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问题不仅是西南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问题,也是首要问题。近几年来,粮食安全问题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征,这些特征直接涉及到西南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我们要正确理解和认真面对新时期西南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本文以西南地区桥头堡一云南省为例,从云南省的粮食安全现状和制约因素以及对云南省粮食安全的主要对策及建议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云南省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对整个西南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和谐民族关系共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西南地区;云南;粮食安全
1 粮食安全概念的发展历程
“粮食安全”这个概念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74年的世界粮食大会上提出来的,顾名思义,就是“保证不管什么人、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得到维以生存和健康的足够的必需食品。”这是第一个概念。1983年,这个概念得以修改:
“保证不管什么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赖以生存的基本食品”。这一新概念的论述,包含了生产、储备供给和农民增收等范畴。第三次定义是在1996年《罗马宣言》上:“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得到安全的,营养的粮食,通过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的整体分析,来满足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的食品需求及食物喜好时,才能真正的实现粮食安全。”这次将营养问题加入到粮食安全问题中,进一步完善和概括了粮食安全的概念。
2004年的世界粮食日将“粮食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作为了活动主题,这一主题进一步加深了对粮食安全的全面认识,明确的指出了生态环境也是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样一来,影响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不止是数量安全问题、质量安全两个方面,还包括了生态安全问题。
2 云南省粮食安全现状
“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粮食安全问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云南省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根据新的市场发展形势来看,如要制定云南省粮食安全保障良策,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目标,首先必须参考国内外发展形势以及云南省粮食供求量两个方面对云南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全面的,准确的考察和分析云南粮食安全现状。尽管“十二五”期间云南粮食生产量不断在增加,2012年云南省粮食总产量达1800万吨以上,有望突破粮食总产量十年连续增长。但云南省毕竟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区,人均生活水平仍然非常低,人均收入依然排列倒数。所以,要解决云南省粮食安全问题,将是研究西南地区粮食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
从云南省的粮食需求量来看,还是很长时间的停留在解决口粮问题阶段;从优势角度来分析,玉米生产占有很大优势,水稻虽然也占一定的效率优势,但不占很大规模,没有规模优势,小麦生产就完全没有任何优势了。“三农”问题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一直是中央最重视的问题,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关注“三农”问题周期最长的时期。
3 云南省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
影响粮食安全有很多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着云南粮食安全状况,影响云南粮食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3.1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虽然云南省是农业大省,但大省并不代表是强省,云南省农业的发展受自然因素影响大,碰到风调雨顺年,那就五谷丰登,碰到灾害干旱年,那就颗粒无收,因此,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是保障和改善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生产率的必要条件,但从云南省现阶段情况来看,农业水利设施非常落后,农民基本上使用的是原始耕种方式,恰恰制约着农村经济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农业基础设施,云南省现在拥有的水利设施大部分都是改革开放以前修建的,年代早已久远,难以修复。而现在云南省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又不是很大,这样就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的步伐。
3.2 农业主体素质低
农业生产主体是农民,尽管相比以前,云南省农民普遍素质有所提高,但从全国整体受教育程度上来说,仍然难以达到理想教育水平。根据农业厅数据统计,云南省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还不到8年,根本没有达到初中毕业水平。而在这受教育的人群中,95%以上的农民没有接受过农业专职教育,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由于务农与务工的收益反差很大,很多年轻力壮、有技术、有文化的农耕者都弃农转工或转商,逐步转向了非农产业。老弱妇幼却成了从事农业生产和种植的主体,而他们大多数都是原始耕种方式,种一年荒废一年,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这种情况的出现,不利于先进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也不利于新的农业科技成果的产生,严重阻碍了粮食总产量的增长,粮食安全问题逐渐明显。
3.3 农业技术应用和发展滞后
农业技术应用和发展在农业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云南省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农业应用与推广上发展落后,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研究的重点也不是放在了农业产量研究上,对农业生产知识的积累很少;对高产技术、农业灌溉技术、节水技术、化肥施用技术、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等关注不足;在新的农业技术发展上没有大的突破。
4 对云南省粮食安全保障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建议
