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合庄,是碑上明明白白刻着的,原共有四户,不知是啥年代的往事了。从山西迁过来叫四大家,两家姓赵,一家姓巴,一家姓程。绵延啊绵延,人口就渐多了。
我的爷爷姓赵,过年祭祖全由他主持。他忘不了是耕田养起了我们这四户,所以我叫赵田。我觉得土气,贼土气:“田”能不土气吗?我每次说要改名,奶奶就生气,叫我“狗种儿”,说完她就笑:“那我不就是老狗了?啊,哈哈!”这三个字写到明面上是不好看,但是奶奶这样说起来有一股特别的温暖。这样说时,她总把腿盘在炕上,在腿上铺个小被子,我依偎着她,她就爱拍我,我呢,一拍就着,睡得昏昏的。起来,不见奶奶,我就大叫着“奶奶”,她正给鸡拌食。鸡食是用前家的奶奶送来的小麦皮(我们叫“麸麸子”)配上鸡料和出来的,鸡吃得香,产的蛋也大。那时近秋,我已经盘算着过年的计划。爷爷天天到大队部开会,他是一队之长,周围一队的人年后分地都归他管,每次要分地,他就把盛茶杯茶壶的茶盘清洗出来,做阄放进去,放满满的一盘,在院里摆上马扎(我们都叫撑子,我研究过那玩意儿,觉得这东西构造是真奇妙),一队的人前去抽阄,抓哪儿就是哪儿的地。有时候父母不在家,抽地就由我去,有时父母在家,抽地还是我去。于是,我在一整队的老头儿、叔、姨、婶儿,乱七八糟的人中间安静地坐着马扎,等着人叫我父亲的名字。我上前去抽一块地,拿着签回家,母亲就叫我:“熊这,你个熊这……”意思是叫我熊孩子,因为我抽到的地,路上泥泞坑洼,砖块酒瓶堆积,地贫瘠,长着草。父亲就说:“哎呀,这,这风水宝地……”然后拍拍我的头,“哎,田哪,说不定下面有油呐!”我听了很高兴。那个年代,一袋油可以卖一百,谁家地下有油,你一夜就暴发了!父亲的朋友就暴发了,还整天把脸晒得炭黑炭黑的,上地里去收棒子,见了谁都哭穷,其实在家西装革履,捯饬得贼闪光。小时候我就对这种人很生厌恶,但不是嫉妒,而是痛恶他的虚伪,一毛不拔。
母亲还是埋怨我的手臭,等一年了,再叫我去抽地,我也没有抽到过一块油地。
庄里的人姓名是一大亮点,有人叫广西,也有人叫广东。有个在村口卖汽油的,现在开了饭店,大号叫北京,有个同爷爷年纪相仿的,叫新疆。总之,山西、陕西、安徽、江苏、浙江,中国的地名是全了。队里给爷爷安排了看大门的活儿,和那个新疆一起,我不知道为什么,看大门的一天可以发一百二十元,我和程景鹏说了,他正在摸鱼,他说:“放泥弹子屁。”巴海生坐在河堤上,捧着一本《红楼梦》在看。我问他看得懂吗,他说听不见。他的左耳朵是生来畸形的,就是一团乱捏的泥巴,粘在左脸上。我靠近他,说:“看得懂吗?”他说这是第二遍,还不懂。
我说:“那你好好看”。说完我就朝家跑去。景鹏抓了几条小鱼,他说中午就烤了吃。回到家,我吵着奶奶要吃炒鸡蛋,于是她从园中割一把韭菜,放一些粉条,给我炒了一盘鸡蛋。我吃得香,是家里的笨鸡蛋,记忆里吃饺子好像就没有吃过买的菜,到了收菜的时候,我们互送家里多出的菜,邻居间、街坊里互送,花样就多了,不仅主料多,葱姜蒜,辅料也多。我的一大财富莫过于吃了几年无公害蔬菜吧!于是我吃着鸡蛋,又算计着过年的事了。
