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懂两爱”教师队伍助力区域乡村振兴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根据“一懂两爱”人才队伍建设要求,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昌平分校(简称昌平农广校)科学制定培养规划,健全完善培养机制,不断改进培训方式,促进农广教师培养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昌平农广校在推进新时代高素质农民培养过程中融入 “一懂两爱”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助推作用。
  一、明确培养“一懂两爱”农广教师队伍的深远意义
  “一懂两爱”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三农”干部队伍的殷切期望,也是农广教师的本色特质和基本要求。懂农业,就要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不断提升政策理论水平,特别是党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新要求。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三农”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爱农村,就要为乡村谋振兴,树立起建设美丽乡村、投身伟大事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等工作中建功立业。爱农民,就要为农民谋幸福,带着感情做农村工作,把农民群众当亲人,多关心农民疾苦,多帮助农民增收,多向农民学习,多从农民角度思考问题。
  (一)懂农业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
  农业不仅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性产业,更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广教师作乡村振兴的推进者和引领者,如果不懂农业生产特点和规律,不知道农村要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等现实问题,就不能带领农民群众发展致富。要兴农富农,就必须懂农业,就必须挖掘和引进优秀农广教师,助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验与创新相融汇,全面提升其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农业发展提供知识保障。
  (二)爱农村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必备素质
  振兴乡村,农村如何建设、农村如何发展、农民如何培育、文化如何引导等问题都是困扰农广教师的难题。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一颗热爱农村的心,有一份献身农村的情,方才能“先农民之忧而忧,后农民之乐而乐”,敢闯敢干,从而承受农村艰苦生活的考验,将农村的建设发展作为自身使命和责任,主动融入农村、深入基层、上到一线,带头想办法、找路子,探索发展新产业,带动共同致富,让农民钱包鼓起来。
  (三)爱农民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品质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如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要引导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体作用,让农民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职业。没有一颗爱农民的心,就不会把群众当亲人,就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农广教师作为引领农民致富、支持农民创造的基层管理者,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多一些对农民的理解、包容和爱护,时刻把群众衣食冷暖挂心上,主动关心群众,了解群众需要,倾听群众呼声,与农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二、打造“一懂两爱”农广教师队伍的具体做法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健,需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管理队伍和创新团队。农广教师是乡村振兴第一线的工作者和带头人,不仅需要把握农业农村特点和发展规律,而且需要爱农民、爱农村的深厚情怀,更需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带领农民建设自己的美丽家园。
  (一)党建引领,强化教师政治素养
  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培育高素质的农广教师,必须加强农广校党组织的政治思想建设,大力加强党性教育,强化农广教师的政治意识。昌平农广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农广教师,发挥党小组作用,定期召开党小组工作会,加强专题辅导,多方面开展学习研讨,组织农广教师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找到理论与三农工作的结合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昌平农广校教师在党支部的引领下,敢于拼搏,敢于创新,自觉担当乡村振兴、农业人才培养的责任。做农村工作、搞农民培训是非常辛苦的,“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水、清晨一身雾水”是常事,昌平农广校的党员教师时刻带头冲锋。昌平农广校党员教师以自己的榜样作用,指导和帮助身边的教师承担起了繁重的教育教学和培训任务,大家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
  (二)研训一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昌平农广校一直倡导教师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同时开展研究,通过课题研究、项目研究解决培训中的问题、转化教育培训成果、开发培训课程资源,使教师在培训与科研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近年来,昌平农广校在北京教科院的带领下先后参加了“农村成人教育办学模式”研究、“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模式创新”项目实践、“现代都市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等课题和项目研究,主持开发了中等学历教育《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与管理》专业开发,制订了该专业8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写了《农村那些事》、《农民专业合作社文化建设》等自编教材,錄制了30节农民培训教学视频;开发了《农产品营销》、《农村电商》等培训课程及培训教材等,并组织开展农民培训。在研究与培训实践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了丰富与更新,专业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进村入社,培植教师爱农情怀
