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弗雷斯和施瓦茨的研究也表明,学生提问优于教师的提问。然而,我国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当前研究的重点依旧在教师的提问上,关于如何激发学生提问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如何创设激疑情境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提问给出更为有效的答复。
课堂中影响学生提问的原因
1.课堂教学中缺乏异常预设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讲授还是任务设计,都缺少异常预设。这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和操作过程中显得“一帆风顺”,缺少对异常问题的质疑。
2.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处置不当
提问的成本太高或者收益太小,都会阻碍学生提问。学生提问后,可能会遇到以下几种教师处置不当的情况:一是认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肤浅;二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感到“诧异”;三是认为学生的问题与课堂主题无关,予以否决;四是对问题没有给予答复。一旦这些情况发生,将有可能削弱学生下一次提问的积极性。
3.表述训练和沟通渠道受到限制
当前教学中还存在以下现象:其一,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问题表述能力的训练,以致学生在问题表达时不明确或欠妥当;其二,学生思考及提问的时间没有保障,大部分课堂时间被教师占据;其三,学生提问的渠道缺乏多样性。
创设激疑情境,促进学生提问
小溪中如果没有石块的阻碍,水花四溅的美丽景色何以展现?想让学生的思维火花绽放异彩,就需要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质疑。
1.任务中故意暗藏错误
[例1]知识点:网页制作
任务描述:在某单元格插入图片,并在图片上方输入文字。
例1中的任务描述有错误,因为只有将图片设置成背景,才可以在其上方输入文字。学生在完成该任务时,都会遇到障碍,继而产生疑问,并主动给出修正建议。
2.有意放缓,让质疑显现
[例2]知识点:动画和形状补间的对照
对象来自同一个圆,一个为分离状态,另一个为组合状态,分别在两个图层完成位置移动和整体比例变化的补间效果。就这个效果而言,两者并没有区别。这时,教师有意放缓教学节奏,故意得出看似正确的结论:动画补间和形状补间功能完全一样。此时,有学生提出质疑:肯定有区别,否则为什么有两种补间呢?教师因势利导,将一个已准备好的源文件传给学生,让学生归纳出区别所在。
3.含糊提示,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
很多时候教师都会扮演学生的“仆人”。当学生“脱离”教师的同步演示时,总会有一个具体、详细的帮助文件辅助着学生。这样一来,任务完成率虽然较高,但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设计帮助时,不要过于准确和详细,而是以“可能用到的步骤”、“大致的步骤如下”、“以下步骤顺序可能有误,请自行调整”等方式进行提示,让学生摸索、筛查、尝试和探究,不管最后是否完成了任务,都会印证这么一句话:对挫折的感悟远比成功更深刻。
面对学生提问,做到情理入微
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每一次提问,处理好每一个问题。因此,如何答复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到情理入微至关重要。“情”在于尊重和耐心,“理”在于方法和责任,“入微”则彰显教师的职业素养。
1.当学生提出不是问题的问题时
“不是问题的问题”是指学生将一些非常基础和常规的内容当做问题提出。例如,不知道教师强调多次的教学平台地址,或是将网址中的“:”错写成“;”而无法打开指定网页,或是常规的组合键不会操作,等等。教师认为简单的问题,对学生来讲未必简单,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问题产生的背后原因,答复时要做到两点:第一,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挖苦、不讽刺,以免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第二,采用二次回答,先让学生从同桌或有关资料里获取答案,再进行第二次回访和确认。
2.当学生提出“异常现象”问题时
[例3]知识点:图像新建并处理
生:老师,我这电脑运行怎么这么慢?
师:那是因为内存被占用得太多了。编辑时文件将会占用很多内存。
生:是不是我的文件太大了?
师:是呀。那你说说看,文件大跟什么有关呢?(提示学生查阅图片容量的有关知识。)
生:应该跟文件的长和宽有关。
师:嗯,非常聪明,长和宽在哪里修改呢?
生:这个我知道!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看”往往隐藏着一个推导的过程。如果采用直接告知的方法来答复,学生就不会进行太多思考,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对待这类问题,教师要耐心引导,选择类比提示、知识重现、前后对照等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答案。有了自身的参与,学生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仅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还增强了提问意识。
3.当学生提出教师不能即时答复的问题时
[例4]知识点:制作Flash立体字的倒影
生:这个蒙版效果怎么是灰黑色的呢?
部分学生出现蒙版不是透明渐变,而是灰黑效果,可部分学生又是正常的。
教师将学生机上的这两种不同效果展示给学生,提出问题。
经过多次排查试验,教师终于发现其中的原因:栅格化后采用编辑下的描边,最后的蒙版效果就正常,而采用图层样式的描边,最后蒙版就是灰黑色的。一到下一轮课,教师就将排查试验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思路,获知出现问题的原因。
当教师不能即时答复学生的提问时,一要学会冷静处置,避免尴尬;二要尊重提问,不可随意否决;三要认真对待,不可粗略答复;四要兑现答案,不可遗忘。
激疑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提问的一种有效手段,情境不仅可以出现在任务的设计中,还可以出现在讲授、学生活动和评价环节中。答复技巧的灵活运用不仅表现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情感和责任上。激疑情境为学生提问创造了可能,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有效答复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思考并激发再次提问的热情。因此,如何以学生提问为中心创设激疑情境、运用答复技巧,是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杨宁.学生课堂提问的心理学研究及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1).
