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子的壮志悲情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7880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是将南宋豪放词派推向高峰的第一人,其词涉及的题材多与词人一心光复中原却壮志难酬的爱国悲情有关。结合相关社会历史背景,词人的社会经历包括南渡与仕宦选择是其毕生抗金报国心志形成的原因。正是怀着对南宋朝廷矢志不渝的忠贞与热爱,与豪放派其他词人如苏轼和陆游相比,辛弃疾词作在情感上所表达的民族心志更为浓厚和深沉,在形式上更擅长用典与拟古,打破了固有的传统模式,因而其对词的文学创作有所革新与开创。
  关键词:辛弃疾词作 爱国悲情 词风特征
  一、南渡游子:愁之深,思之切
  对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心志与词作方面的研究,例如对其豪情壮志与现实冷遇的讨论,再如对其词作开创性特征的总结,均当与辛弃疾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相结合,我们才可对辛弃疾及其所处时代有全面而客观的认识。这便是“知人论世”的研究方式。《孟子·万章章句下》云:“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1}孟子在此以“交友”延伸到与古人交流,认为我们应了解古者所处时代才可以真正了解他们并与他们“对话”。因而,在阅读辛弃疾作品时,我们也需要熟知其所经历的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与客观性,才可以深入分析辛弃疾在豪放派词作上的独具匠心之处,以便于真正通晓辛弃疾词作的文学意义,从而聆听到辛弃疾内心的“呐喊”,即充分客观地熟悉词人全貌。
  辛弃疾对宋王朝的光复之心乃其一生笃定的志向。而他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意识的形成并非偶然,这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辛弃疾诞生于山东历城,此时距北宋灭亡和宋王南渡已有十三年。辛弃疾自小生活在处于沦陷区的北方,目睹和亲身感受了汉人在金朝统治下的屈辱与痛苦。{2}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残害与压迫的客观历史环境影响下,辛弃疾对中原汉民族遭受的苦难有深刻的体会与认识,萌发出抗金复宋的心志。辛弃疾的英勇与果敢在青年时期已出类拔萃。《宋史·卷四百一·列传》载:“绍兴三十二年(1162)……(辛弃疾)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3}从这段关于辛弃疾抓捕与斩杀叛徒张安国的文字里,虽没有丝毫感情色彩的词语提示,笔者却认为辛弃疾的深谋远虑与英勇无畏表现在字里行间。而辛弃疾这种爱憎分明的意识也是他敢于上书陈述持论和分析形势弊病的动力。斩张安国之举也使得辛弃疾接受南宋王朝的委任,正式南渡为官。这不仅意味着词人政治选择的变化,还推动了其文学创作的兴盛。
  南渡之后的辛弃疾满怀一腔热血,积极向朝廷献策持论,以为能受到重用,可偏安于一隅的南宋朝廷并没有北上抗金的热心与考虑,结果自然是词人有苦难言,一腔的忠诚与冷遇相撞留下无数失意惆怅。如辛弃疾那首脍炙人口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4}这首词对感情的描绘非常直观。其“楚天千里清秋”一句,自眼前现实之景物起兴,当下就承接了“献愁供恨”和“江南游子”诸句,对自己的感情做了直接的抒写。{5}此句可谓开篇点题,借景将词人的无限怅惘之感体现在字里行间,体现其壮志难酬和报国无门的痛苦。词的下片“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引用“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已皆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之典故进行侧写,于此见稼轩天资之高。{6}可见,辛弃疾以桓温之叹间接描写自身不得志之愁,他的侧写法也成为词作的精到之笔。尤其是末句“■英雄泪”,联系上片他自称为“江南游子”,更令人为之动容。辛弃疾作为南渡报国的忠贞之士,远离北方山东老家,得不到认可也无法施展抗金复宋之志,他一心为国而备受排挤的英雄之情怀难得到慰藉,有泪无人拭,有志无人助,一身英雄之愁的苦叹也为词增添了悲凉感与空落感。然而词人的崇高更在于他的雄心壮志从未泯灭,尽管备受冷遇却不忘初心,将自己对宋王朝的忠贞与责任作为毕生奋斗的方向与选择。
  二、各有千秋:辛弃疾词作与其他词人作品
  辛弃疾与苏东坡的词作存在相互传承的关联。“苏、辛本是放达豪雄、不受羁勒的人物,他们有意利用词在语言形式上不同于诗的‘长短句’、明白直露等特点,而从各个方面尽量加以自由畅达的表现和发挥,将‘诗言志’的内容乃至散文化的句法都无拘无束地写进词中,这就大大丰富了词的内容和形式技巧……使它得以脱离‘艳科’‘小道’而与诗文并驾齐驱,达到‘无事不可言,无意不可入’的高度。”{7}据此可知,苏轼与辛弃疾在词的创作上都打破固有的传统模式,采用“以诗入词”与“散文化句式”的手法,丰富了词的表现方式并促进了词的文学地位的提升。
  豪放派词作在苏轼与辛棄疾笔下不再单纯是歌儿舞女抒写缠绵悱恻的情愫,而是如同诗歌,借词抒写自己的志向与追求。诚然,豪放派作品描写范围与手法的特色是东坡与稼轩词风共通的纽带,而他们也同中有异,不乏各自的特点。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8}同为豪放派词人,苏轼的词风旷达,辛弃疾词更显豪气,东坡的旷达与他经历“乌台诗案”后对仕途境遇的态度转变有关,而稼轩之豪与他词作折射出词人坚守抗金报国的豪气壮志相连。正是作者境况与所处时代的不同,造就了豪放派两位词坛大家迥异的风格。
  这种差异从词人作品里的类似句式蕴含的不同情感可窥见一斑。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末三句抒发抵御外侮、立功边陲的信心和决心。{9}词作深刻反映出暮年苏轼仍怀有远征沙场以报效朝廷的旷达恣意,毫无低落之感。而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则描写词人对故都汴京被金兵侵占,只剩破碎山河的无限失意与愁苦,抒发词人对山河沦陷的痛苦与抑郁之情。{10}从情感色彩上的不同便可以看出苏、辛二者不同的思想意识与文学风格。苏轼更为豁达而怀着超旷之气,辛弃疾则心切而带着悲壮之意。若深究其缘由,则应探索苏轼与辛弃疾时代背景与价值观的差异。苏轼是北宋中后期的词人,时代总体上海内升平,国泰民安。而就苏轼的情性论,就是将儒家思想中关于圣人之道、礼乐之制等方面的观点与道家思想中顺应自然的思想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对人生的认识和看法,这种主张顺应自然、通脱旷达的政治态度和人生观,自然要影响到苏词的风格,使其呈现出清隽自然、超逸旷达的主要特征。{11}因而,苏轼的思想融会儒道之精髓,既积极进取又淡看得失,使得东坡的词乃至其整个文学创作都具有旷达恣意的风格。
