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运用语文的规律”,如何有效进行语言积累呢?我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边学边用,激发兴趣
要让学生知道梨的滋味,就应当让学生自己动手采摘,亲口尝一尝。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试学试用,通过模仿嫁接,借别人的花枝,插在自己田里开花结果,让学生尝到积累的甜头,提高语言积累意识,形成语言积累的动力。
学中得趣。语言积累常常需要焕发学生内心的冲动。一个短语、一个片断,使人读之亲切自然、富有情趣时,也就是引领学生积累的最佳契合点。选入语文教科书的文章均写的生动有趣、感人至深,在学生兴味十足、充溢美感时,就会自觉地去品味、记忆,去积累,去试用。因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
评中寻美。品尝语言积累的甜头,让学生体验成功,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好方法。教师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好词”“名句”“佳段”“华章”登台亮相,让学生自由品鉴,在相互欣赏中借鉴别人优美的语言。
用中求真。语言贫乏是不可能自由正确地表达思想,反映客观事物的。学习用自由准确的语言去表达事物的真谛,才是锤炼作文语言的真功夫。对于学生来说,深刻的语言需要进行阶梯训练,试着学一学,仿一仿。写作时,指导学生不仅要从实地去捕捉真相,还需要有把表象逼真地外化的本领,唯此,习作才更具可读性和生命力,所谓精彩之笔,也会自然水到渠成。
二、活学活用,锤炼能力
语言积累不是纯粹的寻章摘句背诵,而是为厚积薄发打基础,以提高语言文字表达素养,注重读写结合,活学活用,培养语言积累的能力。
精读与泛读结合。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需要,精读课文,圈划点、读议记,收集好词好句好段,把凝聚着作者灵感和情操的精品,摄入语言信息库,这既是学生自由筛选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对语言美的感悟和欣赏过程,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觉大量阅读,从泛读中快速采集信息,使获取的语言信息更多,语言视野更宽,从而为学生习作表达更丰富、更灵活、更优美,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内向课外延伸。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教的核心功能是指点方法,而不是包办代替。教师在实践中,应采取课内指点方法,课外学生自学,做到扶放结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集中与分散并重。在学用结合的教学实践中,采用集中于分散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快、记得牢、轻松用。一是单元集中学,如苏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名著导读、专题等都是极好的语言积累训练。二是补充学,语文读本中文章基本上都是和教材同步的,在新授时可指点学生同步拓展阅读,加深理解。三是把生活中学到的乡土语言,现炒现卖,通过习作等进行运用,加深印象,体验生活。
三、常学常用,养成习惯
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对学生的语文读写、对他们的生活乃至人生,都是大有裨益的。然而语言积累非一日之功,而在于持之以恒。
引领学生自觉留意。自觉留意是一种功夫,是一种习惯。阅读时,教材、课外书中的新鲜生动活泼的词语和精彩语段,都是积累的宝贝;课外书报、影视作品中的鲜活语言材料等也不能放过,要及时吸收。教师要通过定期的积累交流活动,及时进行表扬,邀请优秀学生介绍成功经验;亦可将自己的语言积累果实与学生互动,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积累资源,一方面为学生做好示范。
引导学生随读随记。一是要让学生注意划划杠杠记记,信息多了,单凭脑子瞬时识记,是很难记住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求学生认真动笔;二是要让学生注意整理归类。如分成记事 、写人、状物、写景等类别积累,也可专门收录成语、名言、俗语、农谚、歇后语等,若此,在运用时就能很快查阅校对;三是让学生通过电脑记忆,电脑收录语言,不仅容量大,而且便于编辑运用,长久保存,传递快捷,交流便利。
引发学用结合。许多学生怕写作文,是由于语言难关导致的。不少习作出现的语言表达不完整、颠三倒四、词不达意等现象,不少学生即使有了鲜明的形象、感人的素材,却“有米难炊”,写不畅达,更无法写深写活。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以用促学,鼓励学生经常翻读自己的丰硕成果,温故知新,不仅在习作中,还要在平时的对话交流中多多使用;也可以举办诗歌朗诵、古诗文比赛等各种语文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一、边学边用,激发兴趣
