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的灵性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rcji54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性,而不仅仅是科学性。这就注定语文教学应当指涉人的灵魂,应当具有情感关怀的使命。语文教学专家谢象贤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只有在它不仅对智慧发生作用,而且同时于心灵和情思也发生作用时,语文教学才能对学生发生真正的影响作用。”这是一句忠告。可以说,灵性是语文教学中赖以生存的根基。但是许多时候,语文教学往往直接指向功利,给予学生的不是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不能开阔学生生活视野,提升人生境界,丰富精神底蕴,最终导致学生无法以一种自然的心境和自由的态度去与文本对话。这种语文教育只能抑制学生潜在的联觉本能和创造需要,扼杀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
  目前正在推进的语文课程改革,目的就是力图革除上述弊端,引领学生超越课堂,置身于广袤无垠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追求全新的语文学习新境界。它的崛起主要源于对传统语文课程结构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力图摆脱僵化的设计和操作,以灵动的真实情景滋养学生的灵气。
  
  一、内隐丰富的学习内容是培养灵气的温床
  
  语文课的学习内容超越于“文本”语文,存在于学生生活的一切有形的空间或无形的想象之中。生活中偶遇的,学生渴望了解的,解决后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等一切真实问题,都是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学习范围的广泛性,课程结构的动态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因此,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能够给学生创造广阔的、令生命自由生长、令灵气任意飞扬的生活空间。生活中的一切,诸如点横撇捺构成的汉字世界,声色情韵组成的人间奇情,绿叶的呼吸,溪水的欢唱,杨柳的舞蹈,岩石的沉思,以至人世的沧桑变幻,时空的神秘玄妙,宇宙的广阔无垠等一切使用母语的文化,都应该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主题。语文教学要真正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动作用放在首要位置,诱导学生去寻觅、去探究,去吮吸语文的甘露,滋养创作的灵气。其次,内容的不确定性还导致了知识点的活泛而非僵硬,这些知识点适合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知识点。生活中的这些知识点,有的是通过外显的形态彰显出来,更多的是隐藏在形体现象的后面,隐藏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的情感、态度、感受融在一起,保存在潜意识的领域之中,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而一旦被按需要调遣便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他们可以从一片绿叶感受到大地的蓬勃生机,从一只贝壳感受到大海的深邃神奇,从一粒种子感受到春天生命孕育的万紫千红。于是,随着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学生便释放出灵气的能量来。
  
  二、多种学习方法是培养灵气的途径
  
  语文教学,其实施过程一般包括“确定主题—探索研究—攻克主题—获取新知”等几个步骤。其中,“探索研究”是语文的精髓,学生探究首先是个体探究形式,包括学生个性的张扬,个人的独特见解,处理问题的独特方式等,这其中不乏灵气之光的闪烁。而现代社会,个体学习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语文教学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鼓励基于问题、案例、项目的学习及合作、互动、协商的学习,以促进在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中超越学科的制约,探索、发现、建构完整知识的教学。语文教学更提倡学生就一个主题或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观察、走访、讨论、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自然中学习大自然;通过让学生置身于社会,采用观察、参观、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中了解“真社会”;使学生在劳动中通过动手实践,学会劳动;以学生生活世界为背景,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生活中适应生活,创造新生活。在与合作伙伴及自然、社会、生活的对话过程中,达到生命之间的交流,使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生命的花朵得以绽放。
  
  三、多样性的评价方式是灵气生发的原动力
  
  语文教学过程可通过一个个项目展开,侧重于学习方法与过程,这正是新课程力图构建的三维目标之一,而正是在过程的延伸中,灵气得以生发和张扬。因此语文教学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可沿袭传统的考核机制,如以书面考试来衡量一个学生的所得所失,在终结时打上一个分数,而应将侧重点放在过程之中,看项目确立是否合理,内容涉及是否具有学习价值,实践活动是否全员参与、全程体验,活动效果是否深刻、实效。另外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也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活动中还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只有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使学生的才能尽情释放,使语文的灵性得以张扬。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RT-PCR分别扩增了PRRSV美洲型N基因(以NA表示)和欧洲型N基因(以NE表示),并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1)将NA和NE基因片段同时插入pET-32a(+)中构建了双基因融合表达载体
摘 要: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师缺乏明确的目标意识,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必然难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这也就不能不引发我们对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进行一番认真的审视和思考。只有准确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准确 教学目标 有效 语文课堂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但是,由于每位教师
教育部制订、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付诸实施后,笔者先后使用过“人教版”和“苏教版”初中教材,研究过其它版本的教材,除领略了它们全新的理念外,最深的感受莫过于它们都遵循了“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的教材编写原则,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尤其是“人教版”综合性学习专题的设置,牢牢把握了学生生活的主线,写作和口语交际都与学
在新课程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感觉困惑:一篇主体课文两课时教不完,一学期下来,功课赶得很紧。在长期深入课堂听课与教研中,我觉得这责任在于我们教师本身。分析其原因,其一,就在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还不具备能力。一个教师,其专业能力的最根本之处在于:他阅读教材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的价值角度、熏陶的人文角度、难度的把握角度、坡度的设置角度去审视教材,从而筛选出最具科学性、艺术性
本项试验对呼和浩特地区某牛场健康奶牛(对照组)与产后10天之内奶牛(试验组)进行各项血液指标调查。分别测定了血清钙(Ca)、磷(P)、钾(K)、镁(Mg)、氯(Cl)、钠(Na)、碱性磷酸
摘 要: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应在选材上贴近学生生活,在内容上靠近学生心理,在技巧上引导学生模仿。  关键词: 作文 作文教学 作文兴趣    有人说,当学习经过多次机械重复,学习技能就能到达最高境界,成为一种本能。作文是否也能这样通过多次重复而变成一种本能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作文是一种感情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作文训练无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