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ia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借助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主题,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能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体验成功,发展高阶思维。要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重点在于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本文从问题情境创设要联系学生生活、抓住数学本质、提出关键问题、把握知识内在联系四个方面,论述了精设问题情境在深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深度学习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一种策略,对提高教学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它承载着数学知识,它的存在,能很好地缓解数学知识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抽象思维不强之间的矛盾。利用学生熟知的素材作数学问题情境的“母题”,不仅能拉近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还能快速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引领学生迅速踏上深度学习的快车道。深度学习的教学应该是教师借助关键问题,组织和引导学生针对学习主题中的核心知识开展一系列探究学习活动[1]。具体的问题情境设计要考虑以下几点。
  1   联系学生生活,诱发探究学习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根据课标可知,教学对情境的利用不只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想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探究问题[2]。然而,数学的抽象性以及与现实经验的差距较大等特征,使数学深度学习活动难以开展。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该选择最能反映学生学习主题的生活情境,寓问题于情境,让学生在熟悉又鲜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去观察、发现、猜测、验证,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这正是问题情境下的学生探究模式。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中,教师以为小花狗设置活动区域的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说:“这是我女儿最喜欢的‘点点’(电脑出示点点的照片),点点可爱又调皮。经常在家乱抓乱咬,把家里搞得一团糟。对此,我们一家人特别苦恼。商议决定在小院里利用栅栏为点点围一个长方形的活动区域,但是我们不知道需要多长的栅栏。”学生回答:“看周长”,教师接着问:“周长?什么是栅栏的周长呢?你能上台指一指吗?”学生正确指出了周长,教师赞扬学生:“真棒!物体的周长指的是围成这个长方形的4条边长度的总和。那怎样求周长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本环节教师抓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选择了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设计问题情境,引出了数学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带着帮助教师确定栅栏的长度这个任务,展开对问题的探究。单一的情境没有“数学味”,缺乏情境的问题没有生活味,只有这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才能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2   抓住数学本质,促发深度探究
  孟子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话应用于数学教学可以理解为,教学只要抓住了数学知识的本质,智慧列车就不会脱轨。实践表明,问题情境的创设只要以数学的本质作为切入點,就能迅速打开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该紧紧抓住数学本质,设计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和前概念有冲突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从心里迸发出对新知的探究需求,从而促进学生通过对冲突的层层探究,最终实现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深刻理解。
  如执教“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教师针对“面积”这个概念的产生和理解创设了两只小猪要给房子地面铺砖的情境,并用多媒体演示两小猪用同样长的绳子在地面圈出的形状。接着教师提出:“上面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一些?”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抓住了面积这个概念的数学本质,还利用了学生的前概念——周长,这个容易与面积混淆的知识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借助学具的比对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周长的含义,并理解面积的含义。砖头是铺在地面的,所以面积指的是所围地面的大小。在学生掌握了面积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又提出:“用什么工具来测量面积呢?”学生在思考、交流后,自主从学具袋里选择了合适的物品进行面积测量。在学生度量完之后,教师再根据面积单位的核心本质提出问题:“你们在测量时为什么只用同一种物品呢?”其实是因为学生刚刚经历了发现和使用面积单位的学习过程,这个能体现面积单位价值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在选择面积单位的过程中,虽然学生选择的测量工具不尽相同,但对面积的理解和诠释是十分形象的,这能使学生体会到面积单位的作用和价值。
  3   提出关键问题,引发深度思考
  数学家哈尔莫斯曾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针对学习主题和关键问题的学习探索是深度学习的核心。情境应承载需要深度探究和思考的数学问题。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触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探究,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为学生后续的探究学习铺路搭桥。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该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和课时目标的要求,明确学习主题和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和思维特点,精心设置能触发学生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在活动中探究问题。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的本质意义,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思考利用学具或其他学习素材怎样表示,让学生经过“折—画—说”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初步完成了对的认知建构。在学生动手折、画、说后,教师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学生作品,问学生:“这几个同学的作品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来表示呢?”学生观察、思考后发现,这些作品虽然折法不同,但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1份。紧接着教师出示形状、大小不一的表示的几幅作品,并提问:“同学们,这几位同学的作品形状、大小都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也都用来表示呢?”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发现只要把这些形状、大小各异的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在动手探究环节,教师结合知识本质在关键处设置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折—画—说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初步感知的含义,借助两个具有探究和思考价值的关键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使学生对分数的数学本质产生了深刻理解。
  4   把握知识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凭借其抽象性和严密性等特点,在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人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研究往往只停留在某一章节,很少联系原有知识系统。但数学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知识之间呈网状分布,体现出很强的结构性和系统性。深度学习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站在课程全局的高度去审视整个知识系统,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导入新知的切入点,从而使新旧知识有效连接。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前概念和新知的内容特点,精心设置能引发知识冲突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连结点,促使学生利用知识迁移完成探索学习。