年前还有一次集,那次集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讨子集”。我们把智力有障碍的或是乞討流浪的叫“讨子”。年前的最后一个集,就算啥钱都没有的也要上集买点过年的东西。奶奶不让我和“讨子”说话,说“讨子”会拐小孩;但景鹏敢,他喊“讨子”跳个舞,“讨子”就嘣哒。爱跳舞的“讨子”也有名字,叫沈阳,我们爱给他叫“潮沈阳”。坐车上学,车没有来,就有人喊“潮沈阳来啦,在哪条哪条街”,我们就疯了似的,笑着朝反方向跑。坐车的地方有个小商店,专卖冰棍,还有气球里装的冰棍,那是我的最爱,圆圆的一个,它有个拉风的名字,可是那冰棍随着它的名字,一起在我的脑海中绝迹了。景鹏说那店主人赚了血钱,这点我是信他的。
不过我最爱还是集上的凉皮。做凉皮的我能攀上亲戚,我就叫姥娘。她每次白送给我,我就说:“下次不来买了”,不过还是吃了她的凉皮,吃了十三年有余。虽然外出吃过的所谓的“正宗凉皮”,按我们的话说,不仅“一口口”,也就是说很少,而且也不及家里的味道独到。
偏爱,偏激地爱这一味道,我唯恐有一天会失去。
“讨子集”过了,我和景鹏、海生约定了爬火车道。我站在火车道上,看着桥下来往的车辆,是真的交通河流,还带色儿的。我们受着夜风,看得过瘾。上桥是赌命的,父亲对我有两不让,一不让说脏话,二不让上桥。实话说,如果火车从边上露个头,我就算长了翅膀也下不了桥了。
年关到了,我们还要排练节目,由两个小姑娘带着,策划、装饰、化妆、排练。有次我和一个小姑娘演了一场交谊舞,现在想起来,景鹏还笑得在地上打滚,爷爷也乐得合不拢嘴。那时候大家不看春晚,只看我们的节目,这传统延续了四五年。后来,姑姑姐姐都相继嫁出去,习俗终于也变了。可惜一段影像也没留下,好让我怀念怀念。
几年过去了,我转眼上了初三。城乡间忙忙碌碌奔波了九年,我走在夜风的小巷,看着远处城市的镭射灯光,扫过来,扫过去。
海生哭着跑来找我,他原来是巴叔下海时,从东鹰港码头捡回来的,他的爷爷不肯接受他,死活不乐意在祖谱上写下巴海生的名字。巴叔打了一辈子光棍,骗海生说他有个过世的母亲。海生那时小,也确实说他是大海生的,生在码头上了,巴叔过了一个月上岸,一看有个小孩子,就捡回家了。可是越长越大又怎么能瞒得住呢?我觉得海生是大海的孩子,是海生,而我是地里长出来的。这无关什么科学理论,我只信这是真的。
母亲还想着她的两块好地,“胜利方”和“鸡屋子”,却还要我这个臭手去抽。直到有一天不抽了,四合庄的人都哗啦啦地往外跑。我看着离开的人,是该出去了,在这里呆烂了总不好。可是我没有想到,他们,年青人丢了四合庄,就再也不想回来,只管在繁华里放浪形骸。染了狗头,往狗身上纹狗身。我终于也学会了说脏话。父亲叫我去给管电的送礼,我埋怨着不去,可面对断电的威胁,我须在夜深了像猫一样出发,朝电房走去。 初三,景鹏突然辍学了。他的家大门紧闭。那天,我和海生算计着怎么翻墙进去,但我们还是没能进去。
我问奶奶怎么了,奶奶大骂景鹏的父亲:偷油偷发了,终于有一天晚上,锯国家的管线,进了局子。奶奶说他不负责任,说早就和我说过不要和西头的孩子玩,说西头的人鬼心眼多。可是,景鹏在看到我和海生受气,不顾自身地冲上去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
不想了,四合庄有那么多事,我一枝笔怎么能记得完?
