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特色为载体开展社团建设活动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h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文化品位,现代信息,人文精神”为理念,将现代文明气息与国学传统文化底蕴和“至善至正”的校训有机渗透,把这一现代教育理念拓展到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中去,使之沉淀成为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特色,全面改观学生的精神面貌,让学生充分享受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使社团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亮点。
  【关键词】校本特色;传统文化;社团建设
  学校地处西关,西关因“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美丽景致而得名,是广州市独具岭南特色的中心城区和广佛都市圈的核心区,西关文化具有广府民系文化的明显特征。广府人敢于探索和尝试的拼搏精神、宽广的视野、开阔的思路,成为培育善正学子的借鉴。
  荔湾区提出“一校一品牌”的核心策略,学校以“善正文化培育红蓝儿女”的德育为核心,推动学校挖掘文化内涵,培育至善至正的西培学子,学校特色课程设置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进行。以“至善至正育英才”为办学理念,在“人本管理、质量强校、弘扬国学、和乐发展”办学思想的指导下,提升“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塑造善正品格”的办学特色,通过开设校本特色课程、拓展实践基地等,全方位地开展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
  社团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社团建设的基本理念
  建设学生社团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基础,以学生在“动”中成长为理念,以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培植为抓手,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原则,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主要目的。
  二、社团建设的成效
  1. 学生在这一平台上自主成长,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1)展示学生的才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如:小红棉粤剧社以 “传承粤剧、后继有人”为目标,让学生们学粤剧、读好书、做善正小主人,自成立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培正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拥有着自己多年积淀的文化底蕴,在秉承培正“至善至正”的校训,弘扬“红蓝精神”,以“至善至正育英才”为办学理念下,让学生们在各个表演舞台、各个领域都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的。社团团员最小的只有6岁半,最大的11岁,平均年龄不到10岁,她们全都是粤剧爱好者,平时都是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来进行排练的,既是学校的文娱骨干,也是学校班级的“三好学生”、班干部和大队干部。他们就是这样一群活泼天真、充满稚气,读书与学粤剧两不误的学生。多年以来,社团每周设立了专门的训练时间,以确保粤剧社团梯队的建立和成长。同时,创造多个平台给学生们提供参赛和表演的机会,通过参加比赛和表演,加强他们学习粤剧的信心。经过不断的磨练,小演员们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类型的粤剧比赛均获得了多次的金、银、铜奖。
  (2)提供了解社会的途径,促使学生感受社会,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提升。如:通过组织的“做合格的小公民”活动,培养了学生帮家长做家务,拾金不昧,爱集体、团结同学、爱学习的好习惯。学生经常了解、感受社会变化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艺术的兴趣,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建设。如:春萌国画社让学生通过学习、欣赏、训练、创作,激发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创新的能力,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增强学生对中国画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的热爱。该社团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国画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综合素质;还举办作品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让学生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学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校园展示,努力使他们的艺术才华得到展现。
  2. 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学校知名度
  (1)社团活动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校园充满活力与生机。每次活动,学生自行策划、组织、实施、总结、评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年一度校庆艺术周,一月一次主题活动,每周的善正才艺展示,吸引了全校学生人人参与。活动内容精彩纷呈:红蓝粤剧社的粤剧表演,春萌国画社的书画大赛,红蓝文学社组织小记者向《现代小学生报》的投稿活动、校庆嘉年华活动等,充分显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这些活动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促进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
  (2)根据学校特色建设情况,结合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开设两个层面的社团活动,推出一批品牌社团:以传统文化(馨音乐坊、春萌国画社、妙笔可言、妙手连珠、小红棉剧社、童声铜器、经典诵读、武术)、体育(篮球、足球、踢毽、跳绳、田径、游泳)、美术、舞蹈、科技等组成校级活动社团。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阅读、英语应用、数学好玩等活动,结合学校的特色建设,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年级社团。在活动中,使学生学到技术,形成技能,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形成了定期性的社团活动格局。定期选择优秀社团举办系列活动,有选择的将各类别的社团活动,如舞蹈表演、摄影作品展示、诗歌朗诵、现场演讲、英语小品表演、校园短剧表演、现场书画表演等精品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社团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文化平台,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文化空间。学校的校庆文化艺术节每年都定期举办一个品牌性校园文化活动,在繁荣校园文化活动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在指导学生社团建设中教师专业内涵得以提高
