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语文教师致力于习作教学的改革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可纵观如今的语文教学,依然重读轻写,习作教学依然高耗低效,许多学生依然缺乏对习作的兴趣。那么如何利用教师的习作智慧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领学生成功作文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师生合作,充分唤醒习作兴趣
事实上,许多老师自己讲起作文是一套又一套:怎样选材立意,如何布局谋篇,怎样遣词造句,如何运用技巧,结果往往空洞的道理讲了一大堆,学生仍是“苦思冥想”,作文仍不得其法。如果我们的老师愿意与学生同时写作,那么效果会截然不同。
【案例】
一次习作课指导完,我在行间巡视。一位学生悄悄询问我喜欢哪种动物,当告诉其答案后,孩子提出要求:希望我与他们一起写作,我欣然同意。真的不可思议,学生们几乎和我同时完成了习作。当读完自己的作文后,孩子们纷纷举手:希望以后陪着他们一同作文,我答应了他们,全班的掌声是那么热烈,那么持久。
课后批改这一篇习作时,我十分惊讶:学生的作文普遍比以前写得好。这一次习作给了我很大启迪:孩子们渴望老师和他们一同写作,因为这让他们产生心理满足——我在写作文,老师也没闲着,同时也让他们产生竞争意识:我争取比老师写得快,写得好;孩子们渴望欣赏到老师的作品,这会打开其想象的闸门,拓宽写作思路,让学生在佩服、模仿、学习的同时,爱屋及乌地爱上习作。
二、百字片段,帮助积累习作素材
我们的课堂作文和考试作文,往往限制过多,要求过高,学生望而生畏,写不出精彩的文章来也在情理之中。而百字片段则给了学生一方自由的天地,使他们能生活在这所最好的课堂里无拘无束地表达,从而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习作能力。
【案例】
一次书法考级,一位学生交了照片,自己忘记了,还乱发了一通火冤枉了孩子。我主动向孩子道了歉,并让学生来评价一下老师。在一个学生带领下,其他同学也打开了话匣子:“老师真是个马大哈!”“平时提醒我们一定要细心,自己怎么可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学生发表意见后,我话锋一转:“刚刚这两分钟发生的事情咱们不就可以写成一篇日记吗?”孩子们个个恍然大悟,这一小片段写得精彩纷呈。
学生常常“人在此山中”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尽管生活多姿多彩、有滋有味,但就是缺乏搜集材料的本领。如果老师每天让学生坚持写百字片段,那么他们会在“鲜活地积累,自由地表达”中,渐渐地把习作当成生活的乐趣,交流的需要,同时也为其今后的作文积累丰厚的素材。
三、链接生活,有效指导习作方法
习作评讲课,教师可以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讨论学生的作文,教给学生一些习作方法。如果我们能将这样的讲评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链接,收到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案例】
(一个孩子到办公室拿杯子,可盖子忘了拿。老师举起三角板,在空中停了停,然后轻轻落到这位孩子的头上,全班哄堂大笑。)
师:谁能把老师刚才的这个动作描述出来?
生:老师举起三角板,然后轻轻地落到了小寒的头上,好像在锯小寒的头。
师:表达清楚了,可是听了之后没什么感觉。
生:老师高高地举起了三角板,呀,糟了,这下小寒要挨揍了,真是吃力不讨好,早知如此,就不要去做这件事了,唉!谁知三角板却轻轻地落到了小寒的头上,再看看老师,原来在偷偷地笑呢!小寒,你知道了吗?老师正在告诉你:以后做任何事情,要考虑得周全些,记住了?
师:现在感觉如何?
