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学前学习,许多教师心存疑虑,他们认为:如果先让孩子知道了要学习的新知,新课教学还教什么?孩子还会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吗?这样的课堂还有悬念和新奇吗?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更是不能进行学前学习,一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生长特征,二低年级是不允许布置课外作业的。作为一名低年级的数学老师,我是这样理解学前学习的。
一、学前学习的重要性
古人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的是不管做什么事,事先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学前学习是孩子接受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对于数学,学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前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孩子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只要拥有了良好的学前学习能力,孩子在学习中就会更好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配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我认为,从低年级开始,就可以对孩子进行学前学习的引导。数学教材的主题图,展示着一个个孩子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画面,我们低年级的数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实实在在就是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课标》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我们的学前学习就能有效的先带领孩子走进生活,把原来无意识的注意转变成有意识的观察,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丰富已有经验。有位教师说得很好,数学课本的主题图其实就是学前引导,这是再贴切不过的。因为真正置身于现实生活的数学,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才是最亲切、最感兴趣的。
生活,数学,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和谐。
二、学前学习的有效指导
学前学习既然这么重要,那放羊式的可以吗?教师在课堂结束时随口说一句,“回家把明天要学习的新课预习一下”。孩子拿到了任务,却无从下手。因为要求不明确,没有适当地引导,孩子也是稀里糊涂的,能把例题看看就不错了。这样,教师对孩子学前学习的结果无从把握,课堂上无法运用学前学习的成果,使孩子对学前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认为有没有进行学前学习没什么差别,逐渐失去学前学习的动力。
其实,要让孩子进行学前学习,教师要充分准備学习材料,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新授课的特点、重难点设计出相应的题目,做到有的放矢。尤其对象是低年级的孩子,形式上要注重趣味性、活动性,这都要求我们教师事先要做精心的准备。
《数学课标》强调要让孩子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这就需要孩子课前根据新课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材料,也可以先试着做一做。刚开始,低年级孩子对于学前学习是一窍不通的,这时最需要我们老师耐心细致地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下面我结合教学中指导孩子学前学习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1.看图练习说话
例如《数的认识》的学习,我布置看图说话的学前学习,让孩子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看看图上有什么,再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由于新教材内容丰富、画面生动、色彩鲜艳,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都爱看、想说。这样的学前学习,不仅为第二天的新课学习作了铺垫,也为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孩子自主学习作了准备,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常此以往,孩子的自学能力将得到有效的培养。
2.做中学,学中玩
在《认识图形(一)》时,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节课之前,我要求孩子回家后先观察家中不同物品的形状,再结合课本的主题图找出形状相同的物体,动手分一分,搭一搭,玩一玩。在《认识图形(二)》时,我让孩子课前先准备好立体图形,再从立体图形中找出平面图形,用笔描一描,再剪下来,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这样的学前学习,让孩子从现实生活中找一找、描一描、剪一剪、拼一拼、玩一玩,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好玩、有趣,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热情。虽然孩子学前学习到的知识可能较为表面,但也初步接触、感知了教材内容,为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作了一定的准备。还有在《图形的拼组》中,要求孩子对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进行学前学习,我让孩子动手做风车,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初步感受边的特点。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做中学,学中玩,让孩子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数学知识,自然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生活中经历数学
在教学一年级《分类与整理》这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孩子和家长一起逛超市,要求孩子认真观察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第二天,孩子在上课时就能很快地说出“同样的商品放在一起”,也能说出这样放有什么好处,这就为分类的认识打好了基础。同时,还布置他们回家后整理自己的衣柜,这样用孩子身边的“情境”呈现教学内容,增强了数学学习的现实性和趣味性,使孩子认识到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课堂上学习生活,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培养孩子喜欢数学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课前我让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先认一认、记一记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与父母一起走进超市,看看柜台上商品的价格,猜猜它的价钱,想想应该怎样付钱,并试着购买学习用品。这样,在学习新知之前,孩子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遍,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上课时思路就打开了,非常投入,学习起来特别轻松,数学学习也就变得轻松愉快了。
三、学前学习的有效督促
1.家长的耐心陪伴
低年级孩子要养成良好学前学习的习惯,除了要老师、孩子的积极配合,还要家长的大力支持,教师要把学前学习的重要性告知家长,使家长明确学前学习的目的,和孩子成为学习上的好朋友。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刚开始学前学习非常需要家长的耐心陪同,适当地加以引导、提醒,及时的予以表扬、鼓励,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直到习惯养成,家长才可以适度放手。特别在生活实践活动方面,家长还要坚持引领,与孩子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师的及时肯定
为了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造成孩子学习效率低下,孩子学前学习的反馈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学前学习作业,还要检查孩子的学前学习情况,及时对有进行学前学习的孩子作出积极评价,比如在评比栏上贴小星星,盖“顶呱呱”印章等等。尽可能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坚持进行学前学习,同时也给还没有参加学前学习的孩子带来一些触动,鼓励他们参与学前学习。
