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产生的汉语篇章衔接方式偏误等问题,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母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异,加强学校汉语篇章的理论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语感,从而有效减少汉语衔接偏误,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汉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汉语 篇章 偏误
一、汉语篇章衔接方式偏误类型
(一)替代偏误
用替代的形式来取代前文中的某一成分,这是汉语中的替代。我们可以依据替代成分将语篇中的被替代的语言成分找出来,再根据二者之间的索引关系,使语篇中的句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常见的替代偏误:学生只会用代词的替代功能,而动词和名词的替代功能则经常用错。
(二)连接偏误
语篇中的连接成分通常具有明确的含义在里面,我们能够借此了解语篇中各句之间的语义关系。连接成分按逻辑语义可以划分为时间和逻辑序列。逻辑序列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顺接、逆接和转接三种类型。常见的连接偏误有:错误使用连接词、缺少连接、连接累赘、连接关系混乱。
(三)重复偏误
在汉语中,重复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衔接手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合理地使用重复具有加强各句之间的衔接与连贯、协调节律或强调语义的重要作用。常见的重复偏误类型有:缺少重复或者滥用重复等。
二、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篇章衔接方式偏误的原因分析
(一)受母语的干扰大
我们在教学汇总发现,很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篇章衔接方式偏误都是一些较低层次的偏误。这说明主要问题还是他们的语言水平较低,汉语表达与写作的能力还较差。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母语干扰因素引起的。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所在地区不同,具有不同的母语和文化习俗,他们原有的思维与表达方式也定然会给他们的汉语语篇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
(二)汉语语感的缺乏
汉语是非常重视语句的意境和含义的。倘若想要获得这种语感能力则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知识的来源基本上来自课堂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学习汉语知识外,他们中的许多人很少有机会接触汉语或者很少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去阅读汉语书籍或者单独练习汉语表述。
三、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篇章衔接方式偏误的表现形式
(一)漏掉谓语动词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哈萨克族学生经常会在无意之间漏掉动补结构的动词,用动补结构的补语做谓语。例如,他们经常将“房间里堆满了家具”说成“房间里满了家具”。这是因为在汉语中,“满”、“挤满”、“装满”、“填满”等都与哈萨克语的“tol-”(满)对应,所以哈萨克族学生受母语的影响,在句子中只强调了“满”,漏掉了动词“堆”。
(二)误用同义词语
汉语的部分同义词在使用上是有着比较显著的区别的。然而还是有部分同义词与维语的同一个动词产生了对应。比如,汉语“他打败了对手”的“败”,其语义是指向“对手”的,而“打”是“他打”,而按维吾尔族的思维方式,如果是“他打”,获胜的人是“他”的话,那么就肯定要说成“打胜”。
(三)词语错序偏误
在汉语篇章的同一语句中,当补语和宾语两者都存在的时候,介于充任宾语的名词性质有所差别,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也会不一样。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这些句式时常常忽视汉语的规律。例如,我们会经常看到少数民族学生写出这样的句子“因为夏天太热了,大家不愿意出外头去。”、“赶紧倒来一杯水!”、“阿达来提进去屋子。”……这种偏误主要还是受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语序的影响,导致学生经常出现将词语位置摆错的偏误现象。
四、减少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篇章衔接方式偏误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学校汉语篇章的理论研究
目前,有关少数民族汉语篇章学习的研究成果相对还是较少的,有些已经出版的汉语教学书籍也很少有少数民族汉语篇章教学的专题。因此,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们应当将国内外篇章研究中关于少数民族汉语篇章教学方面较为成熟的成果进行吸收、归纳和整理,从而进一步使少数民族学生的表达方式符合汉语的习惯,汉语篇章的表达更加自然。
(二)培养学生汉语语感,减少汉语衔接偏误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学生朗诵时间、扩大学生汉语书籍阅读量、强化学生汉语听说能力等三方面进一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语感。
(三)重视学生作业批改,巩固学生语篇知识
在以往的少数民族汉语写作教学课堂上,我们在纠正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误时偏重于个别句子的讲解,学生对此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的不到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
五、结 语
综上所述,汉语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这一学习过程是长期且艰苦的。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产生的诸如汉语篇章衔接方式偏误等问题,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母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汉语语感的缺乏,然后在教学中将篇章教学放在重要的教学位置上,加强学校汉语篇章的理论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语感,从而有效减少汉语衔接偏误,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汉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志深.新疆要发展,汉语教育要先行[J],语言与翻译,2011,2.
