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x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洱市自2013年获批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以来,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特色生物、清洁能源、休闲旅游、现代林产业四大绿色产业基地,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努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取得了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多赢”。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建议调整完善我国空间、总量及质量管控政策,并加大对普洱市这样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其进一步壮大绿色产业,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关键词:绿色产业 绿色发展 绿色经济 生态产品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但由于历史原因,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云南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既要保护好绿水青山,又要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如何才能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普洱市早在2007年就提出了“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2013年获批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近年来,普洱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普洱茶、咖啡、清洁能源、休闲旅游、现代林产业等绿色产业,将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安全的土壤环境,转化为绿色有机食品、清洁的能源和丰富的旅游产品(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初步探索出了“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统一的绿色发展道路。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依托多样化优势资源,打造“绿色食品牌”
  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茶叶、咖啡、生物药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以“绿色、生态、有机”为方向,建立普洱茶追溯体系,实施生态茶园、生态咖啡园改造,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开展有机认证,制定行业标准,全面提升茶叶、咖啡等产品品质,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以生产、加工、营销为关键环节,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做强农业、做大加工业、做活服务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全市茶叶、咖啡、生物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建设特色生物产业基地。2018年,茶、咖啡种植获得“三品一标”认证面积占30.4%,有机茶认证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咖啡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值最高、品质最优的主產区;特色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195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60万人,占全社会劳动就业的86.7%,成为拉动社会就业的最大动力
  (二)借助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紧紧抓住“西电东送”“云电外送”战略机遇,围绕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目标任务,加快提升中小水电开发的管理水平,先后建成糯扎渡、崖羊山、龙马、土卡河、居甫渡、戈兰滩、泗南江、威远江、三江口、石门坎、勐野江、普西桥等16座大中型水电站,113座中小型水电站。适当发展风能、太阳光伏发电,大力推进农村能源建设,电网建设不断完善,普洱市清洁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普洱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2018年,普洱市绿色能源装机达100%,水电总装机规模达到910万千瓦,占云南省装机规模的15%,居云南省第二位。2019年,清洁能源总产值达100.02亿元,清洁能源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3.1%,税收占全市税收的25%以上。
  (三)结合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业
  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围绕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边地文化、生态体验、健康养生、康体运动等主题,建设集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健康运动和养生养老为一体的国际性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基地。成功创建了普洱国家公园、北回归线标志园等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被评定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普洱民族团结园被批复为全国第二批红色经典旅游景区,打造了“茶道养生、生态养生、中医养生、温泉养生、咖啡休闲、庄园度假、古道运动、节庆体验”等系列产品体系。2018年,旅游业产值达到354.1亿元,同比增长31.3%。相比2011年增长了12倍。
  (四)利用丰富的林草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充分发挥普洱市林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特色经济林、观赏苗木和林化工产业,构建具有突出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林草产业体系。按照宜林则林、宜药则药、宜畜则畜、宜游则游,大力发展以石斛、黄精、白及、重楼等为主的林下药材种植业,食用菌和松香为主的林下采集业,家畜、家禽为主的林下养殖业,形成了以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和森林旅游为重点的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推动林浆(纸)、林化、林板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活用纸、松香、纤板等产品,推进林浆纸一体化,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商品木浆和云南省最大的生活用纸供应基地。2019年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317.71亿元,同比增长13%。推动林业与扶贫相结合。
  
