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上好阅读教学课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you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不少语文教师缺乏对文本深度而独到的解读,不能很好地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致使课堂上学生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导致阅读教学高耗低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实现高效阅读呢?
  一、深度解读教材,准确设计问题
  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很大原因,是教师对教材解读不够,缺乏对教材的认真钻研。这导致其把握不准三维目标,问题设计不准,不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因此需要教师在备课上要狠下功夫。教师要先把文本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再查阅相关参考书丰富自己的见解。在深度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顺着编者的意图、作者的思路,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然后互相交流。如北师大版《信任》一课,课文围绕“真诚”这一主题,讲述了“我”和先生到一个无人看管的桃林,自己摘桃子自觉付钱的故事。作者赞美了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美好品质,同时也抒发了受到信任的喜悦之情。课文后面有这样一个问题:“公路边的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它把人们引向什么样的地方?”单靠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显然是不够的。仔细研读文本就会发现,本文有两个明线,一个暗线。其中一个明线是:公路旁的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另一个明线,就是事情线索:找路—找果园—小狗带路—尽情采摘—自己付钱—感受喜悦。同时,文章中还暗含了一个情感线索:初见告示的疑惑—见到指示牌将信将疑—看到桃林的惊喜—亲自尽情采摘的喜悦—被信任的感动。这三个线索是在认真研读教材之后梳理出来的。顺着这三个线索可设计这样四个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①旅行者是凭借什么找到桃园的?②贯穿全文的故事线索是什么?③在寻找果园的过程中,“我”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④从中你对果园主人有哪些了解?要紧紧围绕以上四个问题展开教学。
  当学生通过阅读弄明白了上述四个问题之后,对课文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完全弄懂了。因此,教师深度钻研教材,准确设计好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是高效上好阅读课、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二、体现学生主体,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习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缺乏对教材有效问题的设计,往往以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自读、自悟与表达。长此以往,学生没有学到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可怕的是,他们会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逐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北师大教材《修鞋姑娘》一文,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多少,热情周到地为“我”服务,起初受到“我”的猜疑,最后“我”被深深感动的故事,赞扬了修鞋姑娘真诚、朴实、善良的美好品质。教学时,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之后,可采用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①“我”在修鞋过程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修鞋姑娘?用“ ”画出有关描写修鞋姑娘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表现了修鞋姑娘什么样的品质或性格。在对应处进行批注。②姑娘为“我”修鞋过程中,“我”的心理活动发生了哪些变化?用“ ”画出有关语句,并批注。以上两个问题正是从课文主要内容以及所表现的人物品质入手去设计的,学生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也就把文章读懂了。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这样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在师生对话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也由此会得到不断培养及提高。
  三、运用知识迁移,提高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知识及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比如,在学完一课后,教师可找一篇与课文体裁及内容相近的文章,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读书方法去读。也可让学生自己选一篇类似文章,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读一读、写一写,然后老师再选定一个时间,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关于文章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如果所教的课文恰好是名家名著的节选,则可相机引导学生阅读原著中的部分章节,或名家的其他文章。同样在学生读后要抽时间让他们交流阅读的收获,这样长期坚持举一反三,学生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责 编 流 水)
其他文献
接这个班半个多月的时间,因为徐永正同学天天不写作业,我就给家长打了个电话。谁知没等我说完,家长就说:“老师,你也别操心了.上学也没啥用。又不分配工作。等永正混个初中毕业.我让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中学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后进生,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就如何转化后进生,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阶段数学后进生的主要表现  后进生通常对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等。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
目的 :比较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常规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c)、新一代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n)中肺特异性设置(MBIRRP20和MBIRNR40)对常规剂量胸部CT平扫图像质量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仅仅追求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准确性、适时性、适量性和必要性,要在充分研读文本的基础
小新是我们班上一个典型的问题学生。从七年级开始,他与一些坏孩子混在一起,学会了抽烟、喝酒、打架,并染上了网瘾。学校依据有关规定责令他回家反省过几次。升入九年级后不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很多文学著作、发明创造等文化成果,在今天的生活中还在为我们所用,特别是传统的美德,诸如爱国爱民、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更是流传千古。但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符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比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因此,用传统文化进行道德教育,需要我们站在古为今用的立场
一位教育家说过,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学不好语文, 就会连最基本的理解能力都不具备,也就无从谈起学好其他学科。研究发现,语文学得好的孩子,成人后大多体现为情商高、逻辑能力强、情感丰富等,进而成为人际关系的焦点,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价值。  有一点需要指出,语文教育不该只停留在应试上。当今中小学,很多语文老师为追求一时的成绩,而在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这种做法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