要让学生知道梨的滋味,就应当让学生自己动手采摘,亲口尝一尝。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试学试用,通过模仿嫁接,借别人的花枝,插在自己田里开花结果,让学生尝到积累的甜头,提高语言积累意识,形成语言积累的动力。
学中得趣。语言积累常常需要焕发学生内心的冲动。一个短语、一个片断,使人读之亲切自然、富有情趣时,也就是引领学生积累的最佳契合点。选入语文教科书的文章均写的生动有趣、感人至深,在学生兴味十足、充溢美感时,就会自觉地去品味、记忆,去积累,去试用。因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
评中寻美。品尝语言积累的甜头,让学生体验成功,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好方法。教师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好词”“名句”“佳段”“华章”登台亮相,让学生自由品鉴,在相互欣赏中借鉴别人优美的语言。
用中求真。语言贫乏是不可能自由正确地表达思想,反映客观事物的。学习用自由准确的语言去表达事物的真谛,才是锤炼作文语言的真功夫。对于学生来说,深刻的语言需要进行阶梯训练,试着学一学,仿一仿。写作时,指导学生不仅要从实地去捕捉真相,还需要有把表象逼真地外化的本领,唯此,习作才更具可读性和生命力,所谓精彩之笔,也会自然水到渠成。
二、活学活用,锤炼能力
语言积累不是纯粹的寻章摘句背诵,而是为厚积薄发打基础,以提高语言文字表达素养,注重读写结合,活学活用,培养语言积累的能力。
精读与泛读结合。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需要,精读课文,圈划点、读议记,收集好词好句好段,把凝聚着作者灵感和情操的精品,摄入语言信息库,这既是学生自由筛选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对语言美的感悟和欣赏过程,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觉大量阅读,从泛读中快速采集信息,使获取的语言信息更多,语言视野更宽,从而为学生习作表达更丰富、更灵活、更优美,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内向课外延伸。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教的核心功能是指点方法,而不是包办代替。教师在实践中,应采取课内指点方法,课外学生自学,做到扶放结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集中与分散并重。在学用结合的教学实践中,采用集中于分散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快、记得牢、轻松用。一是单元集中学,如苏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名著导读、专题等都是极好的语言积累训练。二是补充学,语文读本中文章基本上都是和教材同步的,在新授时可指点学生同步拓展阅读,加深理解。三是把生活中学到的乡土语言,现炒现卖,通过习作等进行运用,加深印象,体验生活。
三、常学常用,养成习惯
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对学生的语文读写、对他们的生活乃至人生,都是大有裨益的。然而语言积累非一日之功,而在于持之以恒。
引领学生自觉留意。自觉留意是一种功夫,是一种习惯。阅读时,教材、课外书中的新鲜生动活泼的词语和精彩语段,都是积累的宝贝;课外书报、影视作品中的鲜活语言材料等也不能放过,要及时吸收。教师要通过定期的积累交流活动,及时进行表扬,邀请优秀学生介绍成功经验;亦可将自己的语言积累果实与学生互动,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积累资源,一方面为学生做好示范。
引导学生随读随记。一是要让学生注意划划杠杠记记,信息多了,单凭脑子瞬时识记,是很难记住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求学生认真动笔;二是要让学生注意整理归类。如分成记事 、写人、状物、写景等类别积累,也可专门收录成语、名言、俗语、农谚、歇后语等,若此,在运用时就能很快查阅校对;三是让学生通过电脑记忆,电脑收录语言,不仅容量大,而且便于编辑运用,长久保存,传递快捷,交流便利。
引发学用结合。许多学生怕写作文,是由于语言难关导致的。不少习作出现的语言表达不完整、颠三倒四、词不达意等现象,不少学生即使有了鲜明的形象、感人的素材,却“有米难炊”,写不畅达,更无法写深写活。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以用促学,鼓励学生经常翻读自己的丰硕成果,温故知新,不仅在习作中,还要在平时的对话交流中多多使用;也可以举办诗歌朗诵、古诗文比赛等各种语文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