我只知道,四合庄教了我一些品性,也教了海生和景鹏很多。现在生活却要我改了这些。
又三年,我和海生考上了大学。海生考得好,名牌的理科大学,牌子硬得很。我没有那天分,学文,靠着哆嗦混了个大学上。我们都惦记着景鹏,不知他去了哪里。也没有人欺负我和海生了,海生说景鹏暗中揍他们,保护我们。
我终于要离开四合了,临走,我问病床上的爷爷 “合”是什么意思。他说是房子,有屋檐的房子。我跪在奶奶的灵前,哭着求她给孙子再炒一盘鸡蛋,送孙子走。“佝偻妇”也走了,听发现她走了的邻居说,早上去,一看她躺在那儿吐红色的東西,还以为是喝的红南瓜汤都吐出来了。大舅两年前就早忙着给她打了坟,打早坟当天,母亲哭成泪人。那天,“佝偻妇”下葬,我正在学校里和高考“打仗”。母亲怕影响我考试,没有来电说。
知道后,我趴在姥姥的坟头上哭。
海生的爷爷走了,巴叔在祖谱上写下了“巴海生”三个字。
我们坐车离开,养我二十年的房子目送我,碑还立在那里,讲着四合的故事。我们从铁路桥下过,有三个站在桥上不要命的孩子朝着天空大呼小叫。
我和海生约定,一辈子都不要分开。
我们朝镭射光扫射的地方去。我问海生:“咱们是不是历史的尘埃上的一个分子上的一个原子?”海生点点头。
我叹一口气:“你千万别让城里的烟火眯了眼。”他点点头:“眯眼?唉!谁知道呢?”
对啊,会不会眯了眼,谁知道呢?
“可能我会回来的,海生,这个地方太多封建残余,可能我一辈子把根扎这里了,在我不变的前提下,全力净化这里……”
“可你真的不会变吗?”他问。
车驶入城市的边缘,我看着窗外的五彩斑斓,说不出来。“我答不出来。海生。”我说。
“我们还会再见到景鹏吗,程景鹏?”他问。
“会吧,会,一定会。”我答。
“海生,这么多年,你难受吗?我们就好像被两只大手,被两种力量撕过来,扯过去了,我好疼。”
“对,我也有同感。”海生说。
“我们是夹缝里的产物,我猜景鹏是受不了,才离开的吧……”我说。
可是,是什么样的夹缝呢?
“谁知道呢……别忘了这一切就好……”
“嗯。对。”我说。
“对了,你还记得小时候咱们爱吃的武家沟原生烤鱼吗?”我问。
“嗯,贼香。”他高兴地说。
我的爷爷姓赵,过年祭祖全由他主持。他忘不了是耕田养起了我们这四户,所以我叫赵田。我觉得土气,贼土气:“田”能不土气吗?我每次说要改名,奶奶就生气,叫我“狗种儿”,说完她就笑:“那我不就是老狗了?啊,哈哈!”这三个字写到明面上是不好看,但是奶奶这样说起来有一股特别的温暖。这样说时,她总把腿盘在炕上,在腿上铺个小被子,我依偎着她,她就爱拍我,我呢,一拍就着,睡得昏昏的。起来,不见奶奶,我就大叫着“奶奶”,她正给鸡拌食。鸡食是用前家的奶奶送来的小麦皮(我们叫“麸麸子”)配上鸡料和出来的,鸡吃得香,产的蛋也大。那时近秋,我已经盘算着过年的计划。爷爷天天到大队部开会,他是一队之长,周围一队的人年后分地都归他管,每次要分地,他就把盛茶杯茶壶的茶盘清洗出来,做阄放进去,放满满的一盘,在院里摆上马扎(我们都叫撑子,我研究过那玩意儿,觉得这东西构造是真奇妙),一队的人前去抽阄,抓哪儿就是哪儿的地。有时候父母不在家,抽地就由我去,有时父母在家,抽地还是我去。于是,我在一整队的老头儿、叔、姨、婶儿,乱七八糟的人中间安静地坐着马扎,等着人叫我父亲的名字。我上前去抽一块地,拿着签回家,母亲就叫我:“熊这,你个熊这……”意思是叫我熊孩子,因为我抽到的地,路上泥泞坑洼,砖块酒瓶堆积,地贫瘠,长着草。父亲就说:“哎呀,这,这风水宝地……”然后拍拍我的头,“哎,田哪,说不定下面有油呐!”我听了很高兴。那个年代,一袋油可以卖一百,谁家地下有油,你一夜就暴发了!父亲的朋友就暴发了,还整天把脸晒得炭黑炭黑的,上地里去收棒子,见了谁都哭穷,其实在家西装革履,捯饬得贼闪光。小时候我就对这种人很生厌恶,但不是嫉妒,而是痛恶他的虚伪,一毛不拔。
