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活实践,构建“生活化”地理教学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ongf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提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活动联系起来。营造“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生活化”的探究式提问,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精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要把生活引进课堂教学,教师除了自身解读教材外,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组织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这样的课堂场景有利于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专注投入,更能使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社会生活中的新闻热点和重大事件、国内外地理趣闻以及发生在身边的生活趣事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材料。例如,5·12汶川地震、日全食、中东战事与资源的关系、大小颠倒的孪生姐妹与日界线等,都可以与相关的地理教学内容相结合。
  二、创设“生活化”的探究式问题,突破教学难点、重点
  在地理课程中,有一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如果仅是教师单纯地讲解,往往显得很枯燥,学生也难真正理解掌握。如果教师能够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按照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设计系列问题将学生已有的经验类比延伸、层层深入,便能使学生从具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入手,较好地化解教学中的难点。人教版必修1的自然地理部分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若能突破这些重点和难点,将对学生信心的树立有很重要的影响。如在第一单元《地球的运动》的教学中,笔者通过设计连云港、上海、北京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定、三地太阳能热水器仰角的调整、为充分采光三地楼间距的计算等探究性活动,变枯燥为有趣,变抽象为具体。
  三、进行“生活化”的技能训练,做到学以致用
  地理基本技能是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所必需的一种能力,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可以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来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在复习地图知识时,笔者对学生进行了绘图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将自己所在的学校绘成一幅地图,要求让别人能够通过看图了解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操场的分布。几分钟后,他们画的图是五花八门,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还有美术写生图。笔者把学生画的图一一展示给他们,并分别给予一些肯定的评价,同时指出每一幅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向他们讲解绘图的基本要素和绘图时应注意的问题。要求学生听了讲解后再重新绘出比较规范的校舍分布图。这样借助学生自己的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此让他们体验挫折、享受成功。没有让他们死记硬背绘图的基本要素,而是让他们绘过两幅图之后,关于地图的基本知识,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够熟记于心、运用自如了。
  四、多渠道渗透“生活化”的地理知识,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
  1.利用现代化的大众传媒,发掘课外教学资源。
  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不只蕴藏在地理课本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生活渠道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如订阅各种与地理有关的报刊杂志,用活、用好学校的图书馆。有条件的可以正确引导学生上网,从网上及时、大量地获取有关地理知识。电视节目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地理资源。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开心辞典》《幸运5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教学必须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使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这也正符合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如果放弃身边丰富的教学资源而照本宣科,那应该是舍本逐末,必然达不到“有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寻求多种支持,也是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许多家长到过“新马泰”、韩国、欧洲旅游,教师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把他们请进课堂,讲述或展示(如照片)他们的所见所闻。这样比教师依据地图和课本直接讲授更具有说服力。
  2.开展实践活动。
  应用是学习的目的,是靠实践来完成的,学校教育必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把课本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在实践中的用处,从而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如:通过开展“环保生活大行动”的承诺签名活动,通过阅读著名环保人士廖小义的文章《另一种生活是可能的》,让他们认识到一般人对环境保护也可以做很多事。
  总之,以生活的理念进行地理教学,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G]
其他文献
王力先生曾提出,汉语“哥哥”一词可能是外来语。本文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作者认为,鲜卑族西迁与汉族相互融合的漫长历史奠定了鲜卑语“阿干”(兄)一词被汉语借用后演变
晚唐文宗之后,科场请托奔竞,公道益衰.长期屈抑的寒士,贫困交加,身心遭到严重摧残.随着自尊、自信的丧失,初盛唐寒士笑傲权门的傲岸风骨,为哀伤乞怜的庸俗行为所取代,从而对
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
刘建明先生在其新著<现代新闻理论>中尝试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对公众有知悉意义的事实的陈述.该定义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
在从教的十多年里,经常有亲朋好友向我咨询孩子是到重点中学就读好还是去普通高中就读好,其实让我做出确切的回答非常困难。因为不是所有的学生在重点中学发展就一定比在普通高中好,任何人都很难断定哪一个更好。摆在重点中学教师面前的课题就是如何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减少一些尴尬,显示出重点中学的优势。在这个方面我做了一些肤浅的尝试,跟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树立远大志向。开发潜能。  所谓立志就是激励自己走上
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建立了跋山库区土地生态系统模型,并对系统多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在定量评价的数学模型中,应用Q型系统聚类分析划分土地生态类型,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生态
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要求:一方面确立对课程功能的转变,即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打破传统的高分取人的思想和升学率取向的狭窄的课程观念,转向“以生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新课标的理念下,通过对教材内容结构的重新梳理整合,把历史知识重新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顺序,更容易形成知识建模,形成学生更容易内化的新知识体
经济增加值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其基本理念是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它纠正了会计学&#39;权益资本是免费午餐&#39;的观念,改变着我们的价值
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有学习和检索来自不同来源不同种类的代码相关知识的需要,代码知识图谱不仅能够对知识资源进行描述,还可以分析和描绘知识间的联系,越来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