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當前初中语文教学,就古诗词教学来说,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停留在字词本意的梳理和修辞艺术手法的分析。在古诗词教学当中,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都会采取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所以说,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创新古诗词教学方法,促进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高效
以汉语言为基础的古诗词,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同时也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初中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爱好,增强其民族文化认同感,通过不断提高初中生的古诗词学习水平,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一、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不科学
在以往的初中古诗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都是将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题的得分率,以组织学生积累古诗词知识培养古诗词理解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表面上看起来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实际上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用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目前,教师将古诗词知识传授作为教学重点内容,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在感悟和情感体验中提升语文素养。
(二)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不完善
现阶段,讲读法在初中古诗词教学课堂中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是当前古诗词教学主流教学方法之一。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完善,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虽然看起来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古诗词解题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不理想
与其他学习科目不同的是,语文学科在感知方面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尤其是在古诗词方面,更加容易使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受到应试教育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都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教学过程也比较单一化,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固定化和单一化。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学模式的固定化和单一化,使得古诗词知识传授与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没能结合在一起,过度重视了语文古诗词的“传到授业解惑”,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语感的培养,没能及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二、 构建初中语文古诗词高效教学途径
(一)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诗词独特意境
1. 通过朗诵,体会作品情感内涵
对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而言,朗诵是其中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朗诵古诗词既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内容,又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就此而言,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以朗诵作为古诗词教学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词,提高学生语文口语语感,使其在精神、情感上与作者产生跨时空交流,从而提升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当中,朗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教师要进行范读,要做到读准音字、明确节奏、分清句读,实现以声传情;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泛读、分组读、个别读、齐读等形式,通过在学生之间开展广泛阅读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实现以读促悟。古诗词朗读看似简单,实则十分复杂,既要掌握好抑扬顿挫,又要做到声律和谐,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体会音韵之美,正所谓是“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时,要做到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其次,在朗读时还应当注意语速适宜、语气抑扬,必要时还可以加以配乐、表情、手势、身形等技巧进行朗读。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吟咏诗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诗词语感,充分掌握诗词韵律节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感知诗词蕴含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实现古诗词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2. 通过朗诵,丰富学生日常积累
正所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古诗词当中,凝练的字词融入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如果只是凭借教师单一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诗词中的情感世界。对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有所感悟。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诵诗词,能够将意识在不知不觉当中融入古诗词的情景当中,从而能够充分领会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思想,神之神深入领悟其深层含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只有通过反复地朗诵古诗词,才能够更好地领会其中的主题情感,从而更好地提高自我的古诗词学习能力。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精髓之一,要想做好初中古诗词教学工作,还需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对于通过朗诵丰富学生日常积累而言,教师能够做的有很多。
例如,每天语文课在正式讲课前,第一,教师可以用几分钟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古诗词诵读,通过日积月累的形式,来不断丰富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第二,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来下载一些《中国诗词大会》的视频,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视频片段,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古诗词视野;第三,在班级中还可以通过举办古诗词朗诵会,让学生在朗诵会上朗诵、鉴赏古诗词,相互交流古诗词朗诵、学习经验,从而提高其古诗词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通过日积月累的阅读,长此以往能够积攒成一股巨大的能量,进而对其后期语文古诗词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二)引导学生鉴赏,获得良好精神体验
鉴赏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必备能力之一,同时也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点培养内容。通过鉴赏不同的古诗词作品,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字之美、词之美,又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来说,每一首古诗词当中都有其重点诗句,同时每一句重点诗句当中,也都蕴含着丰富的节奏美、韵律美,并且其中还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体会和个人思想。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并引导其对所学古诗词进行鉴赏,主动了解每一首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特殊情感,从而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精神体验,并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的语文综合素质。 以《渔家傲·秋思》为例,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词作内容,品味此作的深刻内涵,进而提高学生对诗词内容的审美能力,学会自主欣赏古诗词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指导朗读、组织交流、点名提问、关键点拨等方式带领学生鉴赏这首词作。在学生理解词作原意的基础上,给学生提出问题:“这首词的上阕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组讨论这首词作,感受词作意境。然后教师在带领学生,重点对“雁去”“边声”“落日”“孤城”“浊酒”“不寐”“白发”等关键词进行赏析,从字词的角度来感受作者欲报国立功却壮志难酬、思想忧国的悲怆情怀,从而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感受能力。
