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夏江南小河,随意截取一段,手砌两堵泥墙,脚“哧溜”一下去,踩在滑凉的泥中,清水旋即成了浑水。小鱼似乎也两眼一抹黑,有的浮出了头,有的水中乱撞,我探出双手,不时触碰到游动的小鱼,享受着“浑水摸鱼”的无比快乐。二十年倏忽而过,回味起来,小溪摸鱼,仍是我童年最欢快的记忆。
每年暑假,我归心似箭,奔回农村老家。摸鱼的功夫,我则是向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堂弟学的。在我眼里,堂弟陈勇就属于会学又会玩的人,从小摸鱼的他,摸成了我们县的高考状元,摸进了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北大。老家村子的前方是一条河,河堤的一面是湖。江南水乡,河湖交错,水网纵横,有无数条小河流,也有无数浸满童年的欢娱。
当家人午后酣眠,又或者当农民田地干活,我们既没有心思午休,更没有心劲干活。天地就是我最好的游乐场,和春风一起,和阳光一道,和虫鸟一样,享受著最简单的快乐。
日头斜照,天气燥热,似乎就容易想起当年夏日游泳的小河,偶尔摸鱼的小溪。不怕蚂蝗钻进皮肤,也不顾及晒得黑不溜秋,更不在乎一身泥巴。人来自大自然,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凭着学到的“三脚猫”功夫,即使不去老家,我也想下河摸鱼。夏天来了,我感受不到炙热的风,只惦念河水的味道。记不起是哪年的夏天,雨季骤歇,晴日当空。离家不远的田里,有一水沟,不深不浅,恰好没过我的膝盖。我站在水中乱摸,居然搅动了一条大鱼,水花四溅,心中狂喜。“这可是一条大家伙,还从来没有抓过大鱼。”激动之余,迅速围追堵截,把它所有出口全部砌起了泥巴“高墙”。终于摸到了!滑一下从手中掠过,把我吓得差点掉水里。那种感觉,就像摸到了一条大水蛇。其健美的体型已经无法隐瞒身份:大鲶鱼。找来一个大棍子,连追带打,它终于束手就擒。抱着我的“战利品”回家,母亲很高兴,邻居来围观,透露了一个重大利好消息:鲶鱼一般不独自出没,水里一定有洞,洞中一定还有鲶鱼。
拎起铁桶,飞奔到我的“战场”。设伏、引诱,搅得不足两平方米的“战场”翻天覆地,一条,两条,最终我又扛回了三条“巨无霸”的鲶鱼。送给别人家两条,自己留了一条,第一次吃鲶鱼,的确并不美味。从此,我再也不吃鲶鱼,但鲶鱼却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主角”。
南方下雨愁煞人,我爱下雨为摸鱼。父亲是老师,从小我就住在学校。学校前方就有一湖,不大而静美,不浅却鱼多。湖东侧有一长约十米宽约两米的水闸,每到湖面涨水与水闸平台微微持平时,不时便有小鱼从湖中游到此处。那个水闸巷,成了游乐场,也经常在此“捡漏”。
当然,捡过一个最大的“漏”,还是在老家一个水渠里。一条鱼晃晃悠悠地从远处飘来,也不知道死了多久,应该是被电站给电死的。但鱼是一条好鱼,扁扁的,白白的,既然说不出名,就应该尝一下。捡回去,配上几个青辣椒,爆炒几勺,端上餐桌,臭得有味,大有臭鳜鱼的肥美。
岁月不居,童年离我越来越远,家乡也回得越来越少。但摸鱼的时光,在记忆的最深处却始终未被时光的浪潮冲走。童年最美的游戏,就是我最美的童年。就像家中儿子书房里放的余秋雨一幅书法作品,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唯有童年所见,方能滋养终身。”
(邱宝珊摘自《西安晚报》)
每年暑假,我归心似箭,奔回农村老家。摸鱼的功夫,我则是向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堂弟学的。在我眼里,堂弟陈勇就属于会学又会玩的人,从小摸鱼的他,摸成了我们县的高考状元,摸进了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北大。老家村子的前方是一条河,河堤的一面是湖。江南水乡,河湖交错,水网纵横,有无数条小河流,也有无数浸满童年的欢娱。
当家人午后酣眠,又或者当农民田地干活,我们既没有心思午休,更没有心劲干活。天地就是我最好的游乐场,和春风一起,和阳光一道,和虫鸟一样,享受著最简单的快乐。
日头斜照,天气燥热,似乎就容易想起当年夏日游泳的小河,偶尔摸鱼的小溪。不怕蚂蝗钻进皮肤,也不顾及晒得黑不溜秋,更不在乎一身泥巴。人来自大自然,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凭着学到的“三脚猫”功夫,即使不去老家,我也想下河摸鱼。夏天来了,我感受不到炙热的风,只惦念河水的味道。记不起是哪年的夏天,雨季骤歇,晴日当空。离家不远的田里,有一水沟,不深不浅,恰好没过我的膝盖。我站在水中乱摸,居然搅动了一条大鱼,水花四溅,心中狂喜。“这可是一条大家伙,还从来没有抓过大鱼。”激动之余,迅速围追堵截,把它所有出口全部砌起了泥巴“高墙”。终于摸到了!滑一下从手中掠过,把我吓得差点掉水里。那种感觉,就像摸到了一条大水蛇。其健美的体型已经无法隐瞒身份:大鲶鱼。找来一个大棍子,连追带打,它终于束手就擒。抱着我的“战利品”回家,母亲很高兴,邻居来围观,透露了一个重大利好消息:鲶鱼一般不独自出没,水里一定有洞,洞中一定还有鲶鱼。
拎起铁桶,飞奔到我的“战场”。设伏、引诱,搅得不足两平方米的“战场”翻天覆地,一条,两条,最终我又扛回了三条“巨无霸”的鲶鱼。送给别人家两条,自己留了一条,第一次吃鲶鱼,的确并不美味。从此,我再也不吃鲶鱼,但鲶鱼却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主角”。
南方下雨愁煞人,我爱下雨为摸鱼。父亲是老师,从小我就住在学校。学校前方就有一湖,不大而静美,不浅却鱼多。湖东侧有一长约十米宽约两米的水闸,每到湖面涨水与水闸平台微微持平时,不时便有小鱼从湖中游到此处。那个水闸巷,成了游乐场,也经常在此“捡漏”。
当然,捡过一个最大的“漏”,还是在老家一个水渠里。一条鱼晃晃悠悠地从远处飘来,也不知道死了多久,应该是被电站给电死的。但鱼是一条好鱼,扁扁的,白白的,既然说不出名,就应该尝一下。捡回去,配上几个青辣椒,爆炒几勺,端上餐桌,臭得有味,大有臭鳜鱼的肥美。
岁月不居,童年离我越来越远,家乡也回得越来越少。但摸鱼的时光,在记忆的最深处却始终未被时光的浪潮冲走。童年最美的游戏,就是我最美的童年。就像家中儿子书房里放的余秋雨一幅书法作品,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唯有童年所见,方能滋养终身。”
(邱宝珊摘自《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