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苦果,性格的悲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on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说《沉沦》是郁达夫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因文中大量的直白描写,自发表之日起就被认为“色情”,备受非议;又因主人公自杀前的爱国哭诉而得到“爱国主义作品”的冠名。其实这两种解读都是不准确的。小说大胆直率地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一个因正常青春期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留日青年学生的扭曲心理和变态行为,是个性压抑和时代局限导致的后果,他本人是当时“时代病”的牺牲品。小说“自叙传”式的写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开创性的贡献,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 《沉沦》 时代病 病态 “零余者”
  
  “五四”运动时期,广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怀着青春的豪情和冲动,奋不顾身地抗击封建社会,讴歌理想,极力追求爱情和自由。但伴随着“五四”运动的退潮,封建势力卷土重来且更加猖獗,个性解放的希望破灭,社会解放更加渺茫,在曾经勇敢战斗的青年人群中产生了彷徨和动摇,于是感伤、苦闷、颓废的情绪流行开来,成为一种普遍的“时代病”。
  作家郁达夫1921年7月出版的小说《沉沦》流露出一种特有的感伤美与病态美,体现出了当时的时代病。因为小说第一次大胆地写出了青春期青年心灵最深处的声音,第一次直白地把灵与肉的冲突呈现在了国人面前,所以小说一出版就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之间对小说和郁达夫褒贬不一,郁达夫甚至遭到众多道德卫道士的抨击和谩骂。正像郭沫若在《郁达夫》中这样描述到的:“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要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
  近百年过去了,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小说里大量直白的病态描写和呈现出来的感伤颓废气呢?最可靠的答案应该从文本中寻找。
  小说以作者本人为原型,描写一位在日本求学的中国青年的留学经历,不仅描写域外留学生生活,更侧重于刻画青年人的青春期心理,尤其是展示青年期的性心理活动。
  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内心敏感、感情丰富的热血青年,善于思考,崇尚自然,酷爱文艺,但却患有严重的忧郁症。他在日本求学,经济拮据,被蔑视为“支那人”,时时感受到周围人们投来的种种轻笑、愚弄和妒忌的眼光,常常有难言的羞耻和寂寞向他袭来,常常是“含着一双清泪”,时常感到“孤冷得可怜”。于是他在孤独和忧愁中涌起一阵阵怨恨的感情,视异国的日本学生为仇敌:“他们都是日本人,他们都是我的仇敌,我总有一天来复仇,我总要复他们的仇”。强烈的自尊感和弱国子民的自卑感同时纠缠着他的心灵,透不过气来的压抑使他精神上不能完全自立,心情颓丧至极,被社会“挤到与世人绝不相容的境地去”。这一切,在他青春的躯体里,引起了强烈的骚动,他把寻求心灵安慰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自己的情爱幻想世界里去了,以期得到补偿。
  因而我们看到主人公在日记上大声疾呼:“我所要求的就是异性的爱情!苍天呀苍天,我并不要知识,我并不要名誉,我也不要那些无用的金钱,你若能赐给我一个伊甸园内的‘伊扶’,使她的肉体与心灵全归我有,我就心满意足了。”他只是渴望得到一位女性的爱情而已,这是人基本的生存需求,本是最根本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内心的怯懦又使他根本没有勇气拿出实际行动去追求异性的爱情。他只得一面不由自主地去偷窥女孩洗澡、去偷听情人幽会、壮着胆子逛妓院,一面又痛骂自己是“畜生”和“狗贼”。这矛盾的行为折磨着他脆弱的心灵,苦楚的感受令他窒息,感觉无法再在异国的土地上活下去了。他陷入了一种病态的心理状态中了。
  最后,主人公在清醒和糊涂交汇的精神状态下望着西方一颗摇曳不定的明星,泪水横溢,投海自杀。虽然他平时要强、不甘沉沦,但却在奇怪的欲望引诱下不可自拔地沉沦下去,进而彷徨失措,最终以这样惨烈的方式毁掉了绝望中的自己。他不仅结束了自己的人生旅程,也留给了读者不尽的感慨。
