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实践与反思的角度,以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获奖作品Holes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为例,探究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的校本化教学策略,浅析如何通过“五有”——即“有集体组织、有教师导读、有层次自读、有同伴支持、有评价拓展”的校本化教学策略,落实文学阅读的渐进性、指导性、反馈性,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整本书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校本教学;教学策略
一、研究背景
(一)阅读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
任何一门语言的习得必须以大量语言输入作为基础,而阅读无疑是语言输入及积累的最主要方式。只有通过大量而广泛的阅读,学生才有可能接触更多、更广、更高层次的信息,包括文学及文化信息。语言是文学、文化的载体,离开了文学、文化,离开了交流的本质,就会变成了空洞的文字游戏。因此,阅读不仅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真实阅读与非真实阅读
根据情境是否真实,阅读可划分为“真实阅读”与“非真实阅读”两大类。而现今的中学阅读教学则更多地局限于非真实阅读。例如,日常教学中的经典题型阅读理解,就是一种典型的非真实阅读。诚然,阅读理解练习能对学生的短时信息获取能力及阅读技巧有一定的训练作用,但非真实阅读并没有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也并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而对题目个别选项的过分关注,也会导致语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
相反,读英文小说、英文报刊杂志的目的不是在ABCD选项中周旋,而是获取有用信息、欣赏文学作品或消遣娱乐等,这是真实的阅读。真实阅读对综合语用能力和语言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它是在真实的语境中带着真实的目的学习英语。如此一来,英语课内指导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便显而易见。整本书阅读能从实践上使学生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其将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正是我们开展英语整本书阅读的校本化教学策略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英语整本书阅读的校本化教学策略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本课题的研究以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进行自我内化获得的。”学生本身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主导者,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辅助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教”,更关键的是与学生一同学习。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英语整本书阅读应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有机结合的条件下所进行的自主英语阅读活动,而并非学生漫无边际的随意阅读。这样才能使整本书阅读的作用得到最大化。整本书阅读,可以巩固课堂阅读教学成果,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的拓展及延伸,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用能力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綜上所述,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尤其是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探索有效的“五有”——即“有集体组织、有教师导读、有层次自读、有同伴支持、有评价拓展”英语整本书阅读的校本化教学策略尤为重要。
二、“五有”英语整本书阅读校本化教学策略的实践
为了结合本校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探索课外阅读的新模式,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本校初一、初二级尝试开发校本教材,探索“有集体组织、有教师导读、有层次自读、有同伴支持、有评价拓展”的英语整本书阅读校本化教学策略。
(一)“有集体组织”的英语整本书阅读
1.选取适宜的原生态英语素材
在世界交流日益便捷的今天,要获取与时俱进的原生态英语素材并非难事。但在众多的材料当中,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素材尤为重要。选取的读物在语言上应该难易适中,符合“i 1”理论,让学生能在原有语言基础上向前迈步;在题材上应该贴近青少年生活,健康向上,能在有形的阅读中对学生进行无形的积极的情感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样的原生态英语素材能够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他们感受语言之美。
