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教师队伍感动管理模式的研究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儒林初级中学实施感动管理,挖掘了教師的个人才能,激发其工作热情,提升专业素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快学校发展的步伐,提升知名度,让学校焕发勃勃生机。
  一、感动管理的内涵
  学校的感动管理是管理者(以校长为代表的领导层)对管理对象(学校)和被管理群体(教师)所进行的柔性管理模式,它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引领下,充分考虑教师的工作、情感需要,通过语言、行动等感动教师,使教师产生触动和内化,进而产生心灵净化和行为提升。
  我校的感动管理,本着“不让任劳任怨的教师吃亏,不让淡泊名利的教师吃亏,不让业绩突出的教师吃亏,不让勇于创新的教师吃亏,不让敢于管理的教师吃亏,不让学生喜爱的教师吃亏”的原则,每天聚焦校园的角落,收集感动故事,形成感动管理的常规管理,打造属于本校的感动管理文化。
  二、感动管理的意义
  1. 有利于挖掘教师的个人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学校的感动管理,重在对教师个人才能的肯定,对教师工作成绩的赞许,对教师工作热情的激励。当教师获得集体的信任、肯定和赞美时,他会感觉到集体的支持、帮助和鼓励,从而增加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积极向上的动力,以达到集体的期待。
  2. 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的感动管理,旨在通过深入挖掘校内教师敬业奉献、爱生如子的典型,及时通过校报、学校网站、校讯通等形式加以彰显,用榜样的典型事迹感动教师,让教师在感动之际,找到自己的学习榜样,激励教师砥砺前行。当越来越多的感人事迹被发现,人人争当被感动的对象,争当优秀,学校里便会形成乐于奉献、素质高尚的教师队伍。
  3. 有利于加快学校发展的步伐,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学校的感动管理,是以教师为本,对教师情感、生活的关心;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帮助,对教师工作的认可,使教师更有责任感、成就感,让教师在感动之余乐于奉献。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还能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加快学校发展的步伐,从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让学校焕发勃勃生机。
  三、感动管理的实践
  1. 建设怡人校园
  我们注重校园美丽整洁,办公室整洁安适,教室宽敞明亮,还不断完善教师饭堂,让师生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并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充分肯定教师取得的成绩,尽量解决教师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使教师真正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 评选感动事迹
  当管理者用自身的榜样事迹感动教师,教师在感动之时,也能找到自己的学习榜样。我们提倡行政班子成员勇于承担责任,以责任意识来感动教师;尊重教师,了解需要,体现亲和,建立愿景,培养良好的“家庭式”情感。
  我们提倡教师多向同事微笑,多赞美同事,让备课组、年级组充满感动的氛围,使教师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同事满腔热情,真正体验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学校坚持每天收集感动故事,聚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感人的点点滴滴,并及时通过校讯通短信、教师QQ群、学校电子屏、校园网、FTP公示、一周工作总结、期末的感动儒中故事颁奖会等形式进行宣传,提升教师工作的幸福感,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每学期,我们都能收集400多例感人的事迹。可以说,我们的精细管理让感动弥漫在了学校每个角落。
  坚持每学期进行一次由学生、老师、家长共同参与的“十大感动事迹”的人物评选,并在元旦体艺节闭幕式上举办“感动儒中十大事迹颁奖礼”,通过近四年评选出来的感动事迹去感染老师,激发工作热情。
  3. 深化感动内涵
  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借助“儒中大讲堂”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培训,重新诠释“感动管理”的意义;推行“学生人人受关爱,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学生成长导师制”,实行一对一、面对面、亲情化和个性化的学生辅导,丰富“感动管理”的内容;使感动管理从教师层面延伸到学生群体,丰富了感动的内涵,让管理更精细。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创新培训模式,通过开展“儒中大讲堂”和“走出去”交流学习等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逐步学会创造性地做事、校本化地发展,能够充分享受到工作的乐趣和科研的幸福。
  4. 细化管理理念
  实施感动管理要求教师们有共同的学校制度文化和核心文化,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学校通过提炼感动管理的文化内涵,初步形成“奉献、大爱、儒雅、感动、包容、分享”的儒中核心价值观,并编写《儒林中学大爱教育系列读本·师德篇》《感动儒中微事迹》,聚集感动力量,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设立篮球协会、羽毛球协会、足球协会、自行车协会、舞蹈协会和乒乓球协会等教师社团协会,举办教师生日会,提升教师工作的幸福感,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四、感动管理的成效
  正因为感动管理,教师们不断成长。他们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创新,工作激情和良好的行为得到不断的激发和重复,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岗敬业,多做工作,争先创优。如:2018年4月,参加九江镇青年教师舞蹈大赛,我校青年教师舞蹈队获得一等奖的第一名;2017年12月,参加九江镇教师庆元旦唱红歌比赛,我校荣获团体一等奖、最佳组织奖;参加佛山市首届诗词大赛,我校的参赛队伍获佛山市团体(10人)第三名;在“开信杯”第十三届广东省中小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获优秀组织奖……
