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准确深刻地把握课改理念,积极推进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应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关键词】 课改;教材
一、处理好课标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教材的依据,是教学的指针,教材是依据课标编写的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教学材料.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不同之一,就是它只提出了教学内容的框架,而不是知识点,更没有像教学大纲那样,对教学内容概述线索、陈述结论. 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课程目标”,其“内容标准”不是硬性地罗列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而是以这些知识反映和支持课程目标. 教材则只是具体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的主要文本课程资源之一. 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要对教材,取“为我所用”的态度,树立“尊重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理念,灵活、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从“教教材”向 “用教材教” 转变. 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利用课程标准提供的弹性空间,围绕模块特定的内容,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相关的生产、生活等进行联系,即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意识的开发、改造、丰富和完善,使之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真正成为学生赖以拓展思维并实现超越的坚实平台.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课标为纲,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目前,对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把教材中不符合课标的题目适当的删减. 教师应深刻理解课标对双基的要求,注重双基的发展变化和新的内涵.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使数学教学更有效地扎实双基、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处理好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关系
1. 从教学目标上来分析
新旧教材都对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和情感价值观提出了要求,但旧教材侧重于基础知识,对认知能力的要求并不是太高;而新教材则不同,课本例题能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从编写体例上来分析
旧教材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各知识点一般集中学习;而新教材编写体例符合学生的认知,打破章节界限,呈螺旋上升的趋势.
新课标下,教师如何处理新旧教材的关系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困惑之一,对老教师来说尤其明显,我们往往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对新教材上出现的同一知识点进行一些补充,而补充的内容就来源于旧教材的叙述. 那么到底如何处理新旧教材的关系呢?笔者认为:由于新旧教材在教学要求、编写体例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还是应该“以新教材为主”.
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的交往活动. 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教,学生被动学,这种方式已经根深蒂固,所以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不畏艰难,努力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相信学生的潜力和能力会逐步培养成的,最终会达到教与学活动和谐统一的发展.
四、处理好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
要把“有意义的接受” 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这样既能促使学生的主动参与,又能保证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探究与教师的示范讲授不可偏废.
五、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
必修课为学生提供在高中阶段最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国家对高中学生学习学科课程所提出的共同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必修课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应占主导地位. 高中开设选修课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和特长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必修课的重要补充. 合理分配必修课与选修课在课程总量中的比例,是优化课程结构的关键.
六、处理好日常教学与高考的关系
高中教育受到应试教育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具有不同潜质的学生必须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进度学习相同的内容,且要达到同样的要求. 而高中新课程突出了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打好基础. 因此,教师应积极稳妥地对待课改,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教学观念上,只要认真实施、领会课标,落实双基,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发展,所以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参加高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学生将由肤浅的、稚嫩的学习,逐步走向深刻的、成熟的学习,教师也会在使用新教材的同时,逐步走向成熟,新课改将会有完美的结果.
【关键词】 课改;教材
一、处理好课标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教材的依据,是教学的指针,教材是依据课标编写的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教学材料.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不同之一,就是它只提出了教学内容的框架,而不是知识点,更没有像教学大纲那样,对教学内容概述线索、陈述结论. 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课程目标”,其“内容标准”不是硬性地罗列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而是以这些知识反映和支持课程目标. 教材则只是具体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的主要文本课程资源之一. 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要对教材,取“为我所用”的态度,树立“尊重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理念,灵活、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从“教教材”向 “用教材教” 转变. 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利用课程标准提供的弹性空间,围绕模块特定的内容,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相关的生产、生活等进行联系,即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意识的开发、改造、丰富和完善,使之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真正成为学生赖以拓展思维并实现超越的坚实平台.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课标为纲,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目前,对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把教材中不符合课标的题目适当的删减. 教师应深刻理解课标对双基的要求,注重双基的发展变化和新的内涵.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使数学教学更有效地扎实双基、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处理好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关系
1. 从教学目标上来分析
新旧教材都对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和情感价值观提出了要求,但旧教材侧重于基础知识,对认知能力的要求并不是太高;而新教材则不同,课本例题能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从编写体例上来分析
旧教材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各知识点一般集中学习;而新教材编写体例符合学生的认知,打破章节界限,呈螺旋上升的趋势.
新课标下,教师如何处理新旧教材的关系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困惑之一,对老教师来说尤其明显,我们往往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对新教材上出现的同一知识点进行一些补充,而补充的内容就来源于旧教材的叙述. 那么到底如何处理新旧教材的关系呢?笔者认为:由于新旧教材在教学要求、编写体例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还是应该“以新教材为主”.
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的交往活动. 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教,学生被动学,这种方式已经根深蒂固,所以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不畏艰难,努力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相信学生的潜力和能力会逐步培养成的,最终会达到教与学活动和谐统一的发展.
四、处理好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
要把“有意义的接受” 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这样既能促使学生的主动参与,又能保证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探究与教师的示范讲授不可偏废.
五、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
必修课为学生提供在高中阶段最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国家对高中学生学习学科课程所提出的共同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必修课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应占主导地位. 高中开设选修课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和特长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必修课的重要补充. 合理分配必修课与选修课在课程总量中的比例,是优化课程结构的关键.
六、处理好日常教学与高考的关系
高中教育受到应试教育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具有不同潜质的学生必须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进度学习相同的内容,且要达到同样的要求. 而高中新课程突出了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打好基础. 因此,教师应积极稳妥地对待课改,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教学观念上,只要认真实施、领会课标,落实双基,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发展,所以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参加高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学生将由肤浅的、稚嫩的学习,逐步走向深刻的、成熟的学习,教师也会在使用新教材的同时,逐步走向成熟,新课改将会有完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