在本次的研究中,笔者选取了原版儿童小说Holes。这部小说曾获1999年纽柏瑞儿童文学奖金奖,是一部十分精彩有趣的儿童文学作品。悬念铺设巧妙,而主人公面对种种厄运却从未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与同伴间的手足情深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好的精神洗礼。
2.在校本教材编写前选取个别班级进行试点研究
为了检验Holes对学生群体的吸引力以及此教材开发的现实意义,在研究初期,先选取了一个教学班,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开展了为时一个学期的阅读教学试点研究。每周布置学生自行阅读小说Holes的一个章节,由学生主讲,利用一个课时进行堂上集体分享和讲解。
但是,在此试点研究当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原版小说Holes未经任何改编及加工,词汇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学生阅读的最大障碍,致使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失去了阅读的信心,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因需要不断地查阅字典而影响了阅读的连贯性和流畅性。这无疑给学生的真实阅读打了折扣,并不能达到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初衷。正是有了这试点研究作为基础与背景,英语整本书阅读的校本化多层次多维度开展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便更加突显出来。
3.对整本书阅读的语言素材进行校本化处理
原生态的语言素材的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难免出现相当一部分的课标外单词、短语及表达方法,容易对学生造成阅读障碍。有针对性地加以处理和引导才能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立足上一阶段的试点研究,整本书阅读语言素材的校本化处理便应运而生。 (二)“有教师导读”的英语整本书阅读
1.设计同步的阅读任务
按照性质与目的的不同,本次设计的阅读任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总的原则是“当时读、当时想、当天读、当天记”):
(1)语言积累类:包括词汇的词性、音标、词义,达到音、形、义的结合。此外,使词汇变“活”的最佳方式是“用”,故专门设置了用该新词在文中的义项造句的任务。对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义项的关注能让学生逐步建立语境观,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而造句练习能让学生实现从读到写、从语言输入到输出的能力提升。诚然,初一学生对于各种句型及语法结构的掌握还多建立在感性阶段,难免出现不少语法错误。但试错的机会其实十分宝贵,知识只有在反复的错误中不断总结才能获得最终的牢固掌握。大胆迈出语言输出的第一步,在输出中运用各种在输入中积累的语言现象,便是提高综合语用能力的重要一步。
(2)情节概括类:学生在读书笔记中对自己当天阅读的情节内容进行总结。此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逐步建立整体观和语篇观,并且培养语篇概括能力。
(3)读后反思类:学生对情节发展进行反思,培养反思能力。尤其对于Holes这本书而言,故事就发生在十三四岁的少年中间,非常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对这样的故事进行及时反思,能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物、事,学会反观自己的生活,起到很好的情感教育作用。
(4)阅读思考类:老师会定时公布相应章节的引导性阅读思考题,此举落实了整本书阅读的同步性,它的初衷是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并非孤独一人进行阅读,而是有老师、有同伴每天陪着他一起读Holes这本书。这些思考题涵括了细节信息获取、文章内容理解、情节推断、语言点积累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引导学生从各个层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老师能站在比学生稍高的高度,启发学生思考一些他们自身所未能自发涉及的问题。
2.编写校本阅读教材的配套写作练习
语言输入的最终目的是语言输出,因此,写作练习是对阅读的最好检验,而写作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与语用能力综合运用的过程。笔者利用网络的便捷条件,参考国外的相关阅读教程及写作教程,为每个章节编写了相应的写作练习,学生可把自己每个章节的习作同步上传到网络,以供同学间分享交流。
(三)“有层次自读”的英语整本书阅读
思维是阅读的生命线,而唯有有层次有质量的自读能够促进学生阅读中思维产物的生成,最终实现语言核心素养的提升。 自读可依循“语言——问题——主题”的线索,围绕“感受人物情感——生成思维产物——反照现实生活”三个层次开展,聚焦不同层次的任务,使阅读不断深化。引导学生初步分析整本书的构成逻辑,从整体把握读物发展脉络,明确作品展开的方式和因果关系,为读后的语言产物、思维产物生成做好内容逻辑的铺垫。
(四)“有同伴支持”的英语整本书阅读
进行英语整本书阅读,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个任务既新鲜有趣也宏大艰巨。因此,做好读前动员工作有重要意义。读前动员,一方面主要面向学生,因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只有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端正其阅读态度,校本教材阅读的开展才能获得良好开端。另一方面,读前动员也要面向家长,因为课外阅读主要在家中进行,家长无疑是学生最好的“阅读伙伴”——这个阅读伙伴并不需要和学生同时同步去阅读校本教材,而家长时不时地一句“你今天读了吗?”“今天故事讲什么了?”或是与学生一同讨论书中涉及的人生问题,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将是一个重要的巩固和促进。这不仅能在阅读初期帮助学生坚持阅读,深化学生对情节的理解,而家长与学生间的讨论无疑也为双方的交流以及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五)“有评价反馈”的英语课外阅读