[2]李建梅.如何促使学生提问[J].文教资料,2005(34).
(作者单位:浙江义乌第三中学)
课堂中影响学生提问的原因
1.课堂教学中缺乏异常预设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讲授还是任务设计,都缺少异常预设。这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和操作过程中显得“一帆风顺”,缺少对异常问题的质疑。
2.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处置不当
提问的成本太高或者收益太小,都会阻碍学生提问。学生提问后,可能会遇到以下几种教师处置不当的情况:一是认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肤浅;二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感到“诧异”;三是认为学生的问题与课堂主题无关,予以否决;四是对问题没有给予答复。一旦这些情况发生,将有可能削弱学生下一次提问的积极性。
3.表述训练和沟通渠道受到限制
当前教学中还存在以下现象:其一,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问题表述能力的训练,以致学生在问题表达时不明确或欠妥当;其二,学生思考及提问的时间没有保障,大部分课堂时间被教师占据;其三,学生提问的渠道缺乏多样性。
创设激疑情境,促进学生提问
小溪中如果没有石块的阻碍,水花四溅的美丽景色何以展现?想让学生的思维火花绽放异彩,就需要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质疑。
1.任务中故意暗藏错误
[例1]知识点:网页制作
任务描述:在某单元格插入图片,并在图片上方输入文字。
例1中的任务描述有错误,因为只有将图片设置成背景,才可以在其上方输入文字。学生在完成该任务时,都会遇到障碍,继而产生疑问,并主动给出修正建议。
2.有意放缓,让质疑显现
[例2]知识点:动画和形状补间的对照
对象来自同一个圆,一个为分离状态,另一个为组合状态,分别在两个图层完成位置移动和整体比例变化的补间效果。就这个效果而言,两者并没有区别。这时,教师有意放缓教学节奏,故意得出看似正确的结论:动画补间和形状补间功能完全一样。此时,有学生提出质疑:肯定有区别,否则为什么有两种补间呢?教师因势利导,将一个已准备好的源文件传给学生,让学生归纳出区别所在。
3.含糊提示,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
很多时候教师都会扮演学生的“仆人”。当学生“脱离”教师的同步演示时,总会有一个具体、详细的帮助文件辅助着学生。这样一来,任务完成率虽然较高,但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设计帮助时,不要过于准确和详细,而是以“可能用到的步骤”、“大致的步骤如下”、“以下步骤顺序可能有误,请自行调整”等方式进行提示,让学生摸索、筛查、尝试和探究,不管最后是否完成了任务,都会印证这么一句话:对挫折的感悟远比成功更深刻。
面对学生提问,做到情理入微
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每一次提问,处理好每一个问题。因此,如何答复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到情理入微至关重要。“情”在于尊重和耐心,“理”在于方法和责任,“入微”则彰显教师的职业素养。
1.当学生提出不是问题的问题时
“不是问题的问题”是指学生将一些非常基础和常规的内容当做问题提出。例如,不知道教师强调多次的教学平台地址,或是将网址中的“:”错写成“;”而无法打开指定网页,或是常规的组合键不会操作,等等。教师认为简单的问题,对学生来讲未必简单,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问题产生的背后原因,答复时要做到两点:第一,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挖苦、不讽刺,以免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第二,采用二次回答,先让学生从同桌或有关资料里获取答案,再进行第二次回访和确认。
2.当学生提出“异常现象”问题时
[例3]知识点:图像新建并处理
生:老师,我这电脑运行怎么这么慢?
师:那是因为内存被占用得太多了。编辑时文件将会占用很多内存。
生:是不是我的文件太大了?
师:是呀。那你说说看,文件大跟什么有关呢?(提示学生查阅图片容量的有关知识。)
生:应该跟文件的长和宽有关。
师:嗯,非常聪明,长和宽在哪里修改呢?
生:这个我知道!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看”往往隐藏着一个推导的过程。如果采用直接告知的方法来答复,学生就不会进行太多思考,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对待这类问题,教师要耐心引导,选择类比提示、知识重现、前后对照等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答案。有了自身的参与,学生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仅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还增强了提问意识。
3.当学生提出教师不能即时答复的问题时
[例4]知识点:制作Flash立体字的倒影
生:这个蒙版效果怎么是灰黑色的呢?
部分学生出现蒙版不是透明渐变,而是灰黑效果,可部分学生又是正常的。
教师将学生机上的这两种不同效果展示给学生,提出问题。
经过多次排查试验,教师终于发现其中的原因:栅格化后采用编辑下的描边,最后的蒙版效果就正常,而采用图层样式的描边,最后蒙版就是灰黑色的。一到下一轮课,教师就将排查试验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思路,获知出现问题的原因。
当教师不能即时答复学生的提问时,一要学会冷静处置,避免尴尬;二要尊重提问,不可随意否决;三要认真对待,不可粗略答复;四要兑现答案,不可遗忘。
激疑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提问的一种有效手段,情境不仅可以出现在任务的设计中,还可以出现在讲授、学生活动和评价环节中。答复技巧的灵活运用不仅表现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情感和责任上。激疑情境为学生提问创造了可能,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有效答复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思考并激发再次提问的热情。因此,如何以学生提问为中心创设激疑情境、运用答复技巧,是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杨宁.学生课堂提问的心理学研究及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1).
[2]李建梅.如何促使学生提问[J].文教资料,2005(34).
(作者单位:浙江义乌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