  正因为感动管理,学生得以成才。在认真负责、感动学校、感动学生的教师身上,学生们得到教师的谆谆教导,感受到教师无微不至的亲切关怀,并将此化作学习动力,学校的中考成绩逐年攀升,从2012年到2018年,重点中学上线率上升了18%。
  正因为感动管理,学校远近闻名。由于学校的学生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在近年的各级别的学生竞赛中,学校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得到区内外同行、家长的赞许和认可,吸引了周边县、区学子纷纷慕名前来就读。
  注:本文系佛山市南海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特色学校创建专项课题“构建‘大爱教育’特色,促进学校优质发展”(课题批准号:TSXX012,主持人:彭玉怀、李文峰)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韦英哲
其他文献
经典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其语句优美、蕴含深意,很适合小学生诵读和积累。古诗词能体现我国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学会吟诵并积累古诗词,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在经典古诗词的教学中需要掌握合适的方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激发其学习热情,从中挖掘诗词内涵并有效积累。  一、小学经典古诗词吟诵特点  1. 吟诵具有音乐感  吟诵会让人感受到古诗词音乐之美,中国文字有四声变化,在朗读时会
期刊
数学公式的学习往往枯燥无味,容易导致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不够透彻,记忆公式感到困难,兴趣不大. 为此,我尝试通过让学生经历公式的猜想、探究、建立的全过程,让学生在透彻理解公式的同时,通过直观想象、联系实际,用文字形象描述公式,让学生巧记公式,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旧知铺垫·猜想探究·公式巧记·灵活运用”数学公式课教学模式,即“猜想、探究、巧记、运用”,先复习一些有关的旧知识点
期刊
审辩式思维在名著阅读中的运用,能够提升学生们思维的审辩性、严密性和深刻性。《水浒传》以人物群像的塑造而著名,达到了“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金圣叹语)的境界。因此,本文选择《水浒传》人物形象探讨环节来探讨审辩式思维在名著阅读中的运用。  一、搭建平台,交流喜恶之人物  “在《水浒传》众多人物中,你最喜欢的是谁?你最讨厌的又是谁?请分别结合书本内容简述理由。”就此开一节展示
期刊
《新闻周刊》是央视新闻频道一档很好的时事评论节目,它精选了一周国内外发生的新闻热点,公平公正地呈现新闻事实,客观合理地评价事件。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笔者每周都组织学生认真观看《新闻周刊》。那么,如何让学生根据节目内容,科学、系统地建立时事素材积累系统,并在评析新闻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呢?  一、活动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思维方法对于高中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概念,尤其是核心概念
期刊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生物)》明确要求:“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这在高考试题中,就表现为图表题出现次数较多,且占了较大分值。这些题中的图有些直接取自于教材,有些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内容和图表的变换、深化和拓展。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辩图、析图及用图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然而在一线
期刊
ESA教学由英国英语教育专家Jeremy Harmer(2005)提出,指的是课堂语言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参与、学习和激活。“参与”指引导学生参与不同的语言活动,如游戏、音乐、讨论、戏剧等。“学习”指让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和练习掌握语音知识,如发音、语法和词汇。“激活”意味着学生可以通过练习和课堂活动自由而实际地使用语言。Harmer认为,无论教授什么内容,教学中应该有这三个要素,但它们的顺序可以灵
期刊
所谓“历史解释”,指的是以史料实证为前提,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历史解释素养”是一个贯穿历史学习过程的重要素养。然而,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简单依赖教科书,简单地陈述历史事实,罗列历史结论,让学生在没有温度的课堂中进行学习,很可能将历史知识碎片化、标签化或者绝对化。这样,必然难以形成历史解释素养。如何让学生在有温度的课堂里,以教科书为起点,有理有据地解释历史,是值得探
期刊
STEM教育强调通过理工科技能训练和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培养人的创新实践能力。自从STEM教育进入我国以来,中国教育界掀起了一场学习研究的热潮,不断涌现出各类中小学编程理论及实践课程。本文针对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对人文领域A-STEM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探究分析。  一、A-STEM课程理念  A-STEM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项目实践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在人文精神引领
期刊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海寿小学创办于1882年,是佛山市目前规模最小的乡村小学,全校仅有230名学生和15名教师。海寿小学位于西江的一个美丽小岛——海寿岛上,每天,岛外的师生们都要搭乘轮渡往返学校。从2008年开始,海寿小学确立了“绿色教育”办学理念,通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把绿色教育的内涵提炼为“生态育人”,构建校社协同发展的“四园”模式。  一、“学园”建设  “学园”建设是指把海寿小学构建成
期刊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阻断剂(ARB)类药物替米沙坦对诱导成熟的3T3-L1细胞COX-2(cyclooxygenase2,环氧合酶2)基因的表达,COX-2相关下游产物PGE2(prostaglandin E2,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