  为什么拥有西方现代进步思想的“他”却如此的脆弱呢?因为异国生活中难以言说的孤独和苦闷使得他理性上的成熟与感性上的脆弱并存。正值青春期的“他”远离祖国,远离家人,寄人篱下的感受深埋心中;日本同学的嘲笑令他挺不起腰杆,时时忍受着蔑视和耻笑;情窦初开的他爱慕女孩,渴望着爱情。但是连这正当的婚恋要求都得不到满足,他内心痛苦着、煎熬着、沉沦着,激烈的冲突似汹涌的火山岩浆时时在寻找爆发的突破口。因此当他认为连日本妓女都瞧不起自己时,他失掉了最后的尊严,彻底爆发了崩溃了。
  小说毫不掩饰地揭示了一个青年因恋慕年轻女孩所致的情绪躁动和内心的阴暗,但是它所展现出来的,不是色情和下流,而是一个青年人对人性的解放和个性的自由的强烈追求。以往的评论都是针对主人公的病态和色情的批判,其实用一颗单纯的心品味此作品,能够和主人公做到心灵的相通,能体会到他柔软的内心,感受他那颗追求爱的再正常不过的年少的心,而没有低趣味的色情成分。
  郁达夫说:“人生从十八九到二十岁,总是要经过一个浪漫的抒情时代的,当这个时候,就是不会说话的哑鸟,尚且要放开喉咙歌唱,何况感情丰富的人呢?”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小说中用大量的篇幅写主人公矛盾的心理和自戏、窥浴、偷听、嫖妓的行为了,主人公尽情暴露自己的青春期苦闷,大胆直白地抒写自己的感受,这不是刻意表现一个人的病态心理和变态行为,是在表达一个连正常要求得不到满足的青年人的神经质般的反应,是被扭曲的人性的变态呈现。“他”用自己的遭遇告诉我们:现实中的人性只有走向沉沦。正如《沉沦》的名字寓意的那样:让污浊和肮脏沉沦吧,让圣洁和崇高再现吧。
  其实,这种找不到合理宣泄的病态心态是当时一种普遍流行于知识青年中的“时代病”的展现。小说是借主人公之口表现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表明了五四青年的普遍心态,客观地将颓废和感伤作为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提了出来。事实上这不是“病”,只是借病态的外壳表达对现实的不满,表现合理要求和美好理想被忽视的痛苦,表现一代青年的“人生的苦闷”。《沉沦》借悲剧的形式表达了时代的局限和时代赋予青年人的历史使命,用周作人评论《沉沦》的话讲:“它的价值在于非意识的展览自己,艺术地写出升华的色情,这也就是真挚与普遍的所在。”
  有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小说主人公在自杀前喊出:“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呀!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这句话在以往的评论中被冠以爱国情怀,但是笔者认为“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爱国,只是自我追求达不到时寻找的一种客观借口。“他”性格中敏感、多疑、偏狭的弱点使自己产生一种病态的痛苦,作者只是以一种写实的手法将这种内心的痛苦表现出来而已。若将小说的主题勉强拉到“爱国主义”上,并不符合小说的写作初衷。
  郁达夫信奉“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创作信条,他也用自己的创作实践着这一主张。在思想封闭的旧中国,他用手中的文笔为读者塑造了这个孤芳自赏、郁郁寡欢的“零余者”,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敞开自己的心胸,以自我为模特,大胆地自我暴露、自我写真的真实的“人”。郁达夫率先以殉身的方式作出了表率,大胆地揭露自己的身心体验,将生活中心理上种种的私密感受公之于众,尽情抒发了感伤、忧郁、颓废、忏悔的情绪,令读者读来荡气回肠,但是他却因此承受着来自旧思想领域的各种谩骂。实际上这种大胆不能用变态来形容,应该是可贵的勇敢和直率,对中国现代文学是有贡献的。
  那么郁达夫真正的文学性格是怎样的?创造社成员郑伯奇的话可能更有参考意义,他曾说:“郁达夫给人的印象是‘颓废派’,其实不过是浪漫主义涂上了‘世纪末’的色彩罢了。他仍然有一颗强烈的罗曼谛克的心,他在重压下的呻吟之中寄寓着反抗。”郁达夫拥有卢梭式的坦诚和直率,是中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应该得到公正的对待和尊敬。
  
  参考文献:
  [1]郁达夫.郁达夫文论集[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
  [2]王自立,陈子善.郁达夫研究资料(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3]吴建华.郁达夫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杨庆鹏.郁达夫《沉沦》主人公悲剧心理学解读[J].电影文学,2007,(21).