为了落实课外阅读的实时性、指导性和反馈性,实现校本教材效果的最大化,笔者引入了网络的辅助功能,这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笔者利用班级阅读微信群和公众号,定时更新章节阅读的思考题,并对该章节给出及时相应的阅读指导,对学生阅读给予启发。学生既有个人阅读时间、也有集体阅读机会。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在英语整本书阅读的起跑点上,这个小细节激发和维持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网络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阅读讨论提供了支持。很多学生会在微信群中就小说内容提出问题,同学可进行自由的交流,老师也可给出自己的见解和引导。在这种交流媒介中,老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言论者,各抒己见成为了可能。整本书阅读便是在这种思维碰撞中得到深化。
三、初步成效
整本书阅读的校本化实践在初一、初二学生中推行已有一段时间,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语言知识方面,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积累了大量实际可用的词汇、习语。从阅读技能上,他们的猜词能力进一步增强,查阅字典的习惯、辨认词性、词组搭配以及句子成分的观念得以形成;语言技能方面,学生的英语阅读畏惧感逐步消失,而通过持续的语感熏陶,学生的朗读、口头表达也比过往自然、流畅;对美文、精彩片段的赏析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基础较好的学生已能运用英语从修辞、写作手法等层面分析读本。而在情感渗透方面,整本书阅读选取的语言素材的贴近中学生生活,为学生反思自身成长提供了范本。更为可贵的是,阅读过程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增强了师生情谊,也培养了同伴互助、集体协作的精神。
四、前景展望
从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校本化现状分析,我们不难预想,提高整本书阅读校本化有效性的出路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校本阅读教材的开发和对“五有”教学策略的落实优化,尤其是在提高形成性评价与反馈的有效性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只有不断推进校本阅读教材的开发,优化阅读指导,完善评价方式,才能使整本书阅读成为学生坚持英语阅读、提高语用能力的不竭之源。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中学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的成果之一(立项编号:1201554186)]
参考文献:
[1]Johnson, D. W.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校本教学;教学策略
一、研究背景
(一)阅读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
任何一门语言的习得必须以大量语言输入作为基础,而阅读无疑是语言输入及积累的最主要方式。只有通过大量而广泛的阅读,学生才有可能接触更多、更广、更高层次的信息,包括文学及文化信息。语言是文学、文化的载体,离开了文学、文化,离开了交流的本质,就会变成了空洞的文字游戏。因此,阅读不仅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真实阅读与非真实阅读
根据情境是否真实,阅读可划分为“真实阅读”与“非真实阅读”两大类。而现今的中学阅读教学则更多地局限于非真实阅读。例如,日常教学中的经典题型阅读理解,就是一种典型的非真实阅读。诚然,阅读理解练习能对学生的短时信息获取能力及阅读技巧有一定的训练作用,但非真实阅读并没有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也并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而对题目个别选项的过分关注,也会导致语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
相反,读英文小说、英文报刊杂志的目的不是在ABCD选项中周旋,而是获取有用信息、欣赏文学作品或消遣娱乐等,这是真实的阅读。真实阅读对综合语用能力和语言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它是在真实的语境中带着真实的目的学习英语。如此一来,英语课内指导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便显而易见。整本书阅读能从实践上使学生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其将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正是我们开展英语整本书阅读的校本化教学策略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英语整本书阅读的校本化教学策略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本课题的研究以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进行自我内化获得的。”学生本身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主导者,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辅助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教”,更关键的是与学生一同学习。