总之,学前学习好比数学学习的航向灯,能帮助孩子有目的、有方向地进入课堂学习。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学会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前学习可以成为孩子潜能放飞的天空,有效促进课堂智慧火花的碰撞、精彩讨论的洋溢,使我们的课堂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学前学习的重要性
古人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的是不管做什么事,事先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学前学习是孩子接受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对于数学,学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前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孩子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只要拥有了良好的学前学习能力,孩子在学习中就会更好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配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我认为,从低年级开始,就可以对孩子进行学前学习的引导。数学教材的主题图,展示着一个个孩子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画面,我们低年级的数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实实在在就是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课标》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我们的学前学习就能有效的先带领孩子走进生活,把原来无意识的注意转变成有意识的观察,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丰富已有经验。有位教师说得很好,数学课本的主题图其实就是学前引导,这是再贴切不过的。因为真正置身于现实生活的数学,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才是最亲切、最感兴趣的。
生活,数学,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和谐。
二、学前学习的有效指导
学前学习既然这么重要,那放羊式的可以吗?教师在课堂结束时随口说一句,“回家把明天要学习的新课预习一下”。孩子拿到了任务,却无从下手。因为要求不明确,没有适当地引导,孩子也是稀里糊涂的,能把例题看看就不错了。这样,教师对孩子学前学习的结果无从把握,课堂上无法运用学前学习的成果,使孩子对学前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认为有没有进行学前学习没什么差别,逐渐失去学前学习的动力。
其实,要让孩子进行学前学习,教师要充分准備学习材料,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新授课的特点、重难点设计出相应的题目,做到有的放矢。尤其对象是低年级的孩子,形式上要注重趣味性、活动性,这都要求我们教师事先要做精心的准备。
《数学课标》强调要让孩子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这就需要孩子课前根据新课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材料,也可以先试着做一做。刚开始,低年级孩子对于学前学习是一窍不通的,这时最需要我们老师耐心细致地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下面我结合教学中指导孩子学前学习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1.看图练习说话
例如《数的认识》的学习,我布置看图说话的学前学习,让孩子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看看图上有什么,再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由于新教材内容丰富、画面生动、色彩鲜艳,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都爱看、想说。这样的学前学习,不仅为第二天的新课学习作了铺垫,也为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孩子自主学习作了准备,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常此以往,孩子的自学能力将得到有效的培养。
2.做中学,学中玩
在《认识图形(一)》时,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节课之前,我要求孩子回家后先观察家中不同物品的形状,再结合课本的主题图找出形状相同的物体,动手分一分,搭一搭,玩一玩。在《认识图形(二)》时,我让孩子课前先准备好立体图形,再从立体图形中找出平面图形,用笔描一描,再剪下来,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这样的学前学习,让孩子从现实生活中找一找、描一描、剪一剪、拼一拼、玩一玩,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好玩、有趣,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热情。虽然孩子学前学习到的知识可能较为表面,但也初步接触、感知了教材内容,为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作了一定的准备。还有在《图形的拼组》中,要求孩子对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进行学前学习,我让孩子动手做风车,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初步感受边的特点。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做中学,学中玩,让孩子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数学知识,自然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生活中经历数学
在教学一年级《分类与整理》这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孩子和家长一起逛超市,要求孩子认真观察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第二天,孩子在上课时就能很快地说出“同样的商品放在一起”,也能说出这样放有什么好处,这就为分类的认识打好了基础。同时,还布置他们回家后整理自己的衣柜,这样用孩子身边的“情境”呈现教学内容,增强了数学学习的现实性和趣味性,使孩子认识到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课堂上学习生活,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培养孩子喜欢数学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课前我让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先认一认、记一记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与父母一起走进超市,看看柜台上商品的价格,猜猜它的价钱,想想应该怎样付钱,并试着购买学习用品。这样,在学习新知之前,孩子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遍,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上课时思路就打开了,非常投入,学习起来特别轻松,数学学习也就变得轻松愉快了。
三、学前学习的有效督促
1.家长的耐心陪伴
低年级孩子要养成良好学前学习的习惯,除了要老师、孩子的积极配合,还要家长的大力支持,教师要把学前学习的重要性告知家长,使家长明确学前学习的目的,和孩子成为学习上的好朋友。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刚开始学前学习非常需要家长的耐心陪同,适当地加以引导、提醒,及时的予以表扬、鼓励,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直到习惯养成,家长才可以适度放手。特别在生活实践活动方面,家长还要坚持引领,与孩子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师的及时肯定
为了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造成孩子学习效率低下,孩子学前学习的反馈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学前学习作业,还要检查孩子的学前学习情况,及时对有进行学前学习的孩子作出积极评价,比如在评比栏上贴小星星,盖“顶呱呱”印章等等。尽可能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坚持进行学前学习,同时也给还没有参加学前学习的孩子带来一些触动,鼓励他们参与学前学习。
总之,学前学习好比数学学习的航向灯,能帮助孩子有目的、有方向地进入课堂学习。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学会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前学习可以成为孩子潜能放飞的天空,有效促进课堂智慧火花的碰撞、精彩讨论的洋溢,使我们的课堂迸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