  为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昌平农广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进村入社。昌平农广校发挥教育培训功能,打造“四零”服务型培训基地,为农民开展“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的四零服务。专家与农民零距离、科研与生产零距离、育人与用人零距离,引领农民实践学习。昌平农广校教师深入到农村、合作社、田间地头做调研、搞培训。固定课堂培训,精心设计课程、制定培训方案,把农民请进学校,在培训现场从早忙到晚;田间课堂,不管晴天雨天、刮风下雨带着学员在田地和种植园里学习技术;流动课堂,根据实际情况,送教下乡,为农民发放学习资料和材料,适时组织农民到创业典型和示范户去观摩学习;空中课堂,及时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不断更新学习内容,督促学员学习。 “下得了田间地头”,也“做得了教学科研”,录制课程的视频资源,真正做到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四)专兼共育,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要培养农广教师懂得都市型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全面提升农广教师的创新能力。昌平农广校教学组织机构分明,已形成一支掌握远程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农业专业技术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包括专职教师15名、兼职教师85名。专职教师由有多年经验的博士、硕士、高级讲师、讲师组成,专业涵盖教育、农业、经济、计算机等,主要负责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工作;兼职教师由市级农业专家、区级农业专家以及长期从事农业工作、有地方经验的“乡土专家”等组成,主要负责农业技术培训和农业技术指导。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懂农业”赋予了新内涵。昌平农广校兼职教师杨洋2011年4月成立北京金惠农农业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她开拓农业技术服务项目,购置自动化枕式包装设备,提升农产品初加工能力,开拓高档超市对接业务,为多个农业生产企业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安置当地劳动力就业36人。2017年被旅游委列为“采摘篱园”,同年被评为“北京市休闲农业三星级园区”,实现了从专业运动员到优秀高素质农民的转变。
  昌平农广校兼职教师雷伟伟在2015年加入农民田间学校团队,担任北京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田间学校副校长,为农民提供最专业的技术培训服务,她是农民“四零”服务的提出者。2016年合作社成立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草莓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服务,为农民生产保驾护航。2017年成立草莓施肥一体化专业服务组织,开展草莓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田间学校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开设专家坐诊日,为农户提供免费技术服务,每年开办培训20余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0余人,服务面积1000余亩。雷伟伟是昌平农广校培养出的“一懂两爱”优秀教师,2020年获得“全国一百个农民培训教师”称号,实现了从职业农民到农广教师的转变。
  (五)交流互动,促进京津冀教师协同发展
  昌平农广校结合自身发展优势,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分别与天津津南区农广校、天津滨海新区农广校、河北石家庄市农广校、承德市农广校、滦平县农广校、隆化县农广校、兴隆县农广校、围场县农广校等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开展新时代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逐步建立了京津冀农民教育师资库,在三地区交流授课,实现师资互动,为农民提供了既有理论高度又切合生产实际的教育培训内容,实现了农民教育和培训的提质增效。同时,在组织集中培训后,精心设置了跟踪指导服务措施,组建精准帮扶微信交流群,把农业专家、指导教师、学员纳入其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供全面服务,做到了“扶上马送一程”的教育理念,为精准帮扶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昌平“一懂两爱”农广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
  几年来,在中央农广校、北京市农广校的正确领导与指引以及北京教科院、区教委、区农委、成教中心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昌平农广教师在田间地头、果园大棚,与农民摸爬滚打,互学共进,增进了与农业、农村、农民的情感,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探索出了“校社共建”即农广校与合作社共建、校村合作等更适合昌平农业产业和昌平新农村建设的培训模式,以及更适合农民学习的“一平台 四课堂”即“互联网教学平台、空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的培训方式,形成了昌平农民教育培训特色,“一懂两爱”农广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的效果。
  (一)懂农业--助力区域农业产业发展
  学校结合“空中课堂”、“固定课堂”、“ 流动課堂”、“田间课堂”的教学方式方法,建立互联网 教学平台,组织农民到种植示范户和果蔬基地学习,形成了校本课程、专家讲座、社长讲堂、农户论坛和田间技术产业指导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疫情期间,空中课堂的教学方法在农民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到5月,通过空中课堂对京冀两地的1032名学员完成41次培训。
  除此之外,昌平农广校还在各类培训项目中融入了“社长讲堂”和“小农户论坛”的培训方法,以此来共享农民致富经验,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的交流,带动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
  (二)爱农村--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2017-2020年,昌平农广校创新了农民教学培训模式,按照“五有”、“六个一”建设十所农民田间学校和乡农学校。在“校社共建”田间学校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基础上,开展校村(兴寿镇西新城村)合作、精准帮扶、共建美丽乡村,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与农村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三)爱农民--助力农民文化素养和经济收入双提升
  昌平农广校以农民田间学校为依托,开展涉农中等学历教育、“市民教育大讲堂”培训、“社长讲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以文化促科技,以科技带文化,促进农科教相融合。学校在中等学历教育基础上与北京农职院合作开办了家庭农场经营与管理、园艺技术等涉农的全日制大专,推荐学员通过学习技能水平和创意能力得到提高,创造能力得到激活,示范带动作用得到了发挥。