想要解决云南省粮食安全问题,关键在于人均口粮问题的解决,粮食生产能力的保证又是解决口粮问题的关键。云南省想要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应该从本质开始抓起,把主要精力放在投资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持力度,着重培养粮食生产能力,来应对未来的不时之需,而不是追求盲目的快速增长。因此,云南省的粮食总产量得以稳定,但是最主要的是粮食生产能力必须得以保持和提高,这才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和基础。要提高云南省的综合生产能力,主要有以下措施:
4.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强粮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是解决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最大限度的减轻农业损失,不但要确保粮食总产量的年年增收,还要保证人均口粮的不断增加。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帮助他们改进耕作方式,新建现代化水利工程,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种植的单一性,通过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让粮食种植从单一性种植向多样性种植进行跨度式的改进,这样既能又快又稳的提高的粮食总产量,又能基本解决全省人均口粮需求问题。做好病虫害防治措施、改善粮田生态环境、推进现代农机装备的革新、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让现代高新技术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保障供给的过程中得以很好的发挥。
4.2 提高劳动主体的综合素质增强农业生产竞争力
农业生产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加强对劳动主体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农业生产竞争力的前提。因此,云南省要把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目标进行规划。要将信息、管理、营销等专业人才引进到设施农业中来,要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实现农业主体优化配置。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高新技术逐步渗入到农业生产中来,以至于科学的、和谐的、稳定的提高粮食总产量和基本解决人均口粮问题。
4.3 大力采用先进技术加快农业生产节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粮食生产的重要支撑,是解决粮食安全的根本,云南省粮食安全问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耕地不足、水资源分布不均、环境逐步恶化以及人口不断增长等,要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提高粮食产量,是指标不治本,条件非常有限。要解决这一问题,加大粮食多样化的种植力度,而粮食多样化的种植的加大,除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以及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之外,还要加快科技创新进度,大力采用先进技术。这一重要环节中,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又是重中之重,节水灌溉技术是解决农业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要将耕作方式、水利工程以及管理措施合理结合,发挥各自功能,创造整体效益。
民以食为天,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是整个西南地区快速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劳动主体的综合素质、大量引进先进技术,是西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得到又稳又快的发展。首要问题的解决,也能使桥头堡建设得到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西南地区;云南;粮食安全
1 粮食安全概念的发展历程
“粮食安全”这个概念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74年的世界粮食大会上提出来的,顾名思义,就是“保证不管什么人、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得到维以生存和健康的足够的必需食品。”这是第一个概念。1983年,这个概念得以修改:
“保证不管什么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赖以生存的基本食品”。这一新概念的论述,包含了生产、储备供给和农民增收等范畴。第三次定义是在1996年《罗马宣言》上:“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得到安全的,营养的粮食,通过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的整体分析,来满足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的食品需求及食物喜好时,才能真正的实现粮食安全。”这次将营养问题加入到粮食安全问题中,进一步完善和概括了粮食安全的概念。
2004年的世界粮食日将“粮食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作为了活动主题,这一主题进一步加深了对粮食安全的全面认识,明确的指出了生态环境也是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样一来,影响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不止是数量安全问题、质量安全两个方面,还包括了生态安全问题。
2 云南省粮食安全现状
“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粮食安全问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云南省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根据新的市场发展形势来看,如要制定云南省粮食安全保障良策,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目标,首先必须参考国内外发展形势以及云南省粮食供求量两个方面对云南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全面的,准确的考察和分析云南粮食安全现状。尽管“十二五”期间云南粮食生产量不断在增加,2012年云南省粮食总产量达1800万吨以上,有望突破粮食总产量十年连续增长。但云南省毕竟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区,人均生活水平仍然非常低,人均收入依然排列倒数。所以,要解决云南省粮食安全问题,将是研究西南地区粮食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
从云南省的粮食需求量来看,还是很长时间的停留在解决口粮问题阶段;从优势角度来分析,玉米生产占有很大优势,水稻虽然也占一定的效率优势,但不占很大规模,没有规模优势,小麦生产就完全没有任何优势了。“三农”问题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一直是中央最重视的问题,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关注“三农”问题周期最长的时期。