(三)引导学生品读,增强学生审美体验
1. 了解诗词背景,巧妙化解阅读障碍
对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而言,仅仅依靠朗诵古诗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地领会其中的丰富思想情感,还要以“知人论世”为切入点,结合诗词创作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从而真正地领会到诗词的真谛。诗词作品的创作,不仅与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情感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也受其所处的历史时期的重要影响。正所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者,在其所创作的诗词作品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内涵。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时,应当为学生讲解诗词有关的作者简介以及创作背景,从而克服学生在阅读理解诗词中的障碍,更好地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更好地投入古诗词学习当中。
以《赤壁》为例,这是一首永史诗,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并理解作者所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咏史诗具有较强的可观性、可读性以及可感性,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对于诗歌的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仅仅是对字词意思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需要教师结合诗歌创作背景及相关历史事件来带领学生鉴赏诗歌,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情况来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情感。这首七绝诗,是诗人借遗物而感兴,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议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重点在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既是对历史的感叹,也是代表了作者的历史观。诗人匠心独运,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蕴藉描述了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也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同时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2. 創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层感悟
通常情况下,教学情景的创设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活动当中,进而更好地理解、记忆所学知识,不断提高学习水平。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创设教学情景的重要性,有意识地为学生创建相应教学情景。尤其是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由于古诗词创作时期与现代人的生活差距较大,学生在理解起来常常会感到困难中冲,无法真正地走进诗词意境,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建诗情画意的教学情景,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独特魅力,而且也能够充分地激发初中生的古诗词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高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目标。
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借助传统板书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简单地对字词含义进行翻译教学,很难让学生充分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无法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思念之情。就此而言,教师在讲解这首诗歌之前,可以先利用互联网事先搜集一些作者李白生平经历,王昌龄与李白二人之间的关系等相关资料,在课堂教学时在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这些资料,让学生走进李白、王昌龄二人的友情情境当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朋友离别情愁。
参考文献:
[1]黄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J].情感读本,2019(32):112.
[2]李文秀.解析初中语文古诗词个性化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19(33):55,57.
[3]杨伯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2019(11):68-69.
作者简介:徐昌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龙山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高效
以汉语言为基础的古诗词,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同时也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初中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爱好,增强其民族文化认同感,通过不断提高初中生的古诗词学习水平,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一、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不科学
在以往的初中古诗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都是将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题的得分率,以组织学生积累古诗词知识培养古诗词理解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表面上看起来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实际上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用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目前,教师将古诗词知识传授作为教学重点内容,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在感悟和情感体验中提升语文素养。
(二)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不完善
现阶段,讲读法在初中古诗词教学课堂中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是当前古诗词教学主流教学方法之一。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完善,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虽然看起来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古诗词解题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不理想
与其他学习科目不同的是,语文学科在感知方面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尤其是在古诗词方面,更加容易使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受到应试教育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都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教学过程也比较单一化,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固定化和单一化。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学模式的固定化和单一化,使得古诗词知识传授与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没能结合在一起,过度重视了语文古诗词的“传到授业解惑”,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语感的培养,没能及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二、 构建初中语文古诗词高效教学途径
(一)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诗词独特意境
1. 通过朗诵,体会作品情感内涵
对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而言,朗诵是其中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朗诵古诗词既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内容,又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就此而言,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以朗诵作为古诗词教学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词,提高学生语文口语语感,使其在精神、情感上与作者产生跨时空交流,从而提升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当中,朗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教师要进行范读,要做到读准音字、明确节奏、分清句读,实现以声传情;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泛读、分组读、个别读、齐读等形式,通过在学生之间开展广泛阅读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实现以读促悟。古诗词朗读看似简单,实则十分复杂,既要掌握好抑扬顿挫,又要做到声律和谐,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体会音韵之美,正所谓是“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时,要做到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其次,在朗读时还应当注意语速适宜、语气抑扬,必要时还可以加以配乐、表情、手势、身形等技巧进行朗读。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吟咏诗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诗词语感,充分掌握诗词韵律节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感知诗词蕴含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实现古诗词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2. 通过朗诵,丰富学生日常积累