  教师参与了社团的活动,社团活动的实践,这样使教师从主体思想、专业化发展以及反思性实践等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角度开始了新的思考。
  三、反思与展望
  社团活动课程化是学生社团建设的一大亮点,创设社团建设的软硬件环境是学生社团建设的基础。借助社会力量,推动资源社会化,是推进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途径。开辟全新的课堂,是激发学生社团建设活力的重要源泉,通过阳光评价管理机制引导学生参与是社团建设的重要保证。
  学生社团是未来学生学习成长的共同体。随着新课程改革,未来学校间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个性化的课程服务方面,谁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独具特色的课程,谁就能培育具有“主动发展”能力的人才,谁就能获得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我们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与追求。以“文化品位、现代信息、人文精神”为理念,将现代文明气息与国学传统文化底蕴,和“至善至正”的校训有机渗透,把这一现代教育理念拓展与辐射到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中去,使之沉淀生成为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特色,全面改观学生的精神面貌,让学生充分享受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使社团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亮点”。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达到上品教化目标,需要有些许阅读策略。策略之一:乐读书。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策略之二:读好书。只要是孩子们喜欢阅读的健康读物,都应该进入教师的视野,进入孩子的阅读天地。策略之三:会读书。会读书的前提是懂得什么样的书值得深读,什么样的书应该泛读。  【关键词】阅读;上品教化;策略  “上品教化”,“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番禺区教育迈向深化素
【摘 要】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儿童今后的健康成长,是为儿童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绍兴市柯桥区六一幼儿园采取措施通过建设绿色校园、培养“个性学生”、打造魅力老师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校园建设;个性儿童;学前教育  绍兴市柯桥区六一幼儿园的前身是“绍兴县柯桥六一幼儿园”,创办于1952年,原址位于柯桥古镇的老街。在6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六一幼
摘 要:文章就北京市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同性恋虽有一定了解,但整体认知水平不高。大学生对待同性恋的一般性态度较宽容,但大多不能接受与同性恋者住同一宿舍或者进行长期的直接接触。性别、家庭条件、认知水平等因素会影响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我国高校应重视学生同性恋现象,加强性教育和思想教育,强化队伍建设,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积极探索实施相关举措,维护包括同性恋者在内的所有同学的权
摘要: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面临国内国际社会发展的较多困惑。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的发展需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体现这一时期意识形态与原有意识形态既继承又创新的发展特点,体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坚定性与包容性的统一、主导性与认同性的统一、刚性与柔性的统一。针对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发展的困惑及特点,应在社会整合的过程中实现意识形态的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共享的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
摘 要: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通过文本分析可以发现,“现实”对于“思想”具有基础决定作用,“思想”对于“现实”具有主观能动作用,“实践”是促成两者从对立到统一的根本方式。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现象性”与“本质性”、“历史性”与“未来性”、“个体性”与“普遍性”、“局部性”与“整体性”的四种张力结构中。新时代思
对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考
【摘 要】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改革;生活  一、《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一)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课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这一命题的提出并成为热议,实质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德鲁克基金会关于《领导者的对话》中有这么一句话:“领导者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一个高度自觉的、高产出的工作团队。”的确,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关键在教师;教学有效性的保障和提升,关键也在教师。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只有化为全体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才是有效的。为此,校长加强课程领导力,必须着力于锻造这样一支教师团
【摘 要】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针对农村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基本的步骤、优化开展的途径,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数学实践活动课;优化开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指出,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农村小学数学实践活动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诸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点,构成了生态文明系统论。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论从生态文明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内部要素关系、生态文明的制度建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提法等方面展开,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观、发展观和实践观的内在统一,并把坚持群众生态利益放在首位、以创新驱动作为发展动力以及实现执政逻辑的新转变、坚持多维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