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思巧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395188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级教师宁鸿彬在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请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第二,请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第三,请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学生在作答时分别用到了文章的标题、导语和正文主体的主要内容。宁老师说明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原来这三个巧妙的问题既初步整体感知了文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他能用这三个问题自然的引出新闻的一般常识,即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新闻的标题,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新闻的导语、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新闻的主体部分。真是自然巧妙、天衣无缝,课堂如行云流水般畅达,这还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相比一般的课堂程式,至少要节省1学时的学习时间,极大的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也正是我所追求的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精思巧授,提高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要搞好课堂的总体设计,笔者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搞好课堂的总体设计。
  一、诱人的导入
  一堂好课犹如一出好戏。好的开头足以吊足观众的胃口,老师在上课伊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对后面的教学有相当大的推进作用。
  笔者在上八年级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时,这样导入:老师先拿一只黑板擦和一个粉笔头面对学生,然后神秘地问:你们猜如果我把它们放在同一高度,同时松手,哪一个会先落地,为什么?(边说边做好动作,激发学生兴趣,这也是利用八年级学生还不知道自由落体这一原理而设计的)。学生们的兴趣当时就被激发起来了,纷纷举手表述自己的观点。有说黑板擦会先落地;有说粉笔头先落地;当然也有说同时落地的,只是说不出理由。同学们你争我吵,情绪渐显激动时,老师说:你们不要争了,想要知道结果其实很简单,怎么办啊?学生异口同声答到:现场做个实验不就知道了吗?然后我就请同学们注意看,同学们一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实验的结果是两者同时落地,很多同学感到出乎意料,失望地摇摇头,口里还不断地说:“这怎么可能呢……”此时我顺势指出: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做个实验不就知道了吗?(同时我在黑板上板书“实验”二字,为新课做铺垫,因为本课主要观点谈的就是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而所谓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实验精神)。
  笔者认为一个诱人的导入应具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急于渴求新知的欲望;第二,应能很自然很巧妙的过渡到新课;第三,能为新课内容埋下伏笔;第四,最好能富有语文的诗意美。
  二、精妙的提问
  请看鲁迅《祝福》的教学案例,教师在教学中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请同学们研读课文,证明老师的这种看法。
  “祥林嫂——没有春天的女人”,这是一条多么富有吸引力的阅读线索,同学们怀着极大的兴趣研读课文,探讨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品析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①丽春之日,丈夫夭折——她是春天没有丈夫的;②孟春之日,被迫再嫁 ——她是在新年才过时被婆婆抓走的;③暮春之日,痛失爱子——“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④迎春之日,一命归天——消逝在祝福的鞭炮声中。同学们理解到,冷酷的社会没有给祥林嫂以温暖的春天;小说表现了祥林嫂生命中“没有春天”的悲剧,此中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于是,“没有春天的女人”这个“问题”,就串起了《祝福》的整个阅读品析过程,串起了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内容的探究欣赏。
  像上述教例中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阅读的提问设计,我们称之为“主问题”设计。
  在“主问题”的设计上,我们要理性地关注如下内容。
  1.“主问题”要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问题或提问的出现,要力求做到能引动对全篇文章的深入阅读和理解。
  2.“主问题”应有利于课堂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3.“主问题”应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综上所述,精妙的提问,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出老师的教学智慧,更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避免将一篇篇精彩的文章活活肢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绝妙的替换
  《有的人》这首诗的教学如何教出新意、提高教学效率呢?宁老师这样处理的,先问:“这首诗的标题是‘有的人’。诗中还先后八次出现了‘有的人’这一说法。就是说,诗中写了有的人这样,有的人那样,列举了种种情况。这是一种含蓄的写法,没有把什么样的人明明白白写出来。读课文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认真领会这些地方——诗中的每一处‘有的人’,指的是什么呢……”
  老师见学生们跃跃欲试准备回答这个问题,并没有急于找学生回答,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下面我们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读课文时大家要做这样一件事——把诗中的八个‘有的人’改一下,都改成具体的哪一种人或哪一类人。”于是就出现了下面这样一篇篇精彩的改文:
  被人民憎恶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被人民爱戴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
  另一篇:
  鱼肉人民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造福人民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反动统治者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我伟大!”