母亲还是埋怨我的手臭,等一年了,再叫我去抽地,我也没有抽到过一块油地。
庄里的人姓名是一大亮点,有人叫广西,也有人叫广东。有个在村口卖汽油的,现在开了饭店,大号叫北京,有个同爷爷年纪相仿的,叫新疆。总之,山西、陕西、安徽、江苏、浙江,中国的地名是全了。队里给爷爷安排了看大门的活儿,和那个新疆一起,我不知道为什么,看大门的一天可以发一百二十元,我和程景鹏说了,他正在摸鱼,他说:“放泥弹子屁。”巴海生坐在河堤上,捧着一本《红楼梦》在看。我问他看得懂吗,他说听不见。他的左耳朵是生来畸形的,就是一团乱捏的泥巴,粘在左脸上。我靠近他,说:“看得懂吗?”他说这是第二遍,还不懂。
我说:“那你好好看”。说完我就朝家跑去。景鹏抓了几条小鱼,他说中午就烤了吃。回到家,我吵着奶奶要吃炒鸡蛋,于是她从园中割一把韭菜,放一些粉条,给我炒了一盘鸡蛋。我吃得香,是家里的笨鸡蛋,记忆里吃饺子好像就没有吃过买的菜,到了收菜的时候,我们互送家里多出的菜,邻居间、街坊里互送,花样就多了,不仅主料多,葱姜蒜,辅料也多。我的一大财富莫过于吃了几年无公害蔬菜吧!于是我吃着鸡蛋,又算计着过年的事了。
年前还有一次集,那次集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讨子集”。我们把智力有障碍的或是乞討流浪的叫“讨子”。年前的最后一个集,就算啥钱都没有的也要上集买点过年的东西。奶奶不让我和“讨子”说话,说“讨子”会拐小孩;但景鹏敢,他喊“讨子”跳个舞,“讨子”就嘣哒。爱跳舞的“讨子”也有名字,叫沈阳,我们爱给他叫“潮沈阳”。坐车上学,车没有来,就有人喊“潮沈阳来啦,在哪条哪条街”,我们就疯了似的,笑着朝反方向跑。坐车的地方有个小商店,专卖冰棍,还有气球里装的冰棍,那是我的最爱,圆圆的一个,它有个拉风的名字,可是那冰棍随着它的名字,一起在我的脑海中绝迹了。景鹏说那店主人赚了血钱,这点我是信他的。
不过我最爱还是集上的凉皮。做凉皮的我能攀上亲戚,我就叫姥娘。她每次白送给我,我就说:“下次不来买了”,不过还是吃了她的凉皮,吃了十三年有余。虽然外出吃过的所谓的“正宗凉皮”,按我们的话说,不仅“一口口”,也就是说很少,而且也不及家里的味道独到。
偏爱,偏激地爱这一味道,我唯恐有一天会失去。
“讨子集”过了,我和景鹏、海生约定了爬火车道。我站在火车道上,看着桥下来往的车辆,是真的交通河流,还带色儿的。我们受着夜风,看得过瘾。上桥是赌命的,父亲对我有两不让,一不让说脏话,二不让上桥。实话说,如果火车从边上露个头,我就算长了翅膀也下不了桥了。
年关到了,我们还要排练节目,由两个小姑娘带着,策划、装饰、化妆、排练。有次我和一个小姑娘演了一场交谊舞,现在想起来,景鹏还笑得在地上打滚,爷爷也乐得合不拢嘴。那时候大家不看春晚,只看我们的节目,这传统延续了四五年。后来,姑姑姐姐都相继嫁出去,习俗终于也变了。可惜一段影像也没留下,好让我怀念怀念。
几年过去了,我转眼上了初三。城乡间忙忙碌碌奔波了九年,我走在夜风的小巷,看着远处城市的镭射灯光,扫过来,扫过去。
