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审美教育与语文味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delph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审美观是个人正确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关键因素,它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中学语文教学过程就承担了对它的培养重任,因此,为了培养出独立的、富有灵性的和富有感知力的学生,审美教育就必不可少,也只有把审美教育蕴融于语文教学过程中,才能进一步使语文课堂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使语文课堂富有浓郁的“语文味”。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语文味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语文课堂就必须遵循语文教学的自身规律,并在语文的审美教育过程中体现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对于“语文味”的概念,据有关资料显示,最早推出的是深圳的程少堂先生,他认为:“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从而使语文课堂洋溢着一种语文课读有的米人的氛围和人性的美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促使师生双方共同发展。”而笔者认为,要体现这种“语文味”,必定少不了把审美教育贯穿其中,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以此提高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性成分,培养学生正确的、客观的、高尚的、健康的人格和品性,这对于促进全民的素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语文味的回归要求审美教育的渗入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味的回归,意味着要净化语文课堂、要提升教师的素养以及要促成教学过程中情感的共鸣等。归纳起来就是要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即教师、学生、文本等之间的关系,因此也就要求审美教育能融入其中,以此促进语文课堂中的语文味。为此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准
  要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具有审美化的光彩,语文教师本身就应该具有良好的审美品味和较高的审美特质,并以这样眼光去认知和发掘文本中所蕴涵的美,经过思维的内化,契合的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对文本的美产生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之上诱启学生探求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意境、情趣和真谛。有意识地从启发学生审美意识着手,引导学生大胆的发挥自我的想象空间,把单调枯燥的文字符号换化为形象生动、色彩绚烂的图象。对作品内容经过情感的体验、意会、移情,从而达到“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悦耳、形美以赏目”的审美效果和艺术效果。如此之课堂,在使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促进语文课堂的功效,发挥语文课的人文作用。
  (二)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竭力倡导“个性化”教学
  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特性和特征,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才使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包罗万象,充满着丰富的、多姿多彩的画面,演绎着各自不同的精彩。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就更不会存在两个性格、特征、特质等完全相同的教师了。所以不同的教师也应该有不一样的个性教学,把教师个人不同的审美心得传递给学生,由此来感染学生、培育出富有灵性的学生。如不同的教师在执教同一篇作品时,有的教师会以音韵见长,有的教师以情感体验为主;有的以阳刚之美见长,有的以阴柔之美为主。教无定论,学无定法,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抓住自我具有的特长,在课堂上凸显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品位。能幽默的的幽默,能煽情的煽情,能创新就创新。尽可能的在处理文本、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和表达方式,以及在个人仪表风度上展示自己的审美特征,并把这种审美特质以美育的方式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在此过程中,把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从而使语文教学活动充满着带有浓郁的审美化的语文味课堂。
  二、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渗入审美教育
  带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能使学生在审美思想的熏陶和感染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和净化,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生活的激情与信心,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那么如何使审美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并能更好的体现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呢?笔者做了如下归纳:
  (一)反复诵读,潜移默化中感受美
  优美动人的诗文应反复朗读,于诵读中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心灵所起的塑造作用,要比说教大的多。
  因此要通过课文内容、课外阅读、格言警句的反复诵读、默想回味来进行美的熏陶感染。应打消学生对审美认识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明确审美的方法,而诵读则是其中简单有效的一条途径。
  当我们高声吟诵《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那大海翻腾、波涛汹涌、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一幕如现眼前……这时你感觉的不仅是对沧海的礼赞,也是诗人咤叱风云、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杯。它给予鉴赏者的是大海的雄浑之美,也是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意义的力量之美。
  通过朗读,启发学生把握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意会到作者的所见所感,体验作品所传递的美感,并明白美所具有的时代性、共同性的道理。朗读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二)含英咀华,在对课文的多维鉴赏中体验美
  语文美育,是通过一篇篇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来实施的,语言文字成为学生直接感知的物质材料。
  因此,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说、心思),反复对课文进行理解,还可用实物直观教学、电化教学等手段让学生尽快感知材料,获得美感。
  学《长江三峡》,随着峰回壁转,在投影仪上展示衢塘峡的雄奇、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凶险,再配之以跌宕起伏、旋律优美的音乐放声吟诵。这样,同学们便于目、耳、心的感知中获得极大的美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更会油然而生。
  (三)真情倾注,在心灵震颤共鸣中进行美的升华
  常言道:“山水无情人有情。”中学生感情胜于理智,他们的心灵接受美和艺术感染的渴望,远远地超出接受一个理念的说教。感情在他们的审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老师要用发自肺腑的语言传递炽热的情感,让学生的胸中泛起涟漪起波涛,引起感情共鸣,寓情感陶治于课文具体形象中,进行美的渗透。而精心设计、饱蘸真情的导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正确运用语言的真切、语调的抑扬、适当的态势语来加强感情的渲染。老师充分利用教材固有的思想性,艺术性,用炽热的感情伴和着知识自然而然地与学生的感情交融在一起,在美育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的陶冶,使美得到进一步升华。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过程承担着对培养学生审美教育重任,也只有把审美教育渗透至语文教学过程中,才能进一步使语文课堂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使语文课堂富有浓郁的“语文味”。