其他文献
摘 要:“攻略”是现代语言中的常用词,其词义在最近十年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义为战争中的“攻城略地”,现今却成为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指南”。本文尝试揭示“攻略”词义的演变过程,同时力图解析“攻略”如何由一个带有军事色彩的词汇“攻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关键词:攻略 演变 使用  “攻略”一词,也许在十几年前我们会觉得它离日常生活遥不可及,甚至马上就会联想到攻城略地这样的战争场面,让人闻之
摘 要:《无常》是鲁迅《朝花夕拾》中的第五篇,是一篇具有杂文特色的回忆性散文,充满了对于当下时弊的针砭。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并没有将全部重心放于讽刺当下,也并没有将昔日的童年描绘为完美无瑕的花,他的讽刺态度贯穿朝夕,囊括了整个中国的社会现实。此外,无常作为散文的主人公,代表的是真情与真理,鲁迅在其中寄托了喜爱与希望。但是无常具有死亡与黑暗的性质,人们对他给予的希望有着虚无缥缈的特点,回忆与讽刺的背后
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日记是伍尔夫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日记里,伍尔夫以极其敏锐的、优雅的笔触记录了生命中的点滴,揭示出她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因此“死亡观”也是贯穿其日记的主题之一。本文试图从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观点出发,采用文本细读法对伍尔夫日记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探讨弗吉尼亚·伍尔夫日记中表现出的死亡哲学。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 日记 此在 向死而生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
摘 要:山西作家李骏虎前期小说主要描写都市婚姻爱情,主人公不仅具有奋斗拼搏的上进心,还被爱情婚姻问题所困扰,并且初到城市都会或多或少面临如何化解城市礼仪与乡村习惯之间的矛盾,而这几点也是作家李骏虎小说中所集中探讨和反思的重点。以李骏虎为代表的山西青年作家群的作品呈现出了社会现实的丰富性、复杂性与鲜活性,开创了山西文学新局面。  关键词:城市小说 婚姻 爱情 山西青年作家群  李骏虎是当代山西青年作
摘 要:愁怨是诗人抒发情感和读者阅读欣赏的最佳契合点,愁怨作为一种情绪,无论是大张旗鼓地宣泄还是暗自神伤地落泪,这种情绪多呈现于妇人身上。荣荣诗集《时间之伤》,可以说是一个怨气桶,汇集了更年期女人的心态种种。无限重复的人生是对女性生存现状的最大挑战,超越于古代闺怨诗的思想锐度在于诗人从社会批判的立场出发,妇女古已有之的抱怨情绪陡然拥有批判、自省,以及质疑的现代特质。  关键词:怨妇诗 当代承接 荣
【考场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大凡笑着生活的人,他们都不曾因为苦而放弃,只因扛而成长,谁不希望自己活得轻松,没有压力,一切随性?但如果真的这样去做了,最终会发现这个世界和自己在做对。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觉得自己轻松了,那也不是因为生活越来越容易了,而是因为自己越来越坚强了。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
科学改变世界,正是有了科技,人类文明才能发展如此之快,才能在短短的百年里走出地球探索宇宙,要知道人类从有文字开始到现在差不多有6000年左右的时间,如此长的时间里,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远远不如近200年的发展,根本原因就是人类从工业革命开始,大力发展科技。   科技带来了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让人们的人生质量不断提高。但是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地球资源的消耗,地球环境的不断破坏。人们明显可
摘 要:侨女李林生于福建、长于南洋,负笈上海、杭州、北平等地,其后投笔从戎于太原,当日寇侵华、家国幅裂之际,李林以巾帼之身,毅然北上抗日,在雁北与顽敌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以身殉国。王宝国《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传》全面而深入地展现了英雄李林短暂而悲壮的一生。王著史事考释精严坚稳、挖掘英雄精神深入细致、词句语言苍遒振拔,是一部难得的佳作。王著的不足之处是部分描写尚需加重笔墨以丰富其意义,书中旧体诗词
有句古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这就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的品德。  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孝敬父母就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古有“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摘 要:湖北作家刘诗伟的长篇小说《南方的秘密》,叙写了一个“跛腿”农民顺哥从做胸罩开始,一步步壮大,然后开办企业,富裕乡邻,最后从巅峰跌下又爬起的故事。小说以“秘密”为线索,分别揭示了个人成长的秘密、社会发展的秘密和国家改革的秘密。小说以借代、寓言和隐喻等方法,以江汉平原地区人民生活为背景,勾勒了一幅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全景图。刘诗伟的“江汉叙事”小说,从题材、人物到语言都深深地打上了江汉平原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