  共产党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沽名钓誉之徒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大公无私之士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压迫人民的暴君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廉洁奉公的公仆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
  这些闪动着创造性思维的回答,不能不令人振奋、激动,而这源于老师的精思巧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枝节。这样绝妙的替换真是凝聚了老师多少智慧的结晶,其实在语文课堂上,像这样类似的替换还可以在多处尝试。
  四、智慧的板书
  板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
  实例一
  实例二
  笔者以为优秀的板书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概括性、简洁性、审美性渐进性。板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课堂效率的提高而精心设计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新篁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西方著名文学理论研究者克林斯·布鲁克斯是文学界最早正式提出文本细读法的佼佼者,他认为文本细读法应当成为所有人研究文学作品的最佳途径,通过该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作品的结构及其深层内涵,这对于更加深层次地考证作者风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智力、审美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核心,在阅读中感悟更多文学知识的同时,建构起正确的审美体系,对于他们来讲
【内容摘要】英语写作是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英语学习的整体运用,对大多数高中生都有一定的难度。词块理论是近些年被重视的一种英语学习、教学方法,对英语写作有很大的潜在作用。  【关键词】词块理论 高中 英语 写作  词块理论最初是由语言学家Becker在197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由Michael Lewis(1993)在The Lexical Approach一书中正式提出了词块法。
【内容摘要】《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液压传动》等课程的基础知识,这对基础不扎实的中专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掌握各个知识点以便能更好地为专业课程服务,笔者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机械基础 兴趣 教学方法 学生主体  《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专业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有涵盖面
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好的识字教学形式以识字为重点,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字词与事物之间的这样和那样的联系,从而对字词所指代的事物展开深层次的认识活动,在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
【内容摘要】随着初中学生在生理、心理和智力上的发展、变化,其个性发展上也呈现一些新特点。初中体育教学不仅是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增强体质的手段,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初中生 个性发展 作用 措施  一、引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在生理、心理和智力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逐步形成有别于他人的独特个性。这种独特的个性既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影响,又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教学。因为,
【内容摘要】高中音乐以鉴赏为主,纵观湘教版高中音乐教材,它收录的作品音乐元素广泛,又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在鉴赏教学中,活动教学法能让师生用多元的感知方式去理解作品内涵,体会音乐作品的独特之处。活动教学法如何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巧妙运用?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活动教学法 体验活动 趣味活动 对比探究  高中音乐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音乐素养有着重要作用。经典作品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心理教师的事,它更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不久前我国发生了两件令人震惊的事:一件发生在湖南省常德市某小学。刘某,一个13岁的学生,因觉学校伙食太差,愿意为同学们作出牺牲而吊死在自家房中。第二件发生在天津市河东区某小学。该学校一名六年级的小男孩,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班主任发现后,本着对
【内容摘要】读史可以明道理,读史可以知兴替,读史可以辨善惡。本文拟从德育教学的目标确立、德育内容的挖掘和德育渗透的途径等角度,探析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育学生惩恶扬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德育渗透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不可少。在极具人文价值的高中历史课堂进行德育渗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
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开发和利用好各种课程资源,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有好处的,也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历史乡土课程培养学生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  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学生所在地区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开展乡土历史教学,可以结合中国历史教材的相关内容,穿插使用。通过学习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好的身体是开展任何事情的前提,而养成好身体的黄金时期就是人的青少年时期,尤其在高中阶段。然而,当今我国的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存在普遍的挑食厌食现象,这不仅是令家长苦恼的事情,也是教育体系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这个前提下,营养健康教育出现在了高中课程教育计划中。但是因为师资力量、设备供应、资源配置等等因素,营养健康教育并没有全面开展起来,有些学校甚至完全忽视了这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