(1)包扎伤口时,为什么要用较宽的绷带?(2)用细线为什么能切开肥皂?(3)固定工件时,为什么要在螺母下放一个垫圈?(4)书包带为什么宽些比窄些背起来舒服?(5)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强约是0.5Pa,那么半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强约是多少Pa?将整张报纸对折后再叠放在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强约多少Pa?
  通过课堂教学对问题的强化设置,能及时地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这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突破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必不可少。它不但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同时也能及时地发现学生思维的症结。
  五、问题的设置应具有综合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教学要注重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渗透、融合,以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广泛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并在此基础上建构STS思想,这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联系实际的典型问题,同时要善于联系本地生活、生产中有关科学技术的实际事例,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不断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物理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知识贵在应用,要让物理之树常青,还必须设法在教学中树立发展观,大胆地激发学生的科学潜意识,鼓励猜想和创新。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146-02    我是一位来自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和许多教师一样,在对学生的英语教学上面临着一大烦恼,在农村小学英语基础教育没有走上正轨以及缺乏多媒体教学条件的情况下,学生不爱听课,要么走神,要么就干别的事,好像对老师所讲的一点儿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是由于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因此,教师的当务之急便是努力增加课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如何实现新媒体与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教
摘 要: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自学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首先学会阅读教材,其次学会阅读参考书。  关键词:培养兴趣 指导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149-01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学习的主人。这要求我们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下一番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理解数
摘 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把环保教育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在数学知识与环保知识交汇处设计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来深化环保教育,渗透环保知识,使学生受到教育。  关键词:数学教学 环保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150-01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
目的:肺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其死亡率和发病率都很高,而生存率却很低,其中女性5年生存率仅为16.1%。研究表明,血液中存在的一些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可以为肺癌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