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 静待花开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等待是美丽的坚持,数学课堂需要等待。本文从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搭建知识的内化空间;给学生充足的展示时间,提升生成的隐性价值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结合课堂实例,介绍了数学教学中等待的时机、等待的策略、等待的价值等。
  关键词:数学课堂; 等待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59-002
  几米的《希望井》中有这样一段话:“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几米用诗意盎然的语言写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困境,这时候你应该学会等待,在等待中你也许会发现生活的另外一个出口,上帝在为你关闭一扇门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等待是种美丽的坚持,只要等待就有希望。教学,也需要等待。适时的课堂等待可以激励学生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思维。特别是数学课堂,我们要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给学生足够大的空间,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建构、内化。我们要巧妙安排“教学等待”,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理解、反思、回味和消化,提高课堂效果。
  等一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
  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在研究课堂提问时,发现在教师组织语言提问和学生回答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是0.9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不可能进行充分的思考并构思答案。通过实验,她发现增加“等待时间”,会使学生的回答变长;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回答次数;还能促进学生思维,挑战或改进同学的回答,提出更多的解释。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为了如期完成教学任务,我们总是追求表面的流畅。学生回答不上来或有困难时,我们总会显得有些急躁,或催促,或换人回答,还有甚者自问自答。我们无形中阻断了他们思维的再发展,限制了他们对问题的深度探索。这样教育下的学生何来的思维活跃,头脑灵活?更谈不上创新与发展了!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大体经历渗透孕育、领悟形成、应用发展和巩固深化四个过程。我们教师必须切实保障课堂上学生的思考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演绎更多精彩。
  下面是笔者教学《四边形》(人教版数学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四边形》(板书课题)。请你想一想怎样的图形是四边形(思考半分钟),再请你找一找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像中哪些是四边形(学生思考半分钟后回答)。
  生: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四种图形)。
  师:好,那么现在你能告诉我什么叫四边形吗?四边形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生1:有四条边。
  生2:还要有四个角。
  师:还有补充吗?(思考半分钟后没有学生举手)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有四条边、四个角的图片是四边形,那么就请你根据这两个条件来判断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四边形,将序号记下来。
  出示例1的13个图形,三分钟后交流,学生都能将四边形找出来。
  师:现在请你根据刚才的练习,再好好想一想,四边形要符合哪些条件?
  ……
  至此,从课始的猜测到推理——验证,整个过程老师经历了“等待——猜测——等待——回答——等待——引导——等待——判断——等待——归纳”的五个等待,完成了知识的自主构建。在求知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是顺顺利利的,会有疑惑、有矛盾。作为老师,不仅仅要学会引导,更要学会适当适时的等待,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等一等,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搭建知识的内化空间
  学生的智慧离开独立的探索,就得不到发展。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惑、分歧。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切不可急躁,耐心地等一等,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往往能深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知识内化。
  1.在“分歧争论”处停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知识建构过程中,每个学生依据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会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从而引起分歧与争论。这时,老师切不可直接否决某一方,应抓住时机,等待学生进一步探索,让学生在不断的辩论、碰撞中,消除疑惑。
  一次教研,听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70页《用估算解决问题》。这堂课要让学生理解估算的价值,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往大估、往小估),并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应用。老师在教学例7后的“做一做”(王伯伯家一共摘了180千克苹果。一个箱子最多能装32千克,6个箱子能装下这些苹果吗?)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下面是交流时的一个片段: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1:我把32看成30,30×6=180,刚刚好,所以能装下。
  生2:把32估成30,是估小了,说明实际上不止180千克,所以不能装下。
  师:看来同学们意见不一。请大家仔细想一想,到底能不能装下。(学生思考1分钟后交流)
  生3:32×6≈180(千克),32×6﹥180,所以不能装下。
  生4:32×6肯定大于180,所以能装下。
  师:答案还是不一样。请同学们想一想,到底什么情况能装下,苹果多箱子少?还是苹果少箱子多?(学生思考1分钟后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生5:老师,我直接进行了计算,32×6=192(千克),6个箱子能装192千克苹果,实际只有180千克,所以能装下。
  生6:32×6≈180(千克),32×6﹥180,说明6个箱子能装的不止180千克,所以我也认为能装下。   生7:把32看成30,30×6=180,也就是说,估小了还有180千克,那么实际肯定能装下180千克。
  整个过程,看似磕磕碰碰,实际上非常流畅。在学生第一次出现分歧时,老师并没有直接判定对错,而是让学生去思考。第二次交流时,学生答案还是不能统一,老师给了一些提示,然后再次等待他们自己去理清思路,寻找正确答案。最终,在老师的“等待”下,在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消化了知识。
  教学遭遇不顺畅是正常的,教师要经得起一次又一次的等待,并适时地点拨、鼓励。让学生在“等待”中探索,在“等待”中发展,在“等待”中提高。
  2.在“思维卡壳”时耐心
  培养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能的核心,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让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是思维的障碍点,是一种正常现象。此时,我们又要耐心一点,在适时疏导、点拨后,等一等,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帮助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有这样一道习题:“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1份是总数的( ),有( )根;2份是总数的( ),有( )根。”在填第一个空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答案是,理由是一共有12根小棒。这时,我并没有急着否定,而是又补充了一题:“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12份,1份是总数的( ),有( )根;2份是总数的( ),有( )根。”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异同。在耐心地等待3分钟后,大部分学生找到了答案,但是还是有一小部分搞不清。此时,我还是选择了相信学生,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在第二次等待后,学生基本上都弄明白了。当然,还是会有些学生没有完全搞清楚,所以,我请几个学生把自己的思路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纠正偏差,理清思路,明白平均分成几份,1份就是几分之一。
