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教学,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教学;多种形式;读写结合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了“读”的重要意义。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叶老所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许多语文课上,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反反复复抓朗读训练,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能独具慧眼地发现文本的内在价值。如我上《背影》一课时,文中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找出描写背影的句子仔细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文中有四处描写我的眼泪,每次流泪我都想到了什么?学生带着体会再读这段话,接着再读,再通过对比朗读,使学生更能体会朱自清的复杂心情,许多学生在读时都带着眼泪,进而理解深深的父子之情。又如在《安塞腰鼓》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自己范读,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训练,学生的朗读有气势有感情,可谓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朗读中体味到了语言的魅力,领会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和艺术特色,而且能够将自己的看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课堂效果非常好。再如我在教学文言文《童趣》一课时,反复强调要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来,所以我除了范读,抽生读,还适时出示了趣味十足的小动画,让学生用课文给画面配音,使初次接触古文的学生读得摇头晃脑、韵味十足。听学生有滋有味的朗读,看他们摇头晃脑的情形,怎能不叫人拍手称快呢?在教《为学》、《五柳先生传》等文言文时,针对不同的要求,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先是读准字音和句读,再是读出轻重和语气,三是读出一点文言文的味道,再分角色读出人物的情感和态度,最后是研究性阅读,在读中发现问题。一共读七遍,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质疑,在读中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发挥自己应尽的作用,或是指导,或是评点,或是示范,或是领读。学生熟读以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背诵。
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示范诵读。或是我在课上给学生们配乐朗诵,或是让一些有朗读特长的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或是用电教手段给学生播放名家的朗诵名品。总之,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二是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来激励学生朗读。有朗读还要有听众,新课程改变了过去学生成绩单纯由教师评价的模式,改由教师、家长、学生本人和同学等多方评价。除教师评价外,我还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诵读评价方式。比如:读给家长听。要求学生把一个自己喜爱的作品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标准读给家长听,请家长给学生的朗读按每项1分的标准打分。这个做法使许多学生为了取得家长的好评,在课下练了又练,然后郑重其事地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不但锻炼了能力,而且增进了与父母的感情。
两人互评。在诵读课上,以前后座的两个学生为单位互评。每人都有一张评价表,记录的是对方的朗读成绩,评价标准与以前一样,总分3分,读错一字、有停顿或不流利分别扣0.1,严格要求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丰富饱满。学生两人互读,读完互评。这样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学生们都很投入专心。他们积极地练,热情地读,认真地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
以小组为单位比赛。依然是六人小组,每组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和算分。就像电视台的“歌手大奖赛”一样,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评委。每人发一张评分卡,当一个成员朗读完毕,其他同学开始打分并依次出示所评成绩。负责人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出这个同学的最后得分,最后评出本组前三名,由老师发给纪念品。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们来说非常新颖,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赛场上热闹非凡但井然有序。学生们积极参与,许多以前想读而不敢读的学生声情并茂,朗读得十分出色,“诞生”了许多老师以前没发现的朗读苗子。爱读的读得更好,不敢读的也急于表现,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用评价来激励学生,能使他们更喜爱朗诵,喜爱文学,品味语言,陶冶情操,对帮助老师进行诵读课及其他方面的教学也有不小的帮助。
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默读、朗读,慢读、快读,单读、齐读,多人串读、学生或师生交替读、分角色读,根据文本和课堂的需要,进行多样化、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反复朗读指导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朗读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有其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将“朗读”作为一项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要求教师对学生加强训练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可见朗读是何等的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对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以及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给予高度的重视,一定要认真对待,并要努力提高朗读的艺术水平,使语文课的特点真正得以体现,使学生在朗读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教学;多种形式;读写结合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了“读”的重要意义。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叶老所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许多语文课上,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反反复复抓朗读训练,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能独具慧眼地发现文本的内在价值。如我上《背影》一课时,文中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找出描写背影的句子仔细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文中有四处描写我的眼泪,每次流泪我都想到了什么?学生带着体会再读这段话,接着再读,再通过对比朗读,使学生更能体会朱自清的复杂心情,许多学生在读时都带着眼泪,进而理解深深的父子之情。又如在《安塞腰鼓》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自己范读,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训练,学生的朗读有气势有感情,可谓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朗读中体味到了语言的魅力,领会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和艺术特色,而且能够将自己的看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课堂效果非常好。再如我在教学文言文《童趣》一课时,反复强调要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来,所以我除了范读,抽生读,还适时出示了趣味十足的小动画,让学生用课文给画面配音,使初次接触古文的学生读得摇头晃脑、韵味十足。听学生有滋有味的朗读,看他们摇头晃脑的情形,怎能不叫人拍手称快呢?在教《为学》、《五柳先生传》等文言文时,针对不同的要求,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先是读准字音和句读,再是读出轻重和语气,三是读出一点文言文的味道,再分角色读出人物的情感和态度,最后是研究性阅读,在读中发现问题。一共读七遍,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质疑,在读中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发挥自己应尽的作用,或是指导,或是评点,或是示范,或是领读。学生熟读以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背诵。
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示范诵读。或是我在课上给学生们配乐朗诵,或是让一些有朗读特长的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或是用电教手段给学生播放名家的朗诵名品。总之,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二是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来激励学生朗读。有朗读还要有听众,新课程改变了过去学生成绩单纯由教师评价的模式,改由教师、家长、学生本人和同学等多方评价。除教师评价外,我还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诵读评价方式。比如:读给家长听。要求学生把一个自己喜爱的作品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标准读给家长听,请家长给学生的朗读按每项1分的标准打分。这个做法使许多学生为了取得家长的好评,在课下练了又练,然后郑重其事地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不但锻炼了能力,而且增进了与父母的感情。
两人互评。在诵读课上,以前后座的两个学生为单位互评。每人都有一张评价表,记录的是对方的朗读成绩,评价标准与以前一样,总分3分,读错一字、有停顿或不流利分别扣0.1,严格要求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丰富饱满。学生两人互读,读完互评。这样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学生们都很投入专心。他们积极地练,热情地读,认真地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
以小组为单位比赛。依然是六人小组,每组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和算分。就像电视台的“歌手大奖赛”一样,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评委。每人发一张评分卡,当一个成员朗读完毕,其他同学开始打分并依次出示所评成绩。负责人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出这个同学的最后得分,最后评出本组前三名,由老师发给纪念品。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们来说非常新颖,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赛场上热闹非凡但井然有序。学生们积极参与,许多以前想读而不敢读的学生声情并茂,朗读得十分出色,“诞生”了许多老师以前没发现的朗读苗子。爱读的读得更好,不敢读的也急于表现,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用评价来激励学生,能使他们更喜爱朗诵,喜爱文学,品味语言,陶冶情操,对帮助老师进行诵读课及其他方面的教学也有不小的帮助。
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默读、朗读,慢读、快读,单读、齐读,多人串读、学生或师生交替读、分角色读,根据文本和课堂的需要,进行多样化、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反复朗读指导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朗读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有其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将“朗读”作为一项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要求教师对学生加强训练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可见朗读是何等的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对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以及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给予高度的重视,一定要认真对待,并要努力提高朗读的艺术水平,使语文课的特点真正得以体现,使学生在朗读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