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英语整本书阅读应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有机结合的条件下所进行的自主英语阅读活动,而并非学生漫无边际的随意阅读。这样才能使整本书阅读的作用得到最大化。整本书阅读,可以巩固课堂阅读教学成果,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的拓展及延伸,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用能力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綜上所述,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尤其是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探索有效的“五有”——即“有集体组织、有教师导读、有层次自读、有同伴支持、有评价拓展”英语整本书阅读的校本化教学策略尤为重要。
二、“五有”英语整本书阅读校本化教学策略的实践
为了结合本校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探索课外阅读的新模式,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本校初一、初二级尝试开发校本教材,探索“有集体组织、有教师导读、有层次自读、有同伴支持、有评价拓展”的英语整本书阅读校本化教学策略。
(一)“有集体组织”的英语整本书阅读
1.选取适宜的原生态英语素材
在世界交流日益便捷的今天,要获取与时俱进的原生态英语素材并非难事。但在众多的材料当中,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素材尤为重要。选取的读物在语言上应该难易适中,符合“i 1”理论,让学生能在原有语言基础上向前迈步;在题材上应该贴近青少年生活,健康向上,能在有形的阅读中对学生进行无形的积极的情感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样的原生态英语素材能够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他们感受语言之美。
在本次的研究中,笔者选取了原版儿童小说Holes。这部小说曾获1999年纽柏瑞儿童文学奖金奖,是一部十分精彩有趣的儿童文学作品。悬念铺设巧妙,而主人公面对种种厄运却从未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与同伴间的手足情深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好的精神洗礼。
2.在校本教材编写前选取个别班级进行试点研究
为了检验Holes对学生群体的吸引力以及此教材开发的现实意义,在研究初期,先选取了一个教学班,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开展了为时一个学期的阅读教学试点研究。每周布置学生自行阅读小说Holes的一个章节,由学生主讲,利用一个课时进行堂上集体分享和讲解。
但是,在此试点研究当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原版小说Holes未经任何改编及加工,词汇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学生阅读的最大障碍,致使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失去了阅读的信心,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因需要不断地查阅字典而影响了阅读的连贯性和流畅性。这无疑给学生的真实阅读打了折扣,并不能达到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初衷。正是有了这试点研究作为基础与背景,英语整本书阅读的校本化多层次多维度开展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便更加突显出来。
3.对整本书阅读的语言素材进行校本化处理
原生态的语言素材的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难免出现相当一部分的课标外单词、短语及表达方法,容易对学生造成阅读障碍。有针对性地加以处理和引导才能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立足上一阶段的试点研究,整本书阅读语言素材的校本化处理便应运而生。 (二)“有教师导读”的英语整本书阅读
1.设计同步的阅读任务
按照性质与目的的不同,本次设计的阅读任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总的原则是“当时读、当时想、当天读、当天记”):
(1)语言积累类:包括词汇的词性、音标、词义,达到音、形、义的结合。此外,使词汇变“活”的最佳方式是“用”,故专门设置了用该新词在文中的义项造句的任务。对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义项的关注能让学生逐步建立语境观,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而造句练习能让学生实现从读到写、从语言输入到输出的能力提升。诚然,初一学生对于各种句型及语法结构的掌握还多建立在感性阶段,难免出现不少语法错误。但试错的机会其实十分宝贵,知识只有在反复的错误中不断总结才能获得最终的牢固掌握。大胆迈出语言输出的第一步,在输出中运用各种在输入中积累的语言现象,便是提高综合语用能力的重要一步。
(2)情节概括类:学生在读书笔记中对自己当天阅读的情节内容进行总结。此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逐步建立整体观和语篇观,并且培养语篇概括能力。
