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包括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思想修养、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和写作习惯等。
但是,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现状令人忧虑,许多教师只看重作文方法的指导而淡化生活的积累;只练“写”,忽视“听”、“说”、“读”的训练;只偏重谋篇布局而淡化语言的训练。学生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而是为了应付考试;写作的内容不是鲜活的生活,而是编出来的“生活”,一到作文课,学生叫苦连天,勉强拼凑出来的文章也不堪入目,内容空洞、思想贫乏,写作潦草……。笔者认为,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这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写作教学方式。从最基本的能力抓起。
文学是作文的外在表现形式。写字是写作最基本的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人作文水平的体现,因此,未先提高书写水平,而去提高作文水平只是空话。同时,应注意文字运用的准确性,写作时运用书面语言的具体化。书面语言是口语的精炼,纯洁的语言表达,所以平时说“语言的锤炼”就是针对写作而言的。对事物描述的准确性,是建立在对事物的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和周密的思考的基础上的,尤其是说理的文章。因此,平时要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理解事物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学生描述事物的准确性。
一、循序渐进的进行作文的综合训练
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必须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全面的指导训练,逐步地提高作文水平,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来源与导流
这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写作源泉(家庭、学校、社会、世界等)其实很多,学生只是有时视而不见,一写作文便觉得无话可说,还常常抱怨,作文无话可说,即使写出,也是干巴巴的不耐看。究其原因是作文中没有打动人心的内容。写作时没有真情实感投入,怎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呢?没有感触怎能写出内容充实的作文呢?感触不深又怎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呢?所以,学生写作文的前提是,对生活要敞开心灵去感受,去感悟。
2.阅读与吸收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得到范例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课本选用的都是典型范文,是写作的最好范例。老师除教授学生学习语言材料外,更应引导学生提炼写作技巧,并可以对课文进行背诵、模仿、编改,以达到充分吸收的目的。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也许是吸收的最好方法。
3.要求与放手
作文有三个层次,即课内训练、课外练笔和自觉创作。课内训练“要求”与“放手”相结合。“要求”即“绳之以法”。要学生按一定的要求写作文;“放手”即“给予自由”。让学生在一定要求下大删作文。这二者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得当,除了课内训练,还应让学生养成课外练笔的习惯,可以随时随地写作且长短不限,久之便能对事物进行准确的描写。
4.起草与修改
在作文训练方面需要讲究方法。指导学生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渔”。每次作文要先理出提纲,做到心中有数,才有“下笔如有神”的可能;文章一定要修改,作文要求尽量完美。平时多改才能少犯错误,修改是一种习惯,又是一种能力,指导学生采用三步修改法:第一步,由教师初审,用符号标出有毛病的地方;第二步,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进行自改,第三步,教师复查,将学生改得不好的地方再进行修改。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批改学生作文要有三心:一要有“爱心”、二要有“耐心”、三要有“信心”。
二、作文的备课
作文备课要充分体现指导性、目标性,做到有的放矢。作前指导针对性要强,本次作文要解决什么问题。写作中应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优秀的范例是怎样体现的;作文批改要作记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归类和总结,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作后讲评是关键,作文的成功与失败,都应在这一环节中得到解释,从而解决问题。
三、作文的评讲
首先,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典型作文修改的正误对比、分析、训练。借助整体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其次,同桌相互修改作文。在互改中,可以查阅有关资料。研究讨论,教师巡视时,再给予指导。再次,对各种类型有代表性的作文,各学习小组组织,在小组内集体讨论评改,要肯定,也要提出不足之处。第四,由语文课代表主持,各学习小组组长向全班作本组作文评改情况的汇报。陈述本组作文中独到创新之处。提出存在的具有普通意义的问题,教师注意引导、协调,促进全班作文评改的讨论交流,最后作简要总结。最后,作文当场发给每个同学,对照全班评改的要求,针对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再写一篇简短的反馈性的作后感。
总之,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难就难在它全面地、综合地检查和权衡教师的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得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精心地培养和训练未来公民的写作能力,以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