  [5]陈昶.试论《沉沦》中人物形象的精神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4).
  [6]高军.解读《沉沦》的“特别”之处[J].语文学刊,2008,(06).
  [7]成晓琴.自然的再现——谈郁达夫代表作《沉沦》[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其他文献
摘 要: 针对目前中学生写作中常出现的词汇使用不当、词汇搭配不当、语意表达不连贯、层次不清晰等现象,本文从词块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出发,结合高中英语写作,探讨词块教与学的方法、词块在写作中优势,并用于指导写作。  关键词: 词块 中学英语写作 运用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写作“运用英语正确、达意和得体地表述事实、观点、情感,交流信息,形成规范的写作习
摘 要: 创新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建设人才的学校,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而课堂则是实施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必须贯彻这一思想。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能力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对于教育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勇于创新,基于这点认识,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实
摘 要: 加强高校外语语音实验室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语音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更有利于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因此,针对现有语音实验室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设备、管理、资金、专业队伍等方面加强语音室建设和维护工作已成为高校外语语音实验室建设的权宜之策。  关键词: 高校处语语音实验室建设 问题 对策    随着多媒体、数字化、网络化教学时代的到来,语音实验室辅助外语教学已经成为提高外语教学的必要手段。语音实验室
摘 要: 众所周知,颜色词的使用,大大增强了修辞效果,使语言生辉添色。各种语言中的颜色词虽然数量有限,但是却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和时代风尚,记录了贵与贱、上与下的历史等级制度,代表了正邪、好坏、是非、善恶、阴阳、冷热、刚柔等之类的观念。研究《红楼梦》及其翻译艺术,而不谈及其中丰富多彩、寓意迭出的颜色词及其翻译是不可能的。本文从红与绿;喻体颜色词;颜色词翻译方法等方面探讨了颜
摘 要: 改变一个视角,眼前将是一片全新的风景;转变一种思路,作文教学也许就能海阔天空。如何改变视角、转变思路,关键是要对症下药,创新教学模式:一要加强口头作文训练,提高写作综合能力;二要加强即兴作文训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三要加强作文写生训练,激发学生创作灵感。而为师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耐得住寂寞,不可急功近利。  关键词: 作文教学模式 创新 实践    语文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读写。而
意志是人们确定目标、采取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四个方面。苏轼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意志是一个人成事、成才和成人的关键。有志者,事竞成,这已成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儿童入学以后,必须按照教师和学校的要求,克服种种困难,完成各门学科的学习任务;不仅如此,他们还必须严格
摘 要: 教师是中学外语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之一。在中美中学外语教学中,由于国情、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因素作用,教师各自所担当的角色有很大的区别,从而对学生外语学习也产生相应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比两种教育模式下教师角色的差异,相互借鉴,提出中国中学外语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 中美中学外语教学 教师角色 文化差异    一、背景概述  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在外界没有外语运用
摘 要: 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教学的生命。有效导入是有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在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有意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环境和状态的行为方式。文章作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初中政治课有效导入的三个特点,并提出具体的导入方法。  关键词: 有效教学 初中政治教学 有效导入 特点 方法    文学家谢榛谈及文章的开头时说:“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那么一堂课的开始,也应该如此
摘 要: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体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新世纪的体育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养,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  关键词: 新课标 体育教师 素质 培养途径    新课程以来,我们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在知识日异更新、信息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体育教师没有文化内涵,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怎么能
摘 要: 在课改形势下,本文作者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绿化工程施工技术》的具体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关键词: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 《绿化工程施工技术》 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职业类学校、教师、学生需共同面对和正视的教育现状,是学校、教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在我校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日,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课程标准已经制定,但如何保证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