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师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r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本文从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着手,结合存在主义思想对教师问题的阐述,推演出存在主义思想对教师问题的基本看法,以期为教师问题的探讨提供存在主义哲学认识的视角。
  关键词: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教师观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害和精神创伤,导致人们对世界的未来产生强烈的忧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恐慌及战后困扰世界的核战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人口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世界发展前途的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存在主义在德国产生了。二战后,某些存在主义哲学家和接受存在主义的教育家将存在主义应用于解决教育问题,形成了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并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歐美。
  一、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学生的“自我生成”和“自我超越”
  布贝尔在《我与你》一书中指出:“教育的目的不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或必会存在什么,而是晓谕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①在存在主义教育家看来,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按照自己的选择而成就自己的本质,并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教育的本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生成”和“自我超越”。
  2.真正的教育即品格教育
  在存在主义教育家看来,品格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更能帮助个人实现“自我生成”和“自我超越”。为了达到品格教育的目的,教师必须取得学生的信赖。信赖是在教育中教师亲近学生的唯一途径。
  3.在教学中确立平等、对话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存在主义教育家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的关系,即“我与它”(I与It)的关系,个人把外部事物作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和工具;一种是主观的“我与你”(I与You)的关系。处于“我与你”关系中的个体都有自己内在的世界,彼此之间不存在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而是一种理解、信任的平等对话关系。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中师生关系就是一种“我与你”的关系,师生双方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的任务不是“传道”或者“授业”,而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从而达到“超越自我”的目的。
  二、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师观
  有人指出,就其内容而言,教师观包括教师的本质含义,教师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职业劳动的特征与教师职业道德观,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整体素质,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教师角色及角色规范,教师角色扮演及行为模式,教师角色职业社会化的内容,教师选择、培养和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等一些基本问题。②对教师问题的阐述构成了存在主义的重要内容,本文拟从教师的含义,教师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整体素质,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等角度对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关于教师问题的论述进行梳理。
  1.教师的本质含义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于教师的本质含义主要是从以下两个维度探讨的。
  第一,教师是一个存在着的人。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在探讨教师的本质含义时首先是将教师作为一个存在着的人考虑的,教师作为一个存在着的人,具有以下四种含义:一个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师,作为教师的人和作为人的教师是合二为一的;一个人选择了做一名教师,那么他就选择了一种生活。选择的自由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有选择的自由同时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做一名教师是一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即使选择后发现他所做的选择不是他想要的,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一个人选择了做教师也就意味着他选择了作为教师的责任;教师作为人是具体的,是教育世界中的人。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不是脱离万事万物的存在,而是存在于世界中。根据海德格尔的说法,正是教师在教师生活中与之打交道的事与物确立了教师的存在;教师作为人存在,必须作为教师存在,是他赋予教师以含义和形象。
  第二,教师作为教师而存在。作为人的教师和作为教师的人虽然是合二为一的,但是他与作为律师的人和作为人的律师又有所不同,教师作为教师具有其特殊的含义:尼采认为作为教师的人是人生的哲学家,人生的解放者;他必须能培养和爱护学生的一切力量使其和谐发展。作为教师的人的特殊含义与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实现人的“自我生成”和“自我超越”的人生目的是一致的。
  2.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目的在于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和“自我超越”,因此,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真诚、选择和负责任的态度。这一教育目的决定了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于教师作用具有不同于传统哲学的独特见解。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师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维护好学生的主观性。存在主义教育家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的关系,即“我与它”(I与It)的关系,个人把外部事物作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和工具;一种是主观的“我与你”(I与You)的关系。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师是学生的关系是“我与它”(I与It)的关系,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把学生当做传道、授业的产品。与传统的教育思想不同,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我与你”(I与You)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两个独立个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当做人而不是物来对待,教师要做的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把知识提供给学生,由学生自由选择,不包含任何强制的成分。存在主义教育家泰勒认为,当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个历史或文学的知识点时,应介绍尽可能多的观点。教师要做的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告诉学生自己的观点及接受此观点的理由,至于学生接不接受就是学生的自由。