  如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抓准新旧知识的连结点——计数单位,在复习时提问:“同学们,之前我们在计算整数和小数加、减法时是怎样算的?谁来说说同分母分数是如何相加、减的?”并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不管是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还是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它们在计算时都是计数单位相同的相加、减,在此基础上出示例题,问学生:“这个算式能直接相加、减吗?为什么?”“既然分数单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那该怎样算呢?”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探究发现,基本上都是利用通分和借助主题图这两种方法进行探究的。紧接着,教师追问:“同学们,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两种方法都是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来计算(分数单位相同)。
  以上教学活动中,教师精准抓住新旧知识的连结点,利用知识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利用知识迁移的方式,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地将新知融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
  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对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案时,要根据单元和课时目标的要求,尊重并利用学生原有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遵循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情境中精心设置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数学问题,推动深度学习的顺利开展。从而实现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畅.深度学习的单元主题式教学设计研究——以S小學数学学科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9.
  [2]孙玉生.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探究[J].辽宁教育,2019(3).
  【作者简介】
  翁昌龙(1978~),男,海南琼海人,大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阶段,因为教师很少有对错题进行管理的概念,导致错题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学生往往只知道错题而不知错因,使改错也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纠错教学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教师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开展纠错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习题中的错误,促使他们认真改正、并引以为戒,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纠错教学  所谓纠错教学,顾名思义是在订正
期刊
【摘 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很重要。学生的数学思维往往和数学学习效率有直接关系,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及创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了一定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其数学思维能力也有所不同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的改革、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越来越丰富多样。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构建多样化的数学课堂,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情境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受到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它的应用使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主要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
期刊
【摘 要】解题是常见的数学学习形式,解题方法虽多样,但总是殊途同归,可借其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受到教师的广泛重视。本文围绕小学数学解题方法多样化分析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方法;多样化  解题方法多样化是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学习问题,其优点是学生通过多角度思考以后,积极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达到拓宽思路的目的,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开放式教学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放式的教学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开放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小学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不止一种,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固定的解题方法中走出来,发现新的解题方法,以更好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放式教学  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课程改革也呼吁教
期刊
【摘 要】由于教学资源的局限性,一些农村小学的生源出现了断层空缺,班级学生逐步减少。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试行小班额教学已逐步成为教育发展趋势,但小学生耐性较差,普通的课堂教学可能无法让小学生耐心听讲。为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教师要注重游戏化教学策略,即在教学中强化师生游戏化教学、生生游戏化教学、组组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期刊
【摘 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力求能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然而实际效果不佳,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习惯套用公式,学习数学知识往往死记硬背,导致思维僵化。因此,教师要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引导学生自发地开展思维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数学问题;教学过程;有效性;思维活动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
期刊
【摘 要】科学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好教学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程内容,提升实践参与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对外界事物普遍存在好奇心理,想要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取更多知识,但在实践中,学生自身能力有限,难以独立获得正确的实践方法[1]。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
期刊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新形势下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化,把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转变为任务驱动下的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思路,高度关注新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好新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知识日益受到
期刊
【摘 要】科技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如何有效利用科技馆资源,发挥其教育功能,值得深入探讨。本文提出从单元教学出发,依托科技馆资源,挖掘科技馆中的光学知识,开发教学辅助素材,应用于物理教学,发挥科技馆资源的优势,促进学生对“光现象”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科技馆;光现象;单元教学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建议:科技馆集中了许多有趣的大中型科学教育器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科学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