但是,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现状令人忧虑,许多教师只看重作文方法的指导而淡化生活的积累;只练“写”,忽视“听”、“说”、“读”的训练;只偏重谋篇布局而淡化语言的训练。学生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而是为了应付考试;写作的内容不是鲜活的生活,而是编出来的“生活”,一到作文课,学生叫苦连天,勉强拼凑出来的文章也不堪入目,内容空洞、思想贫乏,写作潦草……。笔者认为,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这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写作教学方式。从最基本的能力抓起。
文学是作文的外在表现形式。写字是写作最基本的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人作文水平的体现,因此,未先提高书写水平,而去提高作文水平只是空话。同时,应注意文字运用的准确性,写作时运用书面语言的具体化。书面语言是口语的精炼,纯洁的语言表达,所以平时说“语言的锤炼”就是针对写作而言的。对事物描述的准确性,是建立在对事物的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和周密的思考的基础上的,尤其是说理的文章。因此,平时要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理解事物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学生描述事物的准确性。
一、循序渐进的进行作文的综合训练
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必须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全面的指导训练,逐步地提高作文水平,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来源与导流
这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写作源泉(家庭、学校、社会、世界等)其实很多,学生只是有时视而不见,一写作文便觉得无话可说,还常常抱怨,作文无话可说,即使写出,也是干巴巴的不耐看。究其原因是作文中没有打动人心的内容。写作时没有真情实感投入,怎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呢?没有感触怎能写出内容充实的作文呢?感触不深又怎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呢?所以,学生写作文的前提是,对生活要敞开心灵去感受,去感悟。
2.阅读与吸收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得到范例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课本选用的都是典型范文,是写作的最好范例。老师除教授学生学习语言材料外,更应引导学生提炼写作技巧,并可以对课文进行背诵、模仿、编改,以达到充分吸收的目的。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也许是吸收的最好方法。
3.要求与放手
作文有三个层次,即课内训练、课外练笔和自觉创作。课内训练“要求”与“放手”相结合。“要求”即“绳之以法”。要学生按一定的要求写作文;“放手”即“给予自由”。让学生在一定要求下大删作文。这二者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得当,除了课内训练,还应让学生养成课外练笔的习惯,可以随时随地写作且长短不限,久之便能对事物进行准确的描写。
4.起草与修改
在作文训练方面需要讲究方法。指导学生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渔”。每次作文要先理出提纲,做到心中有数,才有“下笔如有神”的可能;文章一定要修改,作文要求尽量完美。平时多改才能少犯错误,修改是一种习惯,又是一种能力,指导学生采用三步修改法:第一步,由教师初审,用符号标出有毛病的地方;第二步,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进行自改,第三步,教师复查,将学生改得不好的地方再进行修改。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批改学生作文要有三心:一要有“爱心”、二要有“耐心”、三要有“信心”。
二、作文的备课
作文备课要充分体现指导性、目标性,做到有的放矢。作前指导针对性要强,本次作文要解决什么问题。写作中应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优秀的范例是怎样体现的;作文批改要作记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归类和总结,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作后讲评是关键,作文的成功与失败,都应在这一环节中得到解释,从而解决问题。
三、作文的评讲
首先,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典型作文修改的正误对比、分析、训练。借助整体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其次,同桌相互修改作文。在互改中,可以查阅有关资料。研究讨论,教师巡视时,再给予指导。再次,对各种类型有代表性的作文,各学习小组组织,在小组内集体讨论评改,要肯定,也要提出不足之处。第四,由语文课代表主持,各学习小组组长向全班作本组作文评改情况的汇报。陈述本组作文中独到创新之处。提出存在的具有普通意义的问题,教师注意引导、协调,促进全班作文评改的讨论交流,最后作简要总结。最后,作文当场发给每个同学,对照全班评改的要求,针对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再写一篇简短的反馈性的作后感。
总之,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难就难在它全面地、综合地检查和权衡教师的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得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精心地培养和训练未来公民的写作能力,以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