[2]鲁嘉熙.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4.
(作者单位: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教学部)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汉语 篇章 偏误
一、汉语篇章衔接方式偏误类型
(一)替代偏误
用替代的形式来取代前文中的某一成分,这是汉语中的替代。我们可以依据替代成分将语篇中的被替代的语言成分找出来,再根据二者之间的索引关系,使语篇中的句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常见的替代偏误:学生只会用代词的替代功能,而动词和名词的替代功能则经常用错。
(二)连接偏误
语篇中的连接成分通常具有明确的含义在里面,我们能够借此了解语篇中各句之间的语义关系。连接成分按逻辑语义可以划分为时间和逻辑序列。逻辑序列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顺接、逆接和转接三种类型。常见的连接偏误有:错误使用连接词、缺少连接、连接累赘、连接关系混乱。
(三)重复偏误
在汉语中,重复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衔接手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合理地使用重复具有加强各句之间的衔接与连贯、协调节律或强调语义的重要作用。常见的重复偏误类型有:缺少重复或者滥用重复等。
二、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篇章衔接方式偏误的原因分析
(一)受母语的干扰大
我们在教学汇总发现,很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篇章衔接方式偏误都是一些较低层次的偏误。这说明主要问题还是他们的语言水平较低,汉语表达与写作的能力还较差。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母语干扰因素引起的。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所在地区不同,具有不同的母语和文化习俗,他们原有的思维与表达方式也定然会给他们的汉语语篇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
(二)汉语语感的缺乏
汉语是非常重视语句的意境和含义的。倘若想要获得这种语感能力则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知识的来源基本上来自课堂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学习汉语知识外,他们中的许多人很少有机会接触汉语或者很少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去阅读汉语书籍或者单独练习汉语表述。
三、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篇章衔接方式偏误的表现形式
(一)漏掉谓语动词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哈萨克族学生经常会在无意之间漏掉动补结构的动词,用动补结构的补语做谓语。例如,他们经常将“房间里堆满了家具”说成“房间里满了家具”。这是因为在汉语中,“满”、“挤满”、“装满”、“填满”等都与哈萨克语的“tol-”(满)对应,所以哈萨克族学生受母语的影响,在句子中只强调了“满”,漏掉了动词“堆”。
(二)误用同义词语
汉语的部分同义词在使用上是有着比较显著的区别的。然而还是有部分同义词与维语的同一个动词产生了对应。比如,汉语“他打败了对手”的“败”,其语义是指向“对手”的,而“打”是“他打”,而按维吾尔族的思维方式,如果是“他打”,获胜的人是“他”的话,那么就肯定要说成“打胜”。
(三)词语错序偏误
在汉语篇章的同一语句中,当补语和宾语两者都存在的时候,介于充任宾语的名词性质有所差别,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也会不一样。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这些句式时常常忽视汉语的规律。例如,我们会经常看到少数民族学生写出这样的句子“因为夏天太热了,大家不愿意出外头去。”、“赶紧倒来一杯水!”、“阿达来提进去屋子。”……这种偏误主要还是受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语序的影响,导致学生经常出现将词语位置摆错的偏误现象。
四、减少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篇章衔接方式偏误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学校汉语篇章的理论研究
目前,有关少数民族汉语篇章学习的研究成果相对还是较少的,有些已经出版的汉语教学书籍也很少有少数民族汉语篇章教学的专题。因此,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们应当将国内外篇章研究中关于少数民族汉语篇章教学方面较为成熟的成果进行吸收、归纳和整理,从而进一步使少数民族学生的表达方式符合汉语的习惯,汉语篇章的表达更加自然。
(二)培养学生汉语语感,减少汉语衔接偏误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学生朗诵时间、扩大学生汉语书籍阅读量、强化学生汉语听说能力等三方面进一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语感。
(三)重视学生作业批改,巩固学生语篇知识
在以往的少数民族汉语写作教学课堂上,我们在纠正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误时偏重于个别句子的讲解,学生对此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的不到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
五、结 语
综上所述,汉语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这一学习过程是长期且艰苦的。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产生的诸如汉语篇章衔接方式偏误等问题,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母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汉语语感的缺乏,然后在教学中将篇章教学放在重要的教学位置上,加强学校汉语篇章的理论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语感,从而有效减少汉语衔接偏误,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汉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志深.新疆要发展,汉语教育要先行[J],语言与翻译,2011,2.
[2]鲁嘉熙.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4.
(作者单位: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