3 云南省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
影响粮食安全有很多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着云南粮食安全状况,影响云南粮食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3.1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虽然云南省是农业大省,但大省并不代表是强省,云南省农业的发展受自然因素影响大,碰到风调雨顺年,那就五谷丰登,碰到灾害干旱年,那就颗粒无收,因此,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是保障和改善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生产率的必要条件,但从云南省现阶段情况来看,农业水利设施非常落后,农民基本上使用的是原始耕种方式,恰恰制约着农村经济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农业基础设施,云南省现在拥有的水利设施大部分都是改革开放以前修建的,年代早已久远,难以修复。而现在云南省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又不是很大,这样就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的步伐。
3.2 农业主体素质低
农业生产主体是农民,尽管相比以前,云南省农民普遍素质有所提高,但从全国整体受教育程度上来说,仍然难以达到理想教育水平。根据农业厅数据统计,云南省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还不到8年,根本没有达到初中毕业水平。而在这受教育的人群中,95%以上的农民没有接受过农业专职教育,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由于务农与务工的收益反差很大,很多年轻力壮、有技术、有文化的农耕者都弃农转工或转商,逐步转向了非农产业。老弱妇幼却成了从事农业生产和种植的主体,而他们大多数都是原始耕种方式,种一年荒废一年,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这种情况的出现,不利于先进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也不利于新的农业科技成果的产生,严重阻碍了粮食总产量的增长,粮食安全问题逐渐明显。
3.3 农业技术应用和发展滞后
农业技术应用和发展在农业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云南省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农业应用与推广上发展落后,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研究的重点也不是放在了农业产量研究上,对农业生产知识的积累很少;对高产技术、农业灌溉技术、节水技术、化肥施用技术、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等关注不足;在新的农业技术发展上没有大的突破。
4 对云南省粮食安全保障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建议
想要解决云南省粮食安全问题,关键在于人均口粮问题的解决,粮食生产能力的保证又是解决口粮问题的关键。云南省想要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应该从本质开始抓起,把主要精力放在投资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持力度,着重培养粮食生产能力,来应对未来的不时之需,而不是追求盲目的快速增长。因此,云南省的粮食总产量得以稳定,但是最主要的是粮食生产能力必须得以保持和提高,这才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和基础。要提高云南省的综合生产能力,主要有以下措施:
4.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强粮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是解决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最大限度的减轻农业损失,不但要确保粮食总产量的年年增收,还要保证人均口粮的不断增加。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帮助他们改进耕作方式,新建现代化水利工程,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种植的单一性,通过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让粮食种植从单一性种植向多样性种植进行跨度式的改进,这样既能又快又稳的提高的粮食总产量,又能基本解决全省人均口粮需求问题。做好病虫害防治措施、改善粮田生态环境、推进现代农机装备的革新、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让现代高新技术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保障供给的过程中得以很好的发挥。
4.2 提高劳动主体的综合素质增强农业生产竞争力
农业生产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加强对劳动主体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农业生产竞争力的前提。因此,云南省要把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目标进行规划。要将信息、管理、营销等专业人才引进到设施农业中来,要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实现农业主体优化配置。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高新技术逐步渗入到农业生产中来,以至于科学的、和谐的、稳定的提高粮食总产量和基本解决人均口粮问题。
4.3 大力采用先进技术加快农业生产节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粮食生产的重要支撑,是解决粮食安全的根本,云南省粮食安全问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耕地不足、水资源分布不均、环境逐步恶化以及人口不断增长等,要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提高粮食产量,是指标不治本,条件非常有限。要解决这一问题,加大粮食多样化的种植力度,而粮食多样化的种植的加大,除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以及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之外,还要加快科技创新进度,大力采用先进技术。这一重要环节中,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又是重中之重,节水灌溉技术是解决农业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要将耕作方式、水利工程以及管理措施合理结合,发挥各自功能,创造整体效益。
民以食为天,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是整个西南地区快速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劳动主体的综合素质、大量引进先进技术,是西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得到又稳又快的发展。首要问题的解决,也能使桥头堡建设得到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