  第二,维护自己的主观性。教师除了要维护学生的主观性以外还要维护自己的主观性。教师要通过自己真诚、负责任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有自己教的目的,这个目的既不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又不是学校的教育目的,这个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在教法上要有创造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区别对待,做到有教无类。
  3.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整体素质
  对于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整体素质,不同的存在主义教育家具有不同的见解,本文将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看法。雅斯贝尔斯认为教师首先要爱学生,他认为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其次,教师要引导、激励学生自我发展。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要培养的是苏格拉底式的教师,他们不能使学生只是满足于复述和理解他们所讲的知识,要求学生有怀疑精神,探讨学生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自我超越”的教育目的;再次,教师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追求;最后,教师要忠于自己的事业。存在主义教育家布伯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三样东西:谦逊感(感到自己是对学生施加影响的很多因素之中的一个)、自觉感(意识到自己是唯一想要影响学生整个人的人)和信赖(认识到在教育中唯一可接近学生的途径就是学生对教师的信赖)。③存在主义教育家伯尔诺夫认为教师的重要德性是忍耐。他将忍耐分为工人的忍耐、园丁的忍耐和教师的忍耐。教师的忍耐与工人的忍耐和园丁的忍耐有所不同,教师的忍耐不仅要遵循孩子有机发展的规律,还要为孩子的自由意志所支配。
  4.教学活动手段、方法
  存在主义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将教学方式分为三种:经院式的教育。这种教育以知识为中心,强调死记硬背,这种教育的弊端在于缺乏个性;师徒式的教育。这种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需被动的依从不需要有个性;苏格拉底式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不存在依附关系,师生是平等的参与者,双方进行独立的思考,教师通过反问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趋向完美。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提倡“苏格拉底式问答法”。
  注释:
  ①转引自王保星.外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456.
  ②转引自郭兴举.论存在主义教师观[J].教育学报,2006,3:75.
  ③崔录,王升平.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批判[J].
其他文献
“筑梦大湾区,奋进‘新常态’。”7月15-17日,2020大湾区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2020大湾区展)举办。作为亚洲地区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服装服饰专业展会CHIC,尽管是首次亮相粤港澳大湾区,依然彰显了这一平台的专业流量、优质资源的吸纳和整合能力。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三天时间,线下展吸引了42374人次的专业观众到场参观,而线上展更创下了18万+访问量的新高度。自此,也拉开了CHIC一年三季
期刊
摘 要: 初中生物是一门内容丰富、视野开阔的课程,教材中有许多令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实验。如何根据学生个体特点,依托生物教材特色,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教学效果更好是众多生物教师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着手,探讨分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 分组合作 初中生物教学 实施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1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差的原因阅读理解题在英语考试中占了相当重的分量,题量多,分值也大,我们的学生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把它当成负担和任务,因此制
摘 要: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了切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作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学思路进行了反思和重构,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论述了高中生物“情景、探究、反思、创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情境 探究 反思 创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我国启动,其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新课
摘 要: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关键,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其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然而伴随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变更、人们价值观念转变等诸多变化,在社会转型期如何培养人才成为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主要探讨社会转型期,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 社会转型 高校人才培养 存在问题 培养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
在新冠疫情笼罩之下,2020年上半场有多难已经无需赘言。然而,尽管未来仍然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集结中国纺联全明星四展的“首届大湾区国际纺织服装服饰博览会”依然倔强地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隆重开幕。作为中国纺联2020年的首个线下展览会,本届展会借鉴上海联展模式,打造一站式商贸平台,聚集面辅料、服装、针织、纱线产业链各环节特色优势企业。其中yarnexpo大湾区国际纺织纱线博览会集结125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在和谐校园建设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发挥共青团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与就业创业工作的引导作用,能够积极有效地推动和谐校园的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共青团 和谐校园 新思路  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