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略谈自己的浅见.
一、教师指导预习,学生学会“记
疑”
生物现在是非高考科目,中考结业又早,学生往往不够重视.但是生物学知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了解的,生物课内容新颖,形象具体,生动实际,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其特点,发挥其优势,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问题,从中学习.
1.划出概念和名词术语,不能模糊或混淆
例如,“种子的结构”中的胚芽、胚轴、胚根,虽然从字面上看比较相近,但各有位置,作用也各不相同.
2.记下疑点难点,注意老师在课堂上的解释分析
例如,在预习“开花和结果”时,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学生大多难以理解,应在书上作一记号,上课时应注意老师的演示、解释和分析.
3.设想相关问题,草拟预习笔记
通过预习就能知道老师讲的内容哪些是课本里有的,哪些是老师分析、归纳或补充的,以便及时记下.这样可以尽可能将时间花在听课思考上,以免因记笔记而耽误听课.预习时可把书上的内容归纳成问题,记在笔记本上或书上相关文字的空白处,预习效果就比较好.
二、教师指导听课,学生学会思辨
1.专注教学目标
要让学生领悟每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神情专注地沿着老师的教学思路,从知识、能力、思想认识三方面接受信息和感受诱导.
例如,在学习“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时,教学目标是:(1)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2)掌握肺泡内的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基本知识.(3)了解煤气中毒及其预防.(4)学会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通过实验和实习,培养动手能力.教师力图通过教学让学生一步步实现这些目标,作为学生,上课时应该集中注意力体会这些目标,并且尽力使自己一项项达到这些要求.
2.抓住教学重点
一节课讲述的知识点不少,但每个知识点并不是同样重要.教学大纲对各个知识点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的要求“了解”,即要求对知识识记和识别;有的要求“理解”,即要在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领会、解释和说明;有的要求“掌握”,即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初步运用、分析和重新组织.要求达到“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一般都是教师讲授的重点,是应该首先学好的.
3.掌握基本观点
生物课本中贯穿着许多辨证唯物主义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如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统一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生态观点.在听课中应该注意教师是怎样运用这些观点去统率教材的,是怎样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去分析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
4.重视科学方法
课标中所规定的“科学方法训练”,包括“使学生了解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使学生初步学会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式”两个方面.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知道,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做一些实验,讲一点生物科学发现史和发展史,或者讲个科学家的小故事,常常是为了让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是为了使学生善于逻辑思维和辩证地思维.
三、教师指导实验,学生学会动手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学生通过实验既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基本技能,又能够培养自己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对于今后从事任何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1.细心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生物实验教学中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的,实验中要精心设计观察步骤.如在观察心脏的结构时,可分四步进行:(1)观察心脏有几个腔,这几个腔上下左右是否相通?(2)观察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血管,各有几条?(3)观察心脏的哪些部位有瓣膜,用水从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灌进去,看看水都从哪里流出来,想一想这些瓣膜有什么作用.(4)用手捏捏心脏四个腔的壁,看看哪些壁厚,哪些壁薄,想一想为什么?
2.认真操作
学生在实验中还要重视操作技能的形成,注意教师是如何演示操作的.学生更要注意设计实验、处理数据、作出结论等一系列科学方法.要注意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实验中每种仪器和药品有什么作用?是否可以改用其他材料和仪器?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3.及时写出实验报告
填写实验报告是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进一步掌握实验技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还可检查学生的实验质量,教师应引导督促学生及时填写.
总之,在新课标下,如果教师能在教学活动中坚持对学生的预习、听课、实验诸方面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培养其自学能力,学生会终生受益.
一、教师指导预习,学生学会“记
疑”
生物现在是非高考科目,中考结业又早,学生往往不够重视.但是生物学知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了解的,生物课内容新颖,形象具体,生动实际,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其特点,发挥其优势,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问题,从中学习.
1.划出概念和名词术语,不能模糊或混淆
例如,“种子的结构”中的胚芽、胚轴、胚根,虽然从字面上看比较相近,但各有位置,作用也各不相同.
2.记下疑点难点,注意老师在课堂上的解释分析
例如,在预习“开花和结果”时,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学生大多难以理解,应在书上作一记号,上课时应注意老师的演示、解释和分析.
3.设想相关问题,草拟预习笔记
通过预习就能知道老师讲的内容哪些是课本里有的,哪些是老师分析、归纳或补充的,以便及时记下.这样可以尽可能将时间花在听课思考上,以免因记笔记而耽误听课.预习时可把书上的内容归纳成问题,记在笔记本上或书上相关文字的空白处,预习效果就比较好.
二、教师指导听课,学生学会思辨
1.专注教学目标
要让学生领悟每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神情专注地沿着老师的教学思路,从知识、能力、思想认识三方面接受信息和感受诱导.
例如,在学习“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时,教学目标是:(1)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2)掌握肺泡内的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基本知识.(3)了解煤气中毒及其预防.(4)学会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通过实验和实习,培养动手能力.教师力图通过教学让学生一步步实现这些目标,作为学生,上课时应该集中注意力体会这些目标,并且尽力使自己一项项达到这些要求.
2.抓住教学重点
一节课讲述的知识点不少,但每个知识点并不是同样重要.教学大纲对各个知识点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的要求“了解”,即要求对知识识记和识别;有的要求“理解”,即要在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领会、解释和说明;有的要求“掌握”,即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初步运用、分析和重新组织.要求达到“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一般都是教师讲授的重点,是应该首先学好的.
3.掌握基本观点
生物课本中贯穿着许多辨证唯物主义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如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统一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生态观点.在听课中应该注意教师是怎样运用这些观点去统率教材的,是怎样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去分析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
4.重视科学方法
课标中所规定的“科学方法训练”,包括“使学生了解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使学生初步学会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式”两个方面.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知道,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做一些实验,讲一点生物科学发现史和发展史,或者讲个科学家的小故事,常常是为了让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是为了使学生善于逻辑思维和辩证地思维.
三、教师指导实验,学生学会动手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学生通过实验既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基本技能,又能够培养自己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对于今后从事任何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1.细心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生物实验教学中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的,实验中要精心设计观察步骤.如在观察心脏的结构时,可分四步进行:(1)观察心脏有几个腔,这几个腔上下左右是否相通?(2)观察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血管,各有几条?(3)观察心脏的哪些部位有瓣膜,用水从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灌进去,看看水都从哪里流出来,想一想这些瓣膜有什么作用.(4)用手捏捏心脏四个腔的壁,看看哪些壁厚,哪些壁薄,想一想为什么?
2.认真操作
学生在实验中还要重视操作技能的形成,注意教师是如何演示操作的.学生更要注意设计实验、处理数据、作出结论等一系列科学方法.要注意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实验中每种仪器和药品有什么作用?是否可以改用其他材料和仪器?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3.及时写出实验报告
填写实验报告是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进一步掌握实验技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还可检查学生的实验质量,教师应引导督促学生及时填写.
总之,在新课标下,如果教师能在教学活动中坚持对学生的预习、听课、实验诸方面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培养其自学能力,学生会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