(3)读后反思类:学生对情节发展进行反思,培养反思能力。尤其对于Holes这本书而言,故事就发生在十三四岁的少年中间,非常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对这样的故事进行及时反思,能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物、事,学会反观自己的生活,起到很好的情感教育作用。
(4)阅读思考类:老师会定时公布相应章节的引导性阅读思考题,此举落实了整本书阅读的同步性,它的初衷是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并非孤独一人进行阅读,而是有老师、有同伴每天陪着他一起读Holes这本书。这些思考题涵括了细节信息获取、文章内容理解、情节推断、语言点积累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引导学生从各个层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老师能站在比学生稍高的高度,启发学生思考一些他们自身所未能自发涉及的问题。
2.编写校本阅读教材的配套写作练习
语言输入的最终目的是语言输出,因此,写作练习是对阅读的最好检验,而写作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与语用能力综合运用的过程。笔者利用网络的便捷条件,参考国外的相关阅读教程及写作教程,为每个章节编写了相应的写作练习,学生可把自己每个章节的习作同步上传到网络,以供同学间分享交流。
(三)“有层次自读”的英语整本书阅读
思维是阅读的生命线,而唯有有层次有质量的自读能够促进学生阅读中思维产物的生成,最终实现语言核心素养的提升。 自读可依循“语言——问题——主题”的线索,围绕“感受人物情感——生成思维产物——反照现实生活”三个层次开展,聚焦不同层次的任务,使阅读不断深化。引导学生初步分析整本书的构成逻辑,从整体把握读物发展脉络,明确作品展开的方式和因果关系,为读后的语言产物、思维产物生成做好内容逻辑的铺垫。
(四)“有同伴支持”的英语整本书阅读
进行英语整本书阅读,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个任务既新鲜有趣也宏大艰巨。因此,做好读前动员工作有重要意义。读前动员,一方面主要面向学生,因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只有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端正其阅读态度,校本教材阅读的开展才能获得良好开端。另一方面,读前动员也要面向家长,因为课外阅读主要在家中进行,家长无疑是学生最好的“阅读伙伴”——这个阅读伙伴并不需要和学生同时同步去阅读校本教材,而家长时不时地一句“你今天读了吗?”“今天故事讲什么了?”或是与学生一同讨论书中涉及的人生问题,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将是一个重要的巩固和促进。这不仅能在阅读初期帮助学生坚持阅读,深化学生对情节的理解,而家长与学生间的讨论无疑也为双方的交流以及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五)“有评价反馈”的英语课外阅读
为了落实课外阅读的实时性、指导性和反馈性,实现校本教材效果的最大化,笔者引入了网络的辅助功能,这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笔者利用班级阅读微信群和公众号,定时更新章节阅读的思考题,并对该章节给出及时相应的阅读指导,对学生阅读给予启发。学生既有个人阅读时间、也有集体阅读机会。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在英语整本书阅读的起跑点上,这个小细节激发和维持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网络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阅读讨论提供了支持。很多学生会在微信群中就小说内容提出问题,同学可进行自由的交流,老师也可给出自己的见解和引导。在这种交流媒介中,老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言论者,各抒己见成为了可能。整本书阅读便是在这种思维碰撞中得到深化。
三、初步成效
整本书阅读的校本化实践在初一、初二学生中推行已有一段时间,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语言知识方面,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积累了大量实际可用的词汇、习语。从阅读技能上,他们的猜词能力进一步增强,查阅字典的习惯、辨认词性、词组搭配以及句子成分的观念得以形成;语言技能方面,学生的英语阅读畏惧感逐步消失,而通过持续的语感熏陶,学生的朗读、口头表达也比过往自然、流畅;对美文、精彩片段的赏析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基础较好的学生已能运用英语从修辞、写作手法等层面分析读本。而在情感渗透方面,整本书阅读选取的语言素材的贴近中学生生活,为学生反思自身成长提供了范本。更为可贵的是,阅读过程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增强了师生情谊,也培养了同伴互助、集体协作的精神。
四、前景展望
从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校本化现状分析,我们不难预想,提高整本书阅读校本化有效性的出路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校本阅读教材的开发和对“五有”教学策略的落实优化,尤其是在提高形成性评价与反馈的有效性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只有不断推进校本阅读教材的开发,优化阅读指导,完善评价方式,才能使整本书阅读成为学生坚持英语阅读、提高语用能力的不竭之源。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中学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的成果之一(立项编号:1201554186)]
参考文献:
[1]Johnson, D.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