  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普洱市经济发展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势头,在保持环境质量优越的前提下,支撑了经济较快增长,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13—2019年普洱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比全省高0.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0个百分点。绿色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94%以上,四大绿色产业基地蓬勃发展。2018年,普洱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相比2015年下降了9.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相比2015年降低了31.4%。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68.7%增长到2019年的71.18%,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2019年,普洱主城区PM2.5浓度仅为24微克/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5%,河流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很多河流湖泊保持“原生态”。全市累计有5个贫困县摘帽,44.3万人脱贫,绿色产业收入占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5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绿色产业规模较小,生态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农业整体规模大但优势不足,工业缺少大型支柱企业,服务业比重较低,云南省百强企业中普洱市无一上榜,缺少大的龙头企业带动经济发展。绿色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茶叶、咖啡、橡胶等主要产业仍然以初级产品为主,体量小、数量多、竞争激烈,集群效应没有展现。将生态优势更充分地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政策措施,亟待研究和破解。   (二)空间管控、总量管控、环境质量管控“多重”叠加,一定程度上挤压发展空间
  在空间管控方面,虽然普洱市林地、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但适宜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和建设用地已近枯竭,发展空间严重受限。在总量管控方面,普洱市森林覆盖率已接近70%,仍然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林木资源开发严重受限。在环境质量管控方面,普洱市全年空气优良天数一般能达到255天以上,但由于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只要偶尔出现波动,某个年份的优良天数减少,其在全省的考核排名就靠后。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绿色发展能力不足
  普洱市作为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市,至今尚未开通铁路,还有7个县未通高速公路,虽然拥有一个机场,但旅客年吞吐量、航班起落架次偏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普洱第一个工业园区2006年才开始建立,各县工业园区在2012年才开始建立,建设水平有待提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各区县污水处理能力不高,大部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尚未完成,垃圾处理主要依靠填埋,第一座垃圾焚烧项目刚刚启动,乡镇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缺乏。
  (四)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不完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绿色检察等制度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全面推广,形成常态化制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尚需规范统一,评估结果的应用领域还较少。绿色、生态、有机等标准标识不统一,影响了普洱茶、咖啡及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等尚不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保护责任追究亟待建立。
  三、启示和对策
  (一)完善空间、总量、质量管控政策,探索区域发展与保护的平衡点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分别从空间、总量、环境质量等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管控要求,形成了空间管控、总量管控、环境质量管控“多重”叠加的效应,对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生态优良地区的发展空间受到较大限制。建议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在主体功能区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等过程中,应合理考虑生态优良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强、发展需求较大的客观事实,合理划分空间管控边界、科学分配森林覆盖率、林地保护、主要污染物减排等指标,推动生态优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的平衡,使落后地区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普洱市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对于普洱市这样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远离经济中心与商品贸易中心,完全依靠自身很难赶上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各县在确保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摘帽后,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压力仍然较大。建议有关部门加大中央财政资金对普洱市的支持力度,在新一轮基建投资和特别国债资金安排过程中,加大对普洱市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的支持力度,在扶持比例、支持额度商给予适当倾斜。对普洱市有关企业和项目在企业绿色债发行过程中,优先审核、优先支持。
  (三)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产业体系
  建议普洱市继续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业。二是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施企业绿色发展引领行动,引导相关产业集聚化、园区化、绿色化发展。[4]加快建设四大绿色产业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普洱市茶、咖啡、清洁能源、休闲旅游度假、现代林产业等绿色产业,积极探索市场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最优途径。
  (四)弥补制度短板,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按照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方案》和《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意见》的要求,借鉴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做法,查找普洱市发展绿色产业的法规制度短板,加快建立完善覆盖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为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加快建立完善生態文明制度体系,重点建设跨区域生态补偿制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争创国家有关示范试点,推动普洱市绿色发展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
  (五)利用边境优势,探索开放型绿色发展新机制
  抓住东南亚加速发展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普洱市“一市连三国”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以绿色产业为核心,加大边境开放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大政策保障力度;积极吸引境外低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向普洱市流动,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吸引和承接国内发达地区产业向普洱市转移,建设“普洱边境绿色发展实验区”,打造面向东南亚的绿色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参考文献:
  [1]朱艳仙.边疆民族地区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云南省普洱市为例[J].中共云南省党委党校学报,2019(10):119-123.
  [2]普洱市绿色经济办.我市构建绿色发展体系[N].普洱日版,2019-05-23.
  [3]雷啟洪.普洱市农村户用沼气使用效果分析与发展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1(04):7-10.
  [4]王福蓉.“两型三化”引领普洱产业高质量发展[N].普洱日报,2020-01-10.
