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整教学,建构动态的古诗课堂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主题聚焦的方式,将各种诗词整合在一起;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增加对诗词的感悟;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古诗词进行多元感受。
  一、主题凝聚,整合资源
  主题凝聚的方法指的是突破一首一首学习古诗词的方法,采用同主题聚焦的方式,以某个关键词作为焦点,用一条主线将各种不同的与诗词有关的相关知识点凝聚在一起,将若干诗歌有机地浓缩在一起,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明确,教学更具有整体性,更能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整体感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居住在成都时的作品,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篇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联系学过的杜诗中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来复习旧知,感受身世之感、家国之恨,并拓展延伸其他的杜诗代表作,将杜甫的作品集中在一起安排学生阅读,并适当地结合杜甫的生平经历进行主题阅读,那么学生将更好地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杜甫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其作品堪称诗史,诗歌内容主要围绕几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展现社会现实,讽刺时事,其二是深切反映人民生活和疾苦的,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念是其诗歌的核心思想。尤其是《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等作品,都能很好地展现杜甫的创作风格。在艺术风格上杜甫擅长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高度统一在一起,擅长通过人物对话对历史事件进行概括,擅长用细腻含蓄的手法写出人们的悲剧命运,所以他诗歌中的人物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而且能将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展示在诗歌中。在主题阅读中,通过对《石壕吏》的拓展阅读,感受叙事中深沉的哀思,也有助于理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主题的深化,体会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更整体化地了解杜甫的诗歌,对杜甫的创作风格有一定的感知。
  当然在主题阅读中,教师可以将相关主题的诗歌放在一起让学生展开阅读,从深度或者广度上开拓学生的视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二、比较分析,群文深入
  比较阅读法指的是将具有异同点的古诗词放在一起,让学生展开群文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展开横向、纵向的各种比较,在头脑中形成更完整的画面,这样能促使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更深刻的感悟。
  在组织学生学习《泊秦淮》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其他以“秦淮”为主题的诗歌,让学生展开比较分析,说说在古人的心中“秦淮”代表一个怎样的概念,描写秦淮的诗歌一般都体现了怎样的主题,这其中是否有与众不同的作品。学生发现在古诗词中有不少作品都展现了“秦淮”,其中有不少将“秦淮”和六朝时期、隋朝等时期的繁华联系在一起,然后体现出其繁华不再,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如,温庭筠的词《春江花月夜》中就提到了這一点,用“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杨家二世安九重,不御华芝嫌六龙”这样的诗句表达作者的感慨。如果将《春江花月夜》和《泊秦淮》对比的话,可以看到杜牧的这个作品带有更多感慨,体现了作者对纸醉金迷生活的感慨之情。和其他的作品相比,《泊秦淮》这首作品更具有讽刺性,耐人寻味,给人无限的感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泊秦淮》讽刺意义。
  对比阅读法是一种能增加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相同主题、相同表现手法等各种不同的角度展开对比分析,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三、聚焦想象,多元感受
  初中生想象力丰富,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组织学生展开多元想象,增加学生的阅读感受。在想象中能更好地感受古人的情怀,和作者形成共鸣。
  在学习《春望》这首诗歌时,教师就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说说自己阅读这首诗歌的整体感受。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心念国家的爱国情怀,感受诗人内心凄苦的心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口语将自己头脑中想象出来的画面有条理地表述出来,如有学生提出:“作者记忆中的长安春天是十分繁华的,但是现如今作者看到的场景却根本就不是这样,反而给人一种十分荒凉的感觉,因此作者感到触目惊心。作者借助景物反衬出自己的悲伤之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深情地诵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的节奏韵律并再现诗中的画面,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怀。
  除此之外,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配乐诗朗诵等手段,也能对学生的情感起到一定的触发作用,能激发想象,让学生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细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了古人的情怀,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也更为深入。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通过聚焦一点的主题阅读、求同存异的对比阅读和激发想象的意境感知体现语文学科的广泛性、多样性特点,学生在大量诵读、对比分析、想象感悟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情感,体会到古诗词的特殊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巿藕渠中学(215500)
其他文献
“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教学活动可以离开生活。”《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也明确指出要加强语言课程和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激励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参与,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语言素养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人为地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分开,导致语文教学的封闭和狭窄。  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拓展教学视野,开掘生活之源,从多层面、多维
仪表着陆系统是现今国际民航组织(ICAO)确认的标准着陆设备,向正在着陆过程中的航空器提供着陆引导信息,包括航向道信号和下滑道信号,引导航空器顺利降落跑道。仪表着陆系统
不容否认,随着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精彩。但笔者认为,并不是越“精彩”的课堂效果越好,其实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很多时候简约一点,反而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彰显课堂精彩。本文笔者结合实际,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简约教学策略,以便参考。  一、结合实际,简化教学目标  有所舍才有所得,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亦是如此。从其目标来看,有基础知识,技能与方法,还有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容量。因此对于语文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但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现象依然很普遍,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真正地参与进去,只是被动的接受,这样的课堂没有思维火花的碰撞,没有学生的探究实践,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目标?本文拟在通过有效课堂情境的创设来激活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优秀的思维品质。  一
当今社会,人们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不断地追求生活的舒适。近来,物联网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智能化"的话题,我们在智能家居的基础上,以智能寝室为主要构
无论在传统教学活动中,还是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着力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始终是一项孜孜以求的艺术性实践课题。只是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重视以“教”为主,后者强调以“学”为主;前者所追求的高效是以“教学质效和学习成绩”为主要考量,后者则是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根本标准。  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立足课堂教学这一角度,拟就如下五个方面,试对此提出并非成熟的管窥之见。  一、课前预习,
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普及应用的同时,必须意识到网络的'双刃剑'属性。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