  (作者单位:兰溪市灵洞乡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和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的方式,它把远处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将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为学生创设了自学、思考的空间。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把教材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社会生活;可以将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等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创造与渲染气氛,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调动
期刊
“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主导理念,地理教育应当以学生的个体生命为基本的出发点,营造一种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精神氛围,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当体现出这一思想。人文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个性,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将成为地理课程目标设计的重要价值取向。新课改在教育观念上更加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文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
期刊
[摘要]“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是我院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本文介绍了硬件课程的地位,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目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了如何在硬件教学中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重软怕硬”的心理,打牢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础。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 硬件课程 教学现状 课程结构 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一、
期刊
学困生一般是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先天因素、家庭生活状况以及教育条件、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城乡区域差别及现代信息摄入的不同,学困生的存在的确是客观事实。学困生普遍呈现出好动、淘气、惰性、随意和轻浮现象,缺乏像其他同学那样的上进心,久而久之,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进步和人生发展。  促进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多元化、最大化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根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重点。十个指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于“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创新教学理念,转变学生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四点对策进行探究,以更好的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课”教学 创新     “思政课”是我国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贯彻的重要课程。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度重视,直接参与指导并寄予厚望。虽然职业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期刊
[摘要]人格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可以说人格就是细微的、隐形的和原始的思想道德状态,而思想道德则是发展了的、成型的、成熟的、显性的人格表现。从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内外结合,进行人格教育;坚持日常化教育,形成个人习惯;加强学生友好与和谐人际习惯的养成等四个方面进行努力,将会非常有利于中职学生的优秀人格的养成。   [关键词]德育课 人格 教育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
期刊
[摘要]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人的审美品质、提升人的审美素养、塑造人的全面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先哲亚里士多德提出艺术教育应当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教育”,二是“净化”,三是“快感”,也就是说,艺术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知识、陶冶性情、得到快乐。而其中首要的便是审美教育的功能。[1]本文着重从美术教师“集体探索美术教学新路;共同学习,集体彰显美术课堂活力;交流碰撞,师徒切磋课堂教学技艺
期刊
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于童心未泯的孩子,我们每次信任与宽容,都可能创造出一个奇迹。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学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化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认为机关,无论设想得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业。”心理学提示的规律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在这个流动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太多,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
期刊
著名作家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开始。养成教育,就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全面养成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让学生养成书写规范,课前预习,查字典等良好的习惯。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除让学生养成以上良好习惯外,还应培养以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所学学科有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去学习,就会把主要的经历投入到该学习上。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变“要我学”而为“我要学”这样一个学习风气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一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正面引导是关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但从根本上说,都是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首先如何正确看待希望生,是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