  [5]姜延博.论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哲学基础[J].湖南社会科学,2020(05):6-12.
  
  (谢海燕,杨春平,张德元,贾彦鹏,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旅游公共服务为切入点,利用贵州省1984-201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构建SVAR模型,探索旅游公共服务发展对旅游业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旅游公共服务对旅游业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并且呈现出不规则波动,当前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未对旅游业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政府需要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建设。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影响因素 旅游公共服务 贵州旅游业  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达55.39亿人次
期刊
摘 要: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外合资企业不断向独资化方向发展,中外双方股东对合资企业的控制权争夺愈演愈烈。中外合资企业A公司在合作的同时双方股东围绕公司控制权一直相互博弈,结果最终出现了中方“控股不控权”的现象。事实证明,在合资企业控制权的博弈中,中外双方股东谁拥有的关键性资源越多且质量越高,谁就拥有合资企业实质控制权。中方企业要切实掌握控制权,必须加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制造工艺的学习和突破,提升自主研发
期刊
摘 要: 为研究2019年减税降费新政对民营企业的实施效果,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以享誉全国的温州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财税结构性调整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本轮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效果已初步显现,有效减轻企业负担。随着财政结构不断优化,地方产业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强化税收执法效率的同时,还应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而进一步优化地方产业结构,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江苏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江苏省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其持续经营的关键。通过对江苏省13市1653家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研和现场访谈,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对银行贷款依赖度过高和民间融资成本较高等特点提出中小企业应该提升盈利能力、加强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积极开展直接融资和有效发挥互联网金融的融资作用等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渠道 互联网金融  一、引言  国家主
期刊
摘 要: 基于1996-2018年广东省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AR模型,针对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长期均衡中,广东省高等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协调性低,教育经费投入是经济增长单向格兰杰原因,科技创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产物,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相互促进作用。因此,广东省应继续从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深化改革高等人才培养,加强高等教育成果与科技创新的无缝对接,促进经济增长。  关
期刊
摘 要:在经济增长放缓和产业结构亟待转型的双重压力下,研究城市化、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我国制定有效经济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有着重要作用。采用长江经济带2000-2017年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脉冲冲击响应和方差分解等工具,实证分析了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化和产业结构之间相互促进,存在良性互动关
期刊
摘 要: 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时习惯签订业绩补偿承诺,业绩补偿承诺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对于标的企业承诺业绩的完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苏大维格并购华日升的案例,分析业绩补偿承诺对标的企业是否具有激励效应,结果表明业绩补偿承诺本身具有一定的激励效应,而且相比于单向补偿,双向补偿的激励效应较强。  关键词: 并购重组 业绩补偿承诺 激励效应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
期刊
摘 要: 立足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宏观经济政策背景,比较研究了国内外货币政策及消费驱动研究成果和操作实践,为中国应对新冠疫情、实现“六稳”“六保”目标提供政策建议。通过构建“经济增长+稳定就业”非线性动态模型,精准确定货币政策与消费驱动组合的最优控制方案。通过实证研究得出2020年M2最优增速为12.45%,最优居民消费倾向为56.8%。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居民就业 货币政策 消费驱动 最优调控
期刊
摘 要:[HTK]在交易费用理论中,采用“企业—市场”二分法,解释不清企业边界的动态变化及其不确定性。在企业网络理论中,采用“企业—网络—市场”三分法,可以粗略地解释企业与市场之间边界中某些浅层次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新古典主义企业理论中信息对称、市场出清和理性人等假设并不适合企业网络理论的实际应用,因而,难以解释企业网络的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变化的诸多现象。  关键词: 企业边界 企业网络
期刊
摘 要: 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信用治理的角度入手,深入分析青岛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制约因素,借鉴深圳、厦门等地先进经验,提出构建包含制度法规体系、数据共享体系、信用监管体系、信用服务体系、共建共享体系在内的“信用青岛”新体系,并建议完善信用建设制度规范、加强信用治理数据支撑、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构建信用新型监管机制和打造开放特色信用名片。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