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数学核心素养,在计算教学中培养聚合思维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c1027267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聚合思维简单来说就是把广阔的思路聚集为一个焦点,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求同思维法、集合思维法,这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深化数学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为切入点,并结合计算教学这一具体的教学实践,探讨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聚合思维这一高阶数学思维能力的可行措施,并最终指向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字】小学数学;聚合思维;数学核心素养
  要想有计划、有意识、系统地促进学生聚合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首先要对这一思维能力有全面且深刻的认识,聚焦其思维特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施教,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出思维体系.因此,本文主要从探析聚合思维特征、结合计算教学实践两个大方向进行探讨,将系统的渗透思维策略与科学的计算教学方法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结合“智力三维结构说”,探析聚合思维内涵
  “智力三维结构说”是由吉尔福特提出的一种以内容、操作和产物为维度的智力结构的立体式模型.其中在操作,也就是智力活动这一维度中,主要由认知、记忆、聚合思维、发散思维、评价所组成.其中聚合思维是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也是我们本文探讨培养学生聚合思维能力的理论基础.
  二、基于整体视角,探析聚合思维的特征
  (一)定向性,呈现渐进的过程
  聚合思维是一种收敛性的思维方式,将广阔的思路聚焦为一点,其显著特点表现在同一性、程序性和比较性三个方面,这是从宏观层面来论述聚合思维的基本特性.这里我们着重从整体视角来探析聚合思维的特性,并选取定向性、程序性与深刻性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探讨与分析.
  定向性实际上指的就是聚合思维的同一性,具体来讲就是通过求同的思维过程,呈现思维收敛、聚合的渐进过程,最终将广阔的思路聚集为一个焦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聚合思维的定向性要在足够多的信息刺激下,有方向、有条理地选择与筛选、抽象概括出问题本质,最终求得解决问题的完整的思维过程,才能得到成体系的建构与发展,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和搭建的思维空间.
  (二)程序性,解决不同问题
  程序性指的是操作的程序,以产生式及产生式系统为表征.简单来说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规范的程序操作下,问题的解决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程序性的聚合思维一定是建立在学生已经积累的知识、技能的经验基础之上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积累、众多的信息、现象中形成程序化、条理化的解决问题的逻辑序列,能够在面对同一种类型的问题或者相关的问题时,向着一个方向思考,找到问题的最佳解法、最优策略,并能够将这种最佳解法、最优策略应用到不同的、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动学生聚合思维与解题能力的共同提升.
  (三)深刻性,发现内在联系
  聚合思维的深刻性体现在是否能够从众多的、不同形式的信息、现象、问题表征中找到共同因素,发现其内在联系.也就是说,当我们把多元的信息、不同的问题、广阔的思路聚焦为一个焦点的时候,并不是为了聚合而聚合,而是要对纳入思维活动过程的诸多内容深刻地理解和剖析,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从中循着科学的、正确的方向将可用的信息内容聚合起来,并舍去那些非本质的干扰因素,找到众多解决方案中的最佳方案,真正实现思维目标.
  综上所述,通过对聚合思维的定向性、程序性与深刻性这三个特性的探析,我们对聚合思维的特征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讨与分析,旨在为教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聚合思维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及依据.教师可以基于聚合思维的基本特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设备与条件等,设计并开展针对性强、作用显著的数学计算课堂,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内化聚合思维这一高阶思想.
  三、融入计算教学,培养聚合思维
  (一)抽象与概括,由表及里
  抽象是要在思维中抽取事物的某一本质,舍去其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概括是要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这都是理解数学概念本质、掌握数学算理算法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教师渗透聚合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教师要通过为学生准备和设计多元的教学素材、信息、习题等,引导学生从中抽象与概括出知识的本质,在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收敛性思维方式中形成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这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基础上的,教师要以学生已经理解的算理算法为铺垫,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并从中抽象和概括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原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及实际情境,提出一些关于乘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从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引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同时,教师要准备学生之前学过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使学生在计算中概括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只是其中一个因数的位数有所增加,但笔算的基本算理是相通的,以此来使学生主动探索、总结、归纳和概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與概括能力、聚合思维能力.
  如何使学生能从复杂多样的学习对象和信息中把握知识的本质属性和特征,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从聚合思维能力的特征出发,结合聚合思维的定向性、程序性、深刻性来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在完成所学知识内容的意义建构过程中推进数学思维的纵深发展.
  (二)比较与类比,寻求最佳
  聚合思维指的是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模式.而将思维条理化、系统化的重要方式就是在比较与类比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已知的几个方面做对比,找到其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更加清晰准确地把握事物对象的本质特性,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聚合思维自然能够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将其应用到数学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比较同一题目的解题方法中寻找最佳解法,优化解题策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例如,我们在讲加法的简便算法中的“凑整法”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种简便算法,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算法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这种算法的理解.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计算题目,如9 99 999 9999,让学生比赛看谁解得最快.在其他学生还在用笔计算的时候,有几名同学快速地得出了答案,且非常正确.这几名同学在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时,都不约而同地在题目中构建了整数,通过9 99 999 9999=(10-1) (100-1) (1000-1) (10000-1)=10 100 1000 10000-4=11106快速求出了答案,其他学生都表示这种解法确实非常简便.教师可顺势引出凑整法就是把一些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凑整,再减去(加上)它多(少)的部分,这样可以起到简便计算的效果.接着再为学生准备其他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应用这种方法来解题,就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和类比较好地掌握了凑整法这一简便算法.