海生哭着跑来找我,他原来是巴叔下海时,从东鹰港码头捡回来的,他的爷爷不肯接受他,死活不乐意在祖谱上写下巴海生的名字。巴叔打了一辈子光棍,骗海生说他有个过世的母亲。海生那时小,也确实说他是大海生的,生在码头上了,巴叔过了一个月上岸,一看有个小孩子,就捡回家了。可是越长越大又怎么能瞒得住呢?我觉得海生是大海的孩子,是海生,而我是地里长出来的。这无关什么科学理论,我只信这是真的。
母亲还想着她的两块好地,“胜利方”和“鸡屋子”,却还要我这个臭手去抽。直到有一天不抽了,四合庄的人都哗啦啦地往外跑。我看着离开的人,是该出去了,在这里呆烂了总不好。可是我没有想到,他们,年青人丢了四合庄,就再也不想回来,只管在繁华里放浪形骸。染了狗头,往狗身上纹狗身。我终于也学会了说脏话。父亲叫我去给管电的送礼,我埋怨着不去,可面对断电的威胁,我须在夜深了像猫一样出发,朝电房走去。 初三,景鹏突然辍学了。他的家大门紧闭。那天,我和海生算计着怎么翻墙进去,但我们还是没能进去。
我问奶奶怎么了,奶奶大骂景鹏的父亲:偷油偷发了,终于有一天晚上,锯国家的管线,进了局子。奶奶说他不负责任,说早就和我说过不要和西头的孩子玩,说西头的人鬼心眼多。可是,景鹏在看到我和海生受气,不顾自身地冲上去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
不想了,四合庄有那么多事,我一枝笔怎么能记得完?
我只知道,四合庄教了我一些品性,也教了海生和景鹏很多。现在生活却要我改了这些。
又三年,我和海生考上了大学。海生考得好,名牌的理科大学,牌子硬得很。我没有那天分,学文,靠着哆嗦混了个大学上。我们都惦记着景鹏,不知他去了哪里。也没有人欺负我和海生了,海生说景鹏暗中揍他们,保护我们。
我终于要离开四合了,临走,我问病床上的爷爷 “合”是什么意思。他说是房子,有屋檐的房子。我跪在奶奶的灵前,哭着求她给孙子再炒一盘鸡蛋,送孙子走。“佝偻妇”也走了,听发现她走了的邻居说,早上去,一看她躺在那儿吐红色的東西,还以为是喝的红南瓜汤都吐出来了。大舅两年前就早忙着给她打了坟,打早坟当天,母亲哭成泪人。那天,“佝偻妇”下葬,我正在学校里和高考“打仗”。母亲怕影响我考试,没有来电说。
知道后,我趴在姥姥的坟头上哭。
海生的爷爷走了,巴叔在祖谱上写下了“巴海生”三个字。
我们坐车离开,养我二十年的房子目送我,碑还立在那里,讲着四合的故事。我们从铁路桥下过,有三个站在桥上不要命的孩子朝着天空大呼小叫。
我和海生约定,一辈子都不要分开。
我们朝镭射光扫射的地方去。我问海生:“咱们是不是历史的尘埃上的一个分子上的一个原子?”海生点点头。
我叹一口气:“你千万别让城里的烟火眯了眼。”他点点头:“眯眼?唉!谁知道呢?”
对啊,会不会眯了眼,谁知道呢?
“可能我会回来的,海生,这个地方太多封建残余,可能我一辈子把根扎这里了,在我不变的前提下,全力净化这里……”
“可你真的不会变吗?”他问。
车驶入城市的边缘,我看着窗外的五彩斑斓,说不出来。“我答不出来。海生。”我说。
“我们还会再见到景鹏吗,程景鹏?”他问。
“会吧,会,一定会。”我答。
“海生,这么多年,你难受吗?我们就好像被两只大手,被两种力量撕过来,扯过去了,我好疼。”
“对,我也有同感。”海生说。
“我们是夹缝里的产物,我猜景鹏是受不了,才离开的吧……”我说。
可是,是什么样的夹缝呢?
“谁知道呢……别忘了这一切就好……”
“嗯。对。”我说。
“对了,你还记得小时候咱们爱吃的武家沟原生烤鱼吗?”我问。
“嗯,贼香。”他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