  “只有一点一滴地从教育着手,才可以一点一滴地进行建设”,这是梁漱溟先生的名言,也是昌平农广校一路成长和发展的座右铭。为了农村的建设,农业的发展,农民的致富,昌平农广校教师继续奋斗在“农村、农业、农民”第一线,把自己的坚持与奉献,化作星星之火,点燃农民学习、致富的热情和希望。
  (作者单位:1.北京市昌平区农广校;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其他文献
欣赏《清明上河图》,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宋代的都市繁华和市井民俗,而且能够以历史发展的眼光,从画中去探索一些与时代、艺术和医学相关的命题。  张择端在宋徽宗赵佶时期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他的画作自成一家,别具一格,但大多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画卷较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但此画也命运多舛,曾经为宣和内府所收藏,但在北宋灭亡后流落北方民间;1925年溥仪将该画携出故宫,后流落于东北长春一带;直到1950年冬,
从损伤的部位来看,在上肢的肩、肘、腕中,以腕关节损伤为主,特别是中老年人以腕部骨折为多;在下肢的髋、膝、踝中,以髋、踝关节骨折和韧带损伤多发。之所以这些部位容易出现损伤,是因为人在滑倒的瞬间,常常采用自我保护的姿势,如手掌撑地或踝关节翻转造成的。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摔跤?最易出现哪些部位的损伤?  老年人神经系统、关节韧带退变,平衡协调能力差,关节稳定性也差,对意外情况反应慢,因而容易摔跤
农业扶贫一定要用心务实不作秀,一定要善用科技智慧的力量求实效。要根据当地特色资源找准切入点,做出几个特色产业,尤其是山区扶贫,更要突出“卖点”,坚持适度规模,充分考虑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贪大不求全,哪怕从小开始,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以华中农大定点扶贫的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为例,当地特产景阳鸡好吃好卖,可由于疫病风险高,鸡难养。专家团队进入后,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项技术攻关,设置了以每个贫困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指出,每天食用燕麦粥、糙米或玉米等富含纤维的食品,有助保护心脏,降低死亡率。  哈佛大学对10万名民众进行超过14年的追踪调查,调查人员研究他们的饮食内容及健康状况。  研究人员发现,每天食用约28公克的全麦,约等同于1小碗的燕麦粥,整体死亡率可降低5%,心脏病死亡率更可减少9%。  研究结果证实,目前建议的全麦饮食是正确的方向,同时多食用全麦食品,有助延年益寿。(《南方网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贫困状况的变化,提出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方略,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8239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率从10.2%降至1.7%,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将脱贫攻坚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只有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推进脱贫攻坚,凝聚起强大合力,才能形成拔穷根、真脱贫的决胜之势。  产业扶贫是根基。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
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家。以往,几乎每个朝代都很注重历法修编,直至找到了近乎完美的节气历法。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文明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能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也使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生活哲学。     为什么是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
2亩山野菜5万元高收益    大棚,一年竟收入5万元,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武家沟村村民冯兆增种植反季山野菜获得了高收入。  冯兆增培育的山野菜有“猫爪子”、“大耳毛”和“蕨菜”等,两个棚一个暖棚,一个冷棚。他介绍说。他种山野菜力求高产量。  “猫爪子”一平方米只种400棵,第一茬能产1000公斤,一年能出三四茬,后期的产量虽没第一茬高,因每公斤卖30元,还能产出高效益来。“大耳毛”一亩地能割两茬,第
2014年,新疆博湖县被确定为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工作部署。博湖县农广校依托主导产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通过遴选和自愿申请,有400名从业农民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涉及设施蔬菜、露地蔬菜、蛋鸡产业、肉猪产业,以农民为主体,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田间为课堂,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培训为特点,围绕每个农民田间学校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和安排培训,
编者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根本支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要求“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振兴不仅要关注高精尖的农技、管理人才,也要重视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既要“筑巢引凤”引进外来人才,也要就地孵化本土人才,推动资本、技术等资源流向乡村建设,让乡村成为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乐园。“一门手艺能带
高健浩:男,70岁,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白茆镇芙蓉村人,田娘家庭农场负责人。80年代初,他潜心培育出水稻高产新品种32—78,在苏州地区推广种植高达60万亩。2002年,他创办田娘企业,致力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10多年来共处理畜禽粪便等农业污染物150万吨,产出绿色高效有机肥50万吨。他还跨省合作种植水稻3.6万亩,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全国种粮大户”、“江苏省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