  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会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对于学生这种思维卡壳的现象,教师应让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暴露其思维过程的问题,牵而带之,引而不发,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观念冲突,生成正确的数学表象,排除理解偏差。
  等一等,给学生充足的展示时间,提升生成的隐性价值
  赞科夫曾说:“要在课堂上营造‘让儿童自由呼吸’的氛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作为教师,在预设的前提下,还要把握好课堂上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停下来,等一等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究展示的时间,提升生成的隐形价值。
  曾听一位老师上人教版数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老师在巩固练习时,安排了这样一道题:“你能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①2 2 2=6,②3 3 3 3=12,③5 5=10,④4 4 4 4 4=20,⑤2 3=5,⑥1 3 5=9。”老师让学生任选一题改写并说明理由。前四题的改写都比较容易,理由的阐述也并不难。有的说:“第一题是3个2相加,可以写成2×3=6或者3×2=6。”有的说:“第四题是4连续加,相同加数是4,有5个4,所以可以写成4×5=20或5×4=20。”……在交流时,不乏有学生不太说得清,或者不太敢说,老师都耐心地等上一等,适时地点拨一下,让他们自己把语言组织好,说完整。在大家把前四题都改写好后,一个女生说:“老师,我能把第六题也改写成乘法算式……”她的话还没有讲完,就被同学打断了,大家都认为第六题的加数不同,所以不能改写成乘法。这时,老师说:“同学们不要着急,让我们等同学把话讲完再来发表意见。”接着女同学说:“我从5处拿了2给1,那么就变成了3个3 相加,可以写成3×3=9。”多么好的想法!试想,如果老师没有让学生把话讲完,便把这种创新给扼杀了,更扼杀了学生的自信心。
  “怎样在不影响进度的基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探究”,是老师们反复思索的问题。但是老师们往往忽略了展示的环节,认为学生思考探究充分了,就必然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了。其实,不管是能力强的还是能力弱的学生,都会出现各种思路、创意,也会出现各种偏差、误区,我们只有给学生充足的展示时间,才能收获意外的惊喜,才能捕捉美丽的错误。
  等待是一种保护,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等待是一种信任,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等待是一种胸襟,为学生创造机会与条件;等待是一种智慧,让学生绽放美丽和奇迹。让我们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思考,静静地等待花开,等出鲜活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第二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张丽君,张烨花.《花开应有时,教学需等待》,《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年03期
  [3]仲小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等待点拨”的艺术》,《山西教育》,2014年04期
其他文献
摘 要: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激发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的智慧。对语文教师如何巧妙地设计课堂提问,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多种方法。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方法探索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21-001记得有一次听课,一位教师在介绍作者时,说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
摘 要:江苏省高考政治2008年开始学业水平测试的历程,等级达B即可。政治从此只能锦上添花,不能喧宾夺主。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师教学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个人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积累起来的基础和学习的动力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采取隐蔽的办法,把高三的学生分为三种层次,并采取不同的施教重点和策略,努力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高三一年的政治复习迎考的过程中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关键词:因材施教; 优上
摘 要:徐渭和凡·高是东西方艺术创新史上的杰出代表。他们生前穷困潦倒,且他们的艺术当时无人理解,但他们都在困苦中用热情和执著开创了艺术的另一扇独特窗口。本文就两位画坛大家的人生、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展开论述,意在弘扬他们在困境中依然执著和有志于构建自己独特艺术家园的精神。关键词:徐渭; 凡·高; 孤苦; 执著; 独特; 傲人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
摘 要:思维导图法因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本文首先阐述了思维导图的概念、特征和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接着简要分析了《气压带和风带》这节内容的特点,然后阐述了如何应用思维导图优化《气压带和风带》的教学过程,最后通过反思提高思维导图法在规律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关键词:思维导图法; 高中自然地理规律; 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
摘 要:开学初期,学生写作主要是命题作文,由于规定题目和文体,自由性不大,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浓,没有写出来出色的作文。第三单元教学开始后,我的教学重点转向了话题作文的训练。这一单元是“至爱亲情”,一个背影,融入了浓浓的父爱;甜甜的泥土,饱含着和暖的阳光;人琴俱亡,展示了兄弟的手足深情;优厚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挚爱……关键词:素材; 激发; 引导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教者结合《运动的方式》一课,谈谈对科学探究的体会:一,明确研究对象,有的放矢;二,提供有结构的材料,确保效果;三,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引导转化;四,及时给予评价,有效激励;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层探究。灵动课堂,以生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教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三心”和“二意”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科学知识需要“好奇心”,观察科学实验要“细心”,尝试科学探究要有“耐心”,要理解生活中科学的“真意”,要发掘科学对生活的“深意”等。关键词:科学素养; 培养; 好奇心; 细心; 耐心; 真意; 深意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来,小组合作探究已成了广大科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和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不乏流于形式和缺少细节的关注。如何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与差异,关注探究过程中的细节落实,让细节成为学生探究的有效支点。本文就来谈谈在科学常态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改进行动。关键词:小学科学; 小组合作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段的阅读要求中指出:“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加强知识的前后勾连,达成知识的模块,能够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本文从同篇课文的勾连、新旧知识的勾连、文体间的勾连这三个方面管中窥豹,试图找到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知识勾连方式的密码。关键词:知识; 勾连方式; 例谈中图分类号:G
摘 要:爱是永恒的话题,爱是不变的真理,爱是人与人之间的无声交流,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一个人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智慧,如果没有学会去关怀别人、去爱别人,那他的生命还有多少意义呢?关键词:爱的教育; 榜样的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58-001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如何培养少先队员中独生子女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