  这里所说的比较和类比,都离不开一个“比”字.比较是要找不同点,类比是要比相同点,在“比”的过程中学生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并最终落脚到最优化、最简化的思路和方法.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协调发展的过程,既要从问题出发向四周发散,思考问题的多元解法,又要系统组织和协调各种信息,指向问题中心,寻求问题的最佳解法.
  (三)分析与综合,形成规律
  分析是从事物的各个部分、侧面、属性进行具体研究,综合则是立足整体,将所分析与研究的部分、侧面及属性等按其内在联系相结合,从中总结共性、形成规律的方法.这与聚合思想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教师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学会将分析与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应用分析与综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去理解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自然会得到发展和提升.
  例如,在教学“乘法结合律”这节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的教学设计就要重在让学生经历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从具体的情境、计算练习中分析得出乘法结合律,通过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实现简便计算.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结合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加法有交换律,乘法也有交换律,那么加法有结合律,乘法也有结合律吗?接着让学生根据加法结合律,猜想乘法结合律的算理.学生从“三个数相加,先加前两个数,或者先加后两个数,和不变”分析推理出“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接着教师再利用列举式子的方式来验证这一猜想是否正确,如25×11×4;125×9×8;35×2×5×7等.学生通过计算不仅验证了关于乘法结合律的猜想是正确的,还得出在做乘法计算题时,要先观察算式,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集合律,把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因数凑在一起运算,从而实现简便运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自主分析、探索得出乘法交换律,还在计算中归纳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的应用技巧和规律,教学效果非常好.
  由此可见,教师可以从计算教学中不同的切入点施以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形成和深化聚合思维能力.要想有针对性地渗透聚合思维,它的施教空间绝不限于我们上述提到的教学内容,也不囿于计算教学这一数学教学模块,其更多的可能性、更深刻的教学效用还有待于教师继续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摸索和实践.
  总而言之,我们在计算教学中探讨渗透聚合思维能力的可行策略,其出发点在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落脚点则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说教学的本质就是培养思維,这是比传授知识、提升技能还要深刻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并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余玉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探讨[J].新智慧,2019(32).
  [2]张芸.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2).
  [3]施慧.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J].科普童话,2019(22).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新常态 , 当下各类企业对文秘相关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并且更加多样化。而由于各种原因 , 现下本科 院校文秘专业的教学与企业“各自为政”,出现了对接不畅等多方面的问题 , 这也导致了本科院校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迅速融入企业的办公环境中。 基于这种现象,本文阐述了本科院校文秘专业的教学现状 , 发现本科院校文秘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缺乏校企结合、深入实践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 最后提出本科院校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 以期为本科院校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纪念,“贵青杯”系列活动必将在全省中小学校掀起“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的学习热潮。回顾2020年,随着《关于公布第十三届“贵青杯”贵州省青少年教育系列活动获奖结果的通知》发布,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活动开展由原来的1年缩短到4个月,最终以满堂彩的结局收关“十三五”。
众所周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存在一定的学习与理解难度。若是教师仍维持“定式讲授 + 习题训练”的授课 方式,只会使学生逐渐对数学学习产生枯燥乏味的印象,继而丧失自主学习兴趣。只有重视创新施教,积极为学生构建有效的问题情境,让数学教 学与中低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理解能力与学习特点有机结合,才能调动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其在观察、思考、探索、应用中理解数学内涵, 具有创新思维与应用能力。
高校教师将ACM竞赛模式与训练方法引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ACM比赛训练与C语言教学的相互促进。文章主要分析高校C语言课程教学遇到的问题,并对基于ACM竞赛模式的高校C语言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一直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及数学,学生的第一感受大多是难度大,这也正是考虑数学科目拉分大的原因.有些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数学的技巧和方法,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收效甚微.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成为教师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要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就要从本源出发,找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社会环境下人们愈发看重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教学要求了,我们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及时追赶时代步伐,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减少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要与时俱进地采用游戏教学法,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在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关
【摘要】小学六年级是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重视起来.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较为复杂、多变,如果不能进行系统的归纳,会对学生向中学阶段的过渡产生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数学总复习里,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成长,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归纳能力;分数应用题  前 言  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复习中,知识面比较广,对解题技巧有较高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
从2013年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首次提出边缘计算(EC)到今天,本质在于解决集中式云计算发展瓶颈、释放终端计算压力,实现算力负载均衡优化的边缘计算正在逐渐走向“主流”,几乎所有的巨头都在提边缘计算,尤其是在5G和物联网正在加速落地的今天,边缘计算成为智慧的互联工业4.0时代一颗闪耀的明珠。
高三第一轮复习知识点较多且零散,导致学生在综合应用多个知识点的时候容易出现问题,因此第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是按专题总结知识点,对知识点的串联和概括是重中之重.在高考背景下,不仅仅要求我们将题目讲透,还要求我们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能够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对知识点深入理解,学会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归纳.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向前推进,教育环境有所优化,学生的均衡发展被反复强调.然而,根据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由于学校、教师、社会、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再加上数学的逻辑性要求较强,部分中学生出现跟不上教学进度的现象,成为学困生,对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造成了负面影响.为此,本文对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困生的具体表现以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学生、教师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策略,以期帮助数学学困生走出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