正所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古诗词当中,凝练的字词融入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如果只是凭借教师单一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诗词中的情感世界。对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有所感悟。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诵诗词,能够将意识在不知不觉当中融入古诗词的情景当中,从而能够充分领会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思想,神之神深入领悟其深层含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只有通过反复地朗诵古诗词,才能够更好地领会其中的主题情感,从而更好地提高自我的古诗词学习能力。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精髓之一,要想做好初中古诗词教学工作,还需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对于通过朗诵丰富学生日常积累而言,教师能够做的有很多。
例如,每天语文课在正式讲课前,第一,教师可以用几分钟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古诗词诵读,通过日积月累的形式,来不断丰富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第二,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来下载一些《中国诗词大会》的视频,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视频片段,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古诗词视野;第三,在班级中还可以通过举办古诗词朗诵会,让学生在朗诵会上朗诵、鉴赏古诗词,相互交流古诗词朗诵、学习经验,从而提高其古诗词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通过日积月累的阅读,长此以往能够积攒成一股巨大的能量,进而对其后期语文古诗词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二)引导学生鉴赏,获得良好精神体验
鉴赏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必备能力之一,同时也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点培养内容。通过鉴赏不同的古诗词作品,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字之美、词之美,又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来说,每一首古诗词当中都有其重点诗句,同时每一句重点诗句当中,也都蕴含着丰富的节奏美、韵律美,并且其中还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体会和个人思想。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并引导其对所学古诗词进行鉴赏,主动了解每一首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特殊情感,从而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精神体验,并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的语文综合素质。 以《渔家傲·秋思》为例,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词作内容,品味此作的深刻内涵,进而提高学生对诗词内容的审美能力,学会自主欣赏古诗词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指导朗读、组织交流、点名提问、关键点拨等方式带领学生鉴赏这首词作。在学生理解词作原意的基础上,给学生提出问题:“这首词的上阕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组讨论这首词作,感受词作意境。然后教师在带领学生,重点对“雁去”“边声”“落日”“孤城”“浊酒”“不寐”“白发”等关键词进行赏析,从字词的角度来感受作者欲报国立功却壮志难酬、思想忧国的悲怆情怀,从而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感受能力。
(三)引导学生品读,增强学生审美体验
1. 了解诗词背景,巧妙化解阅读障碍
对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而言,仅仅依靠朗诵古诗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地领会其中的丰富思想情感,还要以“知人论世”为切入点,结合诗词创作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从而真正地领会到诗词的真谛。诗词作品的创作,不仅与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情感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也受其所处的历史时期的重要影响。正所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者,在其所创作的诗词作品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内涵。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时,应当为学生讲解诗词有关的作者简介以及创作背景,从而克服学生在阅读理解诗词中的障碍,更好地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更好地投入古诗词学习当中。
以《赤壁》为例,这是一首永史诗,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并理解作者所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咏史诗具有较强的可观性、可读性以及可感性,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对于诗歌的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仅仅是对字词意思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需要教师结合诗歌创作背景及相关历史事件来带领学生鉴赏诗歌,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情况来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情感。这首七绝诗,是诗人借遗物而感兴,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议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重点在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既是对历史的感叹,也是代表了作者的历史观。诗人匠心独运,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蕴藉描述了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也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同时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2. 創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层感悟
通常情况下,教学情景的创设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活动当中,进而更好地理解、记忆所学知识,不断提高学习水平。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创设教学情景的重要性,有意识地为学生创建相应教学情景。尤其是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由于古诗词创作时期与现代人的生活差距较大,学生在理解起来常常会感到困难中冲,无法真正地走进诗词意境,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建诗情画意的教学情景,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独特魅力,而且也能够充分地激发初中生的古诗词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高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目标。
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借助传统板书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简单地对字词含义进行翻译教学,很难让学生充分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无法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思念之情。就此而言,教师在讲解这首诗歌之前,可以先利用互联网事先搜集一些作者李白生平经历,王昌龄与李白二人之间的关系等相关资料,在课堂教学时在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这些资料,让学生走进李白、王昌龄二人的友情情境当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朋友离别情愁。
参考文献:
[1]黄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J].情感读本,2019(32):112.
[2]李文秀.解析初中语文古诗词个性化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19(33):55,57.
[3]杨伯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2019(11):68-69.
作者简介:徐昌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龙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