生:简单的一个动作原来也能说得如此具体、传神。
这样的评讲方式紧紧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结合,抽象的写作技巧用生动贴切的生活中比喻讲出来,学生更乐于接受。链接生活,在具体情境中,润物细无声地进行习作方法的渗透指导,日积月累,学生的习作能力必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四、用心点评,呵护习作热情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是学生情感体验的 重要内容。因此,老师应该在学生习作中与其耐心地进行心灵交流,以情去感染人,以己心去体验他心,使学生在不断自我实现、超越中,体验到习作的快乐。
班里有一名女学生,是学校的大队长。有一次,她在一篇日记中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教学测试只考了81分,觉得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家长,更没有脸面见自己的同学。我看了,既感动又担心,我在给她的评语中写了这样几句话:好孩子,老师知道你心中的苦!可你想一想:一次考试成绩能说明什么?你不聪明,你不配做一名大队长,你不是父母的乖女儿,老师的好学生?不,都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失败,大凡智慧的人都懂得认真思考,从中吸取教训。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来,做一名生活的强者。第二天她在我写的评语下面写道:“谢谢您,老师!”看到孩子发自内心的感谢,我很欣慰。
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只要我们教师用自己的习作智慧不断启发、培养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一定会乐于习作,一定能“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一、师生合作,充分唤醒习作兴趣
事实上,许多老师自己讲起作文是一套又一套:怎样选材立意,如何布局谋篇,怎样遣词造句,如何运用技巧,结果往往空洞的道理讲了一大堆,学生仍是“苦思冥想”,作文仍不得其法。如果我们的老师愿意与学生同时写作,那么效果会截然不同。
【案例】
一次习作课指导完,我在行间巡视。一位学生悄悄询问我喜欢哪种动物,当告诉其答案后,孩子提出要求:希望我与他们一起写作,我欣然同意。真的不可思议,学生们几乎和我同时完成了习作。当读完自己的作文后,孩子们纷纷举手:希望以后陪着他们一同作文,我答应了他们,全班的掌声是那么热烈,那么持久。
课后批改这一篇习作时,我十分惊讶:学生的作文普遍比以前写得好。这一次习作给了我很大启迪:孩子们渴望老师和他们一同写作,因为这让他们产生心理满足——我在写作文,老师也没闲着,同时也让他们产生竞争意识:我争取比老师写得快,写得好;孩子们渴望欣赏到老师的作品,这会打开其想象的闸门,拓宽写作思路,让学生在佩服、模仿、学习的同时,爱屋及乌地爱上习作。
二、百字片段,帮助积累习作素材
我们的课堂作文和考试作文,往往限制过多,要求过高,学生望而生畏,写不出精彩的文章来也在情理之中。而百字片段则给了学生一方自由的天地,使他们能生活在这所最好的课堂里无拘无束地表达,从而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习作能力。
【案例】
一次书法考级,一位学生交了照片,自己忘记了,还乱发了一通火冤枉了孩子。我主动向孩子道了歉,并让学生来评价一下老师。在一个学生带领下,其他同学也打开了话匣子:“老师真是个马大哈!”“平时提醒我们一定要细心,自己怎么可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学生发表意见后,我话锋一转:“刚刚这两分钟发生的事情咱们不就可以写成一篇日记吗?”孩子们个个恍然大悟,这一小片段写得精彩纷呈。
学生常常“人在此山中”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尽管生活多姿多彩、有滋有味,但就是缺乏搜集材料的本领。如果老师每天让学生坚持写百字片段,那么他们会在“鲜活地积累,自由地表达”中,渐渐地把习作当成生活的乐趣,交流的需要,同时也为其今后的作文积累丰厚的素材。
三、链接生活,有效指导习作方法
习作评讲课,教师可以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讨论学生的作文,教给学生一些习作方法。如果我们能将这样的讲评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链接,收到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案例】
(一个孩子到办公室拿杯子,可盖子忘了拿。老师举起三角板,在空中停了停,然后轻轻落到这位孩子的头上,全班哄堂大笑。)
师:谁能把老师刚才的这个动作描述出来?
生:老师举起三角板,然后轻轻地落到了小寒的头上,好像在锯小寒的头。
师:表达清楚了,可是听了之后没什么感觉。
生:老师高高地举起了三角板,呀,糟了,这下小寒要挨揍了,真是吃力不讨好,早知如此,就不要去做这件事了,唉!谁知三角板却轻轻地落到了小寒的头上,再看看老师,原来在偷偷地笑呢!小寒,你知道了吗?老师正在告诉你:以后做任何事情,要考虑得周全些,记住了?
师:现在感觉如何?
生:简单的一个动作原来也能说得如此具体、传神。
这样的评讲方式紧紧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结合,抽象的写作技巧用生动贴切的生活中比喻讲出来,学生更乐于接受。链接生活,在具体情境中,润物细无声地进行习作方法的渗透指导,日积月累,学生的习作能力必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四、用心点评,呵护习作热情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是学生情感体验的 重要内容。因此,老师应该在学生习作中与其耐心地进行心灵交流,以情去感染人,以己心去体验他心,使学生在不断自我实现、超越中,体验到习作的快乐。
班里有一名女学生,是学校的大队长。有一次,她在一篇日记中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教学测试只考了81分,觉得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家长,更没有脸面见自己的同学。我看了,既感动又担心,我在给她的评语中写了这样几句话:好孩子,老师知道你心中的苦!可你想一想:一次考试成绩能说明什么?你不聪明,你不配做一名大队长,你不是父母的乖女儿,老师的好学生?不,都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失败,大凡智慧的人都懂得认真思考,从中吸取教训。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来,做一名生活的强者。第二天她在我写的评语下面写道:“谢谢您,老师!”看到孩子发自内心的感谢,我很欣慰。
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只要我们教师用自己的习作智慧不断启发、培养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一定会乐于习作,一定能“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