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之前的二语习得中介语研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未对语言习得本身的复杂性或变动性给予足够重视。以此为突破口,本文试图论述并运用混沌理论深入分析二语习得中介语不稳定的显著特性,并以此指出语言教学中教学者应对学生中介语不稳定现象采取包容态度,全方面考虑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积极进行敏感观察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坚持积极探索。
【关键词】混沌理论;学习者;中介语
【作者简介】张静,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基础教育系。
引言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行各业的专家对过去强调绝对严格因果性的“决定论”给予了批判和抨击 ( James E.Mazur)。在这些抨击中,混沌理论无疑地严厉抨击“决定论”。混沌理论广泛出现于各种研究中并解释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表现出的不可预测性。为了加强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追踪研究,本文试图用混沌理论去分析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现象。
一、概述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首先出现应用在物理学领域,后来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领域,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理论。混沌理论广泛应用于在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随之在教学领域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非线性学科中最重要的应用莫不属于混沌理论,科学研究中的确定论受到与其理念相悖的混沌理论的否定,于是混沌理论的三个属性就出现了,分别是奇异吸引子、初始值敏感性和动态开放的非线性,它们是混沌理论的显性标志,也出现在教学领域中。
(1)奇异吸引子。奇异吸引子是局部不稳定和系统整体稳定相结合的产物,出现在事物结构变化过程中结构紊乱和不稳定中。数不尽的点在空间中集合,混沌状态就应对于这些紊乱的点,混沌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它们的存在,肉眼是无法识别的,借助于计算机则可以清晰地描绘出来。
(2)初始值敏感性。混沌運动的另外一种重要属性为初始值敏感性,在各种学科都广泛存在着。洛伦兹(Lordnz)第一个发现“蝴蝶效应”,这是解释气候对初始值的敏感性现象的描述。他从模拟气候类型活动,把一个误差很小的数值植入模型中,整个数据发生了巨大改变。由他的发现可以看出,结果整体不同可能会由一个小型的失误造成。
(3)动态开放的非线性。动态开放的系统是混沌理论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对象。混沌理论坚持真正的稳定必须是开放的,非线性特征就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非线性与复杂性共生,这两者出现于事物形态结构的无规律分布上,也出现在近乎随机变化的事物变化过程中。例如,Larsen - Freeman 认为:“语言表现是非线性的,当语言诞生多个表达形式时,哪一种最终会被语言系统所接纳是不可预测的。”实现复杂与简单的统一产生于混沌理论的非线性中,对复杂现象背后的简单性进行统一。
二、二语习得研究中的混沌理论
Larsen-Freeman 提出逐渐性、变动性和个人社会属性在语言习得中会出现,认为语言是一个开放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正好符合混沌理论的动态、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理论的表述,用它来研究语言习得,可以解释中介语变化莫测的现象。
1. 动态非线性在二语习得中的表现。老师在语言教学中应该从一开始就灌输给学生语言动态和多样性的本质。词汇语法系统与规则的掌握以及静态的知识系统并不是二语习得的终极目标,二语习得的目标应该是语言使用技能,并且是动态的、具体的,也就是因时因场合随机切换语言的能力。线性序列不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主要特征,语言习得过程主要是非线性的,但是目前二语习得研究的机械呆板与简单化层出不穷,就因为对语言进行了线性化定义。
(1)“摇摆不前”在二语习得中的表现。陈亚萍的“二年级现象”描述了有的外语专业学习者中,其英语水平达到某一阶段便会停滞不前。用混沌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就是偏离秩序的动态非线性,是系统有机体复杂不可预测性、不断变化性、互动性的最终结果。“停滞不前”是众多因素对学习者产生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是学习者个人方面的因素,包括个人心理、生理智力以及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其中包含教材、教法、师资、学习氛围等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混沌现象应运而生。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己进行调节和改变,通过各种变量相互交汇产生作用,学习新秩序由此产生。
(2)“事倍功半”现象在二语习得中的表现。英语学习者有时候付出了大量的劳动,结果却是令人非常不满意的“事倍功半”。 Green和 Oxford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它们主要呈现某种正相关关系。语言学习策略的运用是否恰当,在取得学习成效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复杂多变的各种变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策略的运用会自然而然地受到相应的影响,所以整个学习过程基本上处于混沌状态。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针对语言学习过程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教学双方在学习策略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2. 二语习得中的“蝴蝶效应”。“蝴蝶效应”也会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产生、这种现象对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具有极大的影响效果。
(1)情感因素的“蝴蝶效应”。“情感”包括动机、兴趣、态度等各种主观因素。各种主观的情感因素具有“蝴蝶效应”,这是源于每个学习者对学习结果都极具依赖性。 学习者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好情感,那么学习能力就得到最好的发挥,学习过程中相应的各种问题都得到解决。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年幼的外语学习者如果对外语产生了消极的情感,若教学者不积极引导和帮助,他们就会很快对外语学习丧失积极性。如果教学者对初学者的兴趣进行引导,排解消极情绪,那么学习者的学习潜力和学习效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整个外语学习过程更加轻松化,主动化、学习者就会对语言兴趣和语言学习动机一直保持积极热情。
(2)语言石化的“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外语学习过程中语言石化现象的表现。如果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某种错误反复出现,且没有获得及时性的反馈和纠正,最终可能就会演化为石化现象。石化现象一旦出现,学习者即便再努力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也达不到本族语者的语言能力,整个学习过程也会受到巨大负面影响。 (3)学习过程的混沌吸引子。混沌吸引子的角色主要是由学习者的个性、学习风格、兴趣、动机等主观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进程要得到极大的优化,只有在这些混沌吸引子得到极好的引导和利用的情况下才可实现。Hermann的研究表明: 强烈的动机能刺激学习,并且成功地达到目标,还能继续维护原有的动机,甚至诱发产生新的动机。所以,探讨如何激发和利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来提高其语言学习能力是所有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三、混沌理论所折射的教学启示
1. 教学者对语言学习者采取宽容的态度。教学者不能轻易地去对外语学习情况下某种确定的定论,应明显地洞察出外语学习过程的不可预测性,而外语学习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交替产生作用。英语教学者应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采取包容宽容态度,以更多的耐心来帮助学生。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遭受了情感态度的挫折,教学者应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不能对学习者的学习错误进行严厉抨击,以免挫伤学习者的兴趣和自尊,淡化学习者的错误,鼓励学生。
2.教学者应从全局视角看待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从混沌理论视角可以看出,英语教学活动是个动态性过程,要以多元化视角看待学习者学习的效果,不能单一看到语言学习效果。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效果是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促成的,这些因素一直处于不断变动中,相互交织产生影响。面对这些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老师应尽量尝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积极能动性地设计教学方案,从全局考虑,方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3. 教学者对学习者的学习“量”敏感对待。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老师们应注重培养对学生学习“量”的敏感对待。应加大支持对学习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因素,大量地积累积极因素的“量”,积极引导转化为“质”的提升;尽早扫除消极因素的“量”,以免阻碍后续的学习过程。把积极的“量”和消极的“量”进行把控,方能快速把控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4. 教学者对教学保持探索的心理状态。在混沌理论中,混沌与秩序是一组矛盾,它们之间呈现相互统一对立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混沌与秩序亦是如此。英语教师应用新视角去看待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看到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混沌与秩序。老师应注意到千变万化的学习现象背后的基本模式、基本规则,不用静止地视角看待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呈现的千变万化的学习现象,用积极探索的教学态度去正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对所有的教学过程保持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Mazur J E. Learning and Behavior[M]. Prentice Hall : Upper Saddle River , New Jersey, 1998:17-18.
[2]Diane L E. Chaos/ complexity scienc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7,18(2):141-165.
[3]Diane L 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issue of fossilization: There is no end and there is no state[C]. Z.Han
【关键词】混沌理论;学习者;中介语
【作者简介】张静,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基础教育系。
引言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行各业的专家对过去强调绝对严格因果性的“决定论”给予了批判和抨击 ( James E.Mazur)。在这些抨击中,混沌理论无疑地严厉抨击“决定论”。混沌理论广泛出现于各种研究中并解释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表现出的不可预测性。为了加强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追踪研究,本文试图用混沌理论去分析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现象。
一、概述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首先出现应用在物理学领域,后来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领域,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理论。混沌理论广泛应用于在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随之在教学领域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非线性学科中最重要的应用莫不属于混沌理论,科学研究中的确定论受到与其理念相悖的混沌理论的否定,于是混沌理论的三个属性就出现了,分别是奇异吸引子、初始值敏感性和动态开放的非线性,它们是混沌理论的显性标志,也出现在教学领域中。
(1)奇异吸引子。奇异吸引子是局部不稳定和系统整体稳定相结合的产物,出现在事物结构变化过程中结构紊乱和不稳定中。数不尽的点在空间中集合,混沌状态就应对于这些紊乱的点,混沌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它们的存在,肉眼是无法识别的,借助于计算机则可以清晰地描绘出来。
(2)初始值敏感性。混沌運动的另外一种重要属性为初始值敏感性,在各种学科都广泛存在着。洛伦兹(Lordnz)第一个发现“蝴蝶效应”,这是解释气候对初始值的敏感性现象的描述。他从模拟气候类型活动,把一个误差很小的数值植入模型中,整个数据发生了巨大改变。由他的发现可以看出,结果整体不同可能会由一个小型的失误造成。
(3)动态开放的非线性。动态开放的系统是混沌理论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对象。混沌理论坚持真正的稳定必须是开放的,非线性特征就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非线性与复杂性共生,这两者出现于事物形态结构的无规律分布上,也出现在近乎随机变化的事物变化过程中。例如,Larsen - Freeman 认为:“语言表现是非线性的,当语言诞生多个表达形式时,哪一种最终会被语言系统所接纳是不可预测的。”实现复杂与简单的统一产生于混沌理论的非线性中,对复杂现象背后的简单性进行统一。
二、二语习得研究中的混沌理论
Larsen-Freeman 提出逐渐性、变动性和个人社会属性在语言习得中会出现,认为语言是一个开放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正好符合混沌理论的动态、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理论的表述,用它来研究语言习得,可以解释中介语变化莫测的现象。
1. 动态非线性在二语习得中的表现。老师在语言教学中应该从一开始就灌输给学生语言动态和多样性的本质。词汇语法系统与规则的掌握以及静态的知识系统并不是二语习得的终极目标,二语习得的目标应该是语言使用技能,并且是动态的、具体的,也就是因时因场合随机切换语言的能力。线性序列不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主要特征,语言习得过程主要是非线性的,但是目前二语习得研究的机械呆板与简单化层出不穷,就因为对语言进行了线性化定义。
(1)“摇摆不前”在二语习得中的表现。陈亚萍的“二年级现象”描述了有的外语专业学习者中,其英语水平达到某一阶段便会停滞不前。用混沌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就是偏离秩序的动态非线性,是系统有机体复杂不可预测性、不断变化性、互动性的最终结果。“停滞不前”是众多因素对学习者产生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是学习者个人方面的因素,包括个人心理、生理智力以及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其中包含教材、教法、师资、学习氛围等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混沌现象应运而生。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己进行调节和改变,通过各种变量相互交汇产生作用,学习新秩序由此产生。
(2)“事倍功半”现象在二语习得中的表现。英语学习者有时候付出了大量的劳动,结果却是令人非常不满意的“事倍功半”。 Green和 Oxford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它们主要呈现某种正相关关系。语言学习策略的运用是否恰当,在取得学习成效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复杂多变的各种变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策略的运用会自然而然地受到相应的影响,所以整个学习过程基本上处于混沌状态。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针对语言学习过程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教学双方在学习策略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2. 二语习得中的“蝴蝶效应”。“蝴蝶效应”也会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产生、这种现象对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具有极大的影响效果。
(1)情感因素的“蝴蝶效应”。“情感”包括动机、兴趣、态度等各种主观因素。各种主观的情感因素具有“蝴蝶效应”,这是源于每个学习者对学习结果都极具依赖性。 学习者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好情感,那么学习能力就得到最好的发挥,学习过程中相应的各种问题都得到解决。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年幼的外语学习者如果对外语产生了消极的情感,若教学者不积极引导和帮助,他们就会很快对外语学习丧失积极性。如果教学者对初学者的兴趣进行引导,排解消极情绪,那么学习者的学习潜力和学习效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整个外语学习过程更加轻松化,主动化、学习者就会对语言兴趣和语言学习动机一直保持积极热情。
(2)语言石化的“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外语学习过程中语言石化现象的表现。如果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某种错误反复出现,且没有获得及时性的反馈和纠正,最终可能就会演化为石化现象。石化现象一旦出现,学习者即便再努力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也达不到本族语者的语言能力,整个学习过程也会受到巨大负面影响。 (3)学习过程的混沌吸引子。混沌吸引子的角色主要是由学习者的个性、学习风格、兴趣、动机等主观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进程要得到极大的优化,只有在这些混沌吸引子得到极好的引导和利用的情况下才可实现。Hermann的研究表明: 强烈的动机能刺激学习,并且成功地达到目标,还能继续维护原有的动机,甚至诱发产生新的动机。所以,探讨如何激发和利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来提高其语言学习能力是所有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三、混沌理论所折射的教学启示
1. 教学者对语言学习者采取宽容的态度。教学者不能轻易地去对外语学习情况下某种确定的定论,应明显地洞察出外语学习过程的不可预测性,而外语学习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交替产生作用。英语教学者应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采取包容宽容态度,以更多的耐心来帮助学生。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遭受了情感态度的挫折,教学者应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不能对学习者的学习错误进行严厉抨击,以免挫伤学习者的兴趣和自尊,淡化学习者的错误,鼓励学生。
2.教学者应从全局视角看待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从混沌理论视角可以看出,英语教学活动是个动态性过程,要以多元化视角看待学习者学习的效果,不能单一看到语言学习效果。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效果是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促成的,这些因素一直处于不断变动中,相互交织产生影响。面对这些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老师应尽量尝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积极能动性地设计教学方案,从全局考虑,方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3. 教学者对学习者的学习“量”敏感对待。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老师们应注重培养对学生学习“量”的敏感对待。应加大支持对学习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因素,大量地积累积极因素的“量”,积极引导转化为“质”的提升;尽早扫除消极因素的“量”,以免阻碍后续的学习过程。把积极的“量”和消极的“量”进行把控,方能快速把控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4. 教学者对教学保持探索的心理状态。在混沌理论中,混沌与秩序是一组矛盾,它们之间呈现相互统一对立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混沌与秩序亦是如此。英语教师应用新视角去看待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看到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混沌与秩序。老师应注意到千变万化的学习现象背后的基本模式、基本规则,不用静止地视角看待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呈现的千变万化的学习现象,用积极探索的教学态度去正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对所有的教学过程保持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Mazur J E. Learning and Behavior[M]. Prentice Hall : Upper Saddle River , New Jersey, 1998:17-18.
[2]Diane L E. Chaos/ complexity scienc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7,18(2):141-165.
[3]Diane L 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issue of